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材料

作者&投稿:夏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新版)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新编答案~

80
都御史海瑞,死在官衙的屋子里。在南京做官的同乡人,只有户部苏民怀一个人。苏民怀检查清点海瑞做官的俸禄,竹箱中只有八两银子,两丈麻布,几件旧衣服罢了。像这样的都御史怎么会多呢?王凤洲对海瑞评价说:“不怕死,不爱钱,不结党。”这九个字写全了海公的一生,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
81
墨家有一个领袖叫腹朜(月改黄),居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国的惠王(对他)说:“先生你的年事已高,又没有别的儿子。寡人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你的儿子了。先生你这件事就听我的吧。”腹朜(月改黄)回答道:“墨家的法律说:‘杀人的人处死,伤人的人处刑。’这是用来禁止杀人和伤人。而禁止杀人和伤人的法,是天下(人应该遵守)的大义啊。王您虽为了他开恩而命令官吏不要杀他,腹朜(月改黄)我却不可以不按照墨家的法行事。”腹朜(月改黄)不听惠王的,还是杀了儿子。儿子,每个人私人所爱啊,忍受私利而行大义,领袖[腹朜(月改黄)]可说是公道啊。
82
太原有个叫闵仲叔的人,世人都说他是有气节的人,即使是周党那样廉洁清高的人也自以为不如闵仲叔。周党见到闵仲叔口中含着菽兰来喝水,给他生蒜,闵仲叔接受了却没有吃。建武年中,闵仲叔受司徒侯霸的征召做了官。等到他上任,司徒侯霸不用政事来问他,只是让他做一些出力的活儿罢了。仲叔悔恨地说: “开始受到您的任命时,我又高兴又害怕,现在见到了您,我既没有了兴奋也没了恐惧。如果您觉得仲叔才智不足以来谈论政事,您就不应该征召我来做官。既然征召我来却又不用我,是浪费了。”于是他辞去官职,扔下官印走了。
83
杨震小时候很好学……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 “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84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这个地方缺个长官,谁适合担任?”祁黄羊答道:“解狐适合(补这个缺)。”平公说:“解狐不是你是的仇吗 ?”(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过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平公说:“ 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 “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85
宋濂曾经在自己的家中与客人饮酒,皇帝派人进行秘密的监视。第二天,皇帝问:在座的宾客是哪些人?吃了什么食物?宋濂一一将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好啊,你没有欺骗我。皇帝曾经私下召见大臣们,向他们询问朝廷的官员是好是坏,宋濂只列举那些好的来回答。他说:“那些好的官员能和我友好相处,所以我知道他们。那些不好的官员,我不了解他们。”
86裴佶姑父外廉内贪
唐朝人裴佶,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裴佶小时候,他姑夫在朝中为官,官声很好,被认为是清官。一次,裴佶到姑夫家,正赶上姑夫退朝回来,深深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崔昭何许人也,众口一致说他好。一定是行贿了。这样下去,国家怎么能不混乱呢。”裴佶的姑夫话还未说完,守门人进来通报说:“寿州崔刺史请求拜见老爷。”裴佶的姑夫听了后很是生气,呵斥门人一顿,让门人用鞭子将崔刺史赶出府门。过了很长工夫,这位崔刺史整束衣带强行拜见裴佶的姑夫。又过了一会儿,裴佶的姑夫急着命家人给崔刺史上茶。一会儿,又命准备酒宴。一会儿,又命令做食饭。送走崔刺史后,裴佶的姑姑问他姑夫:“你为什么前边那么踞骄而后又那么谦恭?”裴佶的姑夫面带有恩于人的神色走进屋门,挥手让裴佶离开这里,说:“去,到学堂休息去。”裴佶出屋还没走下门前的台阶,回头一看,见他姑夫从怀中掏出一张纸,上面写着:赠送粗官绸一千匹。
87李林甫口蜜腹剑
