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国家出路探索及认识?

作者&投稿:唱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应如何认识中国近代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代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的认识:
中国的近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过程,纵观中国近代史,有屈辱,有抗争;有泪水,有欢快;悲悲喜喜,交织一起,构成了充满色彩的中国历史。
尤其在帝国主义无情压迫和瓜分下,中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抵抗,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在如今的对外交往中,我们又与外国人平等交流,互相帮助,此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宽宏大量,不计历史得失,顾全大局的品质。

扩展资料:
中国人民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的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
2、 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843年,洪秀全开始拜上帝。随后,他从家乡广东进入广西。为了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他撷取原始基督教教义中反映下层民众要求的平等思想和某些宗教仪式,从农民斗争的需要出发,加以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并利用它发动和组织群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这都是近代早期的。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目的: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都是19世纪下半页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科学分析上述探索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认识这些探索最终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找到出路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这三次早期探索的时代背景、性质、历史地位、失败原因以及经验教训。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导言:三次探索总的时代背景
(一)时代变化:
1.19世纪下半页,出现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中国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世界上,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代。
3.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
(二)怎么办?(时代变化向中国人提出了新的问题、新的任务):要寻找和探索中国的出路。
一方面是:1.如何抵御外来侵略?如何救亡图存?
另外一方面是:2.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
这两个任务,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又要抵御西方侵略,又要向西方学习。但实际上又是辩证统一的,要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就必须使国家富强;怎么样实现富强呢?就要向西方学习,要寻找富强的道路;而要使国家富强,就必须要实现民族的独立。抵御外国的侵略,为了寻找国家的出路,中国各个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进行表演:
(三)各阶级登台表演与探索
1.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农民武装斗争和农民改革的方案改造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进行洋务运动,企图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富强。
3.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具体就这三次探索进行分析。
第一节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代背景
1.地主与农民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爆发的原因:是由于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这与以往发生农民起义的原因是相同的。“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
2.外国的侵略激化了阶级、社会矛盾。
因此说,资本主义的侵略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不聊生,迫使农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拿起武器,探索国家出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历时长达14年(1851年——1864年)波及到18省。
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经过
1.1851年,金田起义;广西省桂平县的金田村起义。
2.1852年,永安建制;分封诸王: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建立各种制度。
3.1853年,攻占武昌;经过广西到湖南、湖北、经过江西和安徽、江苏,一路上势如破竹。1853年,建都天京(南京;)(1853-1856年)派兵进行北伐和西征;一直向北,打到了天津,逼近北京。
4.1856年,天京事变;属于太平天国后期,建立江浙根据地,是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5.1864年,壮烈的天京保卫战。在天京保卫战中,曾国藩坐镇安庆兵分三路。李秀成回师不利,天京城孤掌难鸣。后来洪秀全食野草充饥,忧郁而亡。太平军将士英雄气概。1859年7月,太平天国失败。天京失陷后,太平天国起义基本失败了。余部又坚持斗争了四年。
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1.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者,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过程。
2.有力地打击和教训了外国侵略势力。
3.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提出了反映农民土地要求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革命纲领。《资政新篇》是一个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方案。
4.在思想上,它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5.对日后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启迪和鼓舞:打击了英法殖民势力,推动和支持了亚洲地区的民族革命,它是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四、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统治势力共同勾结起来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面对的敌人不只是清王朝的中央军,地主武装团练),还有外国侵略者。由于反对势力过于强大,致使太平天国被联合绞杀了。
2.主观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先进的理论为指导。
(1)指导思想的局限性。
(2)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举例天京事变
(3)太平天国政权日益封建化和腐败化。
(4)平天国纲领的局限性和政策策略的失误。
结论和启示: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表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是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的,但是,由于农民的阶级局限性,使他们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胜利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重任,这种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第二节 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的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洋务”一词的含义:中国人最早称外国人为夷人,“夷”是与“华夏”而言,古代是对汉族以外周边民族的贱称,明清以来,“夷”也用于称呼西方国家的白种人,与外国人打交道称为夷务,例如《筹办夷务始末》,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日后各式公文,提及大英官民,不得用带有贬义的“夷”字,就称为“洋人”外国人认为称他们为夷人,具有有贬义,是对他们的歧视,以后不能称为夷人,应该称为洋人,所以,在以后的公文以及正式场合,就开始称外国人为“洋人”,而把与洋人有交涉的一切事务,都称之为洋务。
