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一上半学期文言文的词类活用,一词多意,虚词以和而的用法 这些的整理

作者&投稿:申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高一上半学期文言文的词类活用,一词多意,虚词以和而的用法 这些的整理~

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中最需要注意掌握的是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三种情况。

(一)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作动词

1.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 策蹇驴,囊图书。(《中山狼传》)

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③ 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

④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

⑤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齐桓晋文之事》)

⑥ 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然,衣冠闲雅,盖有道者也。(《中山狼传》)

⑦ 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中山狼传》)

⑧ 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韩信拜将》)

⑨ 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中山狼传》)

⑩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孟子?藤文公下》)

例句①的“策”、“囊”本是名词,鞭子、口袋,句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鞭子赶、用口袋装。例句②的“水”本是名词,句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游泳。例句③的“王”本来都是名词,大王。第二个活用为动词,特指用王道统一天下。例句④的第二个“君”、“臣”、“父”、“子”都活用为动词,指“像君”、“像臣”、“像父”、“像子”。例句⑤句的“老”、“幼”本指“老人”、“幼儿”,第一个都活用作动词,意思是“尊敬”、“疼爱”。例句⑥的“杖”用作动词,拄(藜杖)。例句⑦的“目”活用为动词,使眼色。例句⑧、⑨的“东”、“前”是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东”指向东出关(同项羽争天下);“前”指走上前。例句⑩的“齐语”是名词性词组活用为动词,指学习讲齐国话。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① 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中山狼传》)

② 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③ 诸君子皆与驩言,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也。(《孟子?离娄下》)

例句①的“实”本是形容词,句中活用为动词“装”(“空”是使动用法,意思是“挪空”)。例句②的“短”本是形容词,指长短,句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说坏话”。例句③的“简”本指“简单”,句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慢待”。

(二)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古文中一种常见而又特殊的动宾关系。所谓特殊,是相对于一般的动宾关系而言的。一般的动宾关系是主语发出的动作涉及到宾语,而使动用法却是主语使宾语发出动作或发生变化。表面上看,结构是一样的,如“孟子朝王”(《孟子?公孙丑下》)和“武丁朝诸侯”(《孟子?公孙丑下》),都是主语+谓语(动词)+宾语,但意义关系却不同。“孟子朝王”中的“朝”是孟子发出的,意思是“孟子朝见王”,而 “武丁朝诸侯”的“朝”是武丁使诸侯发出的动作,意思是“武丁使诸侯朝见”。由此可见,使动用法就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这可以用“主语+使+宾语+原谓语词”的格式来表示。

1. 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③先生果将揖逊救焚溺而鸣銮避寇盗耶?(《中山狼传》)

④其意盖将死我于囊而独窃其利也。(《中山狼传》)

① 晋侯饮(yìn)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例句①“闻”的人是“寡人”,例句②“来”的人是“远人”,例句③“鸣”的东西是“銮”,例句④“死”的人是“我”,例句⑤“饮”的人是“赵盾”,都居于宾语的位置,只有用使动用法来理解准确。

2.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谏逐客书》)

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

③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④ 工师得大木,匠人斫而小之。(《孟子?梁惠王下》)

⑤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荀子?天论》)

例句①的“明”、例句②的“弱”、例句③的“安”、例句④的“小”、例句⑤“贫”、“富”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 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 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史记?淮阴侯列传》)

②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

③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诗?小雅?斯干》)

④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韩信拜将》)

例句①的“霸”、例句②的“肉”、例句③的“西南”、例句④的“臣”都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一般都可以用“使+宾语+原谓语词”的格式来翻译,如“闻寡人之耳”可以翻译为“使寡人的耳朵听到”,“安之” 可以翻译为“使远方之人安定”,虽然有时会感到生硬,但不影响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名词的使动用法在宾语前还要根据上下文增加合适的动词才能理解,如“肉骨”就要加一个“长”,翻译成“使白骨长肉”。

