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登陆战役的情形如何?

作者&投稿:庄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北非战局的情形是怎样的?~

北非战局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意大利和法西斯德国为一方,英美为另一方的武装力量之间争夺重要战略地区和目标,争夺北非、近东和地中海的控制权,争夺殖民地的军事行动。


为了实施军事行动,意大利在非洲大陆展开了2个军队集团:一个在东北非,一个在北非。这两个地区的英军分别为3.2万人和6.6万人。在东北非,意军于1940年7~8月开始从埃塞俄比亚向苏丹、肯尼亚和英属索马里腹地进攻,夺占了许多地区,但是苏丹和肯尼亚军队的顽强抵抗及在埃塞俄比亚展开的游击运动迫使意军转入了防御。英军统帅部乘机将其在苏丹和肯尼亚的军队集团扩大到15万人,并于1941年1月在东北非发动进攻。1941年5月,这一进攻以意军投降而告结束。北非的战事却是另外一种景象。


根据战区条件,军事行动在宽50~80公里的沿岸地带进行,并由1940年9月13日持续到1943年5月13日。北非战局大致可分6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0.9.13~12.8)——意军进攻。由巴尔博元帅统一指挥的两个意大利野战集团军在利比亚展开:第10集团军在利比亚埃及边界,第5集团军在突尼斯当面。9月13日,第10集团军以5个师、1个团级集群、6个坦克营开始进攻韦维尔将军指挥的英国“尼罗河”集团军。英集团军在埃及利比亚边境仅有一个展开的师。


意军推进90公里,于16日进逼西迪拜拉尼,但由于指挥失灵和补给中断,不得不停止了以后进攻。英军则继续退却,一直到马特鲁附近预先构筑的阵地才立住脚。敌对双方之间形成了一个宽达130公里的“真空”地带。


第二阶段(1940.12.9~1941.3.30)——英军进攻。12月9日,英集团军转入反攻,击溃了意军,在两个月内推进800余公里。


到翌年2月11日前,英军已进至阿盖拉、马拉达以东一线,转入防御。既得胜利未得到发展。英国政府决定向巴尔干转移力量,利用意军在希腊的失败,为夺取巴尔干半岛在希腊建立战略基地。英集团军一部从北非调到了希腊。这就使意军免于彻底失败。1941年初,法西斯德军统帅部将德国非洲军和一些航空兵部队调往利比亚。


第三阶段(1941.3.31~11.17)——意德军队进攻。3月31日,意德军队开始进攻英集团军,以便前出利比亚埃及边界,攻占塞卢姆。敌人的进攻出乎英军统帅部意料之外。英军在两个星期内退到了埃及边界,丢弃了驻图卜鲁格的强大守军,使其遭到了敌人的围困。隆美尔原指望在得到增援后向开罗发展进攻,但由于法西斯德国正准备进犯苏联,所以他没有得到补充兵力。这就使英集团军免于彻底失败,使英国不致失掉埃及和苏伊士运河。至4月16日前,北非的战线便在利比亚埃及边界附近稳定下来。1941年夏秋,“尼罗河”集团军得到了庞大的增援,而当时德意军队则由于法西斯集团在苏德战场损失惨重而得到不大的补充。


第四阶段(1941.11.18~1942.1.20)——英军进攻。苏德战场的激烈交战、法西斯德军在莫斯科会战中的失败,为英军夺取北非的战略主动权创造了有利条件。1941年11月18日,英集团军开始了“十字军战士”战役,以粉碎当面敌军集团,解救国图鲁格守军和完全解放昔兰尼加。英军在两个月的战斗中推进几达800公里,但未能完成歼灭北非德意军队这一主要任务。舰队保障了英军的补给和滨海翼侧的火力支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英军的大纵深推进。


第五阶段(1942.1.21~10.22)——德意军队进攻。法西斯统帅部利用英军的分散和未做好防御准备,变更了兵力部署,于正月21日发动反攻。至1942年2月8日前,意德军队推进达600公里,进至加扎拉、比尔哈凯姆一线,战线在此一直稳定到5月底。


5月26日夜间,德意军队再度对英第8集团军发动进攻,以便夺取埃及并向近东突进。它们于6月11日前攻占了英军各支撑点前沿线,迫其混乱不堪地退却。19日,德意军队围攻图卜鲁格,该城3.3万守军尽管有大量武器和粮食储备,仍于21日投降。德意军队推进600公里后,于30日逼近英军在埃及境内柯莱曼附近的阵地。德意军队企图在7月1~3日发展进攻,但未得逞。


