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简介50字(简历)

作者&投稿:臧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宗璞的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铁箫人语》。
抗战爆发时,她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同年在《大公报》发表处女作《A.K.C》。1951年毕业分配在政务院宗教事务委员会工作。同年末调入中国文联研究部,1956年至1958年在《文艺报》任外国文学的编辑。1957年出版童话集《寻月集》,同年发表短篇小说《红豆》(《人民文学》1957年7期)引起文坛注目,在反右斗争中遭到批判。1959年下放河北省农村。1960年调入《世界文学》编辑部。主要撰写散文和小说。“文革”中被迫中断创作,1978年重新发表作品。后调入北京外国文学研究所。主要作品有《宗璞散文小说选》,散文集《丁香结》,长篇小说《南渡记》,翻译《缪塞诗选》(合译)《拉帕其尼的女儿》等。所作《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散文集《丁香结》获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她的作品多写知识阶层,文字优雅,富于学养,含蓄蕴藉,“文革”后的创作追求现代主义技巧的探索,注重心理描写,具有超现实的荒诞和象征,比如《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受到批评界的注意。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cY9o9Xh82ar5ZyAdlmF5bHlVIT6XovnogvIkPecng-FR-rHib7p4iWhh4ap3zdM71ov5xrGTniAJtn5NBCB3LQzsvt8DpUp6TJ8bDA4RolXTIE5HhmKJld38XJ8v8sIMKnl3XTPSfyXqlcyVIf6PefLigmnxnHHpCnaprprJ1Mq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主席团委员,第六、七届名誉委员。
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铁箫人语》等。2018年,其作品《北归记》获得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宗璞的作品特点:
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
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那种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在阅读中竟令人有如置身于《红楼梦》的语境之中。读《东藏记》和《紫藤萝瀑布》这样隽永而精致的小说、散文,真是受益又享受。
宗璞对创作情有独钟,她说:“读小说是件乐事,写小说可是件苦事。不过苦乐也难截然分开。没有人写,读什么呢?下辈子选择职业,我还是要干这一行!”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宗璞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主席团委员,第六、七届名誉委员。 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2018年,其作品《北归记》获得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扩展资料:

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

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那种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在阅读中竟令人有如置身于《红楼梦》的语境之中。读《东藏记》和《紫藤萝瀑布》这样隽永而精致的小说、散文,真是受益又享受。



原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中共党员。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在《文艺报》、《世界文学》编辑部工作,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主席团委员,第六、七届名誉委员。
抗战爆发时,她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同年在《大公报》发表处女作《A.K.C》。1951年毕业分配在政务院宗教事务委员会工作。同年末调入中国文联研究部,1956年至1958年在《文艺报》任外国文学的编辑。1957年出版童话集《寻月集》,同年发表短篇小说《红豆》(《人民文学》1957年7期)引起文坛注目,在反右斗争中遭到批判。1959年下放河北省农村。1960年调入《世界文学》编辑部。主要撰写散文和小说。“文革”中被迫中断创作,1978年重新发表作品。后调入北京外国文学研究所。主要作品有《宗璞散文小说选》,散文集《丁香结》,长篇小说《南渡记》,翻译《缪塞诗选》(合译)《拉帕其尼的女儿》等。所作《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散文集《丁香结》获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她的作品多写知识阶层,文字优雅,富于学养,含蓄蕴藉,“文革”后的创作追求现代主义技巧的探索,注重心理描写,具有超现实的荒诞和象征,比如《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受到批评界的注意。
个人作品编辑
代表作
《铁箫人语》《A.K.C》《寻月集》《红豆》《宗璞散文小说选》《丁香结》《南渡记》《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野葫芦引》 《紫藤萝瀑布》。
《花的话》一文被选入上教版初中课本。《晚秋》一文被选到199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这是你的战争》一文被选到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中。《锈损了的铁铃铛》一文被选到2011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中。宗璞散文《紫藤萝瀑布》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2019年第1版第17课。 [3]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 [3] 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铁箫人语》,其作品大多反映中华知识分子的生活。
精选集
宗璞在病中苦耕,历时7年,《南渡记》的第二部《东藏记》终于面世,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西征记》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曾在《收获》上部分发表。2018年《北归记》出版,这是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最后一部。
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那种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在阅读中竟令人有如置身于《红楼梦》的语境之中。读《东藏记》和《紫藤萝瀑布》这样隽永而精致的小说、散文,真是受益又享受。
宗璞对创作情有独钟,她说:“读小说是件乐事,写小说可是件苦事。不过苦乐也难截然分开。没有人写,读什么呢?下辈子选择职业,我还是要干这一行!”
出版了自选精品集《风庐散记》。

宗璞,现代著名的女作家,生于1927年,1957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红豆》,后下放改造,70年代末重出文坛,发表了著名的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与中篇小说《三生石》,散文《紫藤罗瀑布》等作品。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扩展资料:

宗璞短篇小说《红豆》。

《北归记》的前五章率先发表于《人民文学》。宗璞与《人民文学》有缘。一九五七年,她的短篇小说《红豆》发表于此;一九七八年她的短篇小说《弦上的梦》发表于此;一九八七年,她的《南渡记》前半部分也发表于此——这一次,她开始长篇小说的创作。