(三)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一样,在结构同一般的动宾关系没有什么区别,还是主语+谓语(动词)+宾语,其特殊性仍然表现在意义关系不同。例如:“工师得大木,匠人斫而小之”(《孟子?梁惠王下》)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句子结构都是主语+谓语(小)+宾语,但意思不同,“斫而小之”的意思是“使大木小”,也就是“把大木砍小了”,是使动用法,其结果是大木料变小了;而孔子“小鲁”、“小天下”的意思是“认为鲁国小”,“认为天下小”是意动用法,鲁国、天下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观者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又如“毋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和“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句子结构都是主语+谓语(友)+宾语,“毋友不如己者”的意思是“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友” 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而“友麋鹿”的意思是“把麋鹿当作朋友”,是意动用法。由此可见,形容词意动用法就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名词意动用法就是“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这可以分别用“主语+认为+宾语+原谓语词”和“主语+把+宾语+当作+原谓语词”的格式表示。

意动用法主要出现在形容词和名词上,动词没有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 时(赵)充国年七十,上老之。(《汉书?赵充国传》)

③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④ 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晁错《论贵粟疏》)

例句①的“美”、例句②的“老”、例句③的“奇”、例句④的“贵”、“贱”、“尊”、“卑”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一般都可以用“主语+认为+宾语+原谓语词”的格式来翻译,如“上老之”可以翻译为“皇上认为(赵)充国老了”。

2.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 女专利而不厌 ,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郑杀申侯以说于齐》)

② 孟尝君客我。(《冯谖客孟尝君》

③ 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④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

⑤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王安石《伤仲永》)

例句①的“疵瑕”、例句②的“客”、例句③的“庸奴”、例句④的“君”(前一个)、例句⑤的“宾客”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虽然一般都可以用“主语+把+宾语+当作+原谓语词”的格式来翻译,但有时还要在根据上下文在宾语后增加合适的动词,句子的意思才完整,如“孟尝君客我”可以翻译为“孟尝君把我当作宾客(对待)”。

(四)如何分析词类活用

既然词类活用主要表现在意义上,并且活用的词常常是理解句子的难点,我们就可以把不理解的地方作为线索,根据上下文按照词类活用意义上的特点来判断。步骤是先把各个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对应着写出来,找出难以理解的地方,然后用活用为动词或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的格式来理解,用哪种活用来理解句子的意思通顺,就说明是属于那种词类活用。例如:

1.(使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第八十章》)

2.(对待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国语?越语上》)

这两句中都有“美其服”,先写出现代汉语对应的的意思:

美 其 服

漂亮他们的服装

“漂亮他们的服装”是什么意思?无法理解。“漂亮”按照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也无法理解,就可以用我们上面介绍的使动用法或意动用法的格式来套:

使动用法的格式:使 +他们的服装+漂亮

意动用法的格式:认为+他们的服装+漂亮

按照意动用法理解句1,按照使动用法理解句2,句子的意思通顺,因此就可以确定句1中的“美”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使民)认为他们的服装漂亮;句2中的“美”是使动用法,意思是(对待达士)使他们的服装漂亮。

词类活用是阅读古文最突出的障碍之一,学习中一定要注意掌握。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首先是对词类活用的概念有清楚的的认识,同时要多作练习——练习通过套用格式来分析词类活用。




二、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A.就词的来源说,即该词的最初意义。如“去”的最初意义是“离开”,“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B.就词的应用来说,把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如“兵”的常用意义是“士兵”等。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意义。如“刑”,本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的意义(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本义产生的。如“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即“坏人居住的地方”。

常见多义词例释

按照多义词、义项、例句及篇目顺序整理:



①跟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②顺从,听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③顺着,随着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④依从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⑤介词,由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⑥介词,向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①名词,泛指马鞭子 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动词,用鞭子打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记载(名词用作动词)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①旧的,原来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

②原因,缘故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两小儿辩日》)

③特意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④所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详细,详尽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②具有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③工具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伤仲永》)

