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刘继祖给朱元璋一块地葬父,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是如何回报的?

作者&投稿:胡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刘继祖给朱元璋一块地葬父,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是如何回报的?~

地主刘继祖给朱元璋一块地葬父,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如何回报的? - 副本

“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泱佯”,少年朱元璋一家过得十分凄惨,父母死后连一块墓地都没有。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 傍徨.俄而天灾流行,眷属罹殃,皇考终于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丧. 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殡无棺廓,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朱元璋在造反以前,一家都是为地主服务的。父母为地主做工,自己给地主放牛,虽然一家人都被地主压迫,受尽剥削,若是没有17岁那年的灾难,或许朱元璋一身都不会想要造反,更不敢想有一天自己能当皇帝。

在朱元璋17岁那年,黄河发大水,各种疾病肆虐,各家各户饿死的人不尽其数。朱元璋一家,在几天之间连续死人,四月初六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一时之间,朱元璋失去了几乎所有亲人只有与二哥相依为命。
家里死了这么多人,就有一个大问题摆在朱元璋面前,哪里去找块地埋葬亲人呢?朱家穷的连饭都吃不起,哪还有闲钱买地。没有办法,朱元璋与二哥只能选择硬着头皮向地主刘德借块地。说的是借,其实就是要。刘德是谁啊,旧时期的土豪地主,为富不仁,怎么会借地给你个穷小子,再说你父母给我打工,我又不是没给他们饭吃。刘德可不是什么善人,直接就让朱元璋滚。
不知道这事怎么让刘德的兄弟刘继祖知道了,虽说是兄弟,但刘继祖和刘德可不是一个德行,刘继祖为人心善,知道朱元璋兄弟没有地埋葬父母,要向自己那个没人性的哥哥求地,刘继祖二话不说让朱元璋讲父母埋在自己的一块地里。这种有善心人在当时社会还是少见。可以说他的善行是极其值得的。而这块地据说也为朱元璋带来了好运,因为朱元璋的父母埋在了龙脉上,这是不是真的就不得而知了。

都说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啊。困难的最容易见人心,刘继祖的大恩朱元璋是不敢忘啊。在朱元璋经历一番磨难后当上了皇帝,想起自己小时候受过的那些苦,想起自己父母死后连块墓地没有,想起在贫穷时刘继祖曾帮过自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朱元璋也算没有忘记刘继祖的恩情,他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并且爵位是世袭的,也就是说明朝两百多年,刘继祖一家都富贵不绝。
朕微时罹亲丧,难于宅兆,尔发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见惠。安厝皇考妣,大惠云何可忘!因赠以侯,并赠其妻娄氏为侯夫人,仍为文以祭。
刘继祖一家因为送了块地给朱元璋而获得了两百多年的荣华富贵,而当时为富不仁的刘德呢?朱元璋倒也大气,不仅没计较,还赏了他黄金,毕竟没有他们这种人的压迫朱元璋也不会被逼得造反。
朱元璋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莫欺少年穷啊!

朱元璋小时候家里特别穷,父母和哥哥都被活活饿死了。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连安葬父母的一块地方都找不到。

为啥?因为朱元璋家里已经没有土地了。灾年用土地换取粮食,这似乎是穷人被剥削的常态。因此朱元璋就跑去找地主刘德帮忙,希望他给一块土地安葬父母。

朱元璋早年在刘德家放牛,所以跟地主刘德还算有点交情。可是没想到刘德一口回绝了朱元璋,正当朱元璋伤心之余,刘德的同宗刘继祖出现了。

刘继祖家里也比较富裕,所以他给了朱元璋一块地,以此安葬了父母。

朱元璋了却了这一桩心事以后,便踏上了出家之路。多年以后,朱元璋加入了红巾军,并且成为了其中的主帅。他拜红巾军领袖郭子兴为义父,甚至还娶了他的义女,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

有了这一份家业基础,朱元璋再接再厉,先后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和大元朝,继而建立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依旧没有忘记,当年给自己一块地,安葬父母的恩人。于是朱元璋下令去寻找刘继祖的下落。

