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邻居刘继祖好心赠给他坟地,日后得到怎样的报答?

作者&投稿:乐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明太祖朱元璋这个人是最典型的开国皇帝,在他的眼中,明王朝的稳定与长治久安压倒一切!对于可能危及明王朝稳定和长治久安之人,朱元璋从来不会手软,更加不惜牵连数万人、大开杀戒,著名的“胡惟庸案”“蓝玉案”便是血淋淋的例证!但是,没有了政治的大前提之后,朱元璋却又展现出了温情的一面。

明王朝开元建国之后,朱元璋封了两位没有寸尺军功的侯爵,一位是恩亲侯李贞,另一位是义惠侯刘继祖。恩亲侯李贞是朱元璋已故二姐——曹国长公主朱佛女的丈夫、追赠岐阳武靖王李文忠的父亲。朱元璋早年家徒四壁,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唯有这位二姐夫李贞家还有些余粮。因此,李贞夫妇时不时就会救济救济这位弟弟,而此举让朱元璋记了一辈子。

因为元末的战乱,李贞家渐渐也支持不下去了,这时候李贞带着儿子李文忠找到了在红巾军中刚刚发迹朱元璋。朱元璋二话不说,便收留了姐夫和外甥,而且还把外甥李文忠改为了朱姓,当亲儿子一般培养、重用,直到明王朝开元建国前夕才又改回了李姓。明王朝开元建国之后,朱元璋大封功臣的同时也没有忘了姐夫李贞,先封李贞为恩亲侯,恩亲这个爵号几乎就是明着说:“这爵位就是专门给我姐夫留的!”不久以后,因为李贞的儿子李文忠受封曹国公的缘故,李贞也被小舅子朱元璋封为了曹国公!明初的公爵,除了这位曹国公李贞,那可都是独当一面的风云人物!不仅如此,李贞去世后,朱元璋更是破例给了这位姐夫封王的待遇,追赠李贞陇西王,谥“恭献”,并赐祖上三世王爵。这就更加不得了了,明初能够获得如此待遇的,只有徐达、汤和以及李贞的儿子李文忠等少数几位开国元勋!

接下来再说一说义惠侯刘继祖。刘继祖是朱元璋的同乡,算是当地的富户吧。朱元璋未发迹前家中赤贫,父兄去世后无处下葬。其实,最初朱元璋想到的并不是刘继祖,而是自己的东家刘德。朱元璋家是刘德家的佃户,朱元璋原本想着自己父兄为刘德家辛苦了一辈子,希望刘德能够看在这个份上给自己一块薄地安葬父兄。可这位刘德偏偏不是个喜欢助人为乐之人,一口便拒绝了!就在这个时候,刘德的哥哥(一说堂兄)刘继祖发了善心,主动找到朱元璋,送给了朱元璋一小块自家的荒地,朱元璋这才得以让父兄入土为安。同样是一件小事,朱元璋也记了一辈子!

明王朝开元建国之后,朱元璋在原来那块荒地之上为自己父母兄长建起了气势恢宏的凤阳皇陵(即今明皇陵)。同时,朱元璋也没有忘记当初给自己这块地的刘继祖。彼时刘继祖实际上已经谢世多年,但是朱元璋仍然坚持要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并且这个义惠侯爵位是世袭罔替的!恐怕刘继祖自己都没有想到,当初自己一个小小的善举,居然给后世子孙换来了二百余年的贵族身份和荣华富贵!而对于那位“为富不仁”的刘德,朱元璋并没有“睚眦必报”,反而以德报怨,赏了刘德一部分土地并免除了其多年徭役、赋税。可是,这一切和世袭罔替的义惠侯爵位比起来算什么呢?不知道刘德四下无人时会不会为当年自己的行为感到悔恨呢?

