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整理文学常识: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效果,语言特点,描写手法各有哪些?

作者&投稿:钱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学鉴赏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意义啊?~

文学鉴赏是一种精神活动,也是广大读者均可参加的社会活动。随着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发展,文学鉴赏已日益成为愈来愈多的人精神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近几年来诗歌鉴赏被引入高考语文试题,文学鉴赏更是倍受人们关注。文学作品有时甚至会影响人整个一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青年时代就热烈地仰慕着坚强不屈的牛虻和勇敢的斯巴达克思,他从这些人身上受到了熏陶和影响,以自己的斗争经历为基础,创造性地刻画了保尔·柯察金的英雄形象,使这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又成为无产阶级年轻一代斗争中的引路人,革命征途上的第一个同伴。由此可见,文学鉴赏有着不可低估的社会意义。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只有通过欣赏才能完成;离开欣赏,文学作品就无从发挥它的社会作用。文学鉴赏是一个由感情到理智、由形象到逻辑交织进行的复杂过程,最后达到对生活认识和理解的目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深深地打动欣赏者的感情;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也总是希望能从作品中得到感情上的满足,认识上的深化,以及美学的享受。就在这个过程中,文学作品便发挥了它的陶冶性情、改造灵魂的作用。文学作品的鉴赏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能让学生陶冶情操、增长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进行分析与探讨。
阅读文学作品包含理解和鉴赏两个层次,理解是指搞懂文学作品的词义、句义、全文大义,鉴赏是指鉴别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写作手法、篇章结构,还要鉴别和欣赏它的思想感情和主题的意义,并能对文章作恰当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仅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还需要学生的配合。本文就要从下面几方面对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
1 读懂文章,训练语感,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力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的第一步就是要对文学语言有感受力。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由字、词、句、段落组成的,能将文章中的字、词、句读懂是鉴赏文学作品最基本的要求。而在课本中选编了大量的文言文与白话文,而学生对于作品理解上难免会有困难。因此,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还需要老师对一些困难的词句进行指导。特别是对于文言文,很多的字和现在的汉语有不同的意思,而且有的词还有多种词义和用法。在这方面,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要对词句分析透彻,找出一些规律,或者是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教学,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印象。学生只有将文章中的字、词、句的意思掌握精确,才能运用的熟练,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
除了读懂文章之外,朗读训练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脑海中会浮现出自己所阅读的文章所描述的情景,这样,就会使得文学作品变得鲜活、立体。多次对文章进行朗读就能更多的去感受作者文章中所描述的意境,从而也能加深对作品思想感情的体会。这样,反复的进行阅读训练,不仅能提高语言感受力,还会因为更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加强对文章的理解,从而慢慢的提高鉴赏能力。
然而,读文章也不能马马虎虎的去阅读,在朗读文章的时候,不仅要语音准确、语句清晰,还要做到声情并茂。只有在朗读时读出文章的情感,才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因为,在朗读出文章中的情感时必定是对文中的词句进行了揣摩。而在揣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会对文章的理解更进一层。
朗读与理解文章是培养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的最基本得一步,而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还需要对文学知识和其他领域的知识不断的拓宽。
2 学习文学作品知识
文学作品的鉴赏除了需要对文章进行阅读之外,还需要掌握文学作品中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因为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还包括对主题、材料、语言、等进行鉴赏。在这方面老师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将课本上的知识深入生活中,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性。另外,还可以计划一些系统的学习计划和训练,通过学习与训练让学生对文学知识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才能将那些知识记住并进行运用。
学生除了要掌握老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文学知识外,还要自己在课后积累其他的知识。只有多积累知识和材料,才能提高感悟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一些其他的能力。要做到这些可以再课后去扩展阅读量,阅读量增大也能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力加强。
3 了解文学作品的作者与创作背景
对文学作品的作者的了解应该算是积累文学知识的一部分,因为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必须要掌握一些着名作者的基本情况,那样在要对这些作者的其他文章进行鉴赏时才能更容易理解他的文章。但是,在对一篇文章进行鉴赏之前,除了要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之外,还要对作者当时的思想和心境进行了解,那样才能更容易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文学作品是现实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作者用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意见态度。因此,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的风貌;同一时代、不同作者的作品也具有不同的思想与情调;而同一个作者也会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其文学作品也会有不同的感情。所以,在鉴赏文学作品之前,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是必备的功课。
4 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4.1 着眼整体,鉴赏局部
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时,都是先确定其中心,从整体出发写作局部,以各个局部构成完整地作品。作品的某一个局部既有它独特的感情,又和其他局部相联系,共同表达主题。因此,在鉴赏局部时不能将其分开来理解,而应该结合文章的主题思想对局部进行理解,再融入到整体的文章中。这样能更全面地体会和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4.2 根据文章的体裁进行鉴赏
文章有很多不同的体裁,而不同体裁的文章在鉴赏时也要抓住不同的重点进行鉴赏。虽然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表达主题的方式不同,但是运用的表达手法却大多相同。所以,在鉴赏文章时,只要根据不同的体裁抓住表达主题的方式,然后围绕主题的中心思想对文章运用的表达手法进行分析与鉴赏。下面以小说为例,根据其体裁特征进行鉴赏。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反应当时的社会生活。鉴赏小说之前,要先对小说的写作背景进行了解,然后对小说所描述的环境进行分析,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去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环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环境的关系。在了解了文章中的环境描述后,就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对文中的环境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更加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目的。对文学作品的环境了解和分析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理清文中的人物关系以及人物的特点。在小说的鉴赏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更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小说中人物的性格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而造成的,所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就能更好地去理解文章。在分析了任务的性格以后,要对文中每一篇文章中的人物的关系进行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关系也能体现故事的曲折与生动,还能更好的塑造人物的形象,体现小说中尖锐的矛盾斗争。总之,在鉴赏文学作品时,应该要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抓住文章的要点与中心思想,深刻的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5 总结
在鉴赏文学作品之前,老师必须对文学作品的知识进行讲解并让学生对那些文学知识掌握到位;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多积累一点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与积累文学知识;还要多鼓励学生朗读文章,帮助学生增强语感与对文章的感受力。鉴赏文学作品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很好的文学鉴赏力。在对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在鉴赏文学作品时就能有通顺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这些之外,还要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多种体裁,只有对各种体裁都了解了才能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当一切都需要积累的知识都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在鉴赏文学作品时就需要将文章的体裁与作者的相关信息、文章的背景等其他方面相结合对文章进行鉴赏。培养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这一方面的能力提高后在语文的学习时也能更加轻松,还能提高学生的感受力与领悟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阶段。