李林甫为宰相后,对于朝中百官凡是才能和功业在自己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或官位快要超过自己的人,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尤其忌恨由文学才能而进官的士人。有时表面上装出友好的样子,说些动听的话,而暗中却阴谋陷害。所以世人都称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88秦桧专横跋扈
秦桧到了后来权势更加厉害,平时都有几个军士,穿着黑衣手持棍棒站在秦府门口,走过路过的人稍微朝门里看几眼,就会受到训斥。一次生病没来早朝,那天皇上一个人在,不敢说他什么不是,就一直在赞颂他。第二天他来早朝,突然问皇上听说昨天说了很久,不知道讲了什么,皇上就说我只是赞颂了你的功德,别的没讲 秦桧嬉笑着说:"很好`!"原来已经唆使官员上奏,皇帝恐惧地回去了.才回去弹章副本已经来了.秦的狠毒竟然会如此
89治国犹栽树
贞观九年,唐太宗对侍臣说:“以前刚刚平定了京师,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隋炀帝仍旧不满足,并且东西讨伐,用尽兵力发动战争,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导致了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那么天下就会平安无事,不时兴徭役,谷物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帝王能做到清静,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90治国必先富民
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何以知其然?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惧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的,乱国必然是穷的。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91
德宗向陆贽询问当今最为急切的事务。陆贽认为,往日导致变乱,是由于上下之情不相通。劝说德宗接触下情,听从谏诤。于是他进上章疏,大略是说: “臣认为当今最为急切的事务,在于详细察明众人的心志,若是人甚为希图的,陛下先去施行它,众人甚为憎恶的,陛下先去除掉它。陛下所希图和憎恶的与天下人相同,而天下人不肯归向的事情,从古到今,都是没有的。一般说来,治与乱的根本,与人心密切相关,何况正当变故发生、人心动摇时,处于危贻疑虑、人心向背的关头!人心归向,那就会万事振兴;人心离异,那就会万事倾危。陛下怎么能不审察众人的心志,与他们同好同恶,使民众向往归附,以安定国家呢!这一点就是当前所最为急切的啊。”
92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耸然,不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93
濮州的刺史庞相寿因为贪污而被解除职任,自己说曾经在唐太宗作秦王是在他手下工作.皇上可怜他,想让他重新归来担任(职务).魏徽规劝说:" 秦王身边宫内宫外的故人很多,恐怕人人都依赖亲情私交,足以使善良的人害怕."皇上开心的接纳了他,对相寿说:"我今天总秦王,是一府的王,现在居于重要的地位,是整个国家的主人,不能够独自偏私故人,魏徽等大臣所坚持的是对的,我怎敢违背!"皇上赐他帛之后打发他走,相寿流着眼泪而去.
94
滕文公问道:“滕国是个小国,夹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侍奉齐国呢,还是侍奉楚国呢?” 孟子回答道:“谋划这个问题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办法:深挖护城河,筑牢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这样就好办了。”
95
一天,齐景公问晏子说:“对一个国家来说,最大的忧患是什么呢?”晏子回答道:“最大的忧患的社庙的老鼠。”齐景公不解地问:“这是什么意思呢?”晏子回答说:“社庙的墙壁是把许多木条联结在一起,外面抹上泥土而成的。老鼠喜欢到那 里寄居。人们想要消灭它们,用火去熏,怕烧坏木头;用水去灌,又怕毁坏泥墙。因此,老鼠凭借这个,作威作福,使人们很难根除。说到国家,也有社鼠,就是国君亲信的那些小人。他们在朝中隐瞒善恶,蒙蔽君王;在外卖弄权势,欺压百姓。如果不杀掉这种人,就会酿成祸患,但要杀他们,他们则是国君的宠臣,国君的心腹,人们无可奈何。这些人实在是贻 害国家而又难以根除的社鼠啊!”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BGiPQKDKeSk--caoThHytJ6zAYj7SWqaULakOwP_qbfZ4EAqOAyY-4aiFwJCw9pn7SYhIfX34nuWXbhPljyVGK

