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 )

作者&投稿:柴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了迅速发展,根本原因是( ) A~

B 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毛泽东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并推向全国。

彭湃,位于广东省陆丰市湖东镇。
彭湃(1896年10月22日—1929年8月30日),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广东省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人,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
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11月,领导建立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马上着手进行土地革命和镇压反革命。
1928年上半年,彭湃领导的农民武装加上徐向前带领的广州起义部队红四师部分兵力,在海陆丰、普宁、惠来、潮州一带开展游击武装斗争,捍卫苏维埃政权。
1928年11月,彭湃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奉命赴上海,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
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白鑫出卖而被捕。30日在上海龙华与杨殷、颜昌颐、邢士贞4人同时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

扩展资料:
1927年11月2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战士彭湃的领导下,发起了中国第一次农民运动,进行烧田契,分土地,中国第一个工农政权——广东海陆丰苏维埃在海陆丰大地上正式成立。
海陆丰,顾名思义是由原海丰县和原陆丰县组成,即现在的整个汕尾市(地级),包括汕尾城区、海丰县、陆河县及陆丰市(还包括今揭西县的上砂、五云两镇)。
当年源于海陆丰,发生于海陆丰的那场大革命,曾经极大地鼓舞了全中国为追寻解放、找寻民族富强之路的革命者的勇气,同时提高了广大革命者的士气,推动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步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伟大的贡献。
可以说,海陆丰的三次革命起义,以建立海陆丰苏堆埃政权为标志,踏出了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并最终建立属于自己政权的第一步。从这一点来看,当年海陆丰苏堆埃的建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维埃政权

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主要宣传口号之一。八七会议后,中共将“打土豪、分田地”确立为土地革命的核心内容。

中共领导下的这场伟大的群众运动,吹响了反封建的号角,革了苏区地域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社会结构和法律的命,带来了苏区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 


扩展资料:

“打土豪,分田地”口号的由来:

口号标语最先出现在1927年的文家市,至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还保存有当年所写的这条标语。

毛泽东从1928年3月开始,在酃县的中村,正式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他竖起了分田分地这一革命旗帜,把中村当作一个试点,同时,他的弟弟毛泽覃则在宁冈大陇也进行了分田的试点。

至1928年5月,湘赣边界党的一大正式召开,会议决定成立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并在各级政府设立土地委员会或土地委员,明确提出“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毛泽东则三到永新塘边,亲自指导分田运动并作永新调查,制定了分田临时纲领十七条,这个十七条也为《井冈山土地法》的制定打下了基础。 

湘赣边界党的二大召开,再次研究了深入土地革命的问题,并讨论了毛泽东起草的《井冈山土地法》。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自己颁布的第一部土地法。 

1929年4月8日,红四军进驻于都,4月11日召开前委扩大会议,确定红四军以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赣南赣县、于都、兴国、宁都、瑞金等地开展政治宣传,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帮助各地发展地方武装,建立革命政权。

4月15日离开于都以后,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三纵队和一个警卫排来到了兴国,具体指导兴国的土地革命运动。毛泽东在潋江书院的文昌宫,起草制定了《兴国县土地法》,并在潋江书院的崇圣祠创办了兴国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

《打土豪分田地》一文中介绍道,毛泽东说“我们插牌子,本身也是很好的宣传。例如国民党的士兵到了根据地来,他们一看到田里到处插上了牌子,看到我们这里打了土豪分了田,也会说红军好。有些国民党士兵因受打土豪分田地的影响,开小差跑回家去。

插牌分田后,农民有了田地就会跟着共产党。你看,分田地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既争取了群众,又瓦解了敌人,一举多得。” 

在《兴国县土地法》中,毛泽东作了一个重大的改动,即把《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毛泽东自己后来在延安回忆这件事情时说道:“这是一个原则的改正,以见我们对于土地斗争认识之发展。”这一句话的改动,实质上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使更多的老百姓拥护共产党。

红四军政治部把《兴国县土地法》油印成册,在赣南、闽西各地进行宣传,掀开了赣西南土地革命风暴的序幕。 土地革命风暴不仅仅是在兴国一个县,在整个赣西南地区,在闽西地区都刮起来了,到处是“分田分地真忙”的情景。

到1930年10月攻占吉安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宣布成立,江西省已有70%的区域被赤化,赣西南苏区已成为全国最大最巩固的一块革命根据地。

“赣水那边红一角”,赣西南大地终于在土地革命的风暴中,在红军革命武装的南征北战中,迎来了一片红彤彤的天下。“打土豪,分田地”,成为共产党和红军夺取胜利的一大法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打土豪分田地



D

毛泽东在1927~1935年的主要活动及其结果
答:1929年9月,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发出指示,肯定了前段时间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1930年1月,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阐述了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1930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被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1930年12月底至1931年1月,毛泽东与朱德等指挥...

高手入:求国共十年对峙到建国初期的历史年表
答:第 二 次 国 内 革 命 战 争 8月1日 “八一”南昌起义 8月7日 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在汉口)9月 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10月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 12月11日 广州起义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929年12月 古田会议召开 1930年3月 中国左翼作家...

国共10年对峙时期共存在几对特殊矛盾?
答:国共10年对峙时期存在两对矛盾: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阶级矛盾;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1927年8月至1931年9月,是中国革命逐步复兴的阶段。八七会议定方针,三大起义拉序幕,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中共在井冈山从理论和实践上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

1927年—1930年,属于贺龙周逸群创建革命根据地是哪?
答:1927年—1930年,属于贺龙,周逸群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是->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中国革命道路是怎么来的
答:从1927年10月到1929年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领导革命斗争一年零两个月时间。在这期间,毛泽东在总结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和自己对国际国内形势的认识基础上,首先创立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科学地解答了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之中中国红色政权能够产生、存在和发展的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正确革命道路问题上一个非...

1927年到1937年的历史
答: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领导发动平江起义。1928年10月,中共中央军事部成立。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领导发动百色起义。1929年12月底,中国共产党红军第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古田召开,确立红军建军原则。1930年3月,中共中央军事部改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1930年5月中旬,全国红军代表会议...

1927年后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答:中国共产党从实践到理论开辟了一个符合中国实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毛泽东于1930年1月发表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明确提出了“乡村中心”的思想,标志着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形成。2、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土地革命的开展。1927年11月在湘赣边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中国共进行了几次土地革命?内容什么?在什么时期
答:2、第二次土地革命。1931年春 为了保证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广大贫农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生活得到了保证。3、第三次...

近代历史时间轴标注重大事件是什么?
答: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1927年4月12日:四一二政变,标志着大革命局部失败;1927年7月15日: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1927年9月:秋收起义;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930年起:蒋介石发动三次大...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什么的总方针
答: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北伐战争失败后,正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为了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今后革命斗争的方针,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八·七”会议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