不过很可惜的是,刘继祖此时已经不在人世了。为此朱元璋怅然若失了很长时间,好在刘继祖还有儿子在世。

于是朱元璋就给了刘继祖他们家100顷良田,而且让他儿子出来做官,并且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让他家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都承袭此爵位。

刘继祖他们家,在大明朝的确获得了丰厚的报酬,他的子孙后代,全都因为他的善举,得以受益两百多年,这的确很不容易。

朱元璋是个有恩必报之人,他虽然常年在外征战,但是时刻都没有忘记当年的恩情。也有人说,刘继祖给朱元璋埋葬父母的那块地,实际上是一块风水宝地。

正是因为这块地保佑着朱元璋,才让朱元璋在外面顺风顺水。这当然是一种戏说,不过也从侧面证明了,刘继祖这个人对朱元璋来说十分重要。至少让朱元璋明白,人间自有真情在,善良是不会灭绝的。


除了有恩必报,朱元璋还是个有仇必报的人。

那么当初不给朱元璋土地的地主刘德,又是什么下场呢?你别说,刘德还真的活到了朱元璋登基的时候,朱元璋对他的做法,倒是让人刮目相看。

朱元璋不仅没有责怪刘德,而且还免除了刘德家里多年的赋税。同时还给了刘德大片的土地,由此可见,朱元璋是个心胸开阔之人。

其实后世太多野史传闻,的确把朱元璋的形象给黑得一塌糊涂的。仔细想想,朱元璋是从最底层走出来的皇帝,深知百姓疾苦,他能对老百姓不好吗?



说到朱元璋小时候的经历,真的是可以用多灾多难来形容。

  不过朱元璋肯定要感谢小时候受过的苦难的,说实话若是他没有经历过小时候的坎坷,也就没有他日后当皇帝的伟大了。

  那么,小时候朱元璋经历的最为痛苦的一件事是什么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元末的时候,中原发生了一场大的自然灾害了,很不幸的是在这次自然灾害当中,朱元璋的父母双双死掉了。

  要知道那时候朱元璋一家,都是给地主刘德家打工的。也就是说他们都是佃户,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靠给地主种地养活一家人。

  可是,眼下的事情是朱元璋的父母全死了。他面临的问题是,要如何让自己的父母下葬。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大问题,毕竟种了一辈子地的父母。到了死亡之后,竟然没有下葬之地。别人的地盘,也不让埋葬他的父母呀。

  朱元璋能够想到的,就是去给地主刘德要一块小小的地方,只要能安葬了父母就行。

  可是,谁知道这个刘德真的很无德。因为他不但不给朱元璋得,还把朱元璋给赶了出来。

  朱元璋仅存的一线希望也没有了。

  难道天下之大,真的就没有安葬自己父母的地方吗?

  就在朱元璋将近绝望的时候,他的邻居刘继祖找到了朱元璋,给了朱元璋一块半山腰上的地,让朱元璋安葬了父母。

埋葬了自己的父母之后,朱元璋又去当了和尚。谁知道和尚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们的日子也是不好过的,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朱元璋不得不挨家挨户去要吃的,但是,即使是这样想要吃饱肚子也是不容易的,毕竟那个时候,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呀。

  最终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朱元璋参军了,好像那个年代,也只有参军才能够混饱肚子。


 不过朱元璋这一当兵,就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机,因为在当兵的时候,他开始步步高升了,后来朱元璋当了军队的实际领导人,最终他打败一切对手,逆袭当上了皇帝。

  那么,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是如何对待自己昔日的恩人刘继祖的呢?

