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基础

作者&投稿:宣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告诉你自然地理为什么难学~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从地理学科的内容来看,地理主要是阐述地面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故而难学。
自然地理可能更棘手,尤其是“太阳光照图”“热力环流”“气压和气流”等,需要有一定的领悟和理解能力,有些题也是比较难的。但是还是要以书本为主,理清概念,一些示意图更是要好好看看,因为考试中的图表题大多是经其改动而来。当然也要做定量的习题(最好是附加答案和解题思路的),多做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掌握自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首先要理解运动规律,其次要掌握分布规律。对知识要进行整理加工,在头脑中构建起知识的联系线索和网络系统是深刻理解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关键。突出基本原理、规律的实际运用。把学到的基本原理、规律等应用于实践中,以此来解释自然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遇到难题可以放一放,有些题只是训练你的思维,真正的考试中不一定会出现。
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思考,遇到疑难问题时随时记录,认真归纳、总结,自己探索出做题规律,坚持一段时间,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李老师说:“现在同学们思考的时间太少,如果总是被动地去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而不是主动去探究,那是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的。”而对地球运动和大气运动的学习,就要求同学们去摸透基本原理,原理都弄清楚了,各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自然地理有很强的理科性,需要用学习理科的方法来学习——先听懂,再自己理解,然后通过做一定的典型题目来强化巩固!!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性的知识较多,适当精选精练试题会理解得更加透彻。做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结合,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热点问题的结合。

中国
国土面积:国土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15,略相当于除前苏联之外的欧洲各国的总面积,仅次于俄罗斯联邦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东部地区占10.5%,中部地区占25.3%,西部地区占64.2%。土地资源中,山地320万平方公里,高原250万平方公里,盆地180万平方公里,平原115万平方公里,丘陵95万平方公里(截至1997年)。

疆界和四邻:中国陆上疆界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起,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止,总长2万多公里,与14个国家相邻:东为朝鲜,东北为俄罗斯联邦,北为蒙古,西北为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西为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为印度、尼泊尔、不丹,南为缅甸、老挝、越南。与中国隔海相望的邻国自北而南依次是: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

陆地领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一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岛屿。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中国的毗连区宽度为24海里。

中国气候:显著的季风特色,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和多样的气候类型。中国的气候复杂多样,从南到北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寒带等气候带。中国位于北半球,穿过南部,大部分地区位于暖温带和亚热带,属东亚季风气候。南北温差悬殊。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刮冬季风,大部分地区寒冷干旱;4-9月刮夏季风,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差异亦大,东南沿海为1500毫米,西北部在500毫米以下。 二十四节气 。
中国地理
中国地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西部有世界上最高 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东的内蒙古、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中国山脉: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多成东西和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山脉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祁连山脉、冈底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阴山山脉、太行山脉、秦岭山脉、大兴安岭山脉、长白山脉、台湾山脉等。全世界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而坐落在中国境内和国境线上的就有7座,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许多高大山脉。平均海拔60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大雄伟的山脉,它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此外,还有黄山、泰山、华山、嵩山、衡山、恒山、峨眉山、庐山、武当山、雁荡山等名山。?
中国河流:主要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淮河、海河、辽河、雅鲁藏布江、塔里木河、澜沧江、怒江、闽江、钱塘江、韩江、鸭绿江、图们江、浊水溪、南渡江、滦河、弱水、疏勒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及京杭大运河、灵渠、胶莱运河、里下河等运河。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公里,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为世界第三长河。黄河系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西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上有全长504.6公里、深6009米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中国湖泊:主要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青海湖、洪泽湖、高邮湖、南四湖、兴凯湖、呼伦湖、贝尔湖、博斯腾湖、罗布泊、纳木错、色林错、羊卓雍错、滇池、洱海、抚仙湖、日月潭、洪湖、西湖、千岛湖、白头山天池、天山天池、五大连池等。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面积3583平方公里;青藏高原的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4583平方公里。

中国海岸:中国大陆海岸线,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达广西的北仑河口,全长18000多公里。(截至1997年)?

