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老银圆存世量没有了呢?

作者&投稿:乜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银元存世量还有多少?~

很多人认为存世海量,其实所剩无多了,从以下几个关于银元数量的统计数字,大体可以判断一下还有多少存世量。

一、大头铸造前(1889-1914)各种银元的数量2-2.2亿元
据《银行周报》统计,自光绪十五年张之洞在广东开铸银元,到1913年底时,全国共铸银元约2.2亿元,另有资料记载在1915年初开铸新币时,时人调查应改铸的旧币数额为:银元206 028 152枚。
二、北洋政府时期(1914-1928)各种银元的数量11-13亿元
《北洋政府时期银元铸毁数目表》统计,至1928年各厂已铸银元(袁大头)约为10.7亿元。加上没有销毁的清末银元总数推算不会超过13亿元,因为铸造新币特别是作为国币需要币制统一,需要回收旧币改铸,这也是《国币条例》规定银色90%,而实铸89%的原因所在,成色高则新币会被收藏或者私毁而无法流通。
三、国民党时期法币改革前(1928-1935)各种银元的数量15-17亿元
1927年北伐战争胜后,国民党政府停铸“袁头币”,改铸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俗称“小头”,交由杭州、南京、天津、浙江、四川等造币厂鼓铸。具体数字不详,据当时全国最大的天津造币厂资料载铸造了9000万枚,以各造币厂与天津造币厂的造币能力推算,总数约在3亿以内。
1933年后国民党政府“废两改元”,回收旧币由上海中央造币厂统一改铸船洋,在1933-1935年间船洋生产147,442,329枚。
《银行周报》估计:中国铸造银币总数1,627,225,000元,外币在中国流通之估计数80,000,000元,中国流通银币总数1,707,225,000元。
四、废除流通后至建国前(1935-1949)各种银元的存世量5-5.6亿元
1934年美国公布《白银法案》,实行高价收购白银政策,造成中国银元大量外流,据《中国近代经济简史》载,上海存银(占全国存银的30%)由5.47亿元降至2.76亿元,银根骤紧企业倒闭,国民党政府被迫进行币制改革,发行纸币,废除银元流通,以后银元大量出口美国,至1938年日本封锁止,累计出口白银10亿4450万元,这个数字只是正常官方统计,还不包括日本控制下的大量走私,当时中国流通领域银元与银锭的比例大约是8:1,绝大部分银元和银锭在这个时期被美国销毁了,变成了美国的国家储备。
1935年法币改革时,国民党政府回收了民间大约3亿银元,至1948年国民党政府再次改革币制时,估计国内尚存银元5.5亿元,发行“金圆券”又回收银元约20%。
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台前又恢复银本位制,并重新制造及发行与二十三年版船洋形式原完全相同之银元,委托美国及上海等地共铸造约有4360万枚。
1949年国民党迁台带走约3200万枚银元(另一种说法是5500万枚),不包括50万高官富豪等迁台的个人携带。
五、现在能够见到的银元存世量不足8000万
建国后政府彻底禁止银元流通,长时间大量回收,有人说据银行统计累计回收了4.8亿元,那么能够在收藏领域见到的银元已经不足1亿了,可能在5000万至8000万之间,地方私铸和后铸三角元数量不多,不足以影响银元的总体稀缺程度,也缺乏统计数字。
建国后的银元回收比较彻底,人民政府为了维护人民币的地位,彻底禁止了银元作为货币流通,并长时期通过低价回收,人为压低银元的价值,使群众感觉银元即不能当钱使,又没有多大收藏价值,差不多都被政府回收了,改革开放以后,残存的一些银元又被毁成了各种银饰品,民间所剩无几。至于政府回收后的银元去向不得而知,没有可供研究的资料,网上有的帖子说回收了约4.7亿枚,多数被用作工业原料了。现在还在民间的银元5000万枚左右,最多不会超过8000万枚,经过2010年一轮扫货,银元价格翻了两番,这个事实也无可争议的说明民间的银元已经所剩无几了。

你好,现在银元市场的价格普遍大跌,主要不是因为存世量的大小,银元在台湾有很大的量,几十万肯定不够,龙洋也有很多种,两万肯定也不指,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现在造的假银元,有的直接是用当时的模具做出来的,俗称二版,鉴别难度非常大,所以很多藏家不敢伸手,没有大量资金的支持,价格自然就跌了,所以观望银元市场,不管它存世量的大小,除非没有很专业的鉴别水平,建议不要轻易的去跟风炒作,希望可以帮到你

金投白银网讯,老银元收藏是收藏一枚少一枚,金投白银网小编发现现在市场上的老银元是越来越少见,并且每一次出现必定会引起一番“腥风血雨”。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下文中的老银元吧!