  当朱元璋当了皇帝衣锦还乡之后,他就去找刘继祖去了,但是,那时候的刘继祖已经去世了,他为此还感到十分的痛心。

  不过他还是把刘继祖封为了义惠侯,爵位让他的儿子世袭。

  当然了朱元璋也有找到刘德,刘德这时候还没有死,但是,他也没有处罚刘德,而是给了刘德三十顷地,让他搞好生产。

  这时候的朱元璋已经是皇帝了,天下的土地和子民都是属于他个人的了,所以,他也不可能给刘德斤斤计较了。

  这就是在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他如何对待刘继祖和刘德的。

世人皆说朱元璋狠,他也确实狠,洪武年间两场大案蓝玉案和李善长案,就把明朝的开国功臣,元勋宿将给杀了个精光。但是他对于另外一些人却格外的好,例如一个叫刘继祖的地主。

朱元璋是穷人出身,应该说和地主阶级有不共戴天之仇,却为什么会对地主刘继祖格外好呢?原来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呢?元朝末年,天下大乱,饥荒遍地,瘟疫不断。

朱元璋的全家在一月之间死去,只剩下了他和二哥。人死了,总得入土为安吧,当时朱元璋只有17岁,家没了,哪里还有钱去安葬父母呢?

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只好到村子里去求当时的大地主们,求了这个求那个,可是没有一个地主发善心。最后朱元璋求到了地主刘继祖家里,刘继祖是个好人,一看到朱元璋兄弟俩太可怜了,动了恻隐之心,特意拿出了一块地,安葬了朱元璋的家人。

朱元璋是个有心人,当时就对刘继祖说,我现在去闯世界,将来有一天如果我发达了,我一定会回来报恩。一个十几岁孩子说的话,刘继祖也没有当真,乱世年间,能做点好事就做点好事吧。

这之后,朱元璋和二哥分手,一路要饭生存,最后进入了皇觉寺当了三年的和尚。三年以后,他离开皇觉寺,最后加入了当时正打得风生水起的红巾军。而从这个时候开始,朱元璋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变,他在军队中结交了一帮好兄弟,和他一起打天下,直到最后推翻了元朝暴政,消灭了陈友谅等割据势力,一统天下,成为万盛之尊。

但是他并没有忘记当初给了他一块地的地主刘继祖,四处寻访之下,得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

地主刘继祖在他离开家乡的第二年年初就不幸因病去世了,朱元璋找到了恩人的次子叫刘大。朱元璋感念恩人的恩情,将刘大带在身边,成为自己的贴身侍卫。天下平定之后,朱元璋特意带着刘大回了一趟老家,专门就为祭奠自己的家人。

在家乡,朱元璋下了一道命令,刘大被任命为守陵官,从现在开始专门负责守护陵墓。刘家从此不用再交纳任何赋税,不仅刘家不用交,凡是在陵墓周围二十里的住户全部都不用再交了。消息一出,当地人都欢呼雀跃,连称皇上圣明。



导读

说起明太祖朱元璋,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代名君。他出身贫寒,却有过人的胆识,最终成为手握千万精兵的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力压群雄,推翻元朝统治,建立起属于他的大明帝国。关于这位“草根皇帝”的传说和轶事,几百年来也常为人口口相传。其中,关于地主刘继祖曾经给朱元璋一块地埋葬父亲,而他登上皇位后不忘报恩的故事,尤为人们所称道。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听我娓娓道来吧。

困苦的童年

元代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改朝换代的斗争一触即发。特别是当时的汉人,在元代蒙古族统治的政权下更是生活困苦,饱受压迫。乱世当中,物资匮乏,战乱频仍,人人只求留有一条命,哪还奢求拥有富贵的生活?而就是这条命,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都如草芥般渺小而脆弱。

乱世里,朱元璋的父亲就是无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中的一个。相传,他曾经是一个淘金户,因为不能交纳足够的金子而借下了高额的高利贷,最终因无力还债而四处逃亡,朱元璋便出生在父母逃亡的路上。那个时候,他的名字还是朱重八。最终,他们在一个叫濠州的地方落了脚,成为地主刘德家的佃户。彼时,朱元璋虽然仅仅10岁,却已经是个半大小伙子,必须和父母一起为地主种田卖命,减轻日益年长的父母的压力。

可以看出,朱元璋是个很懂事,也很有担当的少年。 一家人靠着这份营生也能勉强糊口,似乎可以在这乱世中苟活了。然而,也许是天有不测风云,也许是天将降大任于朱元璋,而要劳其心志,苦其筋骨——总之,噩运降临在了这个小小的农民之家。

