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埃里克森对心里社会性发展阶段的划分??

作者&投稿:尤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简述并评价埃里克森的人格的发展阶段理论~

1、第一阶段 口唇期(出生~1周岁):基本信任—基本不信任
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左右是婴儿期。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所谓基本信任,就是婴儿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保持一致。这阶段婴儿对母亲或其他代理人表示信任,婴儿感到所处的环境是个安全的地方,周围人们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会扩展为对一般人的信任。
2、第二阶段 肛门期(1周岁~3周岁):自主—羞愧和怀疑
从十八个月到三、四岁是童年期。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个体在第—阶段处于依赖性较强的状态下,什么都由成人照顾。到了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
3、第三阶段性器期(3周岁~6周岁):主动自发—罪恶感
四到五岁是学前期。这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阶段。个体在这阶段的肌肉运动与言语能力发展很快,能参加跑、跳、骑小车等运动,能说一些连贯的话,还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超出家庭的范围。
4、第四阶段潜伏期(6周岁~12周岁):勤奋—自卑
从六岁到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这是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学龄初期儿童的智力不断地得到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广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他们的能力也日益发展,参加的活动已经扩展到学校以外的社会。
5、第五阶段 两性期(12周岁~20周岁):同一性—角色混乱
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是青春期。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同一性”这一概念是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非常广泛的含义。它可以理解为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个体的主我与客我的统一,个体的历史性任务的认识与其主观。
6、第六阶段 青年期(20周岁~25周岁):亲密—疏离
从十七、八岁至三十岁是成年早期。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这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亲密感,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包括友谊与爱情。亲密的社会意义,是个人能与他人同甘共苦、相互关怀。
7、第七阶段 成年期(25周岁-65周岁):生产—迟滞
这是中年期与壮年期,是成家立业的阶段。这是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阶段。这一阶段有两种发展的可能性,一种可能是向积极方面发展,个人除关怀家庭成员外,还会扩展到关心社会上其他人,关心下一代以至子孙后代的幸福。
8、第八阶段 老年期(65周岁以后):自我统整—失望
这是老年期,亦即成熟期。这是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阶段。如果前面七个阶段积极的成分多于消极的成分,就会在老年期汇集成完美感,回顾一生觉得这一辈子过得很有价值,生活得很有意义。

扩展资料:
理论背景
埃里克森理论形成于一个剧烈动荡的时代。20世纪3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大萧条以及社会活动,使整个社会呈现一种病态。
埃里克森面对社会现状,深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已不足以应付当时的社会需求,于是,他沿着安娜.弗洛伊德强调自我的适应性功能的路线,创立了新的精神分析学说。
埃里克森将人的发展中的人格结构,即整个心理过程的重心,从弗洛伊德的本能过程转到自我过程,把人的发展动机从潜意识扩展到意识领域,从先天的本能欲望转移到现实关系中。埃里克森认为,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自我与社会环境是相互作用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利克·埃里克森

好的。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1,婴儿期(零岁至一岁半):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具体表现为: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需要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2,儿童早期(一岁半至三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具体表现为儿童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3,学前期(三岁至六七岁):主动感对内疚感,具体表现为儿童在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4,学龄前(六七岁至十二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具体表现为儿童在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5,青年期(十二岁至十八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具体表现为青年期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忠诚的实现。
6,成年早期(十八岁至二十五岁):亲密感对孤独感,具体表现为成年早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亲密感,体验爱情的实现,避免孤独感。
7,成年中期(二十五岁至五十岁):繁殖感对停滞感,具体表现为成年中期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实现。
8,成年晚期(五十岁至死亡):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具体表现为老年人的健康每况愈下,对比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增和适应,所以成年晚期是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