大清银币(户部)是中国近代机制币中的十大名誉品之一,大清银币(户部)之所以名气大是由于他的历史性和珍稀性决定的。这玫钱币版面设计优雅,雕刻精良,而且存世量极为稀少,是钱币收藏世界,知名度极大的一枚,被誉为钱币精品,具有无法估量的学术与历史价值。

近年来,中国传统机制银币逐步走俏钱币拍卖场,一些珍稀银元备受追捧,成交价迭创新高。

中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结束银本位币制度的国家,世界上其他国家早已经退出货币流通领域的机制银币都随着旧中国国际贸易的开展而大量汇聚到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旧中国流通。

由于中国人民银行的长期大规模收兑银元的行动使得民间老银元的实际存量越来越少,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成为稀有的文物收藏品的。

“袁大头”的锻造量很大,仅南京造币厂在民国四年二月至民国五年的近两年时间内,就达379819210元。还有材料介绍,仅壹元“袁大头”就锻造了75000万枚,民国三年的“袁大头”最少到1929年还在锻造,新中国在1950年为满足进军西藏的需求也锻造过“袁大头”。

光绪元宝银元由于结合了国外的先进造币技术,是中国所有有龙形图案银元中工艺最好,雕工最美的。

银元表面没有凹凸不平的现象,平整光滑,银元表面的包浆也厚实,银元内刻的纹饰也清晰连贯,特别是银币上雕刻的字都纹路清晰,非常漂亮,即便是对银元没有研究的外行人看着也是爱不释手,非常具有观赏性。

关注手机金投网,金银行情动态随时看。

免责声明:文章中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银元存世量还有多少?
答: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台前又恢复银本位制,并重新制造及发行与二十三年版船洋形式原完全相同之银元,委托美国及上海等地共铸造约有4360万枚。国民党迁台时带走约3200万枚银元(另一种说法是5500万枚),不包括50万高官富豪等迁台的个人携带。5. 现在能够见到的银元存世量不足8000万。建国后,政府彻底...

造币总厂银元存世量
答:由于银元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历史意义,因此市场上对银元的需求一直较高。这也使得一些银元被重新挖掘出来,进入市场流通。综上所述,造币总厂银元的存世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给出确切的答案。然而,通过了解其历史背景、铸造数量、保存状况等因素,我们可以对其存世量有一个大致的推测。

有人说银元存世量没多少了,也就几十万枚了,而清龙洋不足1-2万枚了...
答:您的问题,银元存世量没多少了,也就几十万枚了,而清龙洋不足1-2万枚了,不是这样的;真品老的银元存世量要超过10亿枚,投资角度不适合,行情震荡不见底,最好是持币观望!

光绪大清民国银元存量有几亿枚吗
答:官方一直有统计,总计发行制造10亿枚,后来由于权利更迭及回收重铸等原因,目前存世量约6000万枚,含没有发现的及埋在地下没有找到的,早期被民间融化打首饰品的,实际上在世面上和收藏的总数不大于2000万枚。题外话,不过有一种银币发行了9亿枚,至今还在制造,这就是世界有名的奥匈大奶妈1780年银币,...

O版袁大头银元的存世量,O版袁大头版式O版版别的产地,最新的银元价格,壹...
答:O版袁大头银元,以其独特的铸造工艺和版式特征,成为了收藏市场上的热门品种。据最新数据显示,O版袁大头的存世量相对较少,具体数字难以精确统计,但可以确定的是,其稀缺性是O版袁大头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二】O版袁大头版式的产地 关于O版袁大头的产地,目前并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能够明确指出。然而,...

银元值钱吗?
答:银元值钱,民国普品七百元左右一枚,清代普品两千元左右一枚。1. 对于存世量(特别是精品存世量)的高估 毋庸置疑, 袁大头等民国老银元的铸造量是巨大的. 然而和世界上许多其它的大国(比如美国)相比较, 中国在袁大头诞生后的40年里长期处于战乱. 讨袁, 北伐, 军阀混战, 抗日, 解放战争接蹱而至. 再...

请问银元存世量还有多少?
答:银元存世量,虽然是经历战乱、文革损毁,仍然是有一定存世量,估计超过10亿枚!!

老寿星银元存世多少枚
答:1160万枚。根据查询爱藏网显示。老寿星银元是近代银元中非常珍稀的品种,收藏价值非常高,能够在收藏领域见到的银元只有1160万枚了。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台前又恢复银本位制,制造及发行铸造有4360万枚,国民党迁台带走约3200万枚银元,因此老寿星银元存世1160万枚。

清代银元,即龙洋的存世量还有多少?有人说就1-2万枚了,清代银元本来就很...
答:真品存世量不可能只有这么点。如果真的只有这么点的量,现在市面上可能真的就不会再见到清代龙洋了,因为现在收藏银元的人太多了,几乎每个人手上都有几枚龙洋,光这个数字就不止一两万。清代银元有的省发行量少,像安徽省,所以每一枚安徽省造的龙洋都是很难得的。另外四川省大约铸造龙洋约600万枚...

今年银元的价格为何涨幅这么大?
答:第三,老银元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历经官方回收、战乱遗失等因素,存世量日渐稀少。物以稀为贵,不可多得,不可复制,文化价值与收藏价值兼备。银元前景继续看好,人们普遍买涨不买跌,助推行情上涨。即使以后银元价值偶有回落,也不再可能跌回两年前,长远看依旧会带来不错的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