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箜篌?

作者&投稿:尉迟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箜篌~

箜篌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乐器,是由波斯传入中国的。外形类似于西洋的竖琴,不过箜篌有很多种类,比如有竖箜篌、卧箜篌、凤首箜篌、雁柱箜篌等等。现代演奏的箜篌,主要是双排弦制。

其实百度百科里也有,比我说的更详细,我就不复制给你了,你自己看看吧。
http://baike.baidu.com/view/17226.html?wtp=tt

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箜篌(kōnghóu)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箜篌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史记·封神书》:“于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唐代杜佑《通典》:“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作……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也。”此属琴瑟类的卧箜篌。从甘肃省嘉峪关魏晋墓砖书看,其面板上没有品柱。竖箜篌,汉代自西域传入,后被称为“胡箜篌”。《隋书音乐志》记载:“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乐器。”   从古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和日本奈良正仓院保存的我国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残件看,它的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篌相近,又常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正如《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轸”,杜佑《通典》:“凤首箜篌,头有轸”。有轸或无轸的图像在敦煌壁书中均有所见。凤首箜篌自印度传入,用于隋唐燕乐中的天竺乐,至宋代隋炀《乐书》中仍绘有当时存在的多种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后失传。   据考证,箜篌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箜篌在古代除宫廷乐队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中国盛唐(618-907)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箜篌演奏艺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的箜篌先后传入日本、朝鲜等邻国。在日本奈良东大寺的寺院中,至今还保存着两架唐代箜篌残品。但是,这件古老的乐器,从十四世纪后期便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了,人们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百度上面很是齐全,你可以看看)

箜篌: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文献中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

古代箜篌可粗分为竖箜篌和卧箜篌,其中早期卧箜篌出现在春秋时的楚国(与古琴同一起源,但其长形共鸣箱面板上却有像琵琶一样的品位,这是它与琴瑟在形制上的主要差异)。竖箜篌却是由远古的弓演变而来,原以为最早产生于古埃及,始于西元前3000~前2000年间;西元前2000年传入两河流域,称作Cank——但是在两河流域的一个西元前数千年的古墓里,发现了竖箜篌的原形乐器,人们现在认为它是两河流域的远古居民发明的,后来才流入古埃及。这样,竖箜篌作为伴随着人类最早文明的诞生而诞生的神圣乐器,有着近七千年历史,比这更古老的乐器,竖起指头来恐怕都多过那数。除了石哨、骨哨和骨笛,现在也只有埙和陶笛才能与箜篌(竖琴)平起平坐。至迟西元前1200年,竖箜篌已经定型(此后两千几百年时间都没有大变化),后来经波斯传入中亚和印度,秦以前即已在我国新疆一带流行,在东汉时传入内地——实际上是东传至中国叫做箜篌,西传至欧洲叫做Harp,只是近代我们中国人又设定出一个“竖琴”的翻译名称罢了。

目前的转调箜篌并非古董,其实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我国乐器改革家结合竖琴和古筝(也有一些是琵琶和古琴的东西)并再创新的新生乐器。其演奏技法以多种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技巧为主,并借鉴了竖琴的弹奏手法:采取坐姿,将共鸣箱置于胸前,左右手分别弹奏两侧琴弦,由于左右同音双排弦,等于是两架竖琴,在演奏快速旋律和泛音上,相当方便;还可以左右手同时奏出旋律与伴奏而不相互妨碍,和声拥有丰富色彩。因为通过琴底巧妙的天平轴和平衡杠杆的联系,左右双排弦张力永远相等,因此还能在中心音域通过左手弹拨,右手运用大幅度(小三度音程)揉、滑、压、颤技巧,也可演奏泛音、摇指、轮指及各种音色变化的多种手法,并可在泛音旋律中使用揉、压技巧……这样转调箜篌既有古琴、古筝的韵味,能够出色的表现我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又有竖琴的音响效果,可以演奏一切竖琴曲,并超而上之。凝视远方,我们民族新兴乐器的潜力是巨大的。

