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邻居刘继祖好心赠给他坟地,日后得到怎样的报答

作者&投稿:贠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至正四年(1344年)是元朝历史上很重要的一年,对未来的大明朝也极为重要,因为从这一年开始,元朝陷入一个特大饥荒期,百姓流徙严重,盗贼窃发,民间人相食,即便朝廷加大了管控以及必要的赈灾,但还是解决了问题,以至于各地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从此中原大地不再平静。

而未来的大明建立者朱元璋的人生也在这一年发生了改变,这一年,他的父母和哥哥死了,死在了天灾中。说起来,元朝历史上的天灾似乎格外的多,虽然元朝的统治时间还不到百年,但这百年间出现的天灾比别的朝代三百年时间里出现的还要多很多。

而在元朝的众多皇帝中,又以元顺帝时期出现的天灾最多,这至正四年开始的特大饥荒期就是元顺帝亲政以来遇到的最大难题,持续三年的饥荒彻底动摇了元顺帝的统治,也动摇了元朝的根基。

至正四年开始,中原大地出现了诸多的天灾,黄河决堤引发的水患、旱灾、地震、蝗灾、饥荒以及瘟疫等等,一个接着一个,不仅让朝廷应接不暇,更是让百姓苦不堪言,腹里和河南行省之地灾祸严重,百姓大流徙,盗贼窃发,官兵屡禁不止,而最重要的是天灾引发的粮食短缺问题,百姓流徙本就让粮食种植和收割数量减少,而旱灾和蝗灾则让田里的庄稼成片成片的颗粒无收。

元朝时期的乃贤在《颍州老翁歌》中对当时的天灾有过比较详细的描述,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河南年来数亢旱,赤地千里黄尘飞。麦禾槁死粟不熟,长镵挂壁犁生衣。

旱灾、蝗灾、饥荒和瘟疫汹涌而来,百姓应接不暇,明天和意外,谁也说不准哪个会先来,诗中还说:“一家十口不三日,藁束席卷埋荒陂。”即便是朝廷加大赈灾力度,但民间还是出现了人相食的情况,而更多的是人们一个个相继死去,朱元璋的父母和哥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死亡的。

《明史·太祖本纪》有这样的记载:“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老朱家应该是世代生活在底层,朱元璋祖上数次迁徙,到了朱世珍时期,迁到了濠州,朱世珍娶妻陈氏,生了四个儿子,朱元璋是最小的,当时一家人虽然生活清苦,但到底一家人平平安安。

但到了至正四年,朱元璋十七岁的时候,遇到了这场改变历史的大灾难,旱灾、蝗灾、疾疫相继爆发,然后少年朱元璋就成了一个孤儿。

而这个孤儿还没有来得及为未来而愁苦,就已经陷入了绝境。朱家本来就穷,又遇到了这样的大灾荒,而父母和大哥又去世,老朱家一下子失去了三个顶梁柱,这样的打击对于十七岁的朱元璋来说可想而知,而且,三个大人去世之后,朱元璋和二哥不仅没钱为逝去的父母和大哥购置棺材,甚至连块埋骨之地都没有,这真的有点叫天天不灵的感觉。

朱元璋兄弟俩求遍了邻里,都没人愿意提供土地让朱元璋的家人埋进去,最后还是乡里一个叫做刘继祖的人,听说了朱元璋的遭遇,给了朱元璋一块地,让兄弟俩将父母和大哥给埋了,虽然地方不大,也没有棺材,但好歹是入土为安了。

刘继祖能在那样的情况下拿出一块地来救朱元璋的急,是真正的雪中送炭,也让朱元璋记了一辈子。埋了父母和大哥,十七岁的朱元璋变成了一个孤儿,没有了依靠,也没有求生的本领,于是朱元璋进入皇觉寺为僧。

但皇觉寺也不是世外桃源,很快也给饥荒击中了,朱元璋被迫外出各地辗转化缘,基本就是成了一个叫花子,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差不多四年的时间。

到了至正八年,特大饥荒期过去,朱元璋回到皇觉寺,但此时的天下已然打乱,在皇觉寺的朱元璋无法做到远离尘世,最终还是在汤和的劝说下投奔了郭子兴,开始征战天下。

经过十五年的艰苦经营,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大明朝正式建立。此时的刘继祖早已经去世,但朱元璋始终没有忘记刘继祖的恩德,于是在大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追赠刘继祖为义惠侯,刘继祖的妻子娄氏也被追赠为侯夫人。朱元璋亲自写文祭奠刘继祖,而刘继祖的后代也因此受到了荫庇。

刘继祖生前虽然没有得到朱元璋的报答,但惠及后代,这对刘家来说是莫大的荣幸。当初刘继祖是乡里的一个富户,不过是出于好心拿出了一块地救了朱元璋的急,或许刘继祖当时拿地的时候也并没有想到朱元璋将来会报答,毕竟当时朱元璋家里穷得叮当响,吃了上顿没下顿,能有什么出息呢?