④备,置办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

⑤同“俱”,全,都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①字条,文字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陈涉世家》)

②书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③文书,公文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④著作,书籍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⑤书写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①灭亡,亡国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逃跑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③同“无”,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许 ①答应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②赞同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③名词,处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④代词,此,这样 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

⑤数词,表示对数量的估计,左右,上下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⑥拟声词,hǔ 曳屋许许声(《口技》)



①停止 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②完结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③罢了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④同“以”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隆中对》)

⑤已经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隆中对》)



①振作 一鼓作气(《曹刿论战》)

②奋起,有所作为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写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④兴建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⑤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⑥起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

⑦像……那样 马作的卢飞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使

①使者,使节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春秋》)(第一个“使”是动词,派)

②派遣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③出使 晏子使楚(《晏子春秋》)

④让,令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⑤假使,假如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①靠近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②比较,较量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③及,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三、虚词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
《促织》

(一) 通假字
(1)手裁举 通“才”
(2)昂其直 通“值”
(3)两股间脓血流离 通“淋漓”
(4)而高其直 通“值”
(5)虫跃去尺有咫 通“又”
(6)翼日进宰 通“翌” 次于当天、当年
(7)牛羊蹄躈各千计 通“噭”

(二)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1)岁征民间 每年
(2)得佳者笼养之 用笼子
(3)早出暮归 在早上、在晚上
(4)取儿藁葬 用草席(裹)
(5)日与子弟角 每天
(6)力叮不释 用力
(7)民日贴妇卖儿 每天

名词活用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 有才能
(2)旬余,杖至百 用杖打
(3)大喜,笼归 用笼子装
(4)上于盆而养之 装、放置
(5)儿涕而去 流着泪
(6)自名“蟹壳青” 命名

名词活用作动词
(7)细疏其能 陈述
(8)故天子一跬步 走半步一步
(9)裘马扬扬 穿着皮衣 骑着马
(10)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 受穷 变富
(12)仙及鸡犬 成仙

使动用法
(1)昂其直 使…高,抬高
(2)辄倾数家之产 使…倾尽/竭尽
(3)而高其直 使…高,抬高

意动用法
(1)成然之 认为…是对的
(2)成以其小,劣之 认为…劣/差

(3)益奇之 认为…奇特

词类活用(其它)
薄产累尽 形作动,赔尽
近抚之 形作动,靠近
蟹白栗黄 形作名,白肉 黄粉
成述其异 形作名,奇特的本领
啼告母 动词作状语

一词多义

(1)因责常供 要求,责令
(2)令责之里正 要求,责令
(3)每责一头 索要,索取
(4)以塞官责 责任, 差使
(5)受扑责时 责罚

(1)靡计不施 无,没有
(2)虫尽靡 败退

(1)成顾蟋蟀笼 回头看
(2)徘徊四顾 看,环视
(3)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只是,但是

(1)窃发盆 打开
(2)探石发穴 掏
(3)无毫发爽 古长度单位,十毫为发,极言少

(1)久不售 考试中第,考取
(2)亦无售者 买

(1)岁征民间 每年
(2)成有子九岁 年龄
(3)不终岁 年

此物故非西产 本来
故天子一跬步 所以

令以责之里正 县令
急解令休止 使,让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上级
上于盆而养之 放置

死何裨益 好处
成益愕 更加

帘内掷一纸出 抛,扔
虫跃掷径出 腾跃

宰以卓异闻 与众不同
成述其异 奇特本领

裘马过世家 超过
未必不过此已忘 用过

乃强起扶杖 勉强
少年固强之 迫使

又劣弱不中于款 符合,适应
中绘殿阁 当中

然睹促织 然而
俨然类画 形容词词尾
成然之 认为…是对的
课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1)俄见小虫跃起 不久,一会儿
(2)旋见鸡伸颈摆扑 随即,跟着
(3)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一会儿
(4)斯须就毙 一会儿。
(5)未几,成归 没多久
(6)无何,宰以卓异闻 没多久
(7)既而得尸于井 不久,随后
(8)食顷,帘动 吃一顿饭的工夫


