盐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作者&投稿:水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食盐是什么时候,怎么发现的?~


相传我国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炎黄时代,海水制盐的方法由夙沙氏发明。因此夙沙氏也被人们尊为“盐宗”,还有人专门修建祭祀他的庙宇。从海水中提取盐的方法一直流传到现在都在使用,现在人们从海水中提取盐一般都是先修建盐田,然后把海水注入盐田中进行蒸发、结晶,接着再把海水产生的结晶收集起来进行加工。

中国古代称自然盐为“卤”,把经人力加工过的盐,才称之为“盐”。中国古代最早发现和利用自然盐,是在洪荒时代,与动物对岩盐、盐水的舐饮一样,是出自生理本能。中国古代流传下的“白鹿饮泉”、“牛舐地出盐”、“群猴舔地”、“羝羊舐土”的记载,以及北美的弗吉尼亚有康纳瓦舐盐地,都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最早发现并利用的自然盐有池盐。其产地在晋、陕、甘等广大西北地区,最著名的是山西运城的盐池(即解池、河东盐池)历史悠久,在《史记》中有记载,黄帝曾战炎帝于阪泉,败蚩尢于涿鹿,后又“邑于涿鹿之阿”。据专家考证:“阪泉在山西解县盐池上源,相近有蚩尤城、蚩尤村及浊泽,一名涿鹿”。而“炎黄血战,实为食盐而起”。
人类最早何时开始食用盐,迄今尚未无史籍记载或考古资料可以确切说明。但是,可以想见,如同火的使用一样,盐的发现和食用,同样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岁月。当古代先民处于“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的蒙味时代,尚不知何为咸味,亦不知盐为何物。后世人们在祭祀用的肉汤中不加盐,即所谓“大羹不致”以表示对古礼的遵循。司马迁在《史记•乐书》中对这种古礼也作了记载:“大食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者矣。”典籍的这些记载,都可视为古代先民原本不知盐、不识盐的佐证。因而可以推论,古代先民确实曾经历过一个不知食用盐的漫长历史时期。

  相传我国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炎黄时代,海水制盐的方法由夙沙氏发明,从海水中提取盐的方法一直到现在都被人们使用。盐是一种重要的调味料,它还有杀菌、清洁皮肤、去污、护齿、美容等功效。
盐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相传在我国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时的炎黄时代,用海水制盐的方法就是夙沙氏发明的。因此夙沙氏也被人们尊为“盐宗”,还有人专门修建祭祀他的庙宇。
  从海水中提取盐的方法一直流传到现在都在使用,现在人们从海水中提取盐一般都是先修建盐田,然后把海水注入盐田中进行蒸发、结晶,接着再把海水产生的结晶收集起来进行加工。
  食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调味料,它内部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且它除了食用之外还有杀菌、清洁皮肤、去污、护齿、美容等功效。

早在古代时,我们的先民们就已经懂得盐的重要性,他们可以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可以不吃肉不吃好食物,但盐却不能离。

魏晋南北朝时,南朝梁萧子显编撰的《南齐书·卷四十一·周颙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颙清贫寡欲,终日长蔬食,虽有妻子,独处山舍。卫将军王俭谓颙曰:卿山中何所食?颙曰:赤米白盐,绿葵紫蓼。

这里诞生了一个典故叫“赤米白盐”。我们可以看出来,他可以不贪恋妻子美色住在山里,不吃荤只吃素,但他离不开盐。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出来,盐在魏晋南北朝时的食用情况,其实这个基本上不用论证,因为吃盐几乎是天生的。汉朝时,押元韵乐府诗歌《古艳歌》中这样写:

白盐海东来,美豉出鲁门。
古人写盐和记载盐的地方特别多,而黄帝和蚩尤的上古大战也有学者认为是“争盐之战”,但这个经不起考证,因为证据太匮乏了,仅凭地形上说是为了争夺食盐并不严谨,所以我们这里不去论证。

那么,谁是第一个吃盐的人?古人都怎么制盐?盐在古代经过了什么样的发展呢?