一、理论概述埃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接受了弗洛伊德(S.Freud)的人格结构理论,但他并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结为生物学方面的原因,尤其是性的原因,而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会受特定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埃里克森在研究了几种文化背景下儿童发展的情况后推断说,尽管不同文化中存在某些差异,但情感的发展变化及其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却遵循着相似的方式。出于对文化和个体的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埃里克森提出了把自我发展和环境影响结合起来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首先根据自己的临床跨文化观察,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而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结果和一个消极结果,所谓积极结果就是指由于特定心理危机得到恰当地解决而使这个危机所对应的发展阶段对人的人格所产生的积极的影响,同样,消极结果是指某个发展阶段对人格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关于八个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对人格的影响见下表(表2-1)。表2-1埃里克森的八个人格发展阶段年龄特定心理危机积极结果消极结果0~1岁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内在好的感觉,信任自己和他人,乐观坏的感觉,不信任自己和他人,悲观1~3岁自主对羞怯和疑虑意志训练,自我培训,能作决定积极严厉,自负怀疑,关注自我,空虚3~5岁主动对内疚成功的欢乐,主动性,方向性,目的性对深思的目标和取得的成就感到内疚5~12岁勤奋对自卑能够被生产性的工作吸引,因完成工作而自豪不适合感和自卑感,不能完成任务12~20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对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有信心,生活充满憧憬角色混乱,没有固定的标准,感到虚伪20~24岁亲密对孤独感情的共鸣,分享想法、工作和感情避免亲密,关系淡漠24~65岁繁殖对停滞能投人工作,有建立亲密人际关系的能力失去对工作的兴趣,人际关系贫乏65岁以后自我整合对失望有秩序感和意义感怕死,对生活及生活中已得到的或没发生的事情感到痛苦、失望埃里克森也认为,上述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重要影响人物(significantrelations),也就是存在着人际关系的焦点。具体地说就是:第一阶段——母亲;第二阶段——父亲;第三阶段——家庭成员;第四阶段——邻居和学校师生;第五阶段——同伙和小团体;第六阶段——友人;第七阶段——一起工作和分担家务的人;第八阶段——整个人类。正如其他儿童发展阶段论者(如皮亚杰)一样,埃里克森没有把各阶段看成完全相互独立的。他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因此每一阶段都要受前一阶段所发生情况的影响,并对下一阶段的发展也产生影响。例如,个体能够发展起稳定的同一性,这可能得益于其早期在成就和方向性中获得的快乐(主动性),而非得益于对目标和成就感到的罪疚(内疚感),并且建立了这种稳定的同一性的个体更能继续形成稳定而亲密的人际关系。再如,在第一阶段尤其是生命的头几个月,婴儿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是否可靠。由于这个阶段的危机是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所以,如果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母亲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就将会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这也将有利于下一个阶段自主性的顺利发展。相反,如果儿童在第一阶段对周围世界产生怀疑和悲观,则更可能导致下一阶段产生消极的结果。事实上,在埃里克森看来,所谓健康人格就是以八个阶段各种危机的积极解决所形成的相应品质为特征。但是,任一危机解决的结果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后面的发展阶段有其自身的相关问题,可以为新的发展和可能结果提供改变的机会,所以,在某一阶段未获得积极结果的人,还可以通过以后的发展阶段逐渐得到补偿;同样,曾经获得积极结果的人,也有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失掉。二、对发展性辅导的意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是发展性辅导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对发展性辅导提供了许多支持和启示。第一,埃里克森走出了弗洛伊德等人的人格发展生物决定论的观念,强调人格发展的心理基础,注重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人心理的影响。这就为心理辅导的“合法性”进行了辩护。因为,显而易见,如果个体的人格发展是完全由生物或先天因素控制和决定的话,任何后天的努力对人格的完善都是徒劳的,而心理辅导恰恰就是这种努力的其中一种。第二,人格发展阶段论从不同阶段个体心理的内在冲突中,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个人的内在心理的成长,这对于发展性辅导模式具有深刻的影响。因为发展性心理辅导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辅导的发展性,它认为每个当前发展阶段中出现的心理问题都会影响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就是消除学生正常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障碍,最终增进学生的发展能力。第三,由于发展性辅导要求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针对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任务、矛盾和个别差异,提供一些成长必要的经验,以达到完善个人人格的目标,因此,埃里克森对个体心理的八阶段划分以及提出各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心理危机,对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是一个极大的支持和充实。尤其是埃氏关于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和亲密对孤独这四对基本矛盾的揭示与分析,对于发展性辅导模式如何看待学龄期前后发展性辅导的重点及因果联系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埃里克森由于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其理论仍然有过分强调本能,相对忽视人的意识、理智等在发展中的作用的倾向;他把许多社会问题如人的人生目标的选择、确立等,归结为心理发展过程中某一特殊阶段的心理任务与希望是否恰当;此外,其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及每一对矛盾中主要矛盾的确定是否合理,是否适合不同文化背景,都是我们在理解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时所应注意的。



