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最关键阶段是?

作者&投稿:道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什~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将“反蒋抗日”改变为“逼蒋抗日”至“联蒋抗日。
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不动摇。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之所以鲜明地提出抗日战争中国必胜的论断,其中一个根本的依据就是当时的中国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
这支军队从南昌起步,历经三湾改编,到古田定型,在排除党内“左”的和右的错误干扰后已经自觉而坚定地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制度。在这种制度的支撑下,这支军队始终如一地贯彻了党的政治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在新形势下,我军要实现“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切实把党领导军队的制度体系贯彻落实好,才能为履行好党赋予的使命任务打下坚实的政治根基。


扩展资料:
《论持久战》内容简介
著作开篇以“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做引子,然后针对这两种错误观点作者进行了一一驳斥,接着引出作者自己的观点: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并通过“能动性在战争中”、“战争和政治”、“抗战的政治动员”、“战争的目的”、“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消耗战,歼灭战”、
“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抗日战争中的决战问题”、“兵民是胜利之本”等既独立而又有联系的篇章的阐述,来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怎么进行持久战,为什么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应当怎样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著作基本论点: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
《论持久战》作品影响
《论持久战》处处充满了辩证法,充满了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抗日战争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它清楚而又正确地回答了人们最关心又一时看不清楚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坚持抗战的信念。
不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中国国民党将领也产生了不少的影响。据程师远回忆,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作了介绍。
白崇禧深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后来,白崇禧又把它向蒋介石转述,蒋介石也十分赞成。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并取得了周恩来的同意,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1938年7月1日,延安解放周刊社第四十三、四十四期合订本《解放》全文刊载《论持久战》,也受到了全国各阶层人士的关注。冯玉祥在武汉创办三户印刷社时,便指示下面大量印刷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书,并向后方蒋管区运送。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在《中国报导》上及时地用世界语节译了《论持久战》。受周恩来委托,宋庆龄找人把《论持久战》翻译成英语,在国际友人间和海外广泛传播。爱泼斯坦等参加了翻译工作。毛泽东亲自为英译本写了序,在序言中,他指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孤立战争的观点,历史已指明其不正确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持久战

B
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毛泽东着重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敌强我弱形势“转变的枢纽”。毛泽东强调“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
——毛泽东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是战略相持阶段。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

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毛泽东着重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敌强我弱形势“转变的枢纽”。

毛泽东强调“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

扩展资料:

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台湾回归祖国创造了条件。1945年10月20日,在台湾举行了庄严的日本投降仪式,中国代表郑重宣布,台湾全境及澎湖列岛重新归入中国版图。

《马关条约》签订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对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长达50年的民族统治终于宣告结束。

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们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他洗刷了民族耻辱,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发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持久战



1937-1939年,这两年,顶住了日本进攻,迫使日本战略收缩,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韵阶段是...
答:【答案】:B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的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答案为B。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
答:B、战略相持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坚持持久抗战方针,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乃至最后取胜。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的长期性将表现于在敌则进攻,相持,退却;在我则防御,相持,反攻,这样三个阶段之中……三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在于包含一个过渡...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最关键阶段是?
答: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是战略相持阶段。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毛泽东着重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阶段是
答: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阶段是战略相持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也是最困难的阶段,然而它是转变的枢纽,中国将变成独立国,还是沦为殖民地,不决定于第一阶段大城市是否沦丧,而取决于第二阶段全民族努力的程度。如能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持久战,中国将在此阶段获得又弱...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什
答: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将“反蒋抗日”改变为“逼蒋抗日”至“联蒋抗日。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不动摇。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之所以鲜明地提出抗日战争中国必胜的论断,其中一个根本的依据就是当时的中国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

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阶段
答:战略相持阶段是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阶段。在抗日战争中,战略相持阶段发生在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这个阶段的关键特点是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时间的持久战,双方力量对比趋于平衡。在这个阶段,中国军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战略和战术措施,如游击战、地道战、运动战等,成功地削弱了日军的...

抗日战争最关键的是什么阶段
答:战略相持阶段是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我们的战略思路,并在作战中发掘能量,游击战争在这个阶段具有决定作用。并且我们应该坚决执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勇敢直面困难,以最终的胜利告慰英灵。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 为了实现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中国制定了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

抗日战争中,战略相持阶段是最后胜利的关键,战略反攻阶段是什么?战略防 ...
答: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是指从1943年7月开始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中国对日战略防御阶段是指从1937年7月7日开始到1938年10月为止。从1943年7月开始,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1945年1月27日,中印公路完全被打通,两军会师于芒友。至3月,反攻...

分析论持久战的内容和意义
答: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坚持持久抗战方针,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乃至最后取胜。(2)意义: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抓住了中日战争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战争性质,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抗战取得最后胜利阶段叫什么
答:战略反攻阶段。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毛泽东着重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也将是最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