现在提起明太祖朱元璋,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都是屠戮功臣等等。但是,对于亲人和没有政治利害冲突的外人,朱元璋还是非常人性的。身为帝王、九五之尊,能够不忘贫贱之时给自己伸出过援手的人,朱元璋比起陈胜之流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那时刘继祖已经死了,朱元璋追封他为义惠侯,让他的子孙后代可以一直享受到皇帝的恩惠。

后来刘继祖得到了朱元璋的厚报,不仅给他封了爵位,还赏赐了大量的金银珠宝。

当朱元璋当上皇帝荣归故里的时候,刘继祖已经去世,所以朱元璋追封他为义惠候,还派人修建了他家的祖屋,还找到了刘继祖的后代赐予他们高官厚禄。

要说中国历史上出身最草根的皇帝,朱元璋说第二就没人说第一,从一个乞丐逆袭成为皇帝,朱元璋诠释了什么叫做白手起家。朱元璋虽然在之后贵为皇帝,但是他却有着悲惨的童年,就连自己的父母去世之后也没有能力安葬,最后只能求助当时的一个地主刘继祖帮助自己,刘继祖看朱元璋可怜好心捐给了他一块墓地,而朱元璋的最终才能够入土为安。刘继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无意中的一个善举却被朱元璋记在了心中,日后当上皇帝之后更是百倍回报。

  • 朱元璋的奋斗史

朱元璋出生在元朝统治最黑暗的时期,自己的家乡连续爆发了旱灾、蝗灾,元朝政府非但没有救灾还横征暴税,,一时之间饿殍遍地,大量百姓的死亡又引起了瘟疫,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朱元璋的父母都没有挺过这场浩劫,双双饿死,只留得几个孩子相依为命。现在摆在朱元璋面前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自己能不能活下去,而另一个是自己的父母该如何安葬。朱家当时已经家徒四壁,别说拿出钱安葬父母,就连吃饭都成问题,所以年少的朱元璋只能求他人帮助自己。

朱元璋首先想到的是当地的地主刘德,朱元璋的父母在生前就是刘德家的佃农,刘德家更是当地有名的富户,朱元璋将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没想到刘德刚听完朱元璋的请求便破口大骂了起来,“你的爹娘死了关我什么事?我干嘛还要给你们土地安葬?”说着就将朱元璋赶了出去,不管朱元璋怎样的哀求,刘德还是无动于衷。虽然朱元璋没有打动刘德,但是刘德的哥哥刘继祖却被朱元璋的孝心所感动,表示愿意给朱元璋一块地来安葬他的父母,朱元璋对刘继祖的善举感恩戴德,并且牢记在了心中。

  • 朱元璋的报答

在父母安葬之后,朱元璋和自己的几个兄弟各奔东西以求活命,朱元璋先是到了黄觉寺当起了和尚,后来因为寺庙没有吃的又云游四海当起了乞丐,最终加入了反元的义军。在义军的队伍中,朱元璋凭借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一步步向上爬,从小兵到将军再到皇帝,朱元璋一共用了15年,15年的时间完成了身份的转换,天底下仅此一人。

在天下大定之后,朱元璋没有忘记自己的恩人刘继祖,也没有忘记他给自己土地的恩情,于是朱元璋想要好好报答他。但是可惜的是,刘继祖已经去世,朱元璋更是因为没有报答恩人而后悔。随后,朱元璋最终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封刘继祖的夫人为侯夫人,刘继祖一家也因此世受明朝皇恩,一直到明朝灭亡,可以说朱元璋的报答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邻居刘继祖好心赠给他坟地,日后得到怎样的报答...
答:后来还是在朱家热心的邻居刘继祖的帮助下,才得以埋葬了亲人。刘继祖是官宦后代,他的父亲曾在元朝做过官,当时刘家的家境算比较优越的,而且刘继祖还是一位乐善好施的人。朱家和刘家是邻居,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与刘继祖的关系较好,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刘继祖在乡里组织民兵武装,以保乡亲安全,朱五四也是其中...

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邻居刘继祖看他可怜赠他坟地,朱元璋后来是怎样...
答:古人认为,人死后应该入土为安,但是当时土地都掌握在地主手中,朱元璋便去恳求地主刘德,希望他能给予他一小块土地,用于安葬自己的父母,但刘德铁石心肠,不愿给他一小块土地。后来,刘德的弟弟刘继祖听说了这件事,看着伤心的少年,对他动了恻隐之心,后来给了他一块地。朱元璋感激涕零,表示将来一定...