一、关于初制

关于谁是第一个制盐的人,现在其实已经不可考,但早在仰韶时期,我国古代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制盐。

20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在福建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远古煮盐器皿,距今大约有七千多年历史。
但我们同时要知道,这样的证据很难立足,因为没有文字记载,确切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尚书·夏书·禹贡》中,里面记载“青州”进献的贡品时是这样说的: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絺,海物惟错。
啥意思呢?说渤海和泰山之间是青州,嵎夷治理好以后,潍水和淄水也已经疏通了。这里的土又白又肥,海边有一片广大的盐碱地。这里进贡的物品是盐和细葛布,海产品多种多样。

这上面的青州是古代九州之一,大概在现在的渤海、泰山和河北到山东半岛的一片区域,《尚书》中是这里制盐上贡,但并没有说是谁制盐。而《世本》里写的是“夙沙氏”,《世本》里是这样写的:

夙沙氏煮海为盐。
但这里的夙沙氏是什么人呢?是一个人名还是一个部落名字呢?按照古籍的记载方法,这里应该是一个部落,也就是说,这个部落名叫夙沙氏,他们最开始煮海取盐。这个有说是黄帝大臣,但秦朝相国吕不韦的《吕氏春秋》里则认为是炎帝的臣民,或者说是诸侯。《吕氏春秋·用民》中记载:

夙沙氏子民,自攻其君而归神农。
种种记载表明,最初制盐的是一个靠海边居住,叫夙沙氏的部落。但这里咱们要搞清楚这个顺序,《世本》的原作者不可考,成书年代也不可考,此书多半是汉朝时某个人的伪作,但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全篇收录在《汉书·艺文志》中,所以这本书中的记载应该是参考的《吕氏春秋》。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这里的记载写的并不是盐字,而是“盐”,当然这是个繁体字。

同样,我国古代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里收录时也是“盐”字,对于这个字,许慎是这样解释的:

咸也。从卤监声。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凡盐之属皆从盐。
我们之所以在上面要不厌其烦的说盐的繁体字,是因为我们要知道这里是从了什么偏旁部首,我们可以看到,许慎在这里也说是夙沙氏开始煮海盐,只不过他写成了宿沙氏,而且他说这个字从卤。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是这样说的:

卤也,天生曰卤,人生曰盐。
啥意思呢?说天生的叫做卤,人煮出来的叫做盐。这说明在上古时期,人们吃的盐并不一定都是精制出来的,也有吃天然盐的。所以,制盐不能是一个部落或者一个人发明的,而是先从食天然盐到海煮盐,这其间经过了一代代的经验累积和试验。归功到某个部落或某个特定的人并不妥!

二、关于制作

最开始的食用盐全部都是海盐,而古人对于煮海盐有个更为形象的名字叫“熬波”,也叫煮海熬波,元代人陈椿曾经编撰《熬波图》,但原著已经失传,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明朝政治家、黑衣宰相姚广孝重新编录的。

汉朝时开始有盐井,人们开始平地取盐,汉代杨雄编撰的《蜀王本纪》中记载:

汉宣帝地节中,始穿盐井数十所。
这里说的是汉宣帝地节年间,开始打盐井。同时,汉朝也开始依山取盐,吴王刘濞,淮南王刘安都曾经靠山煮盐和铸钱,并且都以此积累起来的财富而反叛,而且后世直到现在,食用盐的来源种类也无非这三种,可以说是一直从流朝流传至今。但咱们这里不是讨论历史人物,故略过不谈。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制盐的方法已经非常成熟,北魏末年,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卷八·常满盐花盐第六十九》中,分别记载了两种制作法,做花盐是这样的:

造花盐、印盐法:五、六月中旱时,取水二斗,以盐一斗投水中,令消尽;又以盐投之,水咸极,则盐不复消融……好日无风尘时,日中曝令成盐,浮即接取,便是花盐,厚薄光泽似钟乳。久不接取,即成印盐,大如豆,正四方,千百相似。成印辄沈,漉取之。花、印二盐,白如珂雪,其味又美。

这里的花盐属于精加工,细白小粒盐,可以看出来,在魏晋时期,对于盐的制作已经非常精细。元代陈椿《熬波图》佚失,到了明朝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载了制盐的方法,他共记载了四种制盐法,分别是海盐、池盐、井盐和崖盐,我们在这里说一下他说的制作海盐法,记录在《天工开物·作咸第三·海水盐》中:

