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文言文课外阅读

作者&投稿:孟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求6篇高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三、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20—22题。

(湖州)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 *** ,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 2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能言善变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孰:熟悉 D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鄙贱:见识浅薄 21.翻译句子。

3分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2. 蔺相如和廉颇,你欣赏哪一位?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3分 参考答案: 20. C 21.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的急务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头啊。 22欣赏蔺相如,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

或 欣赏廉颇,他知错能改。(一四)李生论善学者【原文】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

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

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阅读训练】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 音 义 ②李生说之曰 音 义 ③不应而还 音 义 ④迨年事蹉跎 音 义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3.翻译下面的句子“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译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答: (一四)1.①zhì;同“识”记 ②shuì;劝说 ③xuán;同“旋”,转身 ④cuō tuó光阴消逝 2.D. 3.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4.C 5.要点:①学贵善思 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二三)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阅读训练】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静以修身 ② 俭以养德 ③ 非澹泊无以明志 ④ 非宁静无以致远 2. 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

2. 高中课外文言文既有原文又有翻译不少于10篇大约上百个字不能太少也

良桐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

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译:工之侨得到一块好的桐木,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象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乐师说:“(这琴)不古老。”

官府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

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世上的事情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鸲鹆噪虎女几之山, 鹊所巢,有虎出于朴簌,鹊集而噪之。

鸲鹆闻之,亦集而噪。鹎鶋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鹊曰:‘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噪而去之。

’问于鸲鹆,鸲鹆无以对。鹎鶋笑曰:‘鹊之巢木末也,畏风,故忌虎,尔穴居者也,何以噪为?’”译: 有座山叫女几之山,喜鹊都喜欢在这里筑巢。

有老虎出没在树丛之中,喜鹊群聚向它大叫,八哥鸟听到后,也跟着聚集起来向老虎大叫,寒鸦见了问道:“老虎,是在地上行走的动物,跟你们有什么瓜葛,而对它大叫?”喜鹊答说:“它一吼叫起来会产生风,我们怕风会把我们的窝从树上掲下来,所以才大叫赶跑它。”然后问到八哥鸟,八哥鸟竟无法应对。

寒鸦笑道:“喜鹊的巢在树梢上怕风,所以畏惧老虎;你们是住在树洞里,怎么也跟着乱叫呢?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

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

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

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译文 楚国有个以养猕猴为生的人,楚国人叫他“狙公”。

每天早上,他一定要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让老的猕猴率领(其它猴子)到山里去,摘取植物的果实,取(其中的)十分之一的(果实)来供养自己。有的猴子不给(狙公果实),(狙公)就鞭打他们。

猕猴们都认为(这种生活)很苦,却不敢违背。 有一天,有只小猕猴问众多猕猴说:“山上的果子,是狙公种的树(结出的)吗?”众多猕猴说:“不对,(果实)是天生的。”

又问:“狙公不能得到(果实)(我们)就不能去采吗?”众多猕猴说:“不对,谁都能去采。”又问:“如果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听从他并要被他役使呢?”话还没有说完,猕猴们全领悟了。

那天晚,众多猕猴一起等到狙公睡着的时候,打破栅栏毁坏仓房,拿走他(狙公)存放的粮食,相互拉着手(这里指一起)进入森林里面,不再回来。狙公最后因为饥饿而死。

郁离子说:“世上那种卖弄权术奴役人民而不依正道来规范事物的人,就像狙公吧!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才能让他得逞,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了。”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翻译: 济阴有位商人,渡河的时候沉了船,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着的枯草上呼救。

一位渔夫驾着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划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济上的大户,你能救了我,我送给你一百两银子。” 渔夫用船把他载到岸上去以后,他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银子。

渔夫问他:“我救你的时候你亲口许给我一百两银子,可是现在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马上变了脸说:“你是个打渔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过了些日子,这位商人坐船沿着吕梁河东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渔夫刚好在他沉船的地方。

有人见渔夫没动,便问他:“你怎么不去救救他?”渔夫轻蔑地回答说:“这是那。

3. 求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

20、黄庭坚论书法 1.①章程②停③差④符合 2.①事前从未在胸中有个计划;②幼安弟(你)认为我的话对吗? 3.字写得好。

21.李泰伯改字 1.①做郡太守 ②水浩大的样子 ③停 ④改换 ⑤大 ⑥问 ⑦点头。 2.①写成后,把它给李伯看;②必定将会在世上留下名声;③几乎要跪下拜谢。

3.多次。 4.①○1“风”是平声字,不感局促;②“风”就是流行、传播及“风范”之意。

22.龚遂为渤海太守 1.①同时 ②同“擒”③推荐④符合⑤周济、体谅⑥同“悦”⑦打发(他们)回去⑧撤去⑨能⑩亲自○11小牛○12督促 2.①你想用什么办法平息那里的盗贼,而满足我的心意?②如今想要我战胜他们呢,还是安抚他们?③发信告诫下属各县;④龚遂便打开粮仓将粮食借给贫穷的百姓。 3.指工商业。