父兄之死

1344年,濠州接连爆发了蝗灾和瘟疫。 不要小看这两场灾难,它们对于小农经济的打击几乎可以说是灭顶:蝗灾会使粮食大量减产,而瘟疫则会夺去众多青壮年劳动力的性命。

不幸的是,朱元璋的父亲与大哥,就死于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两个青壮年劳动力的突然去世,对这个寄人篱下的农民家庭来说无异于致命的打击。家中除了女眷与年幼的侄子,只剩下17岁的朱元璋。幸好外地的二哥及时赶回,陪着他料理父兄的后事。

可是料理后事除了需要人手,更重要的是足够的钱财与土地,这样才不至于使父兄暴尸荒野。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入土为安,更强调子女的孝道,其中就包括安葬父母。即使他们家徒四壁,也必须为父亲找到棺椁,披麻戴孝送父亲最后一程。然而,到哪里去找棺椁和钱财呢?

恩人相助

此刻,能帮助兄弟俩的似乎只有他们的地主刘德。意料之中的是,刘德拒绝帮助他们。

在古代,地主与长工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是雇佣关系那么简单。说白了,之所以这种契约常常被称作“卖身契”,就是因为它基本不保护长工的权益,和奴隶的地位相差无几。因此,这是一种全然的剥削关系,地主没有任何义务在这种情况下帮助长工。尽管朱家老老小小已经为刘家卖了很多年命,仍然没有能够让刘德在经济上为他们提供支持。刘德的态度看起来,就像是死了一个不相识的人。

这就是吃人的旧社会啊!

这时,转机却突然降临。兄弟二人的拳拳孝心打动了刘德的哥哥刘继祖,他提出愿意为朱家提供一块地埋葬朱元璋的父亲。兄弟二人感激不尽,立刻去埋葬父亲。有传说朱元璋的父亲并没有能够被埋在这块地里——无独有偶,他的尸首在山体滑坡中被掩埋在重重泥沙里。

天若有情天亦老,也许是他们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替兄弟俩埋葬了父亲吧。

还乡报恩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朱元璋出走他乡,最终当上了皇帝。

当上皇帝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乡祭祖,为父兄立碑。相传他父兄的名字都是他起的。当朝皇帝莅临,自然是人人奔走相告;而这皇帝竟是当年的穷孩子朱重八,又使村民们感慨不已,议论纷纷。还乡后,朱元璋立刻开始寻找当年的恩人刘继祖。很可惜,刘继祖已经离开人世,只剩当年无情的地主刘德。 朱元璋身为一国之君,不仅宽宏大量,原谅了当年刘德的行为,更封刘继祖为义惠侯,赏他后人土地和钱财,使刘家后代世代受大明王朝福泽。甚至连刘德,也给他封赏了土地。

结语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彼时的赠地葬父之恩,朱元璋在发迹之后并未忘记;而刘德尽管未曾帮助他们,但念在曾为父母提供糊口营生的旧情,朱元璋亦宽宏大量,同样给予赏赐。怪道他能成为一代名君:既恪守孝道,又不忘他人恩情,即使飞黄腾达也依旧宽宏大量。这样的人,必非池中之物也。



朱元璋还是个有恩必报的人,虽然他当上皇帝后,他的恩人刘继祖已经去世了。但是朱元璋还是把刘继祖封为义惠侯,爵位让刘继祖来继承。


朱元璋与刘继祖的故事

朱元璋家境不好,父母在一场自然灾害中去世。朱元璋家里穷,是佃户,只有给地主刘德打工的分,连一块让父母下葬的土地都没有。这对朱元璋来说,非常苦恼。于是,他就去求刘德给一块小小的地方,能让自己安葬父母就可以了。不料,这个刘德是个铁石心肠的人,把朱元璋给赶了出去。就在朱元璋绝望之际,朱元璋的邻居找到他,给了他一块地,让朱元璋安葬父母