中国岛屿:主要有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岛、平潭岛、东海岛、东山岛、金门岛、玉环岛、厦门岛、上川岛、洞头岛、钓鱼岛、南澳岛、涠洲岛及长山群岛、庙岛群岛、舟山群岛、南日群岛、万山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东沙群岛、中沙群岛、澎湖列岛等群岛。在中国海域上分布着5400个岛屿,总面积3.87万平方公里。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岛,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岛屿海岸线14000公里(截至1997年)。

近海及毗邻海域:毗邻中国大陆边缘及台湾岛的海洋有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渤海则是伸入我国大陆的内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东西横跨经度32度,南北纵越纬度44度。另外有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等三大海峡。海域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截至1997年)。
中国行政区划:截至2004年底,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0个地区(州、盟);661个市,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4个;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852个市辖区。全国乡镇总数37334个,其中:镇19883个;乡17451个。全国共有街道办事处5904个。全国设有居委会(社区居委会)7.8万个;居民小组129.6万个。村委会64.4万个;村民小组507.9万个

中国地貌总轮廓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形成陆域三级阶梯和海域一级阶梯。黄河、长江等主要大江大河发源于西部的山区,顺着地势的倾斜东流入海。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由两条山岭组成: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和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第一级阶梯位于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西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面积230万Km2,是中国地形上最高的一级阶梯。青藏高原上分布着几条近东西向的山脉,自北向南依次为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的形成对我国自然地带的影响巨大。它本身为独特的高寒区,同时挡住了南面大洋水汽的北进,在其北面形成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第二级阶梯位于青藏高原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海拔一般为1000~2000m。主要地形为海拔在1500m以上的高山、高原和盆地,自北而南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秦岭山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

第三级阶梯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东地区,海拔一般在500m以下。自北而南,有海拔200m以下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还有海拔500~1000m的辽东半岛丘陵、山东半岛丘陵、东南沿海丘陵、两广丘陵等。由大陆向海洋延伸的大陆架,水深一般在200m以内,也属于第三级阶梯。

我国地貌包括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等类型,其中山地丘陵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3.23%、高原占26.04%、盆地占18.75%,平原占11.98%。由此可知,平原少、山地多是我国地貌主要特征之一。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平原和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按照出露的岩石性质,分布有岩溶地貌、丹霞(砂岩)地貌、花岗岩地貌、黄土地貌等。我国碳酸盐岩裸露面积为90万Km2,其中西南分布有成片裸露岩溶山区,面积54万Km2,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裸露岩溶区。

中国地壳表层第四纪沉积物自北而南分布有沙漠、黄土、膨胀土、红土及东南沿海的淤泥质软土。沙漠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和华北、东北的部分土地上,以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最大,连同戈壁总面积达128万Km2,占全国面积的13%。黄土分布在沙漠的外缘,西起昆仑山,东南到淮阳、秦岭山地,总体呈带状展布。黄河中游地区黄土分布最为集中,其覆盖面积约30万Km2,覆盖厚度约100~200m,构成了独特的黄土地貌,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膨胀土主要分布于中南各省,如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陕南、安徽等处。红土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区,其中以云南、贵州、四川东部、两湖和两广北部等地区最为发育。中国东部、东南沿海、河流的河口三角洲及新淤滩地,广泛分布着淤泥质软土。



地理必备基础知识有哪些?
答:29、分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要注意判断南北半球——南半球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位置高;北半球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位置高。 30、注意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在分布地区和对应气候类型上的区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对应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大陆西...

自然地理基础
答:第一级阶梯位于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西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面积230万Km2,是中国地形上最高的一级阶梯。青藏高原上分布着几条近东西向的山脉,自北向南依次为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的形成对我国自然地带的影响巨大。它...

地理基本知识点总结
答:1.以自然的山脉、河流和湖泊为界; 2.以经纬线为界; 3.一些国家根据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原因划定国界线。 例如,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线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 地理基本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全 ★ 初中...

2020高考地理必会的基础知识整理
答:2020高考地理必会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知识点 1、自给农业与商品农业是相对而言的,判断时要注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之间联系密切,资金密集型农业和技术密集型农业一般属于商品农业,但劳动密集型农业大部分属于自给农业。 2、人类对自然因素利用改造的前提是不违反自然规律。温室大棚农业一般出现在纬度...

为什么说太阳能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础?
答:太阳能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础,因为太阳能是地球上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气候和环境都受到太阳能的影响。太阳能是地球上所有能量来源中最为广泛和重要的一种,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而且能够支持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生长和繁衍。太阳能在自然地理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三个地域形成的基础?
答:自然地理环境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条件是 热量

地理基础知识
答: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

自然地理及中国地理基础知识
答:中国地理 中国地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西部有世界上最高 大的...

地理(必修一)的基本知识点、
答:§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以热量变化为基础,形成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呈现南北方向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在低纬、高纬地区最明显。2、以水分变化为基础,形成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呈现东西方向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在中纬地区最明显。3、以水分和热量的共同变化为基础,形成自然带由山麓向山顶呈现垂直方向有规律的更替...

广东自然地理的基础资料有哪些呢?
答:广东自然地理http://wenku.baidu.com/view/7e491af9f705cc175527099b.html供参考 【位置、范围和面积】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