《病梅馆记》

一词多义:
⑴病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使动用法: 使……成为病态。
而江浙之梅皆病 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形容词,病态的,做“梅”的定语。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
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

⑵欹、疏、曲
① 梅之欹之疏之曲
“ 欹”、“疏”、“曲”三字都是
形容词,倾斜、稀疏、弯曲。
②“梅以曲为美”,
“以欹为美”,
“以疏为美”,
“ 欹”、“疏”、“曲”三字都是形作
名,倾斜的枝干、稀疏的枝叶、弯曲的枝条。


词类活用
⑴使动用法: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夭:使……弯曲。病:使……成为病态。)
夭其稚枝
(夭:使……弯曲。)
纵之顺之
(纵:使……放纵地生长。)
(顺:使……顺其自然地生长。)
必复之全之
(复:使……恢复、使……复原。)
(全:使……健全。)
⑵意动用法:无
⑶为动用法:
既泣之三日 (为……哭泣)
乃誓疗之(为……治疗)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为……治疗)
⑷名词作状语:
心知其意 (心:在心上)
⑸名词作动词: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约束)
而江浙之梅皆病 (呈病态、成为病态)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呈病态、成为病态)
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呈病态、成为病态)
(6)形容词作动词: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竭尽、用尽)
(7)形容词作名词:
①直
直则无姿(笔直的枝干)
斫直(笔直的枝干)
锄其直(笔直的枝干)
②密
密则无态(茂密的、繁密的枝叶)
删密(茂密的、繁密的枝叶)
删其密(茂密的、繁密的枝叶)
③正
正则无景(端正的枝条)
锄正(端正的枝条)
斫其正(端正的枝条)
④曲
以曲为美(弯曲的枝条)
⑤欹
以欹为美(倾斜的枝干)
⑥疏
以疏为美(稀疏的枝叶)


《种树郭橐驼传》

一词多义
1、业: 驼业种树 以……为职业
术业有专攻 职业,技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学业
以共济世业 事业,功业
若业为吾所有 已经
2、如: 莫能如 及,赶得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 到……去
日初出大如车盖 好像
洛阳亲友如相问 如果
公屡促之,必如约 按照
3、性: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本性
凡植木之性 性质、方法
性行淑均 性情
4、理: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道理、方法
当户理红妆 整理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治理得好
5、尔:官命促尔耕 你们
君尔妾亦然 这样
无他,但手熟尔 罢了
非死则徙尔 表示肯定语气
6、病:故病且怠若是 困苦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生病
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毛病,不足
7、虽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连词,虽然)
虽鸡狗不得宁焉(《捕蛇者说》) (连词,即使)
8、因 :因舍其名 (连词,表示承接,于是)
以为号焉 (连词,表示结果,于是)
击沛公于坐 (连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乘机)
9、且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连词,而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副词,将近)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连词,况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副词,姑且)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连词,尚且)
四、词类活用
1、名我固当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2、驼业种树 业,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职业
3、且硕茂早实以蕃 实,名词用作动词,结果实
4、非有能硕茂之也 硕、茂,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大茂盛
5、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早、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结实早而且多
6、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名词用作动词,用手指抓
7、鸣鼓而聚之 聚,动词的使动词法,使……聚集

高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

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中最需要注意掌握的是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三种情况。

(一)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作动词

1.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 策蹇驴,囊图书。(《中山狼传》)

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③ 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

④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

⑤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齐桓晋文之事》)

⑥ 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然,衣冠闲雅,盖有道者也。(《中山狼传》)

⑦ 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中山狼传》)

⑧ 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韩信拜将》)

⑨ 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中山狼传》)

⑩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孟子?藤文公下》)