参考一下这个吧

虽然是从别人黏贴过来的,但是我好不容易找到有题目和答案的,并且区别开来,希望你能采纳,感激不尽。

1李泰伯改字


范文正公①守桐庐②,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③,其歌词④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⑤,握手⑥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⑦,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⑧坐颔首,殆欲下拜。
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
 [注释]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②桐庐:古地名,今浙江桐庐市。③记:传记。④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⑤瞿然:惊讶的样子。⑥握手:拱手。⑦溥(pǔ):大。⑧凝:注意力集中。
 [文化常识]
严子陵。上文说的“严先生”,即东汉时的严光,他字子陵,今浙江余姚人。严子陵与刘秀早年是同学。刘秀击败王莽军队称帝后,邀请他到京城洛阳任谏议大夫(皇帝的顾问),可去后不久,发觉朝中多猜忌,于是隐居浙江桐庐附近的富春江边,常钓鱼赏景。今建有严子陵钓鱼台,并有严子陵传碑文。
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守 ②泱泱 ③已 ④易 ⑤盛 ⑥扣 ⑦颔首
2.翻译:①既成,以示李泰伯
②必将名世 ③殆欲下拜
3.上文“秦伯读之三”中的“三”,是指
4.理解:以“风"字换“德"字,它好在哪里?请说出一二点。

2龚遂为渤海太守


汉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①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②遐远,不沾圣化③,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④
中耳。今欲使臣胜之耶?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⑤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⑥,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遂见齐⑦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
约,劝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 (选自《汉书•龚遂传》)
 [注释]①二千石:年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吏。此指郡太守。②海濒:海边。③圣化:皇帝的教化。④潢池:即池塘。此比喻濒海的渤海郡。⑤钩:镰刀。⑥翕(xī)然:一下子平静下来。⑦齐:渤海郡古为齐地。
 [文言知识]
 “饥"、“劝"及其他。“饥"本指灾荒,上文“渤海左右郡岁饥”,“岁饥”即荒年。又,《嗟来之食》:“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大饥”即大规模灾荒。但“饥"后来也指“饥饿”,上文“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其中“饥寒"即指饥饿与寒冷。再说“劝”。上文“劝务农桑”中的“劝",解为“鼓励"、“勉励",句意为勉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劝学”即勉励(他人)学习。但后代也有将“劝”作为“劝阻”用的。文言中的这种词义现象要特别注意,一不小心就会搞错。再如“恨”,它既可指“怨恨”,又可解为“遗憾"。《前出师表》:“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汉桓帝、汉灵帝是“先帝”(刘备)的祖上,纵然他们昏庸,刘备也不可能“怨恨”他们,因此“痛恨”要解释为“痛心与遗憾”。
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并 ②禽 ③举 ④副 ⑤恤 ⑥说 ⑦遣还 ⑧罢 ⑨得 ⑩躬 ⑩犊 ⑩课
2.翻译:①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
②臣胜之耶?将安之也?
③移书敕属县 ④遂乃开仓廪假贫民
3.理解:“好末技"中的“末技”是指