在此之前,由于英美之间就共同实施北非战局达成协议,美军统帅部开始对非洲的英军提供相当大的军事技术装备援助,并参与准备英美军北非登陆战役。


第六阶段(1942.10.23~43.5.13)——英美军队进攻。1942年秋,德国法西斯集团由于在东线,特别是在斯大林格勒附近遭受重大损失,再次陷入了困境,无法给隆美尔将军必要的军队和军事技术装备支援。意德舰队实际上不再可能在盟军航空兵可达距离内护航。10月23日,人员和坦克比敌多2倍,飞机多3倍以上的英第8集团军,利用有利情况在阿莱曼附近转入了进攻;11月8日,英美军队开始在北非登陆。它们从东西两面实施相向突击,将敌逐入突尼斯。但是,在整个1942~1943年冬季,战斗行动都很消极。这就使法西斯德军统帅部能从西部将33个师另3个旅调到东线。1943年5月13日,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局的最后一个战役突尼斯战役遂告结束。


盟军胜利完成这一战役,使法西斯集团各国在地中海战区的战略态势急剧恶化。由于控制了非洲整个北部海岸以及东北海岸,并在地中海沿岸占了上风,英美两国重新开辟了对它们至关重要的、由地中海经苏伊士运河至印度洋的航路,并为攻入南欧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北非战局中,盟军统帅部取得了解决战区内联合作战战略问题的经验。


但是,它在占有颇大兵力兵器优势的情况下,却在许多场合行动不坚决。北非战局最后阶段的特点,是组织了海军和陆军庞大兵力的协同。资产阶级历史文献夸大北非战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和地位。这些文献常常将这一战局称为第二战场,这不能认为是合理的。在北非战局中,总共只击溃德、意军12个师,而在苏军斯大林格勒反攻中,德军32个师另3个旅被全歼,16个师遭重创。苏联武装力量的积极行动,给英美军提供了在北非顺利结束进攻的可能。

1942年11月8日在法属北非登陆,然后再由西向东,对德、意在北非的军队发动进攻,控制地中海,巩固中东,为以后在意大利和巴尔干的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1942年11月5日,艾森豪威尔冒险飞抵直布罗陀。丘吉尔把这个要塞置于他的指挥之下,作为登陆战役的临时司令部。11月8日,英美联军的三个特混舰队分别在阿尔及尔、奥兰、卡萨布兰卡地区登陆。登陆战役宣告成功。

北非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武装力量在北非战局中于1942年10~11月进行的一次战役。战役目的是:夺取北非登陆场,随后,登陆部队与在埃及和利比亚作战的英国第8集团军协同行动,歼灭非洲大陆上的意德军队。

1942年11月以前,维希政府在北非约有军队20万人,飞机500架。在土伦和北非各港还有法国舰队的大量兵力。但法军不愿站在法西斯德国一边作战,因此,对同盟国没有构成严重威胁。加之,美国事前还同法国统帅部举行过秘密谈判,取得了法军不阻挠美英军队登陆的默契。

为了入侵北非,使用了13个师、450艘战斗舰艇和运输船只,编成西部、中部、东部3个特混舰队。根据战役计划,上述兵力预定在卡萨布兰卡、奥兰、阿尔及尔地区同时登陆。载着部队的运输船分别从美国港口和英国港口出航,途中未遇阻挠,于11月8日拂晓前开始登陆;西部特混舰队在卡萨布兰卡地区;中部特混舰队在奥兰地区;东部特混舰队在阿尔及尔地区。

战役的航空兵保障由西部空军司令部和东部空军司令部分别负责。第1梯队登陆的有6个加强师,其中有2个装甲坦克师。登陆部队接到命令,如果敌海洋炮兵和舰艇不开火,则不得射击。同盟国军队的登陆只遇到轻微的抵抗。11月8日日终时进入阿尔及尔城,10日进入奥兰,11日进入卡萨布兰卡。11月10日夜间,驻北非的法国军队根据维希政府武装力量总司令达尔朗海军上将的命令,停止了对英美军队的抵抗。到12月1日,连同第2梯队在内已有25.3213万人在北非登陆。

占领阿尔及利亚各主要基地后,同盟国军队开始向突尼斯推进,到11月25日已进到比塞大的接近地,但在此处被德、意军队所阻。法西斯统帅部利用同盟国军队未从海上入侵突尼斯的这一机会,于11月11日遣送空降兵,占领了比塞大和突尼斯两个基地,从而大大增加了同盟国军队在北非进一步行动的困难。