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人格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答: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人格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自我同一性。一、埃里克森 爱利克·埃里克森,美国精神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

什么叫自我同一性混乱?
答:同一性混乱亦称“同一性扩散”。艾里克森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中的术语,指青年在寻求自我同一性过程中出现的同一性失败的一种现象。他们对自我缺乏清晰的同一感,不清楚或回避考虑个人的品质、目标、需扮演的角色及价值观等问题。自我评价偏低,难以承担自己的生活责任。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是...

哪一概念与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理论有关
答:该理论有关的概念是“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埃里克森提出的另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稳定自己的个性、价值观和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个体对自身认知、自身评价和自身控制等方面的能力。

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分析自己处于什么阶段
答:他认为,生育感有生和育两层含义,一个人即使没生孩子,只要能关心孩子、教育指导孩子也可以具有生育感。反之没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贫乏和停滞,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关心他人(包括儿童)的需要和利益。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

请结合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谈一谈大学生如何发展和培养自我同一...
答:过早闭合型 过早闭合型是指父母选择,而不是自己选择,他们对职业理念早就做出了承诺,但是这些承诺不是自己选择的,是父母替他选择的,这并不能体现出自我评价。迷失型 这类青少年没有什么明确的职业和发展目标的意向。他们无法解决现实生活当中同一性的危机和压力,在学校当中往往表现出强烈的从政,缺乏...

请结合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谈一谈大学生如何发展和培养自我同一...
答: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指出,大学生处于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他们面临着职业选择、性别角色认同等问题的探索和决策,这些选择对于形成一致的自我形象至关重要。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做出审慎的选择,并可能经历四种不同的状态。首先,过早闭合型,这类学生的人生选择并非出于自己...

埃里克森还能继续踢球吗
答:3. 医疗进展:经过紧急的心脏自动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手术,埃里克森在6月18日出院。4. 社会评价:埃里克森被认为是一位依靠智慧踢球的球员,他的长处正是体现在这一点上。他出其不意的传球能力,不仅为队友创造了进攻空间,也为自己赢得了赞誉。5. 球场贡献:在球场上,埃里克森被誉为德勒·阿里和...

埃里克森的八个阶段是什么意思?
答:3、学龄初期(3~5岁):孩子们在此阶段面临的主要冲突是主动对内疚。他们通过游戏和探索世界来表现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在规则和限制中学习内疚感。4、学龄期(6~12岁):这个阶段的核心冲突是勤奋对自卑。儿童通过学习和社会活动来建立自信,同时也在比较和评价中体验到自卑感。5、青春期(12...

简述詹姆斯、埃里克森、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答:威廉·詹姆斯将自我概念分为作为经验客体的我和作为环境中主动行动者的我。作为经验客体的我包括精神的我、物质的我和社会的我。P·莱基和卡尔·罗杰斯关注自我概念的知觉方面和自尊的评价性成分,罗杰斯区分了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真实自我强调个人主观体验的心理重要性。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包括八个阶段:...

如何评价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这名足球运动员?
答:埃里克森球风优雅,看他用高超的技术踢球是种享受。他的身体对抗能力偏弱,但他可以用自己的速度、技术和卓越的位置感来弥补。他擅用右脚,有着不错的传中技术,并能传出威胁球来撕开对手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