3里社祈晴文①


民之穷亦甚矣!树艺②畜牧之所得,将以厚其家,而吏实夺之。既夺于吏,不敢怨怒,而庶几偿前之失者,望今岁之有秋③也,而神复罚之。嘉谷垂熟,被乎原隰④,淫雨暴风,旬月唯作,尽扑而捋⑥之。今虽已无可奈何,然遗粒委穗不当风水冲者,犹有百十之可冀,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吏贪肆而昏冥⑧,视民之穷而不恤。民以其不足罪,固⑨莫之罪也。神聪明而仁悯,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民虽蠢愚,不能媚顺于神,然春秋报谢⑩以答神贶⑾者,苟岁之半,未尝敢怠;使其靡所得食,则神亦有不利焉。夫胡为而察之?民之命悬于神,非若吏之暂而居,忽而代者之不相属也。隐而不言,民则有罪;知而不恤,其可与否,神尚决⑿之!
 (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
 [注释]①这是一篇祈求神灵使天放晴的文章。里社,古时村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②树艺:种植。⑧秋:好收成。④原隰(xí):广平而低湿的土地。⑥旬月:一月。⑥捋(lǚ):本指手指弄顺某物,此指暴风雨打掉了谷穗。⑦委:剩下的。⑧昏冥:昏庸。⑨固:同“故”。⑩春秋报谢:指春季、秋季村民祭祀土地神。⑧贶(k uàn g):赐。⑥尚:希望。
 [文言知识]
分数表示法。文言中的分数表示与现代汉语不同。上文“犹有百十之可冀",其中“百十"是指百分之十,而不是一百或几十。它不需要用分母、分子表示。又,“死者十九”,意为死亡的人十分之九。又,“年赋十三”,意为每年交纳赋税十分之三。
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于 ②庶几 ③垂 ④淫 ⑤冀 ⑥苟 ⑧恤
2.翻译:①将以厚其家 ②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
③民以其不足罪,固莫之罪也。
④神聪明而仁悯,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
⑤非若吏之暂而居,忽而代者之不相属也

4赞刘谐


有一道学①,高屐②大履,长袖阔带,“纲常"③之冠,“人伦"④之衣,拾纸墨⑤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⑥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⑦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⑧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 (选自明•李贽《李温陵集》)
 [注释]①道学:指崇奉儒家学说的人。②屐(jī):木底有齿的鞋,此指鞋底。③纲常:指三纲五常,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及仁、义礼、智、信。它是封建社会提倡的道德规范。④人伦:为人的伦理道德。⑤纸墨:指儒家著作。⑥羲皇:伏羲氏,传说中的古帝。⑦纸烛:灯笼。⑧李生:作者李贽自称。
 [文言知识]
词类的活用。词类的活用,古今汉语中均有,只不过古汉语中稍多罢了。现代汉语中“铁了心"的“铁”,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上文“敢呼仲尼而兄之”中的“兄”,是名词作动词用,“兄之”意为做他的兄长。又,上文“李生闻而善”中的“善”,本为形容词,但在句子中要作动词用,解释为“认为好"。又,上文“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中的“昭”,本为形容词,指明朗,在句子中要理解为“照亮”天空。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的词性在句子中临时活用为其他词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哂 ②斯 ③易
2.翻译:①窃唇吻之三四 ②其人勃然作色而起
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3.解释下列词组与句子中的“徒":①自谓真仲尼之徒焉(上文) ②徒劳无益 ③家徒四壁 ;④徒步当车
4.理解:“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是一个反问句,请用陈述句表示它的意思。

5邴原戒酒

邴原①旧能饮酒,自行②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步负笈,苦身持力③,至陈留④则师韩子助,颖川则宗陈仲弓,汝南则交范孟博,涿郡则亲卢子干。临别,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宴。”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
 (选自《三国志•魏书•邴原传》注引)
 [注释]①邴(bǐng)原:三国时魏国人。②自行:此指出门游学。③苦身持力:凭体力支撑着疲乏的身体。④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⑤贶(kuàng):赐与。
 [文言知识]
互文见义。它是一种文字表达方法。《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其中“受任”与“奉命”、“际”与“闾”都是同义的词或词组,作者交叉运用,使句子有变化,这就叫“互文见义”。上文“至陈留则师……,颖川则宗……,汝南则交……,涿郡则亲……”,其中“师”与“宗”同义,“交”与“亲”同义,它们也属互文见义。又,《过秦
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心。”其中“席卷”、“包举”、“囊括”、“并吞”为互文见义,同时,“天下”、“宇内”、“四海”、“八荒”也是互文见义现象。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会 ②耳
2.翻译:①单步负笈 ②但以荒思废业
3.“因见贶饯”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因为看见赐与酒席;
②乘着给我饯行的机会;
③因为你们赐我钱;
④乘着这次最后的见面跟大家吃一顿。
4.理解:文章为什么在最后要强调“终日不醉”?