从11月8~13日,同盟国军队共损失2225人。法国人死亡490人。美英海军和空军共击沉驱逐舰9艘、潜艇10艘、其他船只14艘。

由于实施北非登陆战役,同盟国军队掌握了北非的一些重要战略基地,从而创造了顺利完成北非战局的有利条件,使西方盟国能够通过苏伊士运河从大西洋向印度洋进行海上运输。

北非登陆战役的有益的经验是:对登陆编队的海上航渡进行了巧妙的战役伪装,从而达到了登陆的突然性;在登陆地域造成兵力的压倒优势。

美英军队的登陆是在没有敌方有组织的抵抗的情况下实施的,因为法西斯统帅部的主要注意力正集中在东线进行斯大林格勒会战和在阿莱曼附近战败的德军集团的命运。

北非战局的情形是怎样的?
答:盟军胜利完成这一战役,使法西斯集团各国在地中海战区的战略态势急剧恶化。由于控制了非洲整个北部海岸以及东北海岸,并在地中海沿岸占了上风,英美两国重新开辟了对它们至关重要的、由地中海经苏伊士运河至印度洋的航路,并为攻入南欧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北非战局中,盟军统帅部取得了解决战区内联合作战战略问...

挺进北非战场的情形如何?
答:北非战役破坏了纳粹德国的威信,为开辟欧洲第2战场创造了前提条件,北非战役对艾森豪威尔的指挥能力和领导地位都是严峻的考验。

北非登陆战结果如何?
答:在整个战役过程中,法军总的说未作坚决抵抗,法海军人员死462人,陆军死326人,伤1000人,损失飞机15架。德、意军也基本无所作为,仅派若干潜艇兵力展开在海上,企图截击输送部队,但战果不大,对战局几乎没有影响。德、意航空兵从11月8日至14日,虽对美、英登陆部队进行多次袭击,但只在北非近岸海...

北非登陆战役
答:北非登陆战役 北非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2年11月美英盟军在法属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实施的登陆作战。 1942年11月4日载着部队的运输船分别从美国港口和英国港口出航,11月5日会合后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向东航进,驶至预定登陆地段以北海域后转向南航,途中未遇阻挠,于11月7日夜间开始登陆:西部特混舰队在卡萨布兰...

北非登陆战役的战争背景
答:丘吉尔认为攻占北非才是战胜轴心国的关键。当德国在1940年5月10日向法国发动进攻,形势日益危急时,法国政府于6月11日迁往都尔。14日巴黎失守后,又迁往南部城市波尔多。16日雷诺政府垮台,由84岁的贝当组阁。贝当于22日和24日分别同德国和意大利签订停战协议,在军事上无条件投降,同时法国也被肢解成两...

北非登陆战役资料
答:1942年11月,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展开,那就是著名的北非登陆战役。这次行动由美国和英国的盟军联手,在法属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实施,其背景是苏联对美英两国施加的强大压力,他们期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减轻纳粹德国对苏联红军的压力。在当时,美军指挥官认同了一个被称为“大...

北非登陆战役大规模渡海登陆战役
答:"火炬"战役为此后的登陆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的来说,北非登陆战役,作为二战期间的重要一役,不仅在战术上具有开创性,也在战役管理、战术创新和装备使用上为全球战争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的成功实践,对于后来的军事行动有着深远的影响,证明了大规模渡海登陆战役在战争策略中的不可或缺。

二战中,盟军在北非登陆过程中损失多少兵力?
答:盟军至11月中旬占领整个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之后,随即向突尼斯推进。到12月1日,在北非登陆的盟军共有25.3万余人(英军10万余人、美军14.6万余人)。登陆6天之内(11月8日~13日),盟军在海上、陆地和空中总共损失2225人,其中死1083人、伤1068人、失踪74人。而与盟军相比,法国的损失更加惨重,...

北非登陆过程概述
答:尽管个别地段的战斗较为激烈,但总体上,法军的抵抗并不强烈,甚至有部分军官与盟军合作。此次登陆战役是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由舰到岸”渡海登陆行动,对后来的西西里岛和诺曼底登陆战役的组织和装备运用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未能迅速推进并占领突尼斯,但盟军成功巩固了登陆场,为后续战役奠定了基础。(王...

最终,英美两军如何顺利登陆北非?
答:在火炮的轰击下,“布罗克”号受创后设法撤离,登陆部队则遭到火力压制,陷入法军的包围之中。两天后,达尔朗在贝当元帅的秘密认可下,向北非的所有法军下达了停火命令。中部特混舰队3.9万人由英国皇家海军准将托马斯•特鲁布里奇指挥,于8日凌晨1时30分在奥兰以东的阿尔泽湾和西面的安达鲁斯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