对于清朝的统治阶级来说,其内部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完全向资本主义国家屈服,向向西方列强学习,依靠资本主义国家来稳定自己的统治,这就是洋务派;一派盲目排外,对于西方的一切事物抱有抵触情绪,幻想恢复闭关自守的局面,这就是顽固派。(以大学时倭仁、徐桐、李鸿藻为代表)
2.性质和背景:
性质:内忧外患双重打击下的清王朝自救运动
国际背景:“西方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从世界的范围看,西方的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必然会影响其他国家,使世界成为一个彼此相联的体系,这个体系分为两个部分:西方工业化国家和东方非工业化国家。西方工业化国家对东方不发达国家的影响是不可抗拒的,西方国家对落后国家的军事、政治侵略和商品输出,也必然伴随着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的推广。这是国际背景。
国内背景:内忧加外患,两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势力不断扩大,海关、外交被控制,边疆危机不断。太平天国被镇压,但是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不可能解决。湘淮军汉族官僚集团与清王朝统治者之间达成妥协或合作关系,湘淮军主要人物获得实权,清王朝承认他们的地位,他们在政治上忠于清王朝,他们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和实施者。
3.代表人物:
洋务官僚中央有满族权贵派:以奕欣、文祥等人为代表。
相关链接:1860年的辛酉政变,慈禧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权力,历时四十多年之久。
洋务官僚地方上有汉族实力派:以湘军首领曾国藩;淮军首领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等人为代表。
洋务思想家有:冯桂芬、薛福成、马建忠、郭嵩焘
洋务企业家有:徐润、盛宣怀、唐廷枢等人,他们也有官员身份
洋务运动开始的时间:最早是从1861年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开始的。到了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时候,以失败和破产而告终。最终,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起来,也没有使中国强起来。
二、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所谓中学,即不是指狭义的中国学术,也不是泛指中国一切事物,而主要是特指所谓的中国的文武制度,也就是封建制度;西学不是指狭义的西方学术,也不是泛指西方一切事物,而主要是特指西方的坚船利炮和其它先进科学技术,是所谓长技。
所谓体就是根本,所谓用,就是利用。“中体西用”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中国封建制度作为根本,利用西方“长技”,为维护和巩固封建制度服务。用时人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其本意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改造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企图借用西方资本主义的甲胄以保护清朝封建主义的躯体。目的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
三、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以求强:
1861年,曾国藩主办安庆内军械所(最早的军工企业)。
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
1866年,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第一个近代造船厂,附设有船政学堂)
1867年,崇厚建立天津机器局。(满洲贵族崇厚主办)
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
2.创办民用企业以求富。
李鸿章主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盛宣怀总办)张之洞1890年主办汉阳铁厂。
3.建立新式的海军。筹建新式海军,是洋务运动贯穿始终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大规模地着力于此,则是中法战争之后的事。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事件,促使清政府下决心在十年内,建成南洋、北洋和粤洋三支海军。
1884年建成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三支海军。1885年10月,海军衙门正式设立,由醇亲王奕譞(光绪皇帝的生父)为总理海军大臣,庆亲王奕劻和李鸿章为会办,曾纪泽“帮同办理”,实际主持的是李鸿章。
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建立。此后,海军军费基本被用作修建颐和园。
1894年日本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从而宣告历时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完全破产。
4.新办新式学堂。
5.派遣留美、留欧学生。
在容闳主持下,从1872年到1875年,先后有120名幼童被派赴美留学;(原定以15年为期,学成回国。但顽固派担心幼童将成为“美化”之人,“不复卑恭之大清顺民矣”,因而出死力以阻挠。由是于1881年全数撤回)同一时期,福州船政学堂也曾派遣30余名留学生分赴英法学习海军。前一批里有修筑京张铁路的詹天佑;后一批里有翻译《天演论》的严复。另有教育家唐国安等。
6.翻译西方的科技和法律书籍。
四、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为什么失败了?失败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以史为鉴,我们从中能够得到什么重要启示?
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分为以下几方面:
1.外国侵略者的压制破坏。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更不愿意使中国走向独立。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暴利,使洋务企业难以发展。
举例崇厚筹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案例。
举例李鸿章办洋务案例。
清政府在筹建海军过程中,屡遭外国侵略者的愚弄甚至欺骗。外国侵略者对洋务运动的压制破坏于此可见一斑。
“戈登曾说:一个强大武装起来的中国,对每一个外国无疑是极为自主的,他会宣布禁止鸦片贸易。”这个侵略分子的话或许能够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真正独立和富强的原因。
2.封建顽固派的反对。顽固派们仇视一切洋务,盲目反对西方事物,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见洋必反,斥责洋务派是师敌忘仇。
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各项措施,竭尽攻击之能事。他们抬出了“礼义廉耻”、“天道人心”的封建教条,全面地反对“西学”、反对洋务。
不但在理论上予以攻击,而且采取实际措施百般阻挠:
例如反对洋务派开矿山,修铁路,设银行。甚至认为开矿修路,会“震动山川神灵、震动地脉”,“破坏风水”、破坏龙脉。进而要求“永远禁止”。
甚至不少官员认为修铁路有“资敌、扰民、夺民生计”三大害!
再如,经容闳向李鸿章建议,清政府同意,洋务运动从1872年到1875年,先后派遣赴美幼童国及官费赴欧留学生;(原定学习期限15年,学成回国。但顽固派担心幼童将成为“美化、欧化”,之人,“不复卑恭之大清顺民矣”,因而百般阻挠。使这些早期留学生于1881年中途全数撤回)这些留学生回国后,绝大多数热心报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这里面就有我国京张铁路的设计者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翻译了《天演论》的近代思想家严复;以及成为著名的教育家的唐国安。发行了湘潭煤矿的采矿师邝荣光,等等。
3.洋务运动本身的封建性、依赖性和腐朽性。
企图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体与用是统一的,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不相容的,这就是说:封建主义的枯树上结不出资本主义的硕果。
封建性:洋务大臣大都是清王朝的封疆大吏或高级官员,“官督商办”是最典型的管理方式。洋务派既是“官督商办”企业的创办者和保护者,又是这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压抑者和限制者。洋务派所主办的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仍是封建衙门式的。封建官场的恶习应有尽有。早期如果没有大官僚李鸿章等人的提倡、支持和批准,新式企业无法取得合法地位、资金、用地等困难无法解决,遇到阻力、破坏更是无法应付。但到后来,越来越多的官员都把新企业作为牟利的新途径,“官督”的副作用就越来越明显。郑观应“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
毛泽东指出:“

