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到一个公司,新人应该有哪些觉悟?

作者&投稿:敏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职场新人刚到一家公司首先应该做什么?~

一个新人加入到一个新的组织,新的环境之后,最迫切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是努力工作,取得好成绩,获得团队认可,赢取最高奖?
不,当然不是。组织需要这样做的人,但你不需要这样做。
为什么?
因为个人目标很好实现,但组织目标并不那么容易。而努力工作,取得好成绩,获得团队认可,赢取最高奖,恰恰是个人目标,而非组织目标。但这种精神是组织需要的,但在这种精神的驱动下,付诸工作实践的时候,就要三思了。因为你很有可能并没有搞清楚,组织目标到底是什么。
对于一个新人(有可能你已经工作5年以上),来到一个新环境,领导寄予高度期望,团队成员大部分仰视你,收入也是倒挂的厉害,从而你的自我感觉就会非常良好,不断地给自己正反馈。但我希望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一些时间,搞清楚这个组织到底需要你做什么?
这个其实有点难度,因为你刚进入组织做的事情其实都是和核心需求分散的。不管是销售、产品、运营、客服还是什么,上手的第一件事往往是一个岗位基本职责,以及非常例行的事情。KPI也很清楚。但此时,如果你能够沉下心来,冷静的看一看,以你的岗位为核心的四周,是否存在这一些新的机会。
什么是新的机会?
是破局的机会。任何组织和团队,都有自己的惯性,在这里我们不讲怎么适应团队适应工作,我们就谈如何破局。
领导把你招聘进来,安排在这个岗位,不仅仅是因为你有能力胜任(前提是你确实胜任,排除250的hr和sb领导),而是在领导的内心,总有一种期望,就是你能够带来一些新的东西,甚至可以帮助他破局。
破什么局?
工作机制、团队氛围、业务流程、项目节奏、部门效率等等等等,这些往往都是老板想改变,但无力或没有精力去改变的事情。他需要一个人,能够看到这些问题,找到破局的方法,在工作中撕开一个口子,帮助他完成破局并改变现状。
你的到来填充HC和岗位是组织和领导的痛点(比较互联网公司节奏和事情以及hc是tmd成反比的,事情越多hc越少),但如果你能够敏锐的发现破局的机会,就是组织和老板的痒点。
找到破局的机会,发现痒点,在解决痛点的同时,不断的刺激痒点并最终完成破局,这才是一个新人应该做的事情。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被赏识,废话,你的工作只是满足了组织和领导一个基本诉求,你的到来并没有起到“增值”的作用,很快流于平庸,及时努力的去争取一些资源做一些事,也因为没有抓到真正破局的机会,最后还是无法得到真正的认可。
所以,我建议所有新人,来到一个新的岗位,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去观察组织和领导的痒点在哪里,破局的机会在哪里,找到并且抓住他。这不是投机,因为在破局的过程中,要做的事情还是非常多的,依赖你的真实能力和性格感染力,毕竟还是有面临失败的可能性的,打破常规是要有成本和风险的。如果快速破局,这个我们以后再谈。
总之,观察并且发现破局的机会是一个长期的事情,是一个真正想成功的新人必备的能力。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寻找,教你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努力工作之余,保持和领导每周至少1个小时的深度交流,谈工作谈方法谈心得。
这样做能够帮你什么?能够帮你迅速的了解领导对岗位的预期,并反馈你的想法。同时让领导逐步的吐露心声,说出他的困扰和难处,说出他的一些潜在的心里诉求,说出他对团队的一些远期期望,说出他对公司战略、组织价值、团队发展的理想。这些都是你破局的机会,找到与你岗位有关联的,去尝试打破常规并且做到!
当然,如果你的领导是个DSB,你的部门是很多个DSB组成的团队,那我建议你,赶快离职!!!


