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调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建议

作者&投稿:相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苑丽华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沈阳 110033)
摘要 鉴于目前沈阳地调中心管理职能的变化以及资料的接收和馆藏状况,提出今后加强大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①建立完整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②加强大区的馆藏设施建设;③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④进一步完善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和保管制度。
关键词 大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建议
一、前言
实物资料与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一样,是地质勘查与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和地球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地区以往地质工作中形成了大量实物地质资料,多数由地勘单位或矿山企业保管,因为没有相关管理制度和缺少经费支持,大多数已经遗失或破坏,丧失了进一步利用的价值。如辽宁青城子铅矿在以往勘查工作中完成1513个钻孔,形成总进尺443705m的岩心资料,虽建有岩心库,但长期疏于保管维护,造成库房损坏,岩心混杂无序,基本无法开发利用,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当今振兴老工业基地,为矿业权市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探矿权和采矿权的设立、评估与转让,矿产品的产销与对外贸易,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项目的实施等等,都与地质资料密切相关。可见,建立专门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已经势在必行。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实物资料属于地质资料的一部分,并列入到地质资料汇交的范围。这样,实物资料由原来的地勘单位保存变为国家统一管理,由服务于地勘单位扩大到服务于整个社会,极大地强化了实物资料的保存价值。因此,保存、保护和利用好实物资料是资料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沈阳地质调查中心资料馆(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资料馆)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料管理机构。目前其主要职能是负责东北辖区内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的接收、保管和服务,而地质勘查项目形成的原始资料和实物资料仍由各地勘单位保管,大多数单位形成的实物资料,由于没有经费的支撑,无实物馆藏设施,一些地质标本也暂存项目组或库房堆积,保管状况混乱。鉴于目前沈阳地调中心管理职能的变化以及资料的接收和馆藏状况,笔者对实物资料管理提出如下几方面建议。
二、实物地质资料的馆藏机构建设
1.建立完整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
基于从事大调查项目工作单位隶属关系不同,为使大调查实物地质资料得到有效的统一管理,应建立以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为中心、六大区地调中心资料分馆为区域性保管单位、地方地勘单位为基础保管单位的实物地质资料接收和管理体系。其中大区实物资料分馆负责本地区地勘单位从事地调项目产生的重要实物资料的接收、保管、利用和服务。
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形成了大量原始资料、实物资料和成果资料,故大区资料馆应按照原始资料、成果资料和实物资料设置内部馆藏设施,分类接收、保管和服务。这样,既保证地质资料的完整性,又保证为地调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
相信,在国家统一管理模式下建立起来的完整的实物资料管理体系,会不断发展壮大,做实建强,发挥其应有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2.加强大区馆藏设施建设
馆藏基础设施力争做到齐全完整。建议根据每年地区性项目的多少,采集标本的数量及室内整理实物样品的统计数据,从发展的角度建立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实物资料库。库房要备有符合要求的各类实物资料装具和必要的庇护设备(温控、湿控设施、装备),以保证实物资料有序存放、妥善保管和有效利用。
3.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必须是具备综合性地质知识的专业人员,有丰富的地质工作实践经验,能准确完成各类实物标本命名、归类,同时还要掌握档案管理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知识,有能力对实物标本进行微机录入、管理和数据库建设。