但谁也没有想到,朱元璋竟能在元末一路打怪升级,登基为帝,而刘继祖的善心也得到了回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善有善报。



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邻居刘继祖好心赠给他坟地,日后得到怎样的报答...
答:后来还是在朱家热心的邻居刘继祖的帮助下,才得以埋葬了亲人。刘继祖是官宦后代,他的父亲曾在元朝做过官,当时刘家的家境算比较优越的,而且刘继祖还是一位乐善好施的人。朱家和刘家是邻居,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与刘继祖的关系较好,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刘继祖在乡里组织民兵武装,以保乡亲安全,朱五四也是其中...

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赠他坟地的邻居,最终得到了什么报答?
答:对于朱元璋的邻居刘继祖赠地这事,不少人就会有所疑问,认为朱元璋都没有土地,他的邻居为何会有,这很简单,因为刘继祖和大地主刘德是本家,至于他们二人的确切关系,正史中没有记载,不过飞鱼认为既然同姓,关系也远不到哪去吧。而刘继祖对于朱元璋的施舍是有心的吗,难道他看到了朱元璋日后必成大器,哪...

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邻居刘继祖好心赠给他坟地,日后得到怎样的报答...
答:异常无助而失声痛哭的时候,刘德的哥哥刘继祖帮助了他,刘继祖给了朱元璋一块地,并帮助朱元璋将亲人安葬好,面对刘继祖的帮助,朱元璋深受感动,他拜别刘继祖后便离开家乡逃生去了。后来朱元璋加入义军,他作战勇猛且有谋略,深受郭子兴的赏识,从此他在军中凭借自身的能力一步步成长为义军首领,再后来朱元璋...

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邻居刘继祖好心赠给他坟地,日后得到怎样的报答...
答:洪武二年,朱元璋命濠州府将父母之墓扩建为皇陵。刘英上奏,请求将其家人、邻里的墓地迁出。朱元璋下旨:“填墓皆旧邻里,不必徙,春秋任祭扫出入,无禁也。”这是多么高的殊荣,陪葬皇陵呀。同时,朱元璋还赏赐了刘英,以及守护陵园的其他二十家旧邻里大量财物、土地。朱元璋对乡邻是非常友善的,甚至是...

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邻居刘继祖看他可怜赠他坟地,朱元璋后来是怎样...
答:古人认为,人死后应该入土为安,但是当时土地都掌握在地主手中,朱元璋便去恳求地主刘德,希望他能给予他一小块土地,用于安葬自己的父母,但刘德铁石心肠,不愿给他一小块土地。后来,刘德的弟弟刘继祖听说了这件事,看着伤心的少年,对他动了恻隐之心,后来给了他一块地。朱元璋感激涕零,表示将来一定...

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邻居刘继祖好心赠他坟地,日后得到怎样的报答...
答:再说说朱元璋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恩人刘继祖的。朱元璋家的穷,从他父兄的死就看得出来。史书中有一个很形象的词语来形容朱元璋家的贫穷程度,叫做赤贫。但凡叫赤贫的人,基本上就是穷人中的穷人了,穷到家里如果死了人,没有棺材寿衣,只能拿个破帘子卷了草草下葬的程度。那一年,朱元璋的兄长、父母相继...

少年朱元璋无力葬父,邻居好心赠与墓地,后来得到了怎样的回报?_百度...
答:虽然朱元璋离开了,可是时刻记着,在自己家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是邻居刘继祖帮助了自己,安葬了父母。对朱元璋来说,刘继祖的这份恩情永生难忘,时刻牢记。万一将来辉煌腾达,朱元璋一定会加倍报答刘继祖一家人的。朱元璋为了生计,投奔了皇觉寺,当了一个小和尚。在寺庙里,朱元璋受到老和尚的打骂,还得...

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邻居刘继祖好心赠给他坟地,日后得到怎样的报答...
答:曾经为官的刘继祖,家境相对殷实,也算是当地的富户了。刘继祖在世时,朱元璋的父辈从泗州迁居到此,和刘继祖成了相邻。不过,朱元璋的家庭无疑是比较贫困的,年景好时,也不过是勉强果腹罢了。到元至正四年(1344)时,两淮地区发生了大旱,继而发生蝗灾,又爆发了瘟疫。在这场灾难中,朱元璋的父母、...

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邻居刘继祖好心赠给他坟地,日后得到怎样的报答...
答:根据 《万历野获编 》的记载,在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封刘继祖为义惠侯,这个义显然是仁义的义,而这个惠是恩惠的惠,朱元璋在诰封这样写着:我小的时候,父母双亡,没有墓地可安葬。你(刘继祖)有仁惠之心,用自己肥沃的土地,慷慨的赠给我兄弟,能够让我父母得以安葬,这种恩惠,我岂敢忘记呢?所以...

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邻居赠给他坟地,后来得到怎样的报答?_百度...
答:不像西方人那样充满仪式感,中国人朴素的感恩更多的是出自于内心自发的,从古至今例子数不胜数,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朱元璋,年少的他穷困潦倒无以埋葬父母,亏在邻居刘继祖的好心帮忙,成就一番事业以后的朱元璋不忘恩情。如果论中国古代帝王的出身,朱元璋恐怕是最惨的。朱元璋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