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三国演义》误导,历史上的黄忠并不是六七十岁的老将吗?

作者&投稿:剑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别被《三国演义》误导,历史上的黄忠并不是六七十岁的老将吗?~

提起黄忠,人们脑海中浮现出的肯定是须发苍然、腰挎雕弓、手执大刀的老将形象,许多人读《三国演义》时还经常纳闷,黄忠出场时已年近六旬,年轻时为什么不出名呢?
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中,黄忠不服老迈,执意领兵出战,却中东吴埋伏,被马忠暗箭偷袭,箭伤迸裂而亡,临死前对刘备说:“臣乃一武夫耳,幸遇陛下。臣今年七十有五,寿亦足矣。望陛下善保龙体,以图中原!”
刘备伐吴是章武二年,即公元222年,黄忠当时已经75岁,即演义中的黄忠生于公元147年。
汉末黄巾之乱爆发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即公元184年),当时黄忠已经37岁,按说应该有崭露头角的机会。
其实,黄巾之乱虽然声势浩大,天下各州都有举义,但黄巾军的主要活动范围仍然是以北方为主,黄忠所在的荆州地区并不是主战场,所以,在这场群雄四起的平叛中黄忠并未扬名。
而且,黄忠一开始就在刘表账下任中郎将,刘表为人不必多说,看似是仁主,却并非贤明之人,所用的张允蔡瑁等人都是勾心斗角、争名夺利之辈。

新版三国中的刘表
从黄忠对待旧主长沙太守韩玄的态度,以及长沙城破后托病不出的行为来看,其性格忠厚,在刘表账下时也不可能得到重用。
好了,回答了演义中的黄忠为何年轻时不出名的问题,言归正传,再来推断历史上黄忠的年龄。
《三国志·黄忠传》只有不到300字,没有具体的出生年份,只说黄忠去世于刘备进位汉中王后的第二年(即公元220年),演义中明显是为剧情需要而修改了黄忠的去世时间。
黄忠跟随刘备前,在刘表账下任中郎将。
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
中郎将一职始置于秦,至西汉后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虽权力低于诸将军,但统领禁卫,也是军中显赫职位之一。
东汉末年时群雄割据,中郎将的名号也就不值钱了,诸侯随便授予账下武将,其地位低于各将军,高于军中校尉。
而在《三国志·太史慈传》中,能找到于此互相印证的记录。
“刘表从子磐为寇骁勇,数为寇於艾、西安诸县。策於是分海昬、建昌左右六县,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昬,并督诸将拒磐。磐绝迹不复为寇。”



央视版三国中的太史慈
可这条记录依然不能推断黄忠的年龄。
不急,咱们再接着看黄忠的传记,重要信息就出来了。
黄忠不是老将的理由之一:先登陷阵,勇冠三军《三国志·黄忠传》记载:“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黄)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陷阵很好理解,冲锋陷阵嘛。先登呢?古时攻城时,最先登上城头的人功劳最大,称之“先登”,这就很不得了了。
古代攻城一般都是用云梯,在电视剧中这种场面并不少见,面对守军的乱箭、滚木礌石,攀爬云梯而上的攻城士兵往往会成为“炮灰”。

早年经历
黄忠像[2]
初平三年(192年),荆州刺史刘表出任荆州牧。黄忠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随从其侄刘磐驻军长沙攸县(今湖南攸县)。[3]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刘表病死。曹操降下荆州后,以黄忠代理裨将军,仍然在长沙郡仕官,归长沙太守韩玄统属。[4]
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与孙权组成联军大败曹操军,曹操北归。刘备趁机占领荆州,率领赵云等南征长沙四郡。黄忠跟随韩玄向刘备投降。[5]

收川立功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经益州牧刘璋部下法正作向导,进驻葭萌关(今四川广元),黄忠随军行进。
建安十八年(213年),刘备与刘璋决裂,黄忠与卓膺率兵自葭萌关向成都进兵。刘备先引兵到关中,后与黄忠军队会合。黄忠在战斗中,常冲锋陷阵,勇毅冠绝三军,[6] 一路攻到涪城。刘璋派遣部将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前来阻挡,都被击败。黄忠追随刘备进攻绵竹,绵竹守将李严、费诗等先后投降。[7]
建安十九年(214年),黄忠随同刘备率军进围成都。数十日后,刘璋投降。刘备进入成都后,论功行赏,任命黄忠为讨虏将军。[8]