凡海水自具咸质,海滨地高者名潮墩,下者名草荡,地皆产盐……无雨日广布稻,麦稿灰及芦矛灰寸许于地上,压使平匀。明朝露气升腾,则其下盐茅勃发,日中晴霁,灰、盐一并扫起淋煎。

我们能看出来,这是种非常原始也非常缓慢的制盐方式,光是前期就先要在海边种盐,就是把一些稻谷杆什么的撒下,等明天雾气升腾凝结出来的盐雾再连着这些茅草一起去煎,后面还有无数的工作。

所以,如此低效率和难度下,生产出来的盐又人人都需要,所以必定会成为非常重要的国家战略物质,这么重要的东西,几乎是从远古就开始加入了管制行列。

三、古代对盐的管制

早在周朝时,就已经专门设置了官职去监督和生产盐,对于怎么用盐和什么人吃什么盐都有严格的礼仪制度,《周礼·天官冢宰·酒正/掌次》中是这样记载的:

盐人掌盐之政令,以共百事之盐。祭祀,共其苦盐、散盐。宾客,共其形盐、散盐。王之膳羞,共饴盐。后及世子,亦如之。凡齐事,鬻盐,以待戒令。
说盐人掌管有关盐的政令,以供各种事情所需用的盐。祭祀时供给所需的苦盐、散盐。款待宾客时供给所需的形盐、散盐。为王烹制膳食佳肴共给饴盐,为王后和太子也这样。凡调和食品的事,煮盐以待命。

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盐的重要性,各朝各代对盐的管制都是非常严格的,私自煮盐从汉朝时就已经入刑。因为他们明白私自煮盐会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司马迁在《史记·八书·平淮书》中记载:

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这里说那些诸侯王铸铁煮盐累积出了大量的财富,但却根本不救国救民。《汉书》中写吴王刘濞靠煮东海之盐暴富,而这些财富都成了他们谋反的底气,所以汉武帝刘彻最先实施了盐法。《史记·八书·平淮书》中记载:

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

说敢私自铸铁煮盐的,把左脚趾给剁了。从此以后,后面的朝代都将盐的产出严格管制。唐朝时是个例外,前期对盐并没有管制,不专卖也不收税,《新唐书·食货志》中记载:

天宝至德间,盐每斗十钱。
这个价格并不贵。但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急剧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唐肃宗乾元元年开始了盐的专采专卖,最终形成了“榷盐法”,唐宪宗年间,盐法规定:

偷卖盐一石者死,一斗以上杖背。
严格到什么程度?偷刮一斗盐碱土的罪名和偷卖一斗盐的罪名是一样的。但这仍然禁不了偷卖者,利润太大了,有些人会铤而走险。宋朝相比较来说有些宽松,但到了明朝时又归于严苛。

盐从远古开始被人们食用,到汉武帝开始制定盐法。盐一直背负着很大的责任,同时也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必须品,这就注定了它的不平凡。而人们从单煮海盐到井盐和崖盐出现,古代人在探索和制作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当然了,盐的历史博大精深,笔者能力有限,所以只写出了一点皮毛。可是,我们说的虽然只是盐,但又何尝不是古人的发明和制作史呢?

盐的发明人夙沙氏,后世尊崇其为“盐宗”。
盐起源的时间远在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发明人夙沙氏是海水制盐用火煎煮之鼻祖,后世尊崇其为“盐宗”。
初期盐的制作,直接安炉灶架铁锅燃火煮。这种原始的煮盐费工时,耗燃料,产量少,盐价贵。于是,从盐一诞生起,王室就立有盐法。在周朝时,掌盐政之官叫“盐人”。《周礼·天官·盐人》记述盐人掌管盐政,管理各种用盐的事务。

盐发源什么时候,最早开始食盐是什么时候,最早来自哪里?
答:食盐是在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最早开始使用的。最早是由中国人发现的。 相传远古时候,在山东半岛南岸胶州湾一带,住着一个原始的部落,部落里有个人名叫夙沙,他聪明能干,膂力过人,善使一条用绳子结的网,每次外出打猎,都能捕获很多的禽兽鱼鳖。有一天夙沙在海边煮鱼吃,他和往常一样提着陶...