从原始的氏族社会到封建社会,唯有土地,军队,人口才是权利的象征。

国家早期探索出路是摸着石头过河的。

甲骨文知识,很早以前就会出现了

你提的话题太长了,这里字数有限,写不下,你只好自己去找吧,很抱歉。

评述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并说明早期探索经验教训和...
答: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建立一个由农民阶级领导的政权,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第二次是洋务运动,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下由一些有识之士提出的,前期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后期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但由于清政府统治者(慈禧)的昏庸所以这场运动也...

中国早期国家出路探索及认识?
答: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教学目的: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都是19世纪下半页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科学分析上述探索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认识这些探索最终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找到出路的根本原因。教学重点:重点掌握这三次早期探索的时代背景、性质、历史地位、失败原因以及经验教训。...

试阐述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的总的经验和教训?
答:1.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探索 - 鸦片战争后,抵抗派如林则徐、魏源等人开始放眼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念。- 洋务派以奕讠斤、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代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对外国经济势力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有哪些,分别评价其正面意义和失败原因
答:- 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自上而下地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4)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辛亥革命背景:国际上《辛丑条约》签订,民族...

说说近代各阶层对中国出路早期探索的认识
答:近代各阶层对中国出路早期探索的认识主要体现为一种对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迫切追求,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对西方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再选择。在近代中国,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朽,国家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各阶层的有识之士开始探索中国的出路。地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如林则徐、魏源等,提出了&...

应如何认识中国近代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答:在中国近代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中,不同阶级的代表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和方案。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探索国家出路。农民阶级作为主要的反抗力量,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1843年,洪秀全...

应如何认识中国近代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答:中国近代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的认识:中国的近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过程,纵观中国近代史,有屈辱,有抗争;有泪水,有欢快;悲悲喜喜,交织一起,构成了充满色彩的中国历史。尤其在帝国主义无情...

对国家早期出路的探索有哪些?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对其进行评价
答:(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①鸦片战争中抵抗派 中国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魏源在他编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洋务派:代表人物:奕讠斤、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 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作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 生,对外国经济...

...命早期(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主要有哪些...
答: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

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经历了哪些努力?这些努力失败的原因和经...
答:一、早期探索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的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