1
前两天去逛商场,遇到一个导购有点面熟。说曾在我们公司干了不到一个月,试用期就离职了。问离开的原因,她犹豫了一下,说:公司挺好的,但人很冷漠。

我有点职业病,就追问到底怎么回事。她说:没人理我,问什么也不跟我说,连遥控器怎么用都不告诉我……

作为曾经的HR,我很清楚在一个团队,有些所谓的“老人”会对新人有一种无意识的排斥。

谁在职场不曾是新人?初入职场,如果你找到的是一家有优秀企业文化背景、人性化管理氛围的公司,遇到的同事、领导、团队都愿意提携新人,人力资源部有完备的“入职引导人”制度,你一加入就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你干劲十足,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尽快适应、努力工作……恭喜你。

可惜,很多时候,并非如此。

2我自己也曾是一个新人,初出校门踏入社会时、跳槽到一家新单位时,都有过作为新人的切身感受。

还记得刚到第二家公司,为期三天的入职培训结束,分配到岗位实习。没有师傅(入职引导人),没有岗位说明书,没有人告诉你该干什么,没人带你“拜码头”……感觉自己什么都插不上手,坐着站着都碍事。

办公室电话铃响了三声,看看别人都在忙,我忙去接起来“你好……”

对方还没讲话,一个女声从话筒传来,口气里明显带着情绪:“又不是找你的,接什么接!”

原来电话是分机串连在一起的。我听的明白无误,立刻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恶意,玻璃心碎了一地。妈蛋我到底也是职场打拼过几年的,又不是个傻瓜听不懂话音,到底也不是我太敏感,那就是明显的“排外”好吧!真是立刻心生辞职不干了的念头。

她是公司的一个老人(老员工),对所有的新人都表现得不耐烦。

我有个朋友回忆自己初入职场的经历,说自己“傻站三天无人问津”。很有场景感。

我有个前同事现在某局当了领导。她大学毕业那年到一家商贸公司实习,因为从来没用过传真机,她拿了订货单到业务部发传真,被一个女业务主管鄙夷和奚落:“还大学生!连个传真都不会发!”

业务主管拿过订货单三下五除二把传真发走,一脸没好气的表情,不肯多说一句话。中专毕业的业务主管,想当然地以为大学毕业就应该自动会发传真。前同事离开业务部,跑到洗手间,默默流下眼泪。


3

真的。作为新人,受过这样的挤兑、冷脸、委曲,老板知道吗?公司知道吗?不见得!

当我在职场也混成一个“老人”,把当年的经历讲给老板听,他一脸疑惑、不相信的表情:怎么可能?不可能吧?!我的公司员工素质有这么差么?!仿佛我在编故事、说谎。

哎,真是谁经历谁知道!

HR好不容易招一个人进来,就因为遇到这样的环境、这样的事情、这样的队友,真让人不想干了啊!

在人力资源领域有个“员工离职的一三六定律”。意思是员工“一个月后离职多半与HR有直接关系,三个月后离职则与直接上司关系较大,六个月以上离职则与企业文化相关。入职一年离职与职业晋升关系较大,入职三年离职与发展平台关系较大,入职六年以上就比较稳定、很少离职了。”其实这只是理论或概率性的统计。因为企业所处行业、性质、规模、员工素质不同,离职定律也会有很大差异。

我所了解的很大一部分新人在试用期离职,是因为短时间内就经历了“一三六定律”。

4作为职场新人,如果你遇到困难、阻力,我想告诉你——这就对了!与其玻璃心,不如修炼得让自己更强大!

你必须直面“可能会遭到职场排挤”这一现实。

我说的是“可能”,最好你人品大爆发,遇到好公司、好同事、好领导,周围全部是提携你、成就你的人;但如果你是新人,正遇到困惑,请相信,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把所有发生的事情看成“正常”就会一笑置之,坦然面对。

其实有时也可能并不是“老人”刻意冷漠,是你太敏感,太玻璃心。不排除人家正忙于自己手头的工作,无暇顾及,就让你觉得对方是在排挤、是冷漠。要知道,在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冲突、甚至可能是会发生“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行业,排挤新人是最正常不过的现象。你必须了解人性的弱点,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融入并快速适应。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控制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如果你想留下来,快速地融入环境和团队、适应公司文化,是最好的选择。