朱元璋安葬完父母,去当了和尚,之后又参了军,然后靠着自己的实力,变成了皇帝。衣锦还乡的时候,恩人已经走了,他还是报了恩。至于为难他的刘德,朱元璋也没有计较了。

朱元璋对待敌人残忍,但对待恩人十分友好

除了刘继祖,朱元璋还给其它对他有恩的人都报了恩。汪大娘,把自己全部的家底给朱元璋,让朱元璋入了皇觉寺。这份恩情,朱元璋也一直记着,他把汪大娘的儿子曹秀带着身边作为贴身侍卫,还把曹秀封官。还有朱元璋的老乡,他把老乡们立为陵户,照料祭祀事,不用再辛苦种地了,还能收地租。反正就是,朱元璋整个村子的人都不用再吃苦了,以后吃喝不愁。

但是对待敌人,朱元璋也是很残忍的。蒲寿庚呢,宋朝的富豪,为了自己的利益,背叛了国家。而朱元璋非常本身就延误这样的人,他还发现了蒲氏后人贿赂官员的秘密,对朱元璋来说,蒲氏一族,就是他的敌人。于是,他发布命令,只要是姓蒲的,男的世世代代为奴,女的世世代代为娼。可见,对待敌人,朱元璋是很残忍的。

朱元璋,有恩必报,但不是无脑的报恩

前面说到朱元璋对待自己的老乡都很好,其中还有人来投奔朱元璋做官来了。其中就有两个人,一个人呢,仗着自己和朱元璋关系好,经常帮朱元璋回忆其小时候的丑事,什么偷地瓜呀,撒尿啊等等,完全没有顾忌眼前这位发小的身份。朱元璋忍了几次之后,再无法忍受,就把这个发小给砍了。而另外一个发小,虽然小时候跟朱元璋的关系不怎么样,但是人家有眼力见,会做事情,不仅对朱元璋毕恭毕敬的,做事情也比较清楚,他的凭着发小的身份,一直安稳地做官。

所以,朱元璋虽然会报恩,但是也不是无脑的报恩。恩可以报,但是既然做了官员,就有做官员的样子,如果违背了朱元璋的原则,那么发小的命也得要。



一块堪称是龙脉的“荒地”,换来子孙近三百年的荣华富贵,这下场不要太好!

深挖一下朱元璋家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家穷是有原因的。

朱元璋祖上据说最初居住在沛地,但是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后来迁居江苏句容,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又迁居安徽凤阳。如此频繁地更换居住地,朱元璋家自然是没有土地的。

在那个以农业为主的年代,没有土地就只能当佃户,也就意味着受地主的剥削,日子不会多好过。

而事实上也是如此,从朱元璋从小就给地主放牛,以及他的家人去世之后没有地埋葬这两件事来看,朱元璋家应该是没有田地的,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极有可能就是个佃户。

没有田地也就算了,朱元璋家的兄弟姐妹还比较多。朱五四娶陈氏为妻,先后生下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这么多张嘴等着吃饭,朱家的压力自然是很大的。

朱元璋的几个兄弟姐妹,大哥朱重四结婚比较早,还有个儿子朱文正;二哥朱重六也结婚了,曾有过一个儿子,但是很早就夭折了;三哥朱重七就比较可怜了,年纪稍长就去世了,而且没有子嗣。

朱元璋的两个姐姐也都嫁人了,大姐嫁给了王七一,家里比较穷;二姐嫁给李贞,家里倒是还不错,有些田地和财产,日子也过得去。

因为家里人多,所以朱元璋很小就到刘德家放牛,但是经常遭受刘德打骂,朱元璋有一次一怒之下将刘德家的牛给杀了吃了,结果被刘德一顿毒打,差点没打死他。

在朱元璋的成长过程中,他的二姐朱佛女和二姐夫李贞对他家的帮助很大,经常送吃送喝还偶尔送钱财,给他家解决了不小的负担。

公元1343年,朱元璋的家乡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百姓颗粒无收;第二年春天,又出现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再加上元末兵患,朱元璋家的日子终于是过不下去了,吃的东西是一丁点都没有了,所以他的父母和哥哥在半个月之内先后去世。

就这样,朱元璋家里就只剩下他和二哥两个成年男丁了,为父母下葬的重担就落在了他们两人头上。可问题是,朱元璋家那时候都揭不开锅了,既没钱又没地,父母往哪儿安葬呢?

