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陷阱》能力越强,越容易失败;改变人生轨迹你需要三个步骤

作者&投稿:仲孙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刚刚出版的新书:《能力陷阱》,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能力是优势,也是陷阱”。

01

看到这个副标题,你可能觉得很奇怪,“能力是优势,也是陷阱”?能力不是越强越好吗?为什么会成为陷阱呢?

很多人乐于做自己所擅长的事,而且一直做下去,最终就使得我们只擅长做那些事了。简而言之就是,做的越多,就越擅长,越擅长就越做,因为习惯的事情做起来最简单,甚至还会带给我们短暂的自信心和满足感。这样导致我们就会陷入这种单一能力的陷阱。换句话说,你越在一个方向上努力,你可能离成功就越来越远。

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都是习惯的奴隶。

02

能力的陷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陷阱,很多天才从小因为某些方面出类拔萃,但是长大后却很难适应社会变化,最终一事无成;很多人在某一岗位工作久了,很难做出改变,行业一旦变化,最终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之前媒体报道过一位36岁的高速公路收费员,后来因为该高速公路停止收费后失业了,她哭诉着说自己的人生可能就这么完了。也许你觉得很可笑,但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就像作者调查的那样:79%的人都认为,把你带到当前位置的能力不能继续把你带到下一个位置。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这个时代和之前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是:一个人只靠一种技能可能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

03

那怎么办呢?唯有改变!如何改变呢?这正是这本书要告诉大家的内容。接下来,我分为三个部分为大家解读这本书,也可以说,这是改变你人生轨迹的三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重新定义你的工作;

第二步: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

第三步:朝更多不同的方向发展自己。

我们通常认为,改变首先要源自每个人的内心,只有内心有做出改变的信念,才能驱动我们去做出改变,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模式。但实际上,很可能正好相反。如果要做出改变,最好的办法常常是从外部环境改变开始的,这是一种“由外而内”改变模式。

想想还真是,你人生的大部分决策,真的都是你发自内心去追求,从而获得的吗?你搬家很可能是因为房东涨房租了;你换工作很可能是因为公司发展不好了;你下定决心减肥很可能是朋友们的一句玩笑话。其实我们大部分决定和改变,都并非发自内心,而是因为环境发生了改变,你不得不做出调整。习惯很容易,改变很难。

有心理学家指出:我们应该做的事和我们实际上做的事,常常是完全两件不一样的事。印证了那句网红的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那如何通过“由外而内”来实现改变呢?作者说,你首先应该做的是:重新定义你的工作。道理很简单,如果还按照你当前习惯的方式工作,你很难获通过惯性获得成功,因为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外部环境每天都在改变。

04

作者对很多企业员工做过调查,问他们是否曾经尝试过改变,超过90%的人都说尝试过,但最终并没有改变。为什么呢?他们大部分理由是,因为深蒂固的企业文化阻碍了他们的改变。

当今社会节奏很快,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企业都希望每个员工在本职岗位最大化地创造价值,因此绝大部分人都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到眼前的工作上。虽然大部分人都知道,不应该这样,但没办法,我们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被琐碎的日常工作所占据,这是无情的事实。但作者指出,有策略地思考未来,才是一个普通员工和优秀领导者的区别所在。而做这一切的开始,就是释放一部分自由时间给自己,去进行策略性思考,而不是专注于解决眼前的问题。就像谷歌会让员工有20%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从而孵化出了像谷歌邮箱、安卓系统这样的优秀产品。

05

那你可能说,道理我都懂,但具体怎么做呢?作者给了我们三个方法。

第一,把时间多花一些在自己不擅长的工作上

大部分人会把大量时间花在擅长的事情上,这样可以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甚至会让我们误以为,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是最有价值的,但这其实是一种思维上的懒惰。就像大部分业余的高尔夫球手花费太多时间练习他们最擅长的招式,而忽视了其他动作的练习一样。在我们某些擅长的方面投入越多,意味着,我们在其他事情上投入越少,而“其他”事情往往才是获得转变甚至实现成功的关键。因为,绝大部分的创新和突破,其实都是跨界的结果。过去我们往往可以“一招鲜吃遍天”,一辈子用同一的技能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甚至走上富裕的生活,但当今社会,这样的情况可能越来越少。

