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的耕地现状

作者&投稿:仇由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耕地资源利用现状~

根据 2007 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结果,福建省耕地总面积 133.31 万公顷,主要分布于南平、三明、漳州、福州、龙岩、泉州和宁德等市,合计面积 123.36 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 92.53%,从耕地的地域分布来看,全省耕地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占耕地总面积的 56.62%。2007 年福建省耕地利用现状见表 1-5。
表 1-5 2007 年福建省各地耕地利用现状表单位:%,万公顷


续表


注:沿海地区包括宁德市、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和漳州市,内陆地区包括南平市、三明市和龙岩市。
福建省耕地按利用方式不同可分为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及菜地共 5 个二级地类,其中以灌溉水田为主,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 63.36%;其次为望天田和旱地,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 17.18% 和 15.55%;水浇地和菜地面积较小,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 2.55% 和 1.36%。从耕地二级地类的行政区分布来看,全省灌溉水田主要分布于三明市、龙岩市、漳州市、南平市和福州市,合计面积 66.70 万公顷,占全省灌溉水田总面积的 78.96%;望天田主要分布于南平市、宁德市和泉州市,合计面积 19.53 万公顷,占全省望天田总面积的 85.30%;水浇地主要分布于泉州市、莆田市和厦门市,合计面积 3.19 万公顷,占全省水浇地总面积的 93.72%;旱地主要分布于福州市、漳州市、泉州市、宁德市和莆田市,合计面积 16.97 万公顷,占全省旱地总面积的81.83%;菜地主要分布于厦门市、福州市和漳州市,合计面积 1.18 万公顷,占全省菜地总面积的 65.19%。

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

工程,同时它也说明了中国人口对土地和粮食的压力。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

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农林牧副渔业

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则是沙漠、戈壁、冰

川、石山或荒漠,利用难度很高,成本极大。1952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6.2亿亩

,人均耕地面积为2.8亩。当时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5.5 亩。虽然与世界平均水

平相差一倍,却是中国50多年的最高水平。1997年,中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4.3亿

亩,人均只有1.15亩,比1952年下降了一倍多。1952-1997年间,耕地面积减少

了近2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亿5千万,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大加剧。随着人口数量的