定军扬威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
黄忠像
进驻阳平关(今陕西阳平关),在汉中与曹操军队对峙。黄忠随同刘备出征。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率军与夏侯渊交战。当时,夏侯渊派张郃去守护东围鹿角,自己率兵守护南围鹿角。张郃的军队在东围鹿角遭遇刘备的进攻而作战不利,夏侯渊便派兵去救张郃,以至于跟随夏侯渊在南围鹿角的曹军将士仅剩四百人[9] ,但这四百人都是曹军精锐。黄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将夏侯渊斩杀于南围鹿角。曹军失去主帅,军中扰扰,三军皆失色。黄忠趁机进攻曹军大营,大败曹军。同年,刘备称汉中王,任命黄忠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10]
然而,镇守荆州的关羽一直是刚而自矜,在得知黄忠被拜为后将军时,关羽愤怒的骂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经过费诗的劝解,关羽才消解了怒火。[11]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八月,黄忠去世。有一子黄叙,英年早逝,无后。[12]
景耀三年(260年)九月,后主刘禅追谥黄忠为刚侯。

提起黄忠,人们脑海中浮现出的肯定是须发苍然、腰挎雕弓、手执大刀的老将形象,许多人读《三国演义》时还经常纳闷,黄忠出场时已年近六旬,年轻时为什么不出名呢?

《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中,黄忠不服老迈,执意领兵出战,却中东吴埋伏,被马忠暗箭偷袭,箭伤迸裂而亡,临死前对刘备说:“臣乃一武夫耳,幸遇陛下。臣今年七十有五,寿亦足矣。望陛下善保龙体,以图中原!”

刘备伐吴是章武二年,即公元222年,黄忠当时已经75岁,即演义中的黄忠生于公元147年。

汉末黄巾之乱爆发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即公元184年),当时黄忠已经37岁,按说应该有崭露头角的机会。

其实,黄巾之乱虽然声势浩大,天下各州都有举义,但黄巾军的主要活动范围仍然是以北方为主,黄忠所在的荆州地区并不是主战场,所以,在这场群雄四起的平叛中黄忠并未扬名。

而且,黄忠一开始就在刘表账下任中郎将,刘表为人不必多说,看似是仁主,却并非贤明之人,所用的张允蔡瑁等人都是勾心斗角、争名夺利之辈。

从黄忠对待旧主长沙太守韩玄的态度,以及长沙城破后托病不出的行为来看,其性格忠厚,在刘表帐下时也不可能得到重用。

好了,回答了演义中的黄忠为何年轻时不出名的问题,言归正传,再来推断历史上黄忠的年龄。

《三国志·黄忠传》只有不到300字,没有具体的出生年份,只说黄忠去世于刘备进位汉中王后的第二年(即公元220年),演义中明显是为剧情需要而修改了黄忠的去世时间。

黄忠跟随刘备前,在刘表帐下任中郎将。

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

中郎将一职始置于秦,至西汉后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虽权力低于诸将军,但统领禁卫,也是军中显赫职位之一。

东汉末年时群雄割据,中郎将的名号也就不值钱了,诸侯随便授予帐下武将,其地位低于各将军,高于军中校尉。

而在《三国志·太史慈传》中,能找到于此互相印证的记录。

黄忠不是老将的理由之二:“老兵”到底是什么意思?