盐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答:盐是洪荒时代出现的。中国最早发现盐和利用自然盐是在洪荒时代,与现代动物对岩盐的舐饮是一样的,是出自生理的本能,渐渐聪明的人类开始找到产盐多的地方例如:“海边”!然后知道把盐从海边运回山洞储藏起来慢慢享用!这种传说得到了很多史学界和科学研究者的认同,因为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白鹿饮泉”和...

人类在什么时候发现了盐??
答:因而中国关于食用盐的最早记载时间,可以溯推至夏代。及至周代,人们已经把咸味作为“五味”(酸、苦、辛、咸、甘)之一,并用于医治疾病。《周礼·天官冢宰》中就有“以咸养脉”的记载,这是周代人对盐的医疗功用的新认识。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写的《吕氏春秋》有“调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

人没有盐根本活不了,人类是从何时发现盐的呢?
答:人类发现食盐最早是在洪荒时代,也可以说是在炎黄时代,当时的食盐非常的紧缺,当时的盐被称为卤,因为人们知道这个东西可以拿来调味,并且吃了对身体很有好处,因此在炎黄时代经常会发生一些战争,炎帝和黄帝两人的部落经常为了食盐大打出手,他们不但是为了争夺地盘,更多的是为了获得更多食盐,只有这样他们...

人类是什么时候发现了盐,不吃盐为什么会浑身无力?
答:因为人体需要及时的补充钠,如果人体钠的含量特别少的话,就会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眩晕的症状。而盐可以给人体补充钠,所以说人只要不吃盐就会感觉到浑身无力,根据记载,盐是在5000年前的炎黄时期发现的,用海水制盐的方法就是夙沙氏发明的。食盐的很多损耗则是在5000到10000年前,因为那时候全世界人类提升...

人类什么时候发现了盐?以前的人不吃盐能存活,为何后人不吃就浑身无力...
答:这些记录最早出现在公元前800年。以中国古代为例,我们的祖先称天然盐为“卤”,人工加工的盐称为“盐”,在荒野时代,人们发现盐是可食用的,吃盐的人更强壮。早在文明诞生之前,人类的生活就依赖于生理本能。有些部落的人生活在富含盐的地区,有些人生活在少盐的地区。在生存本能的驱使下,他们发现...

盐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答:中国最早发现并利用的自然盐有池盐。其产地在晋、陕、甘等广大西北地区,最著名的是山西运城的盐池(即解池、河东盐池)历史悠久,在《史记》中有记载,黄帝曾战炎帝于阪泉,败蚩尢于涿鹿,后又“邑于涿鹿之阿”。据专家考证:“阪泉在山西解县盐池上源,相近有蚩尤城、蚩尤村及浊泽,一名涿鹿”。...

为什么人不吃盐会感觉浑身无力?盐又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
答:但人类在早期食肉过程中,已经进化出了对咸味的需求,所以人类不再满足于蔬菜本身的口味,逐渐往蔬菜中添加盐分,最终促成了各类食盐的发现。随着人类对食盐越来越上瘾,盐成为帝国之间贸易和经济基础的最重要物质。我国最早关于盐的文字记录可追溯到公元前800年,而到了公元前3世纪中叶的四川盆地,一位名叫...

人类是什么时候发现食盐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吃盐?
答:人类是在原始社会初期阶段,发现食物中含有食盐成分的。此时的人类属于原始人,过的是茹毛饮血的生活。在原始人类的食物中,通常会从生肉中获取盐分,来满足身体生长的需求。人们习惯捕猎的生活,直到火焰发明以后,才学会了烘烤食物。烘烤的食物盐分含量较低,人类学会了在盐碱地开采食盐,放到食物上增添风味...

盐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答:中国最早发现并利用的自然盐是池盐,其产地在今天的晋、陕、甘等西北地区,其中山西运城的盐池(解池、河东盐池)因其悠久的历史而在《史记》中有所记载。黄帝曾在阪泉与炎帝作战,在涿鹿击败蚩尤,后来又“邑于涿鹿之阿”。专家考证认为:“阪泉在山西解县盐池上源,相近有蚩尤城、蚩尤村及浊泽,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