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下降。预计15年后,人

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1亩以下。

耕地在地理学上是指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地球上1亿4800万方公里的陆地中大约有3100万是可耕地,但可耕地面积正以每年10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流失。而耕地流失的主因是森林开伐,森林开伐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过度开发的雨林中。森林开伐有时甚至会导致荒漠化,例如马达加斯加的中央高原上因为过度的游耕已导致严重的荒漠化。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保障。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 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必须要保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才能满足人口的吃饭问题。 国土资源部12日晚间发布通报显示,目前我国耕地国耕地保有量保持18.24亿亩,全国耕地净减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十二五”期末18.18亿亩耕地保有量目标具备坚实基础。 中国耕地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耕地减少的趋势仍未缓解。1958~1986 年,全国累计减少耕地4073.3 万公顷,年均减少140.5 万公顷。《土地管理法》实施后,耕地锐减的势头开始得到控制,1986~1995 年减少耕地684.4 万公顷,10 年间共开发复垦耕地491.2 万公顷,年均减少和净减少分别为:68.44 万公顷 和19.32 万公顷。2002 年全国建设占用耕地19.65 万公顷,灾毁减少耕地5.64 万公顷,同期全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6.08万公顷,增减相抵增加耕地0.79 万公顷。同期生态退耕减少耕地142.55 万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4.90 万公顷,2002 年全国耕地比上年净减少168.62 万公顷。由于人口增加和耕地。
2012年12月,国土资源部发布“2011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2476亿亩。
2011年度,全国耕地减少532.7万亩,其中建设占用耕地485万亩,灾毁耕地33.5万亩,生态退耕14.2万亩;同期耕地增加483.7万亩,增减相抵,耕地面积净减少49万亩。
2009年2月,国土部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574亿亩,比上一年度减少29万亩。
自此之后,国土部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再未对外发布过全国耕地面积的数据,这一数据也连续缺席了2009年、2010年、2011年的《国土资源公报》。而此前,这原本是每年《国土资源公报》的核心数据之一。
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我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要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据官方统计,全国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已放缓至每年百万亩以下,而此前的1997~2007年,中国平均每年减少的耕地面积高达1132万亩。 2012年12月12日,国土资源部晚间发布2011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作为面向社会发布的土地权威数据,每年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广受社会关注,2011年度数据显示,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四大矛盾必须予以正视。而且作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具体反映,这些矛盾都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首先要看到,尽管全国耕地总量基本稳定,但个别省份补充耕地困难不容忽视。粮食实现“九连增”,折射出耕地保护的支撑力度。数据显示,2009、2010、2011年连续三年全国耕地面积保持在18.24亿亩以上,2011年度耕地净减少49.0万亩,耕地净减少的势头得到了控制,国家“十二五”期末18.18亿亩耕地保有量目标有望落实。但与此同时要看到,东部沿海、辖区面积较小的直辖市和个别省份,耕地后备资源已近枯竭,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困难,个别省市出现了难以足额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情况。
其次,尽管建设用地保障有力,但我国用地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从2011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配合国家宏观调控、建设用地保障方面,国土资源系统上下作了大量努力,有力保障了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必要的用地需求。2011年度全国共安排各类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830万亩,并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指标90万亩,专项用于优化用地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2011年度各项用地审批控制在计划指标规模之内,但2011年作为“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启动之年,同时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各地普遍加大了投资和建设的力度,相应扩大了用地需求,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与此同时,必须要说清楚的是,尽管批而未用土地清理效果明显,但我国土地利用仍有挖潜空间。2011年度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清理批而未用土地,取得明显效果。变更调查显示,往年批而未用的建设用地于2011年度开工建设的面积达到193.9万亩,比上年度增加102.2万亩。与此同时,实施鼓励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及荒滩等未利用地的政策也取得成效,全年建设使用未利用地190.9万亩,有效减缓了建设占用耕地的压力。但数据还显示,2011年度新批尚未建设的土地184.6万亩,占批准的新增建设用地比重为22.1%,表明批而未用的土地仍有较大挖潜空间。
最后,必须要承认的是,尽管我国规范用地水平不断提高,但村镇用地未批先建情况,折射出深层次体制改革问题再也不能回避。变更调查显示,2011年度未批先建面积172.5万亩,数量较上年下降30.3万亩,占新增建设用地的比例由上一年度的19.0%下降到17.1%。但随着城市和重点工程违法用地数量的下降,村镇建设用地未批先建问题凸显。调查显示,2011年度未批先建面积中,村庄、建制镇部分仍达92.1万亩,比重由上一年度的42.6%上升到53.4%。必须正视的现实是,在我国农村常驻人口持续减少同时,农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持续扩张,这表明我国城乡二元化格局特别是“只要农村的地,不管农村的人”城镇化模式,确实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这条红线。另外依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在未来12年间,需要再新增500亿公斤生产能力,以提高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程度,各地尤其是发达地区又都急需加大土地供应,土地供需进退,矛盾重重,同时因耕地减少而带来的各方面危机也凸现出来。
在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农村建设中,倘若这些危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则将衍生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阻碍。调整土地的行政配置权、确保农民基本权益?推进土地流转、开发适度规模经营?政策引导、扶持农民积极种粮?这些集思广益的中肯的建议,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当前耕地危机的程度和出路。它们绝不应该成为纸上谈兵,相反,这些建议需要尽快融入广大农村的切实工作中。 1.城市规模扩张过快、过大,土地利用率低
据统计,2002 年底,全国城市660个,城市面积46.48 万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5.97平方公里。1997 年利用遥感资料对全国31 个特大城市占地规模判读和量算,1986~1996 年主城区实际占地规模由3270平方公里 扩大到4910平方公里,增长了50.2%,城市用地增加与人口增长比例达到2.29∶1,高出正常比例近一倍。
在城市规模扩张过程中,工业用地占城市面积的20%~30%,超出合理限度10 个百分点(合理限度为10%~15%),工业用地规模过大并占据黄金地段,不仅土地产出率低,且污染城市环境。
2.农村居民点建设分散,宅基地审批缺乏管理和监督
中国农村人口多,居住分散,宅基地占用耕地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确定,2000年农业居民点用地规模为1366.6 万公顷,另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产权关系不明确,宅基地审批缺乏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村官成为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实际审批者和受益者,使宅基地占用耕地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
3.开发区建设严重失控
据调查资料显示,2003 年底,全国各类开发区6015 个, 规划面积达3.54平方公里,超过了全国660 个城市和所有建制镇的建设用地总面积。其中,经国务院批准的只有232 家,占4.64%;经省级政府部门批准的有1019 家,占20.38%,更多的是地方盲目设立的各种开发区、工业园,造成了大量耕地的撂荒现象[6]。全国开发区有43%闲置,土地利用率低下,耕地面积正在以惊人的幅度减少。由于地方政府建设开发区占用农民大量的耕地,给农民的征地款仅是很低的补偿标准,或者不能到位、克扣、挪用、截留,带来严重的社会动荡问题。有关部门统计,土地上访案件占整个上访量的1/3。
4.耕地闲置,浪费严重
1991~1996 年,国家、集体、农民建房三项非农建设用地202 万公顷,占用耕地102 万公顷,分别超过同期计划的28%和18%。而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8585 亿元,这些资金仅够占用土地133 万公顷,实际占用耕地量的34%超出投资额度。由于土地供应严重超过投资能力,造成耕地大量闲置、浪费、利用粗放。
5.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占用耕地
由于农产品价格走低,农民增收相对缓慢,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大片耕地被改为果园、茶园等。2002 年,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4.90 万公顷[1] ,已成为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之一。 据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96 年完成的《中国土地的人口承载千里研究》得出:中国可以养活自己人口,但前提是必须保证耕地面积不得低于1.2 亿公顷。对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说到粮食,必须以稳定一定数量的耕地为保障。为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维持中国的长远发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科学编制和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各级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为:①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④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⑤占用耕地与开垦耕地相平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各项建设和土地用途管制的法律依据。任同时应加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的监督力度,重点监督耕地被占用情况。做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工作,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2.规范土地市场,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完善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大力推进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
对征用农民集体土地可引入市场机制,政府只参与管理、协调和合同签订等工作,这样就可以杜绝暗箱操作和侵害农民利益事件的发生。积极开展农用地合理流转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应继续提高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和水平,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严控土地供应总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3.提高土地利用率,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水平达到37%,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城市扩张模式,走内涵挖潜,盘活存量土地为主的路子。积极引导城市建设利用闲置土地、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建筑容积率。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逐步转移,对农村居民点可重新规划整理,北方重点做好旧村改造工作,提倡综合开发和集中成片建设;南方重点做好迁村并点工作。对于整理出的土地可重新组织复垦。4.清理、整顿开发区,健全审批程序
由国土资源部牵头组织国务院有关职能部门对全国各类开发区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查,对一些无人投资或投资不到位,闲置、荒芜两年以上的土地,政府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对一些未办理审批手续或私自改变用途的,责令限期整改。
今后,开发区的设置、审批应遵循实事求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论证、民主参与的原则。对决策失误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应追究主管领导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4.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耕地的灭失
2002 年,中国自然灾害毁坏耕地5.64 万公顷,占当年耕地减少的3.5%[1] ,所造成的损失占当年GDP 的3%左右,高出发达国家几十倍。因此,我们应采取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加大对大江大河和荒漠化区域的综合治理力度;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还草的有关方针政策,恢复植被,加强生态建设。国家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耕地的抗灾能力。