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分支
教你如何分辨什么是阳春白雪,什么是下里巴人
教你如何去读一本书
为什么这本书值得你读
不必有本书就囫囵吞枣的阅读

表现手法:比兴,联想,用典,渲染,烘托,衬托,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直接抒情,虚实结合,抑扬,动静关系,细节描写,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白描,铺垫,借景抒情,衬托,象征,对比,想象,照应,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等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达效果:含蓄凝练,表意丰富,耐人寻味,言简义丰,生动形象,符合平仄,韵律等
语言特点: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简洁明快,雄浑壮丽,粗犷豪放,沉郁顿挫,悲壮慷慨,缠绵哀怨等
描写手法:正面侧面,点面之分,动静态,白描,细节描写等

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借代、夸张、反语、设问、对比、引用、反问、对偶、反复。
表达方式:抒情、议论、说明、应用、记叙。
表现手法:1
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2
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3
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语文整理文学常识: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效果,语言特点,描写手法各有...
答:表现手法:比兴,联想,用典,渲染,烘托,衬托,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直接抒情,虚实结合,抑扬,动静关系,细节描写,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白描,铺垫,借景抒情,衬托,象征,对比,想象,照应,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等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达效果:含蓄凝练,表意丰富,耐人...

一些简单的文学常识
答: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

高中语文必修三的重点词语和文学常识,急。。。
答: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语文文学常识
答:(1)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

高三语文文学常识整理
答:【篇一】高三语文文学常识整理 1.古希腊: ①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著有寓言故事《伊索寓言》。 ②埃斯库罗斯(约公元前525-前456),古希腊戏剧家,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2.意大利: ①但丁,意大利伟大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叙事长诗《神曲》 ②薄伽丘,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重要作家,人文主义的...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总结
答: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
答:一、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现代文学(1919-1949) 鲁迅原名周树人。著有小说《呐喊》(内有《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故乡》等名篇)《彷徨》(内有《祝福》、《伤逝》等名篇)和《故事新编》。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其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他的“农村三部曲”是《春蚕》、《秋收》、《残冬》...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常识总结
答:97.现代派或现代主义文学是对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艺流派的总称。意识流小说 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 小说《墙上的斑点》,通过象征暗示,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来表现化合物的“内心真实”。表现主义 奥地利的弗兰茨。卡夫卡 小说《变形记》 反对以写实手法描写客观世界,而强调...

高中语文的文学常识总结
答:(见5和61条) 97.现代派或现代主义文学是对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艺流派的总称。 意识流小说 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 小说《墙上的斑点》,通过象征暗示,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来表现化合物的“内心真实”。 表现主义 奥地利的弗兰茨。卡夫卡 小说《变形记》 反对以写实手法...

七八年级语文文学常识??
答:一、古代文学部分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的总集,收录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故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国风”(成就最高),表现手法为赋,比,兴。《关雎》历来被传颂诗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本篇富含蓄美、朦胧美、音乐美、意境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