三十年后,最后一部《北归记》再次亮相于此。雄心勃勃的宗璞,终于完成一个夙愿:以四部长篇小说,精彩地叙述西南联大的故事,叙述硝烟弥漫的八年抗战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宗璞一九二八年生于北京(民国期间更名为“北平”),在这个古城生活了十年。抗战爆发,全家人离开北平,南渡前往云南昆明,在那里,宗璞进入西南联大的附中学习,在昆明,一呆就是八年。

八年,诸多往事都在她心中,走进半百之后,“野葫芦引”的四部长篇小说,一直留存心中。曾经以写短篇小说为主的宗璞,此时开始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六十岁写到九十岁,三十年的岁月,眼睛渐渐失明状态之下,她还是以顽强的毅力,以最后这本《北归记》完美收官。

读发表于《人民文学》的《北归记》前五章,总能感受到宗璞回到北平的那种激动。小说中的主人公,其实都有她自己的影子。第一章第一节,宗璞以雄浑而苍凉的笔调,书写万里长江承载中华民族的历史前行。读这段文字,可以想象在她心中沉甸甸的历史厚重:

嘉陵江浩荡奔流。夏天的江水改去了春天的清澈,浊浪卷起一层层白色的浪花。奔流到重庆朝天门码头和金沙江相会,合成了万里长江,载着中华民族奋斗的历史,穿山越岭,昼夜不息,奔向大海。太阳正在下山,映红了远处的江面。沿着江岸搭起的凌乱的棚户,在远山、江水和斜阳的图景中,有几分不和谐,却给雄壮的景色添了几分苍凉。棚户里有人出出进进,岸边小路上有推车的、挑担的慢慢移动,好像江水也载着他们。

不知从哪里飘来的歌声,随着江波欢腾起伏。“我必须回去,从敌人的枪弹底下回去!我必须回去,从敌人的刺刀丛里回去!把我打胜仗的刀枪,放在我生长的地方!”歌曲的最后一句旋律高亢,直入云天。

冯钟璞
宗璞一般指冯钟璞

中国当代女作家
冯钟璞(曾用笔名:任小哲、丰非,1928年7月-),笔名宗璞,祖籍河南唐河,生在北京,中国当代女作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 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其是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者,获奖作品为《野葫芦引》前两部(《南渡记》《东藏记》),后作品《北归记》亦获得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中文名
宗璞

出生日期
1928年7月

人物关系

父亲
冯友兰

弟弟
冯钟越

姑妈
冯沅君

姑父
陆侃如

叔叔
冯景兰

作品集

宗璞文集

铁箫人语

东藏记

西征记

南渡记

三生石

宗璞散文

丁香结

创作经历

冯钟璞
宗璞(pú)[1]的祖籍是河南省南阳唐河县,原名冯钟璞,笔名任小哲、丰非等。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退休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十岁时随家庭南迁到昆明。上过南菁小学和西南联大附中。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

“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铁箫人语》,《紫藤萝瀑布》被收入初中课本,其作品大多反映中华知识分子的生活。作品《A.K.C》、《寻月集》、《红豆》、《宗璞散文小说选》、《丁香结》、《南渡记》、《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

宗璞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冯钟璞是当代著名什么家?
答:哲学家 宗璞个人简介: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在北京。乃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

宗璞读音 宗璞的简介
答:1、宗璞拼音是[zōng pú]。2、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主席团委员,第六、七届名誉委员...

宗璞简介
答:宗璞介绍如下。冯钟璞(曾用笔名:任小哲、丰非,1928年7月-),笔名宗璞,祖籍河南唐河,生在北京,中国当代女作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

宗璞简介
答:宗璞,原名冯钟璞,是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出生于1928年,祖籍河南唐河,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她的成长和教育背景为她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深厚的底蕴。宗璞的文学创作生涯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她的作品以小说和散文为主,涵盖了多个文学领域。她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深受读者喜爱。在她...

作家宗璞的简介?
答:有奖励作家宗璞的简介写回答 4815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主席团委员,第六、七届名誉委员...

宗璞的简介
答: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有...

作家宗璞的简介
答:宗璞,原名冯钟璞,是当代中国著名女作家,1928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南唐河,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宗璞自幼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和文化氛围的熏陶,她的成长过程中不仅接触到了丰富的中外文学经典,还受到了父亲冯友兰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这些经历为她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她的作品中,常常...

作家宗璞的简介写作家宗璞的简介?
答:有奖励作家宗璞的简介写回答 4815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主席团委员,第六、七届名誉委员...

宗璞的资料简介
答:宗璞,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 扔掉名字 宗璞,原名冯锺璞,这是我简历的开场白。原名冯锺璞,就应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怎么又编出一个宗璞来?原因只有一条:我不喜欢锺的简体字,它和钟表的钟(这个字总让我想起双铃马蹄表)的简体字变成了一个字。锺天地之灵秀和做一天...

宗璞简介
答:宗璞,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1928年生于北平,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退体于中国社会科学业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既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厚渊源,又得外国文化长期耳濡目染,她的作品蕴含东方传统哲学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相结合的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高雅格调。主要作品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