为了更好地完成实物资料接收、保管和利用,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议国家实物中心定期开展有关业务培训。
三、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
在建立和完善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大区地质资料馆和项目承担单位三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在汇交上应该做到:
1)明确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人。承担地质调查项目的单位,建议在项目任务书中明确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的义务和责任。
2)制订国家和地方实物地质资料的馆藏接收范围、汇交细目。
3)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时,建立统一的卡片信息索引。每件实物标本卡片上注明标本名称、采集人、采集时间和采集地点(地理坐标)等信息,同时建立实物资料明细账簿,注明标本的更详细的相关信息。比如钻探工程采集的岩心,要注明其采集深度、标高、岩性描述等内容;动、植物化石标本应描述赋存层位、环境、化石属性、生活习性,推断栖息年代等。
4)保护汇交人的合法权益。首先应在项目下达经费中有所体现,鼓励地质人员热爱地质事业,多采集实物标本,特别是独特地质环境下的岩矿心、化石标本等;其次接收单位除了按照规定出具汇交凭证外,还应对汇交重要的、具较高保存价值实物资料的人与单位,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必要的法律保护。
总之,实物资料的汇交,要分别明确不同地质工作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办法。公益性地质工作中产生的实物资料要全部汇交,且项目完成时要及时汇交;对商业性的地质工作中产生的实物资料可规定在其矿业权取消后及时汇交,具体汇交细则可由省级实物馆确定。
四、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
1.规范实物地质资料编号
由于大区的实物资料体系还未健全,笔者认为可采取两种编号方式。
其一,接收的实物资料应与原始资料和成果资料的馆藏号一致,同时根据实物资料的特点再逐级编号;
其二,根据实物资料的类别编号,分设岩矿心、各类标本(岩石、矿石、化石等)、光薄片、副样等几大类,按照接收时间顺序编号,并标明实物资料的部分信息。
2.严格保管程序
1)建立一整套实物资料保管档案,包括实物样品标签、样品入库单、样品保存监控记录、样品出库单及更新记录单。按照样品标签接收入库,填写样品入库单。
2)完善保管设施,按要求控制库存设施的温度(一般在3℃~10℃)、湿度等条件,定期检查,并将实际情况记录到样品保存监控记录中。
3)实物资料库设施和实物资料摆放要保证整齐、清洁。
4)按规定办理实物资料出库登记并及时更新相关记录档案。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从实物资料的馆藏基础建设到其接收、保管等诸多方面的管理要求,加强大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需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标准和馆藏基础设施建设,才有望使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随着地质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更好地履行大区管理职能,成果资料、原始资料和实物资料的接收、保管和服务,必将成为大区中心资料馆的重要职责和主要工作内容。
Suggestions on Regionalmanagement of Geologicalsamples
Lihua Yuan
(Shenya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mineral Resources,shenyang,Liaoning 110033)
Abstract In view of themanagement functionshift ofshenyang Geologysurvey Center and its currentsituation of data acception and collection,the author has the following proposals aimed atstrengthening regionalmanagement of geologicalsamples:①establish an integratemanagementsystem of geologicalsamples;②reinforce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collection facilities;③enhance thesynthetic quality ofmanagementstaff;④further improve institutions ofsubmitting and custody of geologicalsamples.
Key words region;geologicalsamples;management;proposals