23.里社祈晴文 1.①被②希望③将④过分⑤希望⑥如果⑦无⑧体谅 2.①将用它来使家庭富裕;②神为什么不马上向天帝报告而阻止它?③百姓认为他们(昏庸)不值得怪罪,所以不去怪罪他们。④神耳聪目明而且仁慈,为什么要效法昏庸官吏的行为而不想拯救百姓并使他们活下去?⑤不像官吏暂在位置上,不久就有人代替他而不连续做下去。

24.赞刘谐 1.①讥笑②这③改变 2.①偷来三四句孔子的语录;②那人生气地改变了脸色并站起来;③然而怎么知道他说得这么深刻啊! 3.①门生②白白地③只胡④空的 4.羲皇以上的圣人整天生活在黑暗中。 25.邴原戒酒 1.①聚集②了 2.①背着书箱步行;②只怕因此荒废学业。

3.② 4.说明邴在是能喝酒而且喜欢饮酒的人,不喝是强制自己。 26.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1.①限制②有人③就④送给⑤超过⑥专心⑦泪⑧生活⑨工作、职业 2.①心目中没有接受教育(的念头);②没什么可以用来安慰我的;③你为什么十分的愚笨啊!④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⑤亲自种田。

3.③ 4.①小孩要有良好的环境;②对孩子不能不讲信用。 27.匡衡凿壁借光 1.①当地②感到奇怪③借、助 2.①匡衡便给他做雇工而不求报酬;②当时的人就是如此敬畏匡衡;③匡衡便去跟他论理并追问。

3.临走时的狼狈相。 28.青文胜为民请命 1.①做官②靠近③准备④同情⑤县⑥祭 2.①(A)②(B) 3.①每年遭遇水灾;②死者接连不断;③便在登闻鼓下上吊自杀;④用公田一百亩来养家糊口。

4.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 29.金农与苍头 1.①就②雕刻③只是④因为⑤刻 2.(苍头)所构思的砚台式样很高雅。

30.康德涵救李梦阳 1.①接近②使……摆脱③转达 2.①康德涵不跟他交往;②我屈服于一个刘瑾,而能使好朋友活命,天下与后世的人大概会谅解(同意)我的! 31.陈章侯蔑视显贵者 1.①依靠②讨取③即使④已经⑤给 2.①喜欢跟酒打交道;②周济他们的穷困生活;③一个品质恶劣的显贵的人。 3.字画。

32.李西涯与程篁墩 1.①正当②恰巧③对子④武士的头盔⑤著名 2.李西涯做了宰相而管理国家大事。 3.美丽的花纹 4.丝缕;引申为管理政事。

33.杨万里忧国 1.①好②掌权③托④忿恨⑤心里不快⑥立刻⑦立刻⑧国家⑨字 2.①想搜罗四面八方的知名人士来辅助他;②都是韩※胄掌权的日子;③专权无视皇上。 34.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1.①流行、盛行②词学③感到震惊 2.①他追求多种才能,看到人家有一项专长就也想兼而有之;②戴东原把凤喈的话告诉我(见,我)。

3.② 4.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35.余文坼意外遂愿 1.①幼时失父亲②客居③甜④美味⑤商人、买卖⑥藏⑦油⑧到⑨满 2.①正在因为行期被阻而闷闷不乐;②书架上的书全读完并化为腹中经纶。

┱┈『么』~(450581955) 19:22:03 36.黄鲁直敬重苏轼 1.①同“悬”,挂②门生,即学生③罢了 2.①每天早晨起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点上香,很尊敬地打躬作揖;②怎么敢搞错师生的次序呢? 3.② 37.苏轼私识范仲淹 1.①京城②山东地方③私下、内心④死⑤已经⑥泪⑦大概⑧同“又” 2.①小孩子何必知道它呢?②那老先生认为苏轼的言论与众不同,所以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③当时虽然未能全部弄清。 3.② 38.金农为盐商解窘 1.①作客②依次③编造④贴切⑤风景 2.①互相争着邀请(金农)前往;②众人人为金农知识广博;③第二天指导一千两银子赠送给金农。