有些营销类的公司每天要开晨会做晨操跳团队舞蹈,纵然你还不会跳,站在队伍的最后一动不动和跟着比划动作,都是不一样的姿态。那些随着音乐摆动、跟着前面同事舞蹈的新人,已经在融入并适应了;而那些冷眼旁观的新人,多半没有多少行动力。

做个聪明的勤快人。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没有人领进门,就偷偷学艺吧。那个“傻站三天无人问津”的朋友,用心钻研业务,把店面所有产品说明书拿来研究,笔记本上记录了大量销售话术,老人销售时她就在一旁助销、做观察,半年之后,她就成了业务的第一名。职场上,到底还是需要“用数字说话、用业绩证明实力”的呀!从此,再也没有人小看过她。

要“不耻下问”更要“主动学习”。

有个朋友吐槽公司的新人,什么事都来问,甚至打扰到她自己的正常工作。“不耻下问”是优点,但现在学习的途径太多了,如果能百度到的答案、如果是特别初级的问题,就不要轻易问别人。要知道,任何一种关系都存在“消耗”。

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你想学任何的东西几乎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答案。花百、八十块钱就能上一堂大师级的PPT课程,要别人抽出时间来、还要耐心地指导你,你也不要太好意思啊。现在很多公司的内部培训课已经搬上了网络,有云学堂,你想学任何的应知、应会知识,都可以找到答案。

今天我向同事请教WORD设置目录,以前都是手动添加,很麻烦。她说好久没做了,停下手头的工作,研究了一下菜单栏,然后跟我说如何设置。我根据她的指点,加上百度,一步步操作完成。如果我不向她请教直接百度也可以,但要低效很多。

职场上“新人”不容易,“老人”也不容易啊,眼见体力和心气退行性下降,还得打起精气神充电、锻炼、做管理。乐于手把手教你学走路的前辈值得尊敬和珍惜,遇到不想当唐僧(师傅)者也别觉得不正常。你要自信,总有一天,你会超越所有的“老人”,变成比现在更值钱的那个人!

切忌总把自己当新人。

初进职场跌跌撞撞,磕磕绊绊,受点气挨点批,就当家常便饭吧。最重要的是要成长自己!但不要总是谦卑地说“我是新人,请大家多多关照。”甚至入职都半年了,还在客户打电话来以后做出“我是刚来的,不太清楚呢”这样的回答。

职场上没有谁有特别的义务因为你是新人就要特别关照你。如果你觉得自己初入社会、是个新人、没有多少职场经验,就总把“请多关照”挂在嘴上、放在心里,一旦得不到被关照的预期就心生失落,反而影响自己的成长。

曾经看过的一部电视剧有个场景,一个外企新人,因为负责的项目出了点纰漏被经理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午饭时还坐在格子间默默流泪。同事来来往往,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没有人安慰也没有人邀她共进午餐。真的,在工作时间、公众场合随便流露自己的情绪,往往会被贴上“不职业”的标签。哭,也要躲在洗手间。
那个不会发传真被女主管鄙视的大学实习生,在洗手间哭过之后,扬起头来继续前行。她后来考上公务员,做到局长的位子。那个女主管后来倒是不知所踪。很多时候,作为新人,真的需要一点鸡汤给自己励志——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职场生生不息。你所有的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不会辜负你自己。那些经历的事,那些走错的路,那些遇到的人,那些流过的泪水,那些洒落的汗水,那些伤痛或者苦楚,都会让你成为更加坚强的、优秀的自己。

还有,当你有一天在职场成为“老人”,请对“新人”好一点。未来是他们的!
目光炯炯内心温暖 微信公众号【丁是丁】ID:dsd555555



关于刚入职场职场的新人有什么建议
答:很多新人刚步入职场,觉得很茫然,带着理想来,带着失望走,磕磕碰碰了几年才稳定下来,都说职场的水很深,其实如果我们在一些细节上多加注意,我想我们新人碰到的问题很多都可以迎刃而解的。1、不要浮躁我们的新人都是从学校刚出来,怀着对将来美好的憧憬进到公司,可是看到的却是与自己期望值相差很大的现状,这个时侯大...