箜篌在外形上区别于竖琴的几个特点:竖琴单排弦,箜篌双排弦;竖琴长匣形共鸣箱,箜篌琵琶形共鸣箱;竖琴共鸣箱侧面光秃,箜篌共鸣箱的左右两面各有一行雁柱;竖琴琴柱是圆柱,箜篌琴柱一般是方柱。另外作为一种装饰,琴柱顶端有凤凰首的一定是箜篌。

确切的说,竖琴的共鸣箱是窄梯形的,边缘比较直,而且弦的下端直接连接在共鸣箱的斜面上,而箜篌的双面琵琶形共鸣箱要更大一些,侧面是垂直的,弦压过雁柱连接共鸣箱下端——从远处看去和竖琴确实容易混淆。

具体一点,竖琴共鸣箱在左右方向上宽,在上下方向上窄,也就是比较扁,名之为“卧式”;箜篌共鸣箱在左右方向上窄,在上下方向上宽,也就是属于侧扁,名之为“立式”。两者区别来源于单排弦和双排弦各自的要求。这样,从正前方看,竖琴共鸣箱的左右两边在琴体下部明显的突出,像船的两舷;从正侧面看,箜篌的琵琶形共鸣箱则宽大如蒲扇;从侧前方看,两者形状较像,但竖琴共鸣箱的下端会被琴柱遮住,其左下角或右下角会在琴柱的另一边露出来,而箜篌共鸣箱上沿和下沿的弧度却有差异,或者琴柱下端因为插进了共鸣箱而看不见。



什么是箜篌?
答:箜篌: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文献中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古代箜篌可粗分为竖箜篌和卧...

箜篌是什么意思?怎么读的?
答: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又称拨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1、古代卧箜篌,由于如今已没有卧箜篌,这一含义通常只在少数古籍中出现;2、古代竖箜篌,胡箜篌刚传入时,为了把它和中国本土的卧箜篌加...

箜篌是什么意思
答:问题一:箜篌是什么意思 您好。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问题二:古代的箜篌和竖琴有什么区别?详细? 箜篌是带孔的类似于XUN,竖琴是西方乐器有7?弦 问题三:箜篌和竖琴有什么区别吗? 一、外形上: 竖琴单排弦,箜篌双排弦:竖琴长匣形共鸣箱,箜篌琵琶形共鸣箱:竖琴共鸣箱侧面光秃,箜篌...

箜篌是什么意思
答:箜篌是什么意思 箜篌kōnghóu (1) 古代来自西域的译词。一种拨弦乐器,弦数因乐器大小而不同,最少的五根弦,最多的二十五根弦,分卧式和竖式两种。琴弦一般系在敞开的框【hao86.com好工具】架上,用手指拨弹 ⒈ 古代拨弦乐器名。有竖式和卧式两种。引 《史记·孝武本纪》:“祷祠泰一、后土,...

箜篌是什么意思
答: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又称拨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从古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和日本奈良正仓院保存...

箜篌是什么
答:箜篌是我国古代的弹弦乐器,最初名曰“坎侯”,有卧、竖两种形制。盛行于汉、唐时代。那时是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两手拨弦。明代以后渐渐失传。现在独奏或民族乐队中使用的箜篌,是根据文献记载和参照竖琴原理制作的新箜篌。琴体高175厘米,两排弦,每排44弦。音域宽阔,音色既清亮又浑厚。远在春秋...

箜篌是什么?
答:箜篌: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文献中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东汉之时,由波斯(今伊朗)...

箜篌是什么
答: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弹弦乐器,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形制主要分为卧箜篌、竖箜篌和凤首箜篌三种(也有资料将凤首箜篌归于竖箜篌)。它的音色如溪流般清柔,音域如江河般宽广。在表演形式上看,箜篌也适用广泛,既可以独奏、重奏,也可以用作合奏、伴奏与协奏。现如今,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我们仍...

箜篌是什么?
答:箜篌(kōnghóu)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箜篌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史记·封神书》:“于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

什么是箜篌?
答:一种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3种形制。从14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