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选择题

作者&投稿:独孤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求课外文言文阅读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 ***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①,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②。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予公室,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略有删节) 【注】①少姬(即蔡姬)曾荡舟戏弄桓公,制止不听,因怒,遣送回国。

蔡君将其改嫁,桓公怒而攻蔡。见《史记•齐太公世家》。

②古代祭祀,用裹束的青茅过滤去酒渣。包,裹束。

茅,青茅。按:责楚包茅不入贡于周室,这是齐伐楚的借口。

亦见《史记•齐太公世家》。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合:会盟。

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贾:做买卖。 C.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多:赞美。

D.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次:排列。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C.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故论卑而易行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而管仲辅佐公子纠,公子纠死后,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尽心竭力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

B.鲍叔牙知道管仲穷困且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供养,就经常给他财物接济,鲍叔牙给处在逆境的管仲以理解和支持,管仲亦视鲍叔牙为知己,二人友情,世称“管鲍之交”。 C.管仲相齐,能够顺应民心,利用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取得了突出政绩。

D.管仲通货积财,富可敌国,国人不以为奢侈,这是因为他善于治理国家,在他死后,齐国不改变他的政策:保持了强国地位。 1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迁一段话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为管仲作传,重在论其轶事,关于管仲辅佐“齐桓公以霸”的具体情形,多见于《史记•齐太公世家》,这是《史记》一书运用互见法的一个实例。

B.管仲辅佐桓公,“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内政、外交功名垂著,使桓公成为春秋时期一代霸主。对此,司马迁对一代名相管仲给予高度评价。

C.“管仲富拟于公室,齐人不以为侈”,然而,孔子轻看管仲其人,主要原因是管仲奢侈浪费,与孔子一贯提倡的节俭精神不相吻合。 D.司马迁认为,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这是治理国家的道理。

管仲治国的突出之处在于“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恰当处理了君臣关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

2. 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找一一篇短一点的,要有4个加点字解释,一

自护其短( 北人食菱 )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译文:有个北方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后来到南方作官,(一次大家)坐在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有人提醒他说:“吃菱角要去壳.”他却想掩盖自己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要去壳,是想用来清热呀!”人家问他:“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个别字翻译 仕:官,做官 啖:吃 或:有人 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 去:去掉 欲:想 寓意:这个故事是说一些人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强辞夺理,结果更被人取笑和看不起.。

3. 课外文言文试题(要答案)

这里面有一篇。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春秋》)【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

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

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晏子春秋》)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齐人也,坐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B. 齐人固善盗乎/是可谓善学者矣 C.水土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 公悲之,喟然叹曰/余悲之,且曰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译文: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译文: 12.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答: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shti/cusan/84934(二)(15分)9.(3分)A(A犯罪/同“座”;B擅长、善于;C不同;D同情、怜悯)10.(2分)君爱老 / 而恩无所不逮 / 治国之本也(每处1分)11.(6分)(1)(3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关键点:“徒”、其实”) (2)(3分)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

(关键点:“乐”、哀”、判断句12.(4分)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国家尊严(2分)和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的人(2分)。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shti/cusan/84934。

4. 求中考古文阅读题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9—12题。

(9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过: 期年: 1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1.邹忌得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3分)12.齐王纳谏之后取得了哪些成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分)(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3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7.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1分)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文: 9.“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源人 的特点;他们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

写出一个出自选文的成语 (4分)10.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答:。

5. 一般考什么课外题(例如:名著知识,文学常识,课外文言文,阅读

前面有占一部分是课内的题(课内填空、课内文言文阅读回答或解释、古诗默写或填空等).还有基础的选择题(这个只有两道左右).课内的题占的分值不算多,但也不少.基本上要背的记的都熟了没什么太大问题.然后就是阅读,这个占的分最多,失分也最容易.平时多练点阅读题可能会比较好.另外就是要多看点课外书,增加阅读量(比如说读者之类的杂志,我那时考试就出了一篇那里摘的文章)然后就是作文,作文一般占30分左右,具体的就不多讲了.还有就是最后的课外文言文,这个一般都是附加题,如果分数不到满分,这个是可以补上去的,一般都是10分左右.(题目也都是解释和道理的理解)大概就这样,打了好久才打出来的.。