有人说,朱元璋怎么不去找他二姐呢,她家里不是有点吗?确实没钱了,因为朱佛女家也遭了灾,村里死亡者十之八九,早在朱元璋父母去世之前,李贞就变卖了田地和家产来救济村民,结果搞得自己家里日子也不太好过,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李贞这个人确实是个好人,朱元璋一直很感谢他,后来对他也很好,这个我们后面再讲一讲。

在这种气情况下,朱元璋只能硬着头皮去找刘德,看他能不能帮忙给块地,好让父母和哥哥入土为安,可是刘德却决绝了。就在朱元璋绝望之际,刘德的堂哥刘继祖因为同情朱元璋,所以就送给了他一小块地。

就这样,朱元璋和二哥用几件破衣服包裹好父母和大哥的尸体,然后将他们安葬了。

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刘继祖即使帮助朱元璋尽了孝,朱元璋从那时候就记住了刘继祖的恩情,并且心里暗暗发下誓言,以后如果发达了,一定要回报刘继祖。

在埋葬了父母和大哥之后,朱元璋就与二哥,大嫂和侄子朱文正分开了,不久之后二哥也去世了,而朱元璋则到皇觉寺当了行童,之后因为寺庙粮食紧张,朱元璋又成为了游方和尚。

时光荏苒,朱元璋后来参加红巾军参加起义,收留了离开家乡四处流浪良久的大嫂和侄子朱文正,也收留了二姐夫李贞和外甥李文忠(二姐朱佛女已去世)。

朱元璋将朱文正和李文忠都培养成为了大将,他们南征北战,最终朱元璋消灭了各个割据势力和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成为了皇帝。

有人说,刘继祖当初送给朱元璋的那块地是风水宝地,给了朱元璋好运,让这个出生贫寒还做过和尚的人成为了皇帝,事实果真如此吗,又有谁知道呢。

但不管怎么说,朱元璋确实是个懂得感恩之人,特别是对于刘继祖而言,朱元璋对他的报答从很早就开始了。

原来,在朱元璋还是红巾军首领的时候,朱元璋就收留了刘继祖的儿子刘英,将其培养成为了一名武将。

朱元璋在成为吴王之后,就开始了凤阳明皇陵的修建工作,当初曾指引朱元璋去做和尚的汪母之子汪文成为总负责人,担任皇陵祠祭署署令,而刘英也被朱元璋任命为署丞。

可别小看刘英这个官职,官虽然不大,但是可以世袭,而且刘英这个名字还是朱元璋给取的,所以他在当地的地位很高。

朱元璋称帝之后,除了大封功臣之后,也对自己的恩人们给与更多报答。

首先是李贞,他直接被朱元璋封为恩亲侯。在朱元璋执政时期,没有具体功劳就被封为侯爵的人物,李贞就是其中之一。

李贞被封为侯,朱佛女也被封为曹国长公主。这理解解释一下,为什么朱佛女二姐会是长公主,是因为朱元璋在红巾军中当兵的时候,曾被元军追杀,他跑到大姐家避难,但是大姐担心受到牵连,所以赶走了朱元璋,朱元璋因此嫉恨大姐,所以一直不承认大姐的存在,所以才称二姐为长公主。

李贞在被封为侯爵之后几年,朱元璋又将他与李文忠一起封为曹国公,父子二人同为公爵也是明朝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朱元璋还对李贞非常尊重,事事都照顾他,允许他穿五爪龙袍,还赏赐他皇城内的住宅,竟然只是为了方便李贞上朝,也方便朱元璋常去找李贞聊天。

到了李贞晚年,朱元璋对他的好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连李贞生个小病,朱元璋都要亲自过问,并且派遣最好的御医去治病。李贞去世之后,朱元璋伤心欲绝,亲率众多皇子为李贞送葬,还让儿子们给李贞守灵。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要评选一个最得朱元璋关照的人,非李贞莫属。而李贞之所以这么受朱元璋重视,一是因为李贞不仅是姐夫,而且他人品好,乐善好施,是朱元璋家的大恩人;二是因为朱元璋的同辈人并不多,李贞是唯一一个可以跟他说得上话的人。