6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 [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道:正道。④卜:此指选择。⑤阙:同“缺”。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 [文言知识]
 “感激”及其他。现代汉语中的“感激”指感谢,但在文言中它指“因感动而奋发”。上文“谧乃感激”,犹言因感动而奋发。又,《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形同而古今义异的词还有不少,如“卑鄙”,古指地位低微,见识浅陋;“交通”,古指互相往来;“妻子”,古指妻与子女;“烈士”指有志于功业的人。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度 ②或 ③辄 ④进 ⑤余 ⑥笃 ⑦涕 ⑧居 ⑨务
2.翻译:①目不存教 ②无以慰我
③何尔鲁钝之甚也 ④自汝得之,于我何有!
⑤躬身稼穑
3.“就乡人席坦受书”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 就在同乡人席坦那里读书;
② ②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借书读;
③ ③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去读书。
 4.理解:①“孟母三徙”的故事说明什么?
②曾父烹豕(同“猪”)的故事说明什么?

7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①字稚圭(guī),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⑤。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⑥。”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屐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⑦。”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 (选自晋•葛洪《西京杂记》)
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③大姓:大户。④文不识:姓文,名不识。⑤大学:很有学问的人。⑥解人颐(yí):让人欢笑。⑦更理前论:再把前面说的梳理一番。
 [文言知识]
说“穷”。“穷”是个多义词。一、指“困窘”。如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意为处境艰难时只能自己管好自己。二、指“尽”、“极”。上文“穷矣”,意为没什么可说了。成语有“无穷无尽”,其中“穷”与“尽”为同义。三、指“贫困”。四、指“寻求到尽头”。《桃花源记》:“欲穷其林。”其中的“穷”即为寻求到尽头。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邑 ②怪 ③资
2.翻译:①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②时人畏服之如是
③衡从之与语质疑
3.理解:“邑人挫服倒屐而去”中“倒屐而去”是用来形容“邑人”什么的?

8.蒲松龄之妻

五十余犹不忘进取①。孺人②止之日:“君勿须复尔!倘命应通显,今已台阁③矣。山林目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④为快哉!”松龄善其言。顾儿孙入闱⑤,褊心⑥不能无望,往往情见乎词,而孺人漠置之。或媚以先兆,亦若罔闻。松龄笑日:“穆如者⑦不欲作夫人⑧耶?”答曰:“我无他长,但知止足。今三子一孙,能继书香,衣食不至冻饿,天赐不为不厚。自顾有何功德,而尚存觖望⑨耶?”
 (选自清.蒲松龄《述刘氏行实》)
 [注释]①进取:此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蒲松龄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不第。②孺(rú)人:妻子。③台阁:宰相。④以肉鼓吹:犹言一呼百诺。⑤入闱:参加科举考试。⑥褊(biǎn)心:私心。⑦穆如者:端庄的人。此指妻子。⑧夫人:此指贵夫人。⑨觖(jué)望:不满意。
 [文言知识]
说“显”。‘‘显”是个多义词。一、指“明显”、“显著”。成语有“显而易见”。二、指“高贵”。上文“倘命应通显”,意为如果命运中应该通达显贵。所谓“显宦,’即是显贵的高官。三、指“显出”、“表现”。如“大显身手”。四、旧时对先人的美称。如“显考”(已死去的父亲)、“显妣”(已死去的母亲)。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快________②罔________③但________
2.翻译:①君勿须复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松龄善其言乎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往往情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或媚以先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上文的两个“顾”:①“颐儿孙入闱”中的“顾”,解释为______________;②“自顾有何功德”中的“顾”,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9.杭世俊喜博