6. 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小题3,共9分)王济字武子少有逸

【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B【小题4】(1)(王济)外调任河南尹,还没上任,就因鞭打王府的官吏而获罪免职。

而此时王佑正被信任而得到重用。(补出主语、拜、坐、见各一分,句意1分)(2)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每句1分.【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对文言实词的解释,既要注意本句的意思,有时又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把握。其上文说“然外虽弘雅,而内多忌刻,好以言伤物”,意思为然而王济外表虽然宽宏儒雅,而内心很是嫉妒苛刻,喜欢用言语伤人,所以把“少”解释为“嫉妒”显然是错的,可释为:批评、轻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②是说王济与孔恂、王恂杨继等都是当时的才俊;④是指皇帝的回答;⑥是陈述王济死后人们的反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小题3】试题分析:“官升得虽快,都不认为他是靠才能达到的”错,曲解原意,原文为“咸谓才能致之”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的这两句,一是本材料中的,一是课内文本中。 这两句的翻译都要把握句子的特点。

第一句,为省略句,翻译时要补出省略的主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属定语后置句式,正常句式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其中“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属判断句,翻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属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因为”;其中“也”为判断句标志。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参考译文】王济字武子。年少时有超人的才能,风姿英俊豪爽,气概超越一时。

喜好弓箭骑马,勇力无人能比,精通《易》及《庄》、《老》,文词美好,技艺超人,在当世有名望。 二十岁, *** 离家出任中书郎,后因为母亲守丧辞官。

被起用任命为骁骑将军,逐渐升迁任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在同一官列,成为当时俊杰。武帝曾在式乾殿会见公卿及地方长官,看着二济、二恂对诸位公卿说:“我的左右可以说温顺恭谨的恂恂济济一堂!”每次侍奉拜见皇帝,没有不议论人物及各类事情得失的。

王济善于清谈,修饰辞令,讽议评价将帅,朝臣没有能超过他的,皇帝更加亲近看重他。官升得虽快,都说是靠自己的才能达到的。

然而王济外表虽然宽宏儒雅,而内心很是嫉妒苛刻,喜欢用言语伤人,周围人因此轻视他。齐王司马攸将去自己的藩国,王济在陈述请求之后,又屡次让公主与甄德的妻子长广公主一同入宫,磕头流泪请求皇帝留下司马攸。

皇帝生气地对侍中王戎说:“兄弟间关系最亲,如今派出齐王,自然是我家里的事。而甄德、王济接连打发妇人来活活哭死人!”由于抵触违背圣旨,被降职但任国子祭酒,常侍的职位依旧。

几年后,入宫任侍中。主事人处理事情有时不恰当,王济生性严厉,依法惩处他。

王济平素与堂兄王佑不和,王佑的党羽很是认为王济太不顾念王佑的父亲,(这种看法)于是助长了对王济的不同意见.。 后来,王济出任河南尹,还没有去上任,就因鞭打王府的官吏而获罪免职,而王佑此时正被信任而得到重用。

王济于是被贬斥出朝,王济就把家搬到北芒山下。皇帝曾经对和峤说:“我想骂王济然后给他封官进爵,怎么样?”和峤说:“王济豪爽,恐怕不能委屈他。

”皇帝于是召来王济,狠狠地责备他,然后说:“知道惭愧吗?”王济回答说:“兄弟间因一尺布、一斗米引起的纷争竟不能相容的谣言,我因之常被陛下耻笑。别人能让亲人疏远,我不能让亲人亲近,为此我愧对陛下。”

皇帝默然不语。皇帝曾与王济下棋,孙皓在旁边,皇帝对孙皓说:“为什么喜欢剥人的脸皮?”孙皓说:“我见到对国君无礼的人就剥了他。

”王济当时把脚伸到了棋盘下,因而孙皓讥讽王济。不久,朝廷让他由平民身份兼任太仆。

四十六岁时去世,被追赠为骠骑将军。等到将要安葬的时候,当时的贤人都来了。

孙楚很敬重王济,而来得晚,哭得很悲伤,宾客没有不落泪的。

7. 阅读古文《不责碎玉吏》(10分)韩魏公在大名①,有人献玉盏两

小题1:污点,毛病; 惊讶的样子; 故意。

小题2:俄/为一吏/触倒小题3:凡是东西形成、毁坏,也都自有它的定数;小题4: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小题5:要点:韩魏公有度量,能宽容下人。 小题1:试题分析:先将短文读通读懂,再理解句意,最后解释字词的含义。