黄忠被设定为老将形象的重要原因,在于关羽说过的一句话。

刘备进位汉中时,想要任命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得知后劝刘备说:“黄忠的名望是不能与关羽、马超等人相提并论的,如今却让他与二人平起平坐,马超、张飞还好说,亲闻目睹黄忠的战功,还可以对他们加以解释,而关羽远在荆州,知道这件事一定不会高兴。”

《三国志·费诗传》中记载,费诗到荆州传达刘备任命前后左右四将军的任命,关羽得知后十分不悦,说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当然不是,演义里的年龄当不了准的。历史上黄忠应该是到中年才成名的,说到六七十还在战场上打仗,还老当益壮就太夸张了。

历史上黄忠虽然成名非常的晚。但是在古代,六七十岁已经算得上是走不动道了,是不可能那么老的。

不是吧,古代很少有人能够活得六十岁,更不要说60岁还能打仗了,这不符合实际情况。

《三国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纪传体史书,《三国志》里的黄忠没有生年和年龄记载。《三国演义》里面肯定是有杜撰的嫌疑。

别被《三国演义》误导,历史上的黄忠并不是六七十岁的老将吗?
答:提起黄忠,人们脑海中浮现出的肯定是须发苍然、腰挎雕弓、手执大刀的老将形象,许多人读《三国演义》时还经常纳闷,黄忠出场时已年近六旬,年轻时为什么不出名呢?《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中,黄忠不服老迈,执意领兵出战,却中东吴埋伏,被马忠暗箭偷袭,箭伤迸裂...

别被电视剧给误导了,那历史上真实的王朗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在历史上的“王司徒”王朗并不像是在小说《三国演义》里面或者是电视剧版本的《三国演义》里面,在官至司徒之后,托着七十六岁的身躯来到阵前打算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打算劝降诸葛亮,随后在与诸葛亮的舌战之中被诸葛亮给骂死了,实际上王朗在历史上还是很有作为的一个人。

千万别被三国演义误解了,历史上真实的刘备是什么样的呢?
答:刘备在历史上的确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君主,但是他也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每当遇到了解决不了的困难他就会自己找一个地方偷偷的哭。刘备的家庭条件还是比较普通的,他的爷爷曾经在地方当过县长,但他的父亲去世的很早,所以家里也没什么背景从小就只能跟着母亲在外面做一些手工活来糊口。刘备从小也不爱学习...

被《三国演义》给骗了!真实的历史中,赵云有没有战功卓著?
答:赵云的功劳在这次又被《三国演义》神话了一遍。

《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在历史上有多少是真实的?
答:《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较为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丑化等等。故事远起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结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答:《三国演义》里的大部分人物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如刘备、孙权、孙策、孙坚、曹操、司马懿、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但书中也有部分人物是虚构的,包括:李夫人、徐康、陈俊、关定、刘贤、王植、张明、王瓘、韩福、苟安等。1、李夫人 《三国演义》虚构人物。蜀汉江油关守将马邈的妻子。蜀汉东川失守,...

不再信《三国演义》,历史上真正的张飞是这样子的
答:不再信《三国演义》,历史上真正的张飞是这样子的 被误导的名字 张飞的名字,《三国志》卷三十六《张飞传》有精确的纪录:“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这段史文通知我们,张飞精确的名字是:名飞,字益德。 前人著名,另有字,二者的用处其实不相反。名是用来互相相区分,而字,次要用处是在交...

三国演义中的哪五件事是虚构的历史上根本不存在?
答:赵 云其实已经五十上下了。第二件事:司马懿真的被是诸葛亮的遗计给吓跑了吗?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桥段是“死诸葛吓跑活仲达”,每当看到这里,都忍不住感叹诸葛亮的确是神机妙算,连死后的计谋都能将司马懿吓跑,实在令人敬佩,那么,这件事是真的吗?说起来,历史上确实有过这事...

影视剧《三国演义》中,有哪些在真正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发生过的事情?_百 ...
答:但是文丑却是徐晃的功绩;关羽降曹中根据历史记载,关羽降曹并不是为了保护皇嫂,当时刘备的妻子随刘备在小沛;过五关斩六将中的五关在当时也是不存在的。因此影视剧《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情节都是与历史不符的,更多是为了故事情节编造或者是将另一个人的功绩强加在主要人物的头上。

被《三国演义》“误导”最严重之人是谁呢,不是曹操也不是周瑜?_百度知 ...
答:张在的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一个有勇无谋,冲动的人。但是在真实的历史,张飞并不是这样一个人。张飞实际上是一个心怀仁慈,且心思谨慎,大智若愚的人。 《三国演义》中说是一个大字不识的人,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导。真实的历史上张飞可以写的一笔好字,还会画画,他的作品也流传到后世。《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