例句①的“策”、“囊”本是名词,鞭子、口袋,句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鞭子赶、用口袋装。例句②的“水”本是名词,句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游泳。例句③的“王”本来都是名词,大王。第二个活用为动词,特指用王道统一天下。例句④的第二个“君”、“臣”、“父”、“子”都活用为动词,指“像君”、“像臣”、“像父”、“像子”。例句⑤句的“老”、“幼”本指“老人”、“幼儿”,第一个都活用作动词,意思是“尊敬”、“疼爱”。例句⑥的“杖”用作动词,拄(藜杖)。例句⑦的“目”活用为动词,使眼色。例句⑧、⑨的“东”、“前”是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东”指向东出关(同项羽争天下);“前”指走上前。例句⑩的“齐语”是名词性词组活用为动词,指学习讲齐国话。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① 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中山狼传》)

② 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③ 诸君子皆与驩言,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也。(《孟子?离娄下》)

例句①的“实”本是形容词,句中活用为动词“装”(“空”是使动用法,意思是“挪空”)。例句②的“短”本是形容词,指长短,句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说坏话”。例句③的“简”本指“简单”,句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慢待”。

(二)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古文中一种常见而又特殊的动宾关系。所谓特殊,是相对于一般的动宾关系而言的。一般的动宾关系是主语发出的动作涉及到宾语,而使动用法却是主语使宾语发出动作或发生变化。表面上看,结构是一样的,如“孟子朝王”(《孟子?公孙丑下》)和“武丁朝诸侯”(《孟子?公孙丑下》),都是主语+谓语(动词)+宾语,但意义关系却不同。“孟子朝王”中的“朝”是孟子发出的,意思是“孟子朝见王”,而 “武丁朝诸侯”的“朝”是武丁使诸侯发出的动作,意思是“武丁使诸侯朝见”。由此可见,使动用法就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这可以用“主语+使+宾语+原谓语词”的格式来表示。

1. 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③先生果将揖逊救焚溺而鸣銮避寇盗耶?(《中山狼传》)

④其意盖将死我于囊而独窃其利也。(《中山狼传》)

① 晋侯饮(yìn)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例句①“闻”的人是“寡人”,例句②“来”的人是“远人”,例句③“鸣”的东西是“銮”,例句④“死”的人是“我”,例句⑤“饮”的人是“赵盾”,都居于宾语的位置,只有用使动用法来理解准确。

2.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谏逐客书》)

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

③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④ 工师得大木,匠人斫而小之。(《孟子?梁惠王下》)

⑤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荀子?天论》)

例句①的“明”、例句②的“弱”、例句③的“安”、例句④的“小”、例句⑤“贫”、“富”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 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 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史记?淮阴侯列传》)

②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

③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诗?小雅?斯干》)

④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韩信拜将》)

例句①的“霸”、例句②的“肉”、例句③的“西南”、例句④的“臣”都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一般都可以用“使+宾语+原谓语词”的格式来翻译,如“闻寡人之耳”可以翻译为“使寡人的耳朵听到”,“安之” 可以翻译为“使远方之人安定”,虽然有时会感到生硬,但不影响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名词的使动用法在宾语前还要根据上下文增加合适的动词才能理解,如“肉骨”就要加一个“长”,翻译成“使白骨长肉”。

(三)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一样,在结构同一般的动宾关系没有什么区别,还是主语+谓语(动词)+宾语,其特殊性仍然表现在意义关系不同。例如:“工师得大木,匠人斫而小之”(《孟子?梁惠王下》)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句子结构都是主语+谓语(小)+宾语,但意思不同,“斫而小之”的意思是“使大木小”,也就是“把大木砍小了”,是使动用法,其结果是大木料变小了;而孔子“小鲁”、“小天下”的意思是“认为鲁国小”,“认为天下小”是意动用法,鲁国、天下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观者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又如“毋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和“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句子结构都是主语+谓语(友)+宾语,“毋友不如己者”的意思是“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友” 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而“友麋鹿”的意思是“把麋鹿当作朋友”,是意动用法。由此可见,形容词意动用法就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名词意动用法就是“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这可以分别用“主语+认为+宾语+原谓语词”和“主语+把+宾语+当作+原谓语词”的格式表示。