於顺然1 徐炳海2
(1.江苏省国土资源厅资源处 南京 210029;2.盱眙县国土资源局 盱眙 211751)
摘要 本文在对实物地质资料的作用、保管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从依法健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集中管理全省实物地质资料;争取专项经费、建章立制,建立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尽快落实网上查询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使实物地质资料尽快更好地为江苏省地质找矿、矿山建设、科研教学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 作用 保管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江苏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中形成的重要基础信息和成果,是国家宝贵的财富,它蕴含着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已投入地质勘查工作费用达6000多亿元,形成了大量的地质资料(有原始资料、实物资料和成果资料)。这些海量的地质资料信息的开发利用,不仅对地质找矿、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可以减少地质工作重复投入,降低矿产勘查投资风险,提高地质工作的效率,而且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部分,通过集群化、产业化发展将极大地拓展、扩大地质资料信息的服务领域,对于更好地实现科学进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1 实物地质资料定义、特点、作用及散失的教训
实物地质资料,包括:岩矿心、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它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基础地质资料,是了解地下地质矿产资源的主要信息载体,是人类不断提高和认识研究地球的窗口。它具有原始性、唯一性、不可复制性、重制和运输成本高、库容需求大、利用受限等特点。
(1)保存好实物地质资料,可使那些无法得到钻探工作所需巨大资金的用户,能够翻阅(检查)这些记录,从而节省大量的人、财、物力。
(2)保存好实物地质资料,可为地质研究、竖井调查及矿产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3)保存好实物地质资料,可提供和帮助地质学家们,从宏观或微观的角度揭示出更多有用的地质信息(人不能用照片或者地质编录进行X射线衍射、化学分析和提取微体化石),从而进一步了解地下地质矿产资源的主要信息,不断提高对地球的认识和研究。
(4)散失实物地质资料的沉痛教训。因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不到位,导致其大量散失,从而给江苏省地质找矿工作所带来的教训是沉痛的。如:江苏省地调院前一些年在苏州地区,发现的亚洲地区较大铌钽矿的找矿实践中,经查该矿赋存在苏州花岗岩体中。自在江苏开展地质工作以来,曾在苏州花岗岩体中前后共施工过若干个钻孔,取得过大量的实物地质资料。由于没有很好地保管导致其大量散失,在这次勘查中不能有效地利用,只好重新花费大量的费用进行新的钻探工作。如果原苏州花岗岩体中的实物地质资料保存完好,只要对其进行取样再分析,即可找到一个比现在资源储量更大,且资源储量级别更高的大型铌钽矿床可能为国家节省地质勘查费用数千万元。
2 江苏省实物地质资料保存的现状
2.1 1999年开展全国地质资料大调查时江苏省实物地质资料保存的基本情况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江苏的地勘单位及矿山地质队伍投入的地质钻探工作,所获得并通过永久性岩心库、简易岩心库等方式保管的岩心总长在51万m左右(油气部门除外),当时的完好程度在30%左右。其中地矿部门占78%,矿山企业占11%,有色部门占6%,化工部门占4%,建材部门占1%。标本5600块,样品26000余件,光薄片30000余片。
2.2 2010年全国实物地质资料调查摸底时江苏的基本情况
10年后的今天,江苏省共25个有甲级资质的地勘单位中,只有11个单位还保存有实物地质资料,其通过其永久性岩心库、简易岩心库等方式保管的岩心总长在17万m左右(油气部门除外),完好程度在80%~90%左右。标本2万块,样品14万余件,光薄片1.7万余片。由此可见,国家若不尽快采取紧急措施,实物地质资料将会是全军覆没。
3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1999年全国地质资料大调查及本次(2010年)实物地质资料调查摸底的情况来看,江苏省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3.1 现有实物地质资料流失、损毁严重
江苏省20世纪开展的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实物地质资料,数十年来,因库房长年失修而多处漏雨,有的遭受白蚁吞噬,矿心箱腐烂倒塌,矿心混杂,屋塌心毁。
3.2 无专项经费,保存设施年久失修
因江苏为一矿产资源小省,绝大多数地勘单位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国家地质事业费减少,人员精简,而一些矿山企业也面临资源不足,致使其实物地质资料无专项经费,故形成了无专人管理的尴尬现状。
3.3 对其认识不足,管理中重视不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位领导更多考虑的是经济效益问题,从而对实物地质资料这类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工作重视不够。具体表现在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中,近一些年是一无人力,二无财力,三无物力的投入,任其自生自灭。
3.4 对地质资料属国家所有的认识尚不到位
地质资料属国家所有,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是每个公民的法定职责,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单位因库房维护资金困难,对损毁的实物地质资料不主动采取具体的补救措施,或者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反映,任其恶化下去。
4 几点对策措施及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结合江苏省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实际,提出强化江苏省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管理和服务的几点对策措施和建议:
4.1 建议
建议国土资源部储量司与地勘司协调,在地勘单位资质年检过程中,将“甲级资质单位必须建立岩心库”作为其必备条件,确保其实物地质资料的保存和利用。
4.2 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
由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尽快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对有保存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进行整理统计,记录分类,保存归档,为日后建立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提供实物资料和信息资源;对一些确无保存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做好记录后统一销毁。
4.3 提高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是提高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要把信息化建设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一项常态工作来抓,建立实用、高效的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加工、处理、存储机制,实现实物地质资料数据的统一、协调和规范,搭建现代化的存储、管理软件和硬件支撑环境,促进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与信息化的融合,提高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水平。
4.4 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人才的培养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社会、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实地学、信息技术专业力量,建设复合型人才队伍。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造就一支规模和结构合理的技术队伍。
4.5 启动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建设
矿产资源勘查形成了大量的岩心、光薄片、标本等实物地质资料,急需妥善保管,如果保管设施简陋,无法保证实物地质资料的完整、安全,会影响实物地质资料的保护和有效利用。因此,建设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是当前一项紧迫的工作任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抓紧启动实施。
4.6 争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专项资金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做好这项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议尽快组织人员,研究申报方案,与有关部门协调,争取专项资金,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提供资金保障,确保这项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
参考文献
国务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2002
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论文选编.地质出版社,2007

