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是哪一篇里的?

作者&投稿:羿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出自《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火攻篇》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符合我军利益就行动,不符合我军利益就停止。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要仅仅为了争一口恶气,而去与人搏斗,白白消耗精力和时间;输了内心更加嗔恨,赢了也没实际好处。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或《吴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现存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思想精华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shì),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zú)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善于用兵的人,能使敌人部队前后不能相互策应;往往战线拉得太长,导致整个战役的最终失败。

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主力和小部队不能相互依靠,官兵之间无法相互救应,使得敌军上下失去联系。

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能使敌人士兵散乱而无法集中力量,队伍集合起来却不整齐;一乱自然就危险,乱了就容易被击溃,乱了就能被取而代之。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礼而止”这一句话出自《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的哪一篇...
答:这句话在《九地篇》和《火攻篇》上都有。

请教对于“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则止”的高见理解?或者战略布局的高见...
答:\x0d\x0a“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则止“出自孙子兵法《火攻篇》。\x0d\x0a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孙子兵法《火攻篇》\x0d\x0a大意是...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符合国家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国家利益就停止。出处:《孙子兵法·火攻篇》原文如下: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句话的典故
答:在中国的传统兵法中,孙子曾提出“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的战略思想,暗示了在复杂的战争中,有时需要联合那些看似是敌人的势力,以对抗更强大的敌人。这种战略思想在后世被多次应用,例如在三国时期,曹操与孙权结盟对抗强大的刘备,尽管他们之间存在矛盾,但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时,可以暂时...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这句话要怎么理解?
答:孙子兵法中说:“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意思是说:对于战争要慎重,对国家有利才用兵,对国家不利就要停止战争。在商战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每一位从商者都应顺应市场的形势,有进有退,权衡利弊有取有舍,有所为有所不为。当行情看好时要稳扎稳打,采取行动;当形势于已不利时,就应该谨慎行事、保存实力,以...

合于利而动,舍乎利而止,恕不以复喜,愠可以复悦。求一解
答:孙子曰:"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火攻篇》)这句话意思是说,国君不可因一时的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可因一时的气愤而贸然出战。符合国家...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这句话要怎么理解?
答:孙子兵法中说:“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意思是说:对于战争要慎重,对国家有利才用兵,对国家不利就要停止战争。在商战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每一位从商者都应顺应市场的形势,有进有退,权衡利弊有取有舍,有所为有所不为。当行情看好时要稳扎稳打,采取行动;当形势于已不利时,就应该谨慎行事、保存实力,以...

三十六计火攻篇意思
答:就是古代战场上各种用火来巧妙地攻击敌军,火攻篇的引申意思也可以用在现在的工作生活中,但不要死板硬套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出自哪里?
答: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意思是说不到危难的时候不要轻易发动战争。“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即君主不可以因为一时的愤怒就轻易发动战争,为将军者也不可以因为一时的不快而出兵作战。对于国家有利益的时候才能参与战争...

孙子兵法是谁写的?
答:孙子认为,进行战争要从政治、经济、军事、自然条件、气候条件等各个方面出发,立足于国家的全局,认真地分析战争的利弊,“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交战前,要通过这种对交战双方利弊的分析,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孙子为了阐述战争与国家全局的关系,在《孙子兵法*始计篇》中详尽地论述了战前进行“五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