意动用法主要出现在形容词和名词上,动词没有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 时(赵)充国年七十,上老之。(《汉书?赵充国传》)

③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④ 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晁错《论贵粟疏》)

例句①的“美”、例句②的“老”、例句③的“奇”、例句④的“贵”、“贱”、“尊”、“卑”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一般都可以用“主语+认为+宾语+原谓语词”的格式来翻译,如“上老之”可以翻译为“皇上认为(赵)充国老了”。

2.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 女专利而不厌 ,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郑杀申侯以说于齐》)

② 孟尝君客我。(《冯谖客孟尝君》

③ 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④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

⑤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王安石《伤仲永》)

例句①的“疵瑕”、例句②的“客”、例句③的“庸奴”、例句④的“君”(前一个)、例句⑤的“宾客”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虽然一般都可以用“主语+把+宾语+当作+原谓语词”的格式来翻译,但有时还要在根据上下文在宾语后增加合适的动词,句子的意思才完整,如“孟尝君客我”可以翻译为“孟尝君把我当作宾客(对待)”。

(四)如何分析词类活用

既然词类活用主要表现在意义上,并且活用的词常常是理解句子的难点,我们就可以把不理解的地方作为线索,根据上下文按照词类活用意义上的特点来判断。步骤是先把各个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对应着写出来,找出难以理解的地方,然后用活用为动词或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的格式来理解,用哪种活用来理解句子的意思通顺,就说明是属于那种词类活用。例如:

1.(使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第八十章》)

2.(对待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国语?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有哪些?
答:(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求高一孔雀东南飞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 异义,特殊句式
答:1 汝岂得自由 古:自作主张 今:无拘束 2 可怜体无比 古:可爱 今:可怜 3 虽与府吏要 古:约 今:拿 4 叶叶相交通 古:连接 今:交通 5 处分适兄意 古:安排,处置 今:处罚 6 再拜还入户 古:两次 今:第二次 7 媒人下床去 古:坐具 今:卧具 8 便利此月中 古:好(日子) 今...

求高一上半学期文言文的词类活用,一词多意,虚词以和而的用法 这些的整...
答:例句⑤句的“老”、“幼”本指“老人”、“幼儿”,第一个都活用作动词,意思是“尊敬”、“疼爱”。例句⑥的“杖”用作动词,拄(藜杖)。例句⑦的“目”活用为动词,使眼色。例句⑧、⑨的“东”、“前”是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东”指向东出关(同项羽争天下);“前”指走上前。例句⑩...

文言文中有什么通假字和词类活用啊?
答:一、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通“戮”刑戮的意思) 2.梦亦同趣(通“趋”往,趋)二、词类活用 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作状)(每天)(名作动)(登上) 2.穷回溪(形作动)(穷尽)3.无远不到(形作名)(远处) 4.卧而梦(名作动)(做梦)5.始指异之(形容词意动)(以……为...

高中语文所有关于词类活用的句子及具体哪个字活用或其他的
答: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2、则思知止以安人 《谏》3、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谏》4、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5、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谏》6、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谏》7、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谏》8、襟三江而带五湖 ...

求高中文言文一百个 词类活用 谢谢
答: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一.使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使动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动用法。使……称王。2.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3.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4.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答: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1qjr9PPWF94SoTfAF1C-Dg 提取码: vnay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总结
答: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 一、必修二 文言文"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全部的...
答: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四、...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有哪几种?
答:一)名词的活用 ⒈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⑴名词后面带宾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驴不胜怒,蹄之。②今王鼓乐于此。③冠切云之崔嵬。简析 “蹄”本是名词,在句中却接了宾语“之”,这时“蹄”起到了动词的作用,所以应该活用为动词,是“踢”的意思;名词“鼓”带宾语“乐”,用作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