李英康 张铁奎 米胜信 戴葳葳 彭秋月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本文根据2000~2006年地质调查项目实物地质资料的产生和管理现状的调研与考察结果,分析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从机构建设、资金保障、标准化、全程跟踪、服务利用、信息网络和政策法规7个方面,提出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建议。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管理建议

一、前言

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将岩矿心、标本、样品、光薄片等实物地质资料作为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家统一管理范围。这为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提供了政策、法规依据。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按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在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依法接收、保管国家的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并组织开展全国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和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工作。

为此,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从2001年开始广泛地开展实物地质资料的调研工作,收集有关实物地质资料,了解国内地矿部门、石油部门及其他一些部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现状。

2003~2006年实物地质资料中心,针对2000~200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布置的地质调查项目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情况和保管状况进行调研和实地考察工作。并于2006年10~11月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社会化服务需求问卷调查活动。

本文通过对问卷调查的信息统计、分析,结合实地考察情况,及时了解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现状以及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具体困难,提出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建议,为上级主管部门制定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规划、增加经费投入、解决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基础信息,以便尽快改善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环境,提高管理水平,从根本上管好、用好实物地质资料。

二、实物地质资料生产现状

2002年开始,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资助下,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方面的专项研究。通过跟踪调查获得如下关于实物地质资料的生产信息。

自2000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矿产资源评价、区域地质调查等项目9541个,能够产生实物地质资料的项目5700多个,机械岩心钻探施工量847743m,如果按80%取心估算,将产生岩矿心约670000m,产生岩石标本、矿石标本、古生物化石等各类标本数十万块,以及矿石光片、岩石薄片、同位素年龄样、化探样品、副样等各类样品100多万件。

表1 地质调查项目岩心生产状况表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年鉴)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岩矿心主要来源于矿产资源勘查评价项目,各类标本、样品类主要来源于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化探样品主要来源于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水、工、环等地质调查项目仅产生少量的岩心、标本和样品。

2000~2003年,共产生岩心325304.58m、矿心7252.98m,古生物标本7139 块、岩石标本63273块、矿石标本1144块、岩石薄片62425片、光谱分析样45031件、化学分析样121452件、同位素年龄样 971件、岩石化学样 54901件、土壤化学样 643803件、水系沉积物化学样333254件。

2004~200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地质调查项目3088个,其中1920个项目能产生实物地质资料。其中,岩心钻探工作量为270351m,大约产生岩矿心215000m,产生各类标本约5万多块和各类样品约30多万件。

产生大量实物地质资料的单位主要是中国地调查局直属单位、六大区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调院。由属地化的地勘单位、各省区市环境监测站、其他行业的地勘单位、高等院校承担的地质调查项目不多,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较少。

三、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

为了解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地质调查项目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情况,2006年开展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工作。

1.问卷调查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社会化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共计发放690份。发放范围包括地矿、冶金、有色、建材、黄金、煤田、矿山、地质院校等从事地质工作的单位,共返回调查问卷67份,见表2。

表2 调查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统计表

上表说明参加地质调查项目地矿单位返回的问卷最多60份,占返回问卷比例的85%,发放到地质调查项目承担单位的问卷是130份,返回率为46.1%。未承担地质调查项目的单位和其他行业地矿部门的问卷返回数极低为7份,仅为发放数560份的1.25%。

返回调查问卷的67个单位承担的地质调查项目共1504项,其中基础地质调查项目328项,占总项目的22.0%;矿产勘查项目722项,占总项目的48.0%;水工环调查220项,占总项目的14.4%;其他项目234项,占15.6%。

