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与夏虫语冰,不与井蛙语海,不与凡夫语道是啥意思

作者&投稿:隆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不与夏虫语冰,不与井蛙语海,不与凡夫语道”的意思是:人不要去跟夏天的昆虫谈论冬天,它不会明白;不要去跟井底的青蛙谈论海洋,它没见过,不会明白;不要去跟凡夫俗子谈论高深莫测关于道的学问,他不会明白。

  原文其实是:“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出自《庄子·秋水》。后来经过改编再创作变成了“不与夏虫语冰,不与井蛙语海,不与凡夫语道”。

  《庄子·秋水》简介

  文章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篇。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庄子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夏虫岂可语冰!是什么意思???
答:词 目 夏虫语冰 发 音 xià chóng yǔ bīng 释 义 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出 处 语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夏虫语冰,井蛙语海,曲士语道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夏天的虫子谈论冰冻的事,井底之蛙谈论海洋的事,闭塞的人谈论道。“夏虫语冰,井蛙语海,曲士语道”这句话是贬低别人或者因眼界、学识有限而无根据的认为某件事不可能或是不成立的意思。现在常用这句话来形容他人的思想狭隘和无知。

赵文瑄:订,但到底是“夏虫语冰”还是“夏虫冰语”
答:夏虫语冰。源自《庄子-秋水》原文如下 夏虫不可语于冰,笃于时也;井蛙不可语于海,拘于虚也;曲士不可语于道,束于教也。

夏虫语冰是什么意思?
答:【拼音】 xià chóng yǔ bīng 【解释】 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出处】 语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例子】 不审倚伏之机,不明顺逆之故,是犹醯鸡处瓮,别有一天, 夏虫语冰 ,莫知其候也。 清王韬《六合将混为一...

“不得与朝菌言晦,与夏虫语冰”中的“朝”与“夏”最恰当的解释是_百度...
答:B 语出《庄子-逍遥游》: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干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海神说:“井里的蛙不可以和它讲大海,因为它受所居土井的局限没有见过大海;夏天的虫类不可以同它讲冰,因为它被季节所困活不到冬天;见识偏狭孤陋寡闻...

夏虫语冰,是什么动物?
答:典源原文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

夏虫语冰是什么意思?夏虫语冰成语造句和典故
答:[近义] 夏虫疑冰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例句] 清·王韬《六合将混为一》:“别有一天,~,莫知其候也。”百科解释如下:词 目 夏虫语冰 发 音 xià chóng yǔ bīng 释 义 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出 处 语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

“螃蟹朋友”敬而远之!
答:大刘说对于大李这样发小来说,虽说一个大院长大的,但是,后来生活轨迹完全不同,人生理想与家庭责任也难以感同身受。这时候,不是要感化他,而是应该选择远离他。“不与夏虫语冰,不与井蛙语海,不与凡夫语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大刘还不忘提醒我,怎样在职场中摆脱具有“螃蟹心态”的同事,建议...

夏虫朝菌 夏虫疑冰 夏虫语冰 夏日可畏 是什么意思?
答:示例 语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哂夏虫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词 目 夏虫语冰 发 音 xià chóng yǔ bīng 释 义 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出 处 语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出自《老子》和《庄子》的成语有哪些?
答:井蛙之见——井蛙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夜以继日——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望洋兴叹——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何罪之有——然且不免於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君子之交淡若水——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