先生①一岁必两归钱塘②。归后无事,或携钱数百与里中少年博望仙桥下。时钱文敏视学③浙中。一日盛暑,张盖往访先生。踏过桥下,文敏从舆④中望见先生短葛衣,持蕉扇,与诸少年博正酣。文敏即出舆揖日:“前辈在此乎?”时先生以扇自障,业知不可避,即回面话曰:“汝已见我耶?”文敏曰:“正诣宅谒前辈耳。”曰:“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始寻道反。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惊问日:“汝何人?学使⑤见敬若此?”曰:“此我衙门中后辈耳。”遂不告姓名去。
 (选自清•洪亮吉《洪北江诗文集》)
[注释]①先生:指清人杭世俊,他官至翰林院检讨(即翰林院里掌管编修国史的人)。②钱塘:今浙江杭州市。③视学:职官名称。此指以视学身份视察学校。④舆(yú):轿子。⑤学使:即“视学”。
[文言知识]
说“固”。“固”是个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一、指“坚固”。如成语“固若金汤”。二、指“坚持”。上文“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其中两个“固”均指“坚持”、“坚决”。三、指“本来”、“诚然”。如《六国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四、指“岂”、“乃”,表反诘。如“仁者固如此乎?”意为有仁慈心肠的人难道会这样吗?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①或________②博________③酣________④揖________⑤业________
⑥却________⑦反________
2.翻译:①张盖往访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正诣宅谒前辈耳__________________;③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上文“学使见敬若此”中的“见”有以下解释,哪一项是正确的? _________ ①指代“你”;②看见;③被;④同“现”。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法 ②已 ③拙 ④中
2.翻译:①未尝一事横于胸中
 ②幼安然吾言乎?
3.理解:“动辄龙蛇满壁”中的“龙蛇",是形容____ _

10答李几仲书①

天难生于才②,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凡为足下③道者,皆在中朝④时闻天下长者之言,足下以为然,当继此有进于左右。
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注释]①这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给一位年轻人的信(摘录)。②天难生于才:天才是很难出现的。③足下:您,对对方的敬称。④中朝:朝廷中。
[文言知识]
说“就”。“就”在文言中多作动词用。上文“以就晚成之器”中的“就”,解释为“成”或“成为”。“就学”、“就业”、“就职”中的“就”,均作动词用,意为“走进学校”、“踏上工作岗位”、“走上职务岗位”等。成语“就地取材”,意为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事不就”,即事不成。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长者_________②然________
2.理解:“学问琢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晚成之器”即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其自废惰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择:“当继此有进于左右”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①当继续给你写信;②要继承别人的精神才能前进;③当接到这信后要跟周围人商量;④要继续努力才能超过周围的人。