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邻居刘继祖好心赠给他坟地,日后得到怎样的报答...
答:异常无助而失声痛哭的时候,刘德的哥哥刘继祖帮助了他,刘继祖给了朱元璋一块地,并帮助朱元璋将亲人安葬好,面对刘继祖的帮助,朱元璋深受感动,他拜别刘继祖后便离开家乡逃生去了。后来朱元璋加入义军,他作战勇猛且有谋略,深受郭子兴的赏识,从此他在军中凭借自身的能力一步步成长为义军首领,再后来朱元璋...

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邻居刘继祖好心赠给他坟地,日后得到怎样的报答...
答:洪武二年,朱元璋命濠州府将父母之墓扩建为皇陵。刘英上奏,请求将其家人、邻里的墓地迁出。朱元璋下旨:“填墓皆旧邻里,不必徙,春秋任祭扫出入,无禁也。”这是多么高的殊荣,陪葬皇陵呀。同时,朱元璋还赏赐了刘英,以及守护陵园的其他二十家旧邻里大量财物、土地。朱元璋对乡邻是非常友善的,甚至是...

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赠他坟地的邻居,最终得到了什么报答?
答:知恩图报,刘继祖后福无穷。对于朱元璋的邻居刘继祖赠地这事,不少人就会有所疑问,认为朱元璋都没有土地,他的邻居为何会有,这很简单,因为刘继祖和大地主刘德是本家,至于他们二人的确切关系,正史中没有记载,不过飞鱼认为既然同姓,关系也远不到哪去吧。而刘继祖对于朱元璋的施舍是有心的吗,难道他...

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邻居刘继祖好心赠他坟地,日后得到怎样的报答...
答:再说说朱元璋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恩人刘继祖的。朱元璋家的穷,从他父兄的死就看得出来。史书中有一个很形象的词语来形容朱元璋家的贫穷程度,叫做赤贫。但凡叫赤贫的人,基本上就是穷人中的穷人了,穷到家里如果死了人,没有棺材寿衣,只能拿个破帘子卷了草草下葬的程度。那一年,朱元璋的兄长、父母相继...

少年朱元璋无力葬父,邻居好心赠与墓地,后来得到了怎样的回报?_百度...
答:虽然朱元璋离开了,可是时刻记着,在自己家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是邻居刘继祖帮助了自己,安葬了父母。对朱元璋来说,刘继祖的这份恩情永生难忘,时刻牢记。万一将来辉煌腾达,朱元璋一定会加倍报答刘继祖一家人的。朱元璋为了生计,投奔了皇觉寺,当了一个小和尚。在寺庙里,朱元璋受到老和尚的打骂,还得...

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邻居刘继祖好心赠给他坟地,日后得到怎样的报答...
答:根据 《万历野获编 》的记载,在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封刘继祖为义惠侯,这个义显然是仁义的义,而这个惠是恩惠的惠,朱元璋在诰封这样写着:我小的时候,父母双亡,没有墓地可安葬。你(刘继祖)有仁惠之心,用自己肥沃的土地,慷慨的赠给我兄弟,能够让我父母得以安葬,这种恩惠,我岂敢忘记呢?所以...

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邻居刘继祖好心赠给他坟地,日后得到怎样的报答...
答:曾经为官的刘继祖,家境相对殷实,也算是当地的富户了。刘继祖在世时,朱元璋的父辈从泗州迁居到此,和刘继祖成了相邻。不过,朱元璋的家庭无疑是比较贫困的,年景好时,也不过是勉强果腹罢了。到元至正四年(1344)时,两淮地区发生了大旱,继而发生蝗灾,又爆发了瘟疫。在这场灾难中,朱元璋的父母、...

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邻居刘继祖好心赠给他坟地,日后得到怎样的报答...
答:曾经为官的刘继祖,家境相对殷实,也算是当地的富户了。刘继祖在世时,朱元璋的父辈从泗州迁居到此,和刘继祖成了相邻。不过,朱元璋的家庭无疑是比较贫困的,年景好时,也不过是勉强果腹罢了。到元至正四年(1344)时,两淮地区发生了大旱,继而发生蝗灾,又爆发了瘟疫。在这场灾难中,朱元璋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