我国耕地的基本现状
答:人多地少,耕地质量总体偏低。1、人多地少:截止到2024年中国耕地总面积为19.18亿亩,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8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之40。2、耕地质量总体偏低:优质耕地资源较少,中低产田占百分之67,且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退化、三废污染等问题严重。

一少三多是我国耕地的基本现状
答:一、我国耕地总量较多 我国拥有大量的耕地资源,耕地总量在世界范围内位居前列。二、人均耕地较少 尽管耕地总量较大,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巨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几分之三。三、高质量耕地较少 在我国的耕地中,高质量耕地所占比例较低,大部分耕地质量一般,能够用来种植高附加值农...

我国耕地基本现状
答:根据查询精华吧网显示,我国耕地的基本现状是()。A.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多、优质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B.总量少、人均占有量少、优质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C.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优质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D.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优质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多;正确答案:C。耕...

我国耕地基本现状
答:一多三少。根据查询网易新闻得知:截止2024年1月11日,中国的耕地基本现状为一多三少,意思是指耕地总量多,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

我国耕地的基本现状“一多三少”是指( )。
答:我国耕地的基本现状一多三少是指耕地总量多,但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我国耕地总量多。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我国耕地总面积达到1.39亿公顷,位列世界前列。然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这意味着每个人分配到的耕地面积有限,对...

我国耕地基本现状
答:我国耕地的基本现状如下:1. 总量多:我国耕地面积广阔,总量位居世界前列。2. 人均占有量少:尽管耕地总量较大,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3. 优质的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耕地质量普遍较低。4. 耕地后备资源少:可用于开垦为耕地的土地资源有限,...

目前我国耕地的基本现状
答:一多三少。根据央视网查询可知,我国耕地的基本现状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后备资源少。在现有耕地中,能够稳定利用的只有18亿多亩。

目前我国耕地的基本现状是?
答:我国耕地的基本现状如下:1. 耕地位置的固定性:耕地的不可移动性导致了其位置的局限性和地域性,不同位置的耕地地力不均。2. 耕地面积的有限性: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是固定不变的,耕地面积也是有限的。耕地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使用一次就会减少,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补充耕地。3. 供给的稀缺性...

耕地基本现状一多三少指的是
答:耕地基本现状一多三少是指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一多”指的是我国总耕地面积较大,“三少”指的是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优质耕地面积较少以及耕地后备资源较少。这一现状对于我国的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压力。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的耕地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加强土地保护和...

当今农村耕地的现状
答:当今农村耕地的现状 当今农村变化很大,首先是出现了很多闲置土地,青壮年外出务工,改变了以单纯种地为生活来源,这样就出现了很多荒地,土地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就是在浪费土地资源。其次是机械化的普及,小面积的耕地,在收割和播种上的费用,要高出很多来,种地成本增加,而收入并没有明显增多,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