所以,要做出改变,你可以尝试做一些你不擅长的,甚至你过去永远都不可能做的事情,往往都收获意外的惊喜。

第二,做一个“桥梁”而不是做一个“中心”

所有人事情和人都围绕着自己转,这当然能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虚荣心,但这也是一种能力陷阱。而更好的方式是,让自己成为一座“桥梁”。因为当你连接了不同部门、不同业务之后,你才能有更加广阔的视角去重新定义你的工作,这也是一个优秀管理者的基础。哈佛大学做了一项调查显示,企业高管60%的时间都在开会。最终他们分析发现,那些自认为“高效”的管理者,往往花更多时间在内部事务上,而那些成功晋升的真正优秀的管理者,正是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和其他部门或者更高领导层建立连接上。换句话说,他们不是“中心”而是“桥梁”。

在互联网产业中,我们都知道“连接”决定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微信始终将自己定位于“连接器”的原因。你连接的用户、客户和资源越多,你才更具价值。只有当你从自我的中心走出来,成为一座“桥梁”,你才可能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放松你的时间安排,你并不需要那么紧张

很多人都是优秀的“时间管理者”,他们把每天的时间精确到分钟。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吃饭、什么时间上班、什么时间开会等等,他们对时间做到了精确控制,而稍有不如意就会感觉心烦意乱,觉得自己的计划被打乱了,感觉自己失去了人生的控制权。

但实际上,每个人都需要自律,但并不需要那么严格的自律,而正好相反,你应该留出一些空闲时间,做一些看似没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和朋友散步,和家人聊天等等。这并不是说这些事情真的很重要,而是说,这些看似“没用”的事情,会对你真正有用的事情起到很大的作用。

06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写了一本书《稀缺》,在书中他们对缺钱和缺时间做了一个有趣的对比。他们发现,不管是缺钱,还是缺时间,都会将你限制在一个“管子”里。

俗话说“人穷志短”,对于时间,其实也是一样:没有时间,你也会目光短浅。

他们用一个医院的故事来证明他们的理论。一家医院的病房通常是约的满满的,但这样的结果就是,当有急诊的时候,医院只能把一些手术计划拖延,久而久之,医务人员常常不得不在深夜两点还在手术台上工作,而且大部分人都需要大量加班才能完成工作,导致了大部分人都在一种低效且又高压的状态下工作,工作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于是,医院外聘了一个顾问,他提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方法,就是空出一个手术室来应付急诊病人。但这个建议一开始遭到了医院的强烈反对,因为他们认为,医生已经很忙了,要空出一个手术室,这相当于放弃了宝贵的资源闲置不用。但事实上,这个方法真的奏效了,有了一个空闲的手术室后,医务人员能更有效地处理一些紧急病例,不用重新计划和排期,而且他们工作时间也少了,手术效率也提高了,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所以,有时候让自己闲一点,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坏,甚至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好处。

好了,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今天我们聊到了,绝大部分人都会陷入“能力陷阱”,能力越强,职业天花板越低;你越努力,离成功可能越远。你要做的是做出改变,那如何改变呢?今天我们讲到了改变的第一个步骤:重新定义你的工作。也讲到了重新定义工作的三个方法:一个是多做一些不擅长,甚至不愿意做的工作;成为一个桥梁,而不是一个中心;放松你的日程表。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

《能力陷阱》:你的优势限制了你的发展?手把手教你跳出能力陷阱
答:一、什么是能力陷阱 能力陷阱是指每个人在职场中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情,并且也很乐意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因为它能带来存在感和满足感,也正因为擅长,所以会不自觉的经常去做那些事情,做的越多就越满足,越满足就越促使着重复继续做,最终你一直只会做你擅长的事情,你所擅长的能力就变成了限制你成长的桎梏了。 在我们传...