保管实物地质资料的项目主要是矿产勘查和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其中,金属矿产勘查项目577个、非金属项目145个、区域地质调查项目210、区域矿产调查项目74个。

2.管理现状分析

通过对问卷调查中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状况信息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1)投入专项管理资金的单位占46.3%,有专人负责保管的占55.4%。

2)保存与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比例为85%以上,其中,全部保存的占20.0%,精减后保存的46.0%,期限保存的12.0%,不保存8.0%。

3)保存完好程度方面,全部完好保存的仅9.1%、基本完好40.0%、部分完好36.4%、比较差的9.1%。

4)实物地质资料保管部门与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比例:资料管理部门37.3%,项目组32.2%,专业研究人员10.2%,上级资料管理部门3.4%。

5)临时库房保存40.0%、永久库房36.7%、租用库房11.7%、露天堆放5.0%、就地掩埋13.3%、其他11.7%。

6)建立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档案的单位占44.6%、未建档的单位为37.5%;绘制实物资料摆放平面图的单位占25.0%,未绘制摆放平面图56.8%。

7)实物资料分类登记的37.5%,未分类的50%;建立检索查询系统的单位20.0%,未建的单位65.5%。

8)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中,执行国家标准的11.6%,国土资源部标准的2.3%,行业标准的30.2%,单位规定的39.5%,其他标准的16.3%。

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状况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实物地质资料的总体管理水平非常低,见表3。

表3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水平信息表

表3中的结果表明: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在整体上都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管理工作标准不规范、不统一,缺少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专项资金和缺少各级规范化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监督机构。

3.实地考察结果

在跟踪天津、成都和西安所146个项目进展情况、实物地质资料产生状况的调研过程中,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服务现状的实地考察,单位包括内蒙古地调院、四川地勘局207队、四川地勘局403队、四川地勘局华阳区调队、陕西省地勘局地质一队、西北有色地勘院、陕西区调队和上海地调院,保存状况见表4。

表4 部分考察单位的实物资料保管状况信息表

实地考察的结果表明:多数基层地勘单位的实物保管条件较差,缺少基础设施和必要的管理设备,缺少专业管理人员,管理制度不健全,资料档案不全,管理较混乱。此外,各种地质调查的标本、样品随处散放的情况比较普遍。

四、产生问题的原因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入少、人员配备不齐,实物保管率低、不规范,管理部门工作不到位,保管环境差,制度标准不统一等,见下列统计结果。

1)投入资金的单位仅占40%,有专人负责看管的单位不到60%。

2)保管与产生比例为85%,但全孔保存的不到30%,大部分岩心是缩减后保存的,保存完好、基本完好的仅50%左右。

3)资料管理部门保存的仅占40%左右,而大部分由项目或研究人员保管,建立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档案的不到50%,进行分类登记的不到40%,能够进行检索查询的不到20%。

4)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中,执行国家标准的占9.7%,国土资源部标准的25.8%,行业标准的20.9%,单位规定的30.6%。

5)地勘单位保存的大部分实物地质资料是岩矿心,对于其他的实物地质资料,由于没有具体的规定要求,实际管理情况比较混乱。

6)各类地质调查标本,多数保存在项目组或负责人手中,堆放在办公室、车库、院内,很少的一部分保存在临时库房。

7)样品副样、化探副样多数保存在测试分析单位或保存在各大区所的试验室内。

上述结果说明基层地勘单位知道实物地质资料保存的重要性,但因缺少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资金支持,虽然也能重视起来,但保管好实物地质资料的单位较少,究其原因在于:

1)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体制、机构不健全,组织尚未到位。

2)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法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不完善,缺少保障措施。

3)缺少指导和监管机构,缺少组织结构的整体规划,不同层次机构的职责不明确。

4)缺少专业化的技术队伍,不能提供技术支持,导致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不明确,工作方法、技术标准不完善。

5)实物地质资料保管环境差,基础设施、管理设备落后。

6)缺少资金支撑,无法进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设施建设、购置必要的设备、配备管理技术人员,基层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单位逐渐减少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人员,放弃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工作,使实物地质资料保存数量逐渐萎缩、质量逐渐下降。