3.①江南;②因为“夕阳返照”。 39.张明善讥张士德 1.①吉利②结束 2.①抢夺百姓土地,用来扩大(自己的)园林;②大肆挥霍设宴及娱乐;③让歌女弹唱;④最终也不敢(对张明善)怎么样。

3.双关;冻杀万民都地你。 40.蔡邕听琴 1.①命名②屏风后③暗暗地④退⑤惊动的样子⑥微笑的样子 2.①等到(他)去时对方已喝得酒酣耳热了;②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③蔡邕一一把全部情况告诉对方;④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 3.蔡邕精通音律,善于辨识琴声。

41.苏东坡北归 1.①跟随②拱手③写 2.①在乡村旅店中稍作休息;②做官的人是谁?③我听说有人千方百计伤害你;④我是老天爷保佑好人。 3.贬官到南方去的人几个活着回来的。

42.郑玄对应劭 1.①同“邀”②集合③争着④依附 2.①于是请(郑玄)登上大堂并上座;②不认为他是知识渊博的人;③都出于问题之外(意为知识渊博);④没有人不感叹佩服。 3.嘲笑应助连儒家的基本规矩都不懂。

4. 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怎么提高,还有课外诗的赏析

首先要对文言文或诗歌的背景有所了比如作者、写作年代等,这些为诗歌整体的风格基调找到一个依托.对于诗歌来说,首先是把整首诗歌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对于每个部分要找到其中的关键词和出彩的地方,而对诗歌的鉴赏中,特别要注意古典诗歌中景与情的融合,分析景要去分析情,分析情要展示为一种景致.文言文的鉴赏首先要建立在读懂、读通、懂透的基础上,所谓读懂就是字句意思能够明白,做到准确断句,并联系上下文找出晦涩的段落的意思,在高考中并不需要每一句文言文都读懂,不懂得一定要看上下文;所谓读通,就是要找出每一个段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言文段落关系和现代文的区别也不是很大,理清段落间的关系就掌握了大的方向;最后是读透,读透就是要考虑为什么那段要说那些内容,这样才能做好翻译.记得采纳啊。



求6篇高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答:求6篇高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首页 在问 全部问题 娱乐休闲 游戏 旅游 教育培训 金融财经 医疗健康 科技 家电数码 政策法规 文化历史 时尚美容 情感心理 汽车 生活 职业 母婴 三农 互联网 生产制造 其他 日报 日报精选 日报广场 用户 认证用户 视频作者 日报作者 知道团队...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答:1、关注注释,圈画适当 课外文言文一般会给出人名、地名、时间或疑难字、词、句等的注释,通过这些,帮助学生疏通文意、理解主旨。但学生往往在阅读中迅速浏览,一带而过,等到语意理解不清时,再返回重新参照注释。与其这样,不如及早圈画,为疏通文意、理清人物关系早作准备。2、关注人物,圈画言行 ...

文言文课外阅读篇目选择
答: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近两年的高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 内容比较浅显,考察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 4....

课外文言文三国志
答:5. 求6篇高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三、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20—22题。 (湖州)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 *** ,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

初高中小学生文言文赏析大全
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 初中课外精短文言文大全 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注释】①《诗》、《论》:...

好悦读课外文言文阅读
答:5.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满分阅读答案4王充市肆博览 王充①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②,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③.好博览而不守章句④.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⑤,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注释①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东汉著名唯物主义学者.生于东汉...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博客
答: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

怎样提高高中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答:学生再读课文,就不感到困难了。采用这样的教法,在开初,教学进度较慢,但过了一段时期,速度愈来愈快。大扩大阅读面方面,要配合课文,编选一些文章选段,由浅到深,由短到长,让学生标点、翻译。此外,还应推 荐一些文言普及读物让学生课外阅读。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都得力于课外阅读 ...

高一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答:尽量与成语联系,并弄清各意义之间的关系,以帮助记忆; 3、精练,通过练习强化认知记忆; 4、迁移。课内知识向课外迁移,形成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时间: 2 课 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二、朗读: (一)范读 (二)正音:颛臾、稷、...

高中历史文言文阅读指导
答:1. 在高中历史学习会遇到许多文言文,怎样才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我觉得还是要多练,熟能生巧。但是在做的时候还有有技巧,不要一味的扎入题海,做完后要及时总结。文言文学习其实主要把一句话当中的关键字词理解了,那么整句话就水到渠成了,翻译也就是意思相近就行,不会很苛刻。 还有就是平时要注意常见字词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