《能力陷阱》读后感
答:昨天听樊登老师解读了《能力陷阱》这本书。传统上说一个人先有自知知明,知道自己能力几何,能干什么,拎得清形势,然后树立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地达到自己的目标,向上走。然而,本书的观点刚好相反,一个人目前所能做出的对未来的目标、愿景的预设是他现阶段能力极限所能达到的上限,所以他现在要求自己...

《能力陷阱》
答:领袖气质:1.人生阅历丰富,从而产生了坚定的信念。2.他能通过讲述个人故事来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交流,善于讲自己的故事。3.他们的想法和他们所做的事之间有着很强的一致性,就是知行合一。一个有领导力的人,一定是能够有效地掌控自己时间的人。这就是今天分享的第一部分,我们要解决能力陷阱的问题,最...

『能力陷阱』走出擅长的迷宫
答:越是熟悉,越是能力强的技能,越容易把我们牵绊在此时此地的当下。 比如说我很擅长自己专业范围内的工作,但是除此以外的事情,可能就是业余的、不专业的,也...而对于其他专业的了解越深入,其实更有助于做好自己的这项工作。 你不可能慢慢地变成跟过去的设想完全不一样的那个人,这就是《能力陷阱》这本书的核心。

能力陷阱观后感
答:做得越多,就越擅长,越擅长就越愿意去做。这样的一个循环能让我们在这方面获得更多的经验,但却容易陷入能力陷阱,在其他方面无法突破。 每个人都要特别警惕这种能力陷阱,避免把大量时间花在日常琐事上。如果你想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就要从日常琐事中解脱出来,转变到进行更多策略性思考、在日常工作外建立人际关系网络...

读《能力陷阱》有感
答:读完《能力陷阱》一书,有以下几点感悟:1、改变要从外到内,先要像一个领导者一样做事,再像领导者一样思考,才可能成为一个领导者。人们往往喜欢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容易忽视不擅长的事,一旦换岗或转型就很难胜任工作,要敢于去挖掘自己的潜能。2、重新定义自己的工作。了解领导者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能力陷阱
答:听《能力陷阱》时,感觉Kelly符合很多优秀领导的特征,她总是以一种轻松,游戏的方式激励着团队,她希望自己的员工每天都可以快乐工作,通过工作实现自我的价值,她亦师亦友,她总说,“人”是她最看重的。3、提高领导力的方式 •“空出一间手术室”,留出时间增加新角色 •先增加“新...

能力陷阱读后感
答:昨天听樊登老师解读了《能力陷阱》这本书。传统上说一个人先有自知知明,知道自己能力几何,能干什么,拎得清形势,然后树立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地达到自己的目标,向上走。然而,本书的观点刚好相反,一个人目前所能做出的对未来的目标、愿景的预设是他现阶段能力极限所能达到的上限,所以他现在要求自己...

工作能力强一定能升职加薪?千万别掉进哪些“能力陷阱”呢?
答:那么,在领导心中,印象好的员工,工作能力强的员工,其实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得到重用,一个是执行力的问题,一个是领导力的问题,工作能力强的员工很大程度上只能说他执行力很强,但是提拔他当管理层,不一定适合,也不一定是领导心中愿意的。一、手握资源的员工,发展有局限 其实这很容易理解,举一个很...

《能力陷阱》3个步骤,突破你现有的能力,塑造全新的自我
答:做得越多就越擅长,越擅长就越愿意去做。这样的一个循环,能让我们在某一领域得到更多的经验,却在其他方面无法突破。 我们陷入了能力陷阱 。 《能力陷阱》作者埃米尼亚.伊贝拉是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之一,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哈佛大学教授。她在书中提出一个颠覆性的观点。“先行动后思考”她说,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