答案


1李泰伯改字
 1.①做郡太守 ②水浩大的样子 ③停 ④改换 ⑤大 ⑥问 ⑦点头。 2.①写成后,把它给李伯看;②必定将会在世上留下名声;③几乎要跪下拜谢。 3.多次。 4.①1“风”是平声字,不感局促;②“风”就是流行、传播及“风范”之意。
2龚遂为渤海太守
 1.①同时 ②同“擒”③推荐④符合⑤周济、体谅⑥同“悦”⑦打发(他们)回去⑧撤去⑨能⑩亲自11小牛12督促 2.①你想用什么办法平息那里的盗贼,而满足我的心意?②如今想要我战胜他们呢,还是安抚他们?③发信告诫下属各县;④龚遂便打开粮仓将粮食借给贫穷的百姓。 3.指工商业。
 3里社祈晴文
 1.①被②希望③将④过分⑤希望⑥如果⑦无⑧体谅 2.①将用它来使家庭富裕;②神为什么不马上向天帝报告而阻止它?③百姓认为他们(昏庸)不值得怪罪,所以不去怪罪他们。④神耳聪目明而且仁慈,为什么要效法昏庸官吏的行为而不想拯救百姓并使他们活下去?⑤不像官吏暂在位置上,不久就有人代替他而不连续做下去。
 4赞刘谐
 1.①讥笑②这③改变 2.①偷来三四句孔子的语录;②那人生气地改变了脸色并站起来;③然而怎么知道他说得这么深刻啊! 3.①门生②白白地③只胡④空的 4.羲皇以上的圣人整天生活在黑暗中。
 5.邴原戒酒
 1.①聚集②了 2.①背着书箱步行;②只怕因此荒废学业。 3.② 4.说明邴在是能喝酒而且喜欢饮酒的人,不喝是强制自己。
6.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1.①限制②有人③就④送给⑤超过⑥专心⑦泪⑧生活⑨工作、职业 2.①心目中没有接受教育(的念头);②没什么可以用来安慰我的;③你为什么十分的愚笨啊!④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⑤亲自种田。 3.③ 4.①小孩要有良好的环境;②对孩子不能不讲信用。 
7.匡衡凿壁借光
1.①当地②感到奇怪③借、助 2.①匡衡便给他做雇工而不求报酬;②当时的人就是如此敬畏匡衡;③匡衡便去跟他论理并追问。 3.临走时的狼狈相。
16、答苏迈书
1.①苦恼②谦词,私下③好学求问(指学习态度) 2.求学问; 3.骑马;坐车 4.人生到底何时能自由自在,并有充分的闲散时间呢? 5.《论语》;孔子。
8、蒲松龄之妻
1.①快乐②同“无”③只 2.①你不必再这样干了;②蒲松龄认为妻子的话是对的;③(追求功名的)思想往往表现在语言中(见,同“现”);④有时用未来有好兆头讨好她。 3.①看到②回顾
9、杭世俊喜博
1.①有时②赌博③兴致正浓④拱手⑤已经⑥推辞⑦同“返” 2.①坐轿子前去拜访杭世俊;②正要到宅子去拜访先生;③我的家很小,不能容纳你跟随的人。 3.①
10、答李几仲书
1.①德高望重的人②对的 2.求学好问与钻研磨炼 3.大器晚成 4.那些自暴自弃与懒惰(的人)。 5.④




高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答:1. 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的内容
答:”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②当:判决。③文姬...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答:6.及之而后知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①;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②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③。(选自《魏源集》)[注释] ①一足:走一步。②估客:此指来往于海上的商人。③一啜(chu):尝一口。[文言...

高一写景的文言文阅读理解
答:以下课文是重点阅读课文1、沁园春·长沙 *** 主要理解内容:全词上片即目写景,下片回忆往事。 发端“独立寒秋”三句,点明时地,时在深秋,地在湘江之中的橘子洲。起笔平平,语气舒缓,实为下文蓄势。 以“看”字领起的几句,是一组完整的领字长句,一气呵成,文势陡急,吐露出作者对眼前江山美景的极度倾倒。众多...

高一简单文言文阅读
答:1. 求6篇高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三、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20—22题。 (湖州)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 *** ,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

精选高中文言文阅读【10篇】
答:欢迎阅读参考! 1.精选高中文言文阅读 阿房宫赋 杜牧〔唐代〕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高一学生文言文课外阅读
答:【阅读训练】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静以修身 ② 俭以养德 ③ 非澹泊无以明志 ④ 非宁静无以致远 2. 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 2. 高中课外文言文既有原文又有翻译不少于10篇大约上百个字不能太少也 良桐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

高中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杜甫传
答:1. 文言文《杜甫》的有关习题及答案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 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 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

高一文言文课外读物
答:1. 求6篇高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三、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20—22题。(湖州)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 *** ,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原文及翻译素材
答:董永孝顺感人,丧父后卖身葬父,偶遇织女相助,织百匹细绢十日即成,女子则成为他的共织佳人。王安石简朴至极,不拘小节,衣食简陋,连魏完换新衣也浑然不觉。为相时,他的饮食仅限于普通,无特殊爱好,国事尽在他的精心规划之下。陈俞以义行除疫,惩恶扬善,而赵普则在君主的信赖中,以卓越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