前面说李贞是没有功劳但被封侯的人之一,其实另一个就是刘继祖。

洪武十一年,朱元璋下诏封刘继祖为义惠侯,而且还亲自写了一封“感谢信”:

洪武十一年,诰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其词略云:朕微时罹亲丧,难于宅兆,尔发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见惠。安厝皇考妣,大惠云何可忘!因赠以侯,并赠其妻娄氏为侯夫人,仍为文以祭。宅兆即今泗州祖陵是矣。不讳龙潜之事,不忘马鬣之恩,存故旧,报德施,大哉圣孝,真只千古矣!刘继祖,字大秀。

大意就是说刘继祖在自己为难的时候,给了自己一块地埋葬了父母,十分慷慨,所以封他为义惠侯,封他的夫人娄氏为侯夫人。

不过可惜的是,那时候刘继祖已经死了,所以朱元璋就让他的儿子刘英继承了义惠侯这个爵位,并且子孙都可以世袭。

其实跟随朱元璋出去的老乡并不少,比如说汤和和徐达等人,但是后来他们的后人都不在濠州发展。而刘继祖的子孙因为有了侯爵,所以得以在濠州繁衍生息,并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最大的豪族,子孙享福近三百年,直到明朝灭亡方才没落。

另一个在濠州发展得还不错的就是前面说的汪文,她的母亲因为指引朱元璋做和尚,解决了朱元璋的生存问题,也让他有了日后发展壮大并成为皇帝的可能,所以朱元璋对汪母也十分感激,让汪文有了一个世袭的官职。不过汪文毕竟没有封侯,没有很高的俸禄和食邑,所以发展自然要比刘继祖的后人差。

说到这里,我们就谈谈朱元璋的大姐和刘德吧,看看他们的结局如何。

朱元璋的大姐和大姐夫王七一其实也死得很早,大约也是死于瘟疫。朱元璋称帝之后把家里所有人都追封了,祖父母和父母都是皇帝和皇后,哥哥都是王,二姐也得了个长公主的封号,二姐夫李贞那就更不用说了。也就大姐和大姐夫王七一没有被追封,就像是不存在一样。

洪武三年,已经是曹国公的李文忠回老家祭奠自己死去的母亲朱佛女,偶然间发现了姨夫姨母的坟墓,竟然是姨夫残破不堪的模样。李文忠回朝之后,将此事告知朱元璋,朱元璋也于心不忍,于是追封大姐为太原长公主,追封大姐夫为驸马都尉,并将他们的坟墓迁移到盱眙。

不过可惜的是,因为大姐和大姐夫没有子女,所以这一脉算是断了。

而对于刘德,朱元璋展现出来的大度也是令人敬佩的,他有一次回到老家,见到了曾经的主家刘德,不但没有怪责他,还赏赐刘德许多田地,并免除刘德数年赋税和徭役。

那么,朱元璋为何这么厚待刘德呢?他当时是这么说的:

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

朱元璋的意思是,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况且你又不知道我以后会成为天子,所以这事不怪你。

朱元璋轻待大姐而厚待刘德,看似无情,实则是情理之中。因为大姐大姐夫是朱元璋的亲人,理应帮助他,最后却没有,朱元璋当然嫉恨她;而刘德不是朱元璋的亲人,他不帮助朱元璋,也是没什么可说的。

总之,帮助别人总归是没错的,万一有像刘继祖那样的惊喜呢!



刘继祖发了善心,主动找到朱元璋,送给了朱元璋一小块自家荒地,下场如何...
答:刘德拒绝了两人的请求,就在两人走投无路的时候,同乡一位叫刘继祖的人,见兄弟两人可怜,将自己家的一块地送给他们,并帮助兄弟两人安葬了家人。朱重八对故地已无留恋,远走他乡,最后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建立了大明王朝。多年后,当上皇帝的朱元璋衣锦还乡,他再次来到了埋葬自己亲人的墓地前,回...

