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顾衡于哪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作者&投稿:厉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革命烈士顾衡于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顾衡(1909-1934),男,江苏无锡人。1927年,顾衡考入中央大学。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受党委派到太和组织农民武装,曾任中共太和县委书记。1933年任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长,1934年不幸被捕,同年12月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人物事迹

这是一位出生于江苏无锡教育世家的年轻人,自小天资聪颖,成绩优异。怀着"读书救国"的思想,他刻苦学习,并于1927年考入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数学系,后又转入物理系,并参加了由北京清华大学爱国学生组织的救国社团--大地社。1928年济南惨案事件的发生和社会现状的贫瘠,更点燃了他心中的爱国激情。在与进步青年的接触中,他逐渐认识到"科学救国"道路的行不通,并走上了革命救亡道路。他,便是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陈展的顾衡烈士。

1929年,顾衡毅然放弃了喜爱的专业,应邀到北平任新农农业学校教员,并于1930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党组织派顾衡到安徽太和开展工作。为了打开工作局面,改变自己文弱书生的形象,顾衡在太阳下晒得一脸黝黑,和当地的农民一样的打扮,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和农民一起干农活,说土话,在劳动中启发农民的觉悟,发展党、团员,并积极组织工人、学生发动反贪官污吏的斗争。至次年春,全县已拥有武装300余人、赤卫队2000余人。

1933年,南京党组织遭受第七次破坏后,顾衡临危受命,接任南京特支书记。当时,南京仅有一个特支,党员八九人,且宪警、特务密布,工作环境十分恶劣险峻。顾衡刚脱下农民的服装,又穿上了褪色的工人短装,戴工人鸭舌帽,经常出现在浦镇机厂、下关等工人集中的地方,结交工人朋友,宣传革命思想。他几乎和工人一样,唯一让他不满意的是自己的双手仍然比较白净。得知用碱水洗衣服能使手变粗,他就把大量的碱放在水里洗衣服,还把手放在沙子里来回搓,直至把一双手变得粗糙。

由于顾衡的腿在太和时因手枪走火而受伤,始终未彻底痊愈,走路仍有些跛,加上他经常工作到凌晨,任务繁重,营养不良,脸上没有血色。时任组织干事的葛和林看在眼里,便想给顾衡增加一点营养,给他吃好一点的饭菜。顾衡对此很有意见,他对葛和林说:"你是帮助我筹措党的经费,你有钱应该捐给党。我在你这里吃的饭,比工人、农民吃的好多了。现在党的经费这么困难,你可千万不能浪费啊!"望着顾衡消瘦的脸,葛和林心潮澎湃。一位家庭条件优越的昔日书生,却已在革命工作中彻底脱胎换骨。

1934年,顾衡被捕后,他的父亲来狱中探视,拉着儿子粗壮的手,不禁想起从前握着他的手教他描红写字的情景,忍不住潸然泪下。革命,已使这个昔日的白面书生变得坚强、沉稳了。



革命烈士顾衡于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顾衡(1909-1934),男,江苏无锡人。1927年,顾衡考入中央大学。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受党委派到太和组织农民武装,曾任中共太和县委书记。1933年任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长,1934年不幸被捕,同年12月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人物事迹

这是一位出生于江苏无锡教育世家的年轻人,自小天资聪颖,成绩优异。怀着"读书救国"的思想,他刻苦学习,并于1927年考入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数学系,后又转入物理系,并参加了由北京清华大学爱国学生组织的救国社团--大地社。

1928年济南惨案事件的发生和社会现状的贫瘠,更点燃了他心中的爱国激情。在与进步青年的接触中,他逐渐认识到"科学救国"道路的行不通,并走上了革命救亡道路。他,便是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陈展的顾衡烈士。

1929年,顾衡毅然放弃了喜爱的专业,应邀到北平任新农农业学校教员,并于1930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党组织派顾衡到安徽太和开展工作。

为了打开工作局面,改变自己文弱书生的形象,顾衡在太阳下晒得一脸黝黑,和当地的农民一样的打扮,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和农民一起干农活,说土话,在劳动中启发农民的觉悟,发展党、团员,并积极组织工人、学生发动反贪官污吏的斗争。至次年春,全县已拥有武装300余人、赤卫队2000余人。

1933年,南京党组织遭受第七次破坏后,顾衡临危受命,接任南京特支书记。当时,南京仅有一个特支,党员八九人,且宪警、特务密布,工作环境十分恶劣险峻。顾衡刚脱下农民的服装,又穿上了褪色的工人短装,戴工人鸭舌帽,经常出现在浦镇机厂、下关等工人集中的地方,结交工人朋友,宣传革命思想。

他几乎和工人一样,唯一让他不满意的是自己的双手仍然比较白净。得知用碱水洗衣服能使手变粗,他就把大量的碱放在水里洗衣服,还把手放在沙子里来回搓,直至把一双手变得粗糙。

由于顾衡的腿在太和时因手枪走火而受伤,始终未彻底痊愈,走路仍有些跛,加上他经常工作到凌晨,任务繁重,营养不良,脸上没有血色。时任组织干事的葛和林看在眼里,便想给顾衡增加一点营养,给他吃好一点的饭菜。

顾衡对此很有意见,他对葛和林说:"你是帮助我筹措党的经费,你有钱应该捐给党。我在你这里吃的饭,比工人、农民吃的好多了。现在党的经费这么困难,你可千万不能浪费啊!"望着顾衡消瘦的脸,葛和林心潮澎湃。一位家庭条件优越的昔日书生,却已在革命工作中彻底脱胎换骨。

1934年,顾衡被捕后,他的父亲来狱中探视,拉着儿子粗壮的手,不禁想起从前握着他的手教他描红写字的情景,忍不住潸然泪下。革命,已使这个昔日的白面书生变得坚强、沉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