“然”,要解释出来:样子;“故”有多义,要注意辨识。点评:本题不难,短文易懂,字词义易解。

考试中的课外文言文,一般都是短小的文章,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突出,生僻字语不多。平时多读些课外文言文,对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大有益处。

小题2:试题分析:“俄”,表示时间状态,“为一吏”,指事件的发生者,“触倒”,指事件的结束,从三层意思来判断朗读停顿。点评:本题不难,句子短小,内容容易理解。

文言句子的停顿,在一般的散文中,是根据句意的层次停顿的,了解句子的意思和结构判断停顿,而在诗歌中还要考虑音律和节奏来判断停顿。小题3:试题分析:“物之成毁”是倒装句,宾语“物”前置于谓语动词“毁”,翻译时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语言规则调整词序。

点评:此题还是难翻译的,语意不太明了。翻译文言,最要注意的是,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的习惯有很多不同之处,在词义,要尊重古文义,在语言表达习惯上,又要尊重现代语言习惯,这是要注意的。

小题4:试题分析:文中“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一句意思还是比较明确的,“特设”“锦衣”皆表现了“珍爱”之意。点评:本题不难,文章短小,问题简单,易于分析理解。

理解此类问题,要仔细阅读文字,理解文章内容,找到相关的情节或细节处。比如理解本题中的“珍爱”,要就找到描写人物动作的细节分析理解。

小题5:试题分析:文章中先写韩魏公对玉盏的珍爱作铺垫,然后与心爱的玉盏被人碰倒而韩魏公不怨怒,韩魏公的形象还是很鲜明的。点评:本题不难,本文情节简单,人物的行为表现对比鲜明,易于理解人物形象。

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关键是要分析人物的言行表现,在人物的言行中,其品质性格立现。

8. 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类阅读怎么做

高中文言文阅读其实是阅读里面最简单的题目了。

第一题是词翻译,你平时应该会背一些词的,如果无法判断,那么把意思带入原文,自己体会一下,就可以判断出来是否正确了。

介词判断呢,把十八虚词使用给记住,基本可以搞定。这个就是通过分析词性不同来做题的。

结合文章选择的话,一定要阅读原文,再然后,选项里有一些奇怪的词出现,比如说,哪一个选项的意思跟原文很相似,偏偏加了一些模棱两可,或者在原文后面加了属于不正确的推测,那就是错的。

翻译的话,其实很简单,我当年基本上满分。



中考游记类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1. 中考课外文言文五篇(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一)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1- 5题。 (连云港)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小学阶段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答:2.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一、《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下列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 yì ), “诣”的意思是 (拜访)...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答: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10/04/19 22:55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请君入瓮》① 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

文言文单项选择题
答: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选择题分值约为30分。 试卷结构: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要求考生全部作答,选考题考生只能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类作答。 必考题1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

家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19.D 20.B 21.做事要持之以恒,不然将前功尽弃 (其他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后半题是开放题,只要有自己的思考,并且能言之成理即可。 4. 求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十篇(附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十篇(附答案) 1、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答: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译文:12.这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特征?作者对狼持怎样的态度?(6分)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

初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答:文言文相对于现代文来说,更需要练习作为提高水平的手段,因为现代文生活中也会用到,但是文言文只有练习的时候才会接触。我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初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快来学习学习吧!何陋轩记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

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选择题
答:1.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三文学常识选择题题目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二文学常识1《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因这首诗被称为“雨巷诗人”2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再别康桥》是他的代表作3《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是研究我国先...

课外文言文题和答案
答:2017-12-02 初一课外文言文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是什么? 11 2010-07-24 30篇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97 2013-01-01 课外文言文试题(要答案) 50 2010-05-09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1 2011-07-31 帮我找一些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以及答案 164 2008-02-27 课外文言文答案 27 2009-10-25 初中课...

钱若水文言文答案
答:“假寝”翻译为“小睡”、“临时睡觉”均可给分)【小题4】(5分)聪慧有文才,断案公允,孝顺母亲,体恤民情,见识深远,深知军事(每点1分,任答5点即可)【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