刘继祖发了善心,主动找到朱元璋,给了朱元璋什么?
答:元末明初时期的刘继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同乡,而且是比较富裕的地主,当时是他主动找到了朱元璋,给了朱元璋一块地皮和一些银子,让朱元璋得以埋葬自己的父母和长兄,朱元璋成功建立明朝以后,给了刘继祖很多封赏,而刘继祖的子孙后代也因为刘继祖的这次善举,而获得了明朝统治者的优待。首先,明太祖朱元璋本就...

地主用一块坟地,换来子孙后辈三百年权贵!这位地主是谁?
答:刘继祖。在朱元璋十岁时,父母双双去世,朱元璋小时候很穷,没有钱给父母买棺材,也没有地给父母下葬,便挨家挨户去求人帮助,结果没有人搭理他,只有一位地主搭理他,那就是刘继祖,答应给他一块地,让他安葬自己父母,后来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回想报答刘继祖,怎知刘继祖已经亡故,便给他的子孙加官晋...

朱元璋无钱葬父刘继祖送他一块地,称帝后刘继祖结局如何?
答:而这是朱元璋的家里已经一清二白。没有钱给父兄买墓地下葬,朱元璋就想到了地主刘德,只是很快就被无情的刘德给拒绝了。正在朱元璋一筹莫展的时候,没想到刘德的远房亲戚刘继祖却寻了朱元璋过去,给了朱元璋一些安葬费,朱元璋的父兄才有了安身之地。之后朱元璋为了生计出家做了和尚。也许是命中注定朱元璋...

地主刘继祖给朱元璋一块地葬父,朱元璋后来是如何回报他的?
答:据说朱元璋出身农民,前半辈子都在流亡和讨饭中度过。自己的家人也大多都是在年代的动荡中饿死的。当时朱元璋的父母死后,朱元璋去求自己原来侍奉的地主给一块地安葬自己的父母,当时对方没有同意。是同村的地主刘继祖看朱元璋可怜,帮他安葬了死去的父母。之后,朱元璋为了生活,不得已出家做了和尚,直到饥荒...

地主刘继祖给朱元璋一块地葬父,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是如何回报的呢?_百 ...
答:对于讲究入土为安的国人来说,不论怎么样,死后一口棺材、一块坟地是最基本的需求,朱家兄弟早已打定了决心:即使用尽储蓄,即使明天即将饿死,即使跪下来求人,也要把父母和哥哥体体面面地葬好。可刘德虽是朱家的地主,却对于朱家这个多年的佃农家庭毫无怜悯之心,把朱元璋和朱兴盛这对可怜的兄弟给赶了...

朱元璋无处安葬父母,刘继祖给他提供了土地,他是如何报答的?
答:朱元璋无处安葬父母,刘继祖给他提供了土地,他可以说给她她很多好处。

刘继祖主动找到朱元璋,送给他一小块自家荒地,下场如何?
答: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刘德才果断拒绝朱元璋的请求。而就在朱元璋最绝望的时候,刘继祖主动找到朱元璋,给了他一小块自家荒地来安葬亲人。随后朱元璋兄弟二人又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便将父母和大哥安葬在刘继祖给的这块土地上。接着,朱元璋和他的二哥各自逃生,他先是出家当了和尚,后来又投身军旅,...

地主刘继祖给朱元璋一块地葬父,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如何回报的?_百度...
答: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么多年来,他们全家都是为地主刘德服务,辛辛苦苦地干了这么多年。面对朱元璋父亲的死,他根本不在乎。他似乎和他一点关系也没有,彼此也不认识。朱元璋苦苦哀求刘德,但刘德不同意。最后,刘德的弟弟刘继祖听到了他们的请求。刘继祖被他的孝道感动了,所以他答应给他们一块地来埋葬他们...

地主刘继祖给朱元璋一块地葬父,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是如何回报的?_百度...
答:至顺初年,累官至抚州路总管,后回家闲居。家境富裕。朱元璋之父朱世珍自泗州迁到钟离,与之同里。至正四年(1344),两淮发生旱蝗灾害,加以疾疫流行,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因为瘟疫,在十几天里先后去世了,家里一穷二白,没有棺材,没有土地埋葬。朱元璋找佃地给他家的地主刘德,求一块葬父母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