五、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建议

基于目前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状况,开展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的构成研究和制定总体规划已经成为主管机构必须考虑的紧迫问题。也就是说在国家非常重视地质资料服务的新形势下,短期内明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与指导思想、管理机构与服务机构、管理细则与规范原则(统一配备服务软件、统一标准规范、统一管理服务办法)、服务方式与服务队伍、服务措施与保障措施、服务网络与共建规定、服务设施与服务设备是十分必要的。

1.管理任务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任务是国家所属的各级馆藏机构,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接收那些在地质工作中产生的重要实物及相关说明资料,最大限度地保护它们并提供服务利用。

在整个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中,要按照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流程,即汇交(提交)/接收 — 验收 — 整理 — 建档 — 著录 — 入库 — 维护 — 服务,开展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

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要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下,按照我国的地质构造单元、成矿带划分等特征和国家地质调查项目、资源开发项目部署情况,负责制定全国的实物地质资料总体规划和阶段工作目标,组织汇交/接收工作,并提供技术支持。

2.管理建议

基于目前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现状,为解决现存的问题,真正管好用好实物地质资料,完成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任务,本文从7个方面提出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建议。

(1)馆藏机构建设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投入资金了,基层地勘单位为保管岩矿心等实物地质资料做了很大的努力,终究是不堪重负。基层地勘单位在资金、管理人员、设施设备、安全保障等方面难于达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现代化要求,因此必须改变现存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地勘单位保管)模式。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加拿大、澳大利亚),建立类似档案管理的国家级、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实行统一、集中管理,才能达到有效保护重要实物地质资料的目的。

建立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国家级、省(市、自治区)级、专业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体系势在必行。

在省(大区)级馆藏机构未建立前,重点选择环境及专业技术力量比较好的地勘单位,通过投入较少的资金进行委托管理,先解燃眉之急。

(2)资金保障与监管

目前上级主管部门已经了解了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基本状况,基层保管单位也看到了国家开始重视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工作。但迫于经费短缺,难于实质性地把实物地质资料很好地管理起来,只能积极地呼吁上级主管部门向国家申请专项经费,纳入国家财政预算或地方财政预算,从根本上解决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资金保障问题,按年度由国家或地方财政拨款,分级支付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和维护费用。

同时,为了确保专项资金用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真正管好实物地质资料,需要建立具有监管机制、专人负责的管理组织,并制定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3)标准化

应对以往地质调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标准和规定进行收集、分析、总结、修改、补充,完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制度与工作程序,建立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度体系,包括实物地质资料的生产、精选、汇交、整理、验收、分类建档、入库、保管等。最终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监管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

(4)全程跟踪

建立地质调查决策机构、项目实施单位、项目承担单位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部门的协作机制,了解地质调查项目的进展和实物地质资料生产总量、类别等信息,逐步建立实物地质资料的全程跟踪体系,为实物地质资料挑选、入库保管提供资讯,更有效地进行监管工作。

在各类地质调查、资源开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于能够产生实物地质资料的项目,应在项目设计和审批阶段就要明确对实物地质资料产生、保管的要求,注明用于实物采集、临时保管、验收、提交的专项经费。对于需要基层地勘单位保存的实物地质资料,后期管理经费也要按保管期限、类型、数量等指标,纳入项目预算。

项目野外验收时,把实物地质资料验收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年度检查时,要把实物资料的保管质量、是否按期提交纳入考核的范围。

项目成果验收时,先对取得的实物地质资料进行验收,提出处理、精简意见,并指定馆藏内容与提交/接收机构。对未按要求进行实物地质资料验收、提交的项目或单位,不进行项目成果验收。其目的是从源头上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工作,把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贯穿到地质调查工作的全过程。

(5)服务利用

现阶段最好开展两项工作:首先开展全国基层单位保管实物类型,以及每种实物数量、保存状况的基本情况普查工作,编制信息汇总简表、保管库网概略图及查询目录,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整体规划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准备;其次,建立并完善实物地质资料检索与查询、观察与描述、取样与检测过程中的技术方法与规范。对不同级别的馆藏机构,进行场地设施、设备、技术人员配备方面的规范化研究。