刚刚参加工作应该注意什么?
答:刚参加工作首先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每天精神饱满地去上班,多给自己一些鼓励和信心,让同事们看到一个充满阳光正能量的年轻人。其次要注意自己的姿态仪表,如果单位有制服,要保证制服干净整洁,没有的话上班时尽量穿着得体,大方端正,不要花里胡哨。第三,待人谦虚有礼貌,现在年轻人习惯了以自我为...

你有什么经验一定要分享给初入职场的新人?
答:初入职场的新人,如果要说经验,我觉得以下几条比较需要。对工作一定要热情和细心,不能犯错误。对工作不能挑三拣四,能做到高效完成又能提出有益的建议。认同公司的价值观和工作方式,能跟公司同步思考和做好产品。这样初入职场的你的视野和心态才不会失衡,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职场里的新人,你觉得最该具备什么能力?
答:我当时就是这样,毕业之后刚进公司就是一脸懵,学的是理论,真实践起来才知道自己差了多少。后来一有问题就咨询我们主管,主管人也很好,只要是我问的,他知道的都会给我说怎么做,就这样,两个月以后就慢慢弄清楚了,可以自己独立做了。学习能力很重要,这是一个职场新人最应该具备的基础,没有学习...

你能给职场新人什么建议?
答:1)准时守时,让别人认为你是个时间观念很强的人。很多人都有拖拖拉拉的习惯,但是没有人希望总是等待,特别身在职场,是一种职业态度的体现,职场需要很多细节去积累,准时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是早上领导要开会,一个新人迟到很容易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尽量准时抵达,留心观察身边同事的作息时间...

职场新人入职第一天都有什么体验?
答:职场新人入职第一天可能会犯很多简单的错误,这些错误可能无伤大雅,但是对于新人来说他们会非常地害怕,因为刚来第一天什么都没做好,还给别人添乱,内心会过意不去。在入职之前要先去踩点,熟悉一下上班的路线,免得第一天慌慌张张,找不到路就麻烦了。第一天就迟到会给人一种态度不认真的感觉,首先...

职场新人刚到一家公司首先应该做什么?
答:职场新人刚到一家公司,首先要做的一般是是熟悉业务。我朋友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这件事。这个时候不像电视剧里演的,你光看一些文件就能熟悉到业务,你还要跟在上司后面看大家在做什么,问问同事。这样一来,在熟悉业务的同时,你还能跟同事拉近关系,还能熟悉一下公司的环境,一石三...

刚入职场的新人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职场上没人是别人的阿姨,没有人会完全不求回报的指导和协助一个新人,作为一个新人,假如摆不好部位,放高低不平心理状态,并没有眼中见,不容易熟能生巧,想来会深陷非常痛苦的窘境吧。懒散的人,刚来就不喜欢干活儿,并没有体现出努力勤奋,这种新员工一般发展趋势不容易太好。新员工刚到初入职场...

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职场新人,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答:第一,谨记多做事少说话,那怕吃亏也要忍着,边做事边观察,看看单位里的关系网,你会发现很多问题。第二,遇到不会的就问,别怕冷眼,别怕嘲讽,你的努力总有人会看到你默默的努力,在适当的时候,你会有机会大展拳脚!第三,做事要多想,多想,再多想,别冲动,可以跟身边的朋友一起聊聊,集思广益...

给职场新人的经验建议
答:给职场新人的经验建议2 1、不要浮躁 我们的新人都是从学校刚出来,怀着对将来美好的憧憬进到公司,可是看到的却是与自己期望值相差很大的现状,这个时侯大家就会觉得这家公司可能不是我想要的,出去可能可以找到更好的,扑通一声跳了出去。 到了另外一家,发现好像好一点,但是跟理想中还是有差距,算了先做着吧,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