(6)信息网络

研究实物地质资料的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传送和质量控制的方法,开展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的社会化服务网络系统,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服务信息共享。

(7)政策法规

在发达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采用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进行实物地质资料监管工作。在宪法、矿产法中或附属的规定中,规范公益性地质工作、商业性地质工作产生实物地质资料的提交义务。实行分权、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除2002年3月19日国务院颁布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涉及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之外,缺少更明确的如何进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政策法规文件,因此制定、颁布与国家资源开发法规相结合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法规或纲领性政策文件,以及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无法可依,则必将给管理体制改革、资金保障、跟踪管理、服务利用的全程监管带来困难,很难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目标,同时,国家实物地质资料主管部门也难依法行政,所以只有尽快制定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法规,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提高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水平。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探讨
答:为了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国家已颁布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本文浅谈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目的、意义,工作内容,分析了目前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与对策。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 管理现状 对策 1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实物地质资料主要指地质调查工作中产生的岩心、标本、光薄片和各种副样。它对基础地质...

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最新进展与工作建议
答:摘要 根据全国各省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报送的2013年度地质资料管理情况年报,同时,参考地质资料管理情况检查报告,总结了2013年各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与实物库建设进展,汇总了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接收、保管工作情况,分析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省级 实物地质资料 管理 进展 建议 1 省级实物...

解决实物地质资料保管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答: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地质工作蓬勃发展,为了管理实物地质资料,地质勘查单位和矿区都建设了岩心库或标本库、副样库,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工作比较规范。但伴随实物地质资料的逐年增加,保管能力日渐不足,特别是20世纪70~80年代以后,多数地质勘查单位陷入困境,实物地质资料库破损,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有名无实。 2002年国务院发布了...

探讨实物地质资料的法制化管理
答:摘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法律为手段,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的法制化管理。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法制化管理 实物地质资料是国家的宝贵财富,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运用法制化、规范化手段对实物地质资料实行科学管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指导思想与措施建议
答:按照这些文件要求,在进一步加强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的同时,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将全面开始启动。但是,由于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涉及筛选、保管等诸多困难,所以实物地质资料汇交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人、馆藏机构和管理部门三个方面分析存在的困难,并提出解决措施。 1 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存在的主要困难 ...

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建议
答:长期以来,由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相对滞后,没有真正纳入全国统一的地质资料管理范围。国家对全国范围内的实物地质资料分布状况不完全清楚——特别是对保存完好的实物地质资料能反映哪些地质信息不清楚;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和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和工程及环境建设上具有重要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是否得到比较完好的保存不清楚;哪些钻...

如何贯彻实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
答:(三)注重实物地质资料保存的完整性 实物资料管理在收集整理保管实物的同时,还应注意相关背景资料的保管,背景资料记录了实物采集的时间、地点、采集过程、采集方式、编号、地质特征描述、综合图件、测试鉴定成果、采集人以及保存地点、保存过程等内容,还要收集整理与实物密切相关的原始地质资料和成果地质资料...

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答:[2000]76号文),2001年10月下发法人单位资格证书,正式确定了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宗旨和业务范围,2001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健全与完善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是中国地质调查局重点建设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的接收、管理、研究开发、提供公益...

浅谈地质勘探开发档案资料管理和利用服务
答:做好各类档案资料账目与实物的库房初次清查校对和二次复查工作,做到库存台账、统计台账、库内实物三符合,并重新粘贴档案库房标签,使档案库房索引更加合理。4 改善地质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加大了设备投入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档案服务离不开档案库房、档案保护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的投入。近年来...

浅议如何做好地质资料服务利用工作
答:陈健蓉 (重庆市国土房屋档案馆,重庆400015)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重庆市地质资料的基本情况,对目前的地质档案工作提出建议。关键词 地质资料;服务;利用 重庆市现存的地质档案资料,是我国几代地质工作者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积累起来的极其宝贵的资料。这些资料系统地反映了重庆地区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