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人才结构与课程体系]地理学

作者&投稿:段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摘 要:学科课程体系的设置服务于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方向取决于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源自学科的功能,地理学的功能可概括为“究天人之故”、“经世致用”、“稻粱谋”和“修身”几个层次,地理学的独特性在于综合自然与人文、区域与全球、普遍性(空间)与独特性(地方)、分析与综合、定量与定性等。地理学在当前社会关注的一系列重大论题上可发挥独特的作用。地理学的功能反映了社会需求,社会对地理学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地理学的人才结构也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地理学人才的知识结构要兼顾学科综合特色与个人专长,要培养“干”字型人才,地理学课程体系要针对社会对地理学人才的需求来设置,也应该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地理学基础理论和地理学方法的课程应相对稳定并需要加强,而专业课程则需与时俱进,应多样化,但也要规范化。
  关键词:地理学;学科功能;社会需求;人才结构;课程体系
  
  地理学近年来在大学本、专科教育中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招收地理学各相关专业本科生的高校达106所,招收专科生的高校有103所。仅山东省就有20所高等院校开设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地理学类本科专业。这些高校,既有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也有农、林、水、矿、地质、财经、测绘、建筑、旅游等类院校。各校的课程如何设置?这是目前我国高校“质量工程”中亟待探讨的问题之一。学科的课程体系设置服务于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方向取决于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源自学科的功能。因此,关于地理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先从地理学的功能谈起。
  
  一、地理学的功能与社会需求
  
  地理学的功能可概括为“究天人之故”、“经世致用”、“稻粱谋”、“修身”几个层次。地理学以其研究对象涉及自然与人文、区域与全球、普遍性(空间)与独特性(地方),研究方法兼顾分析与综合、定量与定性、逻辑与形象等的特色来发挥这些功能。
  “究天人之故”指认知功能,即发现和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地理学以“一套独特而一致的视角”来认识世界。地理视角是一个由动态观察世界的方法、综合的领域、空间表述组成的三维矩阵,其中的第一维包括地方综合、地方间的相互依赖、尺度间的相互依赖,第二维包括环境动态、环境/社会动态、人类/社会动态,第三维包括图像的、语言的、数学的、认知的方法和技术。地理学的技术主要是观测(包括野外观测、遥感、采样)技术、展示与分析(包括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可视化、空间统计学)技术。
  “经世致用”指实用功能。地理学在当前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实际问题中可发挥独特的作用,这些问题包括:区域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产业布局、资源环境保育、和谐社会建设、人类健康、全球变化、教育、公共管理等。地理学“经世致用”的领域有:企业尺度的布局、选线和市场营销、区域和地方尺度的城市政策、自然资源利用、零售营销、冲突化解、国家尺度的能源政策、经济重构与竞争力、技术危害、灾害防御、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国际尺度上则包括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全球经济与政治重构、技术服务与信息转让、饥荒等。
  “稻粱谋”指地理学者的生存之道和地理学生的就业门路。地理学生的就业途径很广,一方面,地理教育战线接纳大量地理学毕业生,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林业、水利、城市、旅游、测绘、公共管理乃至军事、海洋等部门也为地理学毕业生提供数量可观的职位,地理学毕业生既可在管理机构和科研机构工作,也可在企业中就业;另一方面,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几乎推广和普及到所有领域,更大大拓宽了地理学毕业生的就业门路,这种趋势与国际一致,例如在美国,地理学的从业人数和社会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一切又反映到学生的专业选择上。
  “修身”指大学生的地理素养。“正如所有现象都在时间中存在而有其历史一样,他们也在空间中存在而有其地理。因此地理和历史就成为我们了解世界的核心”。地理学至少培养了学生的资源环境意识、全球意识、空间感与地方感,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鉴赏能力。缺乏这些素养的人可称为“地理盲”,在全球化的时代,“地理盲”不可避免要落伍。
  借用英国地理学家格里戈里对自然地理学功能的概括,可将地理学的功能首先表达为下列方程:
  F=f(P,N)dt
  其中F是地理学关注的自然和社会的形态要素或结果,P是自然和社会运作的过程,t是过程赖以在进行的时间,真/是过程赖以进行的物质。然后可将地理学的功能分成以下五个层次,其中第一、二、三层次相当于“究天人之故”,第四层次相当于“经世致用”和“稻粱谋”,第五层次相当于“修身”。
  第一层次:研究该方程的要素或组成部分――研究组成成分本身,这常常被看成是为其他层次做准备。
  第二层次:平衡该方程――研究该方程在不同尺度上和地理学不同分支中平衡的方式。此类研究专注于过程、物质与格局形式或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层次:对该方程进行微分――括分析该方程随时间变化因而一种平衡状态被打破并被另一种平衡状态取代时的各种关系。此类研究依赖于对不同时间尺度上所得的数据加以拟合,依赖于随时间调整环境的一些概念性方法。
  第四层次:应用该方程――地理学的研究成果被导向应用问题。其基础常常是将过去趋势推演至未来,其难点在于从特定的时间或空间尺度推断到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其他尺度。
  第五层次:鉴赏该方程――理学者的特有素养,其中包括对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感知,以及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关于环境、社会管理的决策和设计。
  地理学的社会功能必然与时俱进。在发展中的经济社会,对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的依存度较大,所以自然地理学相对重要;在经济社会起飞阶段,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是当务之急,经济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发挥很大作用;当社会进入成熟时期,“和谐”和“多样性”成为普遍追求,文化和社会地理学也大有用武之地。地理学的上述功能使得社会对地理学有广泛而多样化的需求。
  
  二、地理学的人才结构
  
  社会对地理学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地理学的人才结构也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从地理学者群体的人才结构看,既需要“探天地之故”的研究型人才,也需要“经世致用”的应用型人才;既需要教学与科研人才,也需要决策与管理人才;既需要高层的战略型、开拓型人才,也需要基层的战术型、实干型人才;既需要自然地理学人才,也需要人文地理学人才,还需要地理信息科学技术人才。地理学者既可以成为精英式的杰出开拓者,也可以是平实的普通工作者。
  从地理学者的知识结构看,不论何种人才,既然以地理学安身立命,就要以地理学的优势和特色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但个人很难同时在地理学所涉及的广大领域都有建树,尤其在学生时期,学习范围过于广泛往往容易流于肤浅。地理学人才知识结构的关键是如何 兼顾学科综合特色与个人专长(或“看家本领”)。为此,地理学人才应该具备“干”字型知识结构,其中“一横”是地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另“一横”是地理学方法,两者构成地理学人才特有的认知视角、思维方式、解题方式和知识基础;“一竖”是在某一方向上的专长或深入钻研,是迅速适应社会需求并提高自己竞争能力的“看家本领”。
  
  三、地理学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
  
  大学本科地理学课程体系要针对社会需求和地理学人才的知识结构来设置,也应该是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型大学与普通大学之间会有所区别,综合大学与师范院校也不尽一致,理论与应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可各有偏重。地理学基础理论和地理学方法方面的课程应相对稳定并需要加强,而专业课程则大可多样化,但要也需要规范化。
  这里要处理好“基础”与“专长”的关系。地理学本科教育的一个主旨是奠定“宽基础”,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主要是打牢和拓宽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加强进一步深造的潜力;对于培养一般地理学工作者的大学而言,则主要是使学生有较广的适应能力,能在广泛的领域里寻求就业门路。地理学本科教育的另一个主旨是培养“专业特长”,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主要是明确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方向,并初步具备在此方向上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对于培养一般地理学工作者的大学而言,则主要是提高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和竞争力,使之能很快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需要。
  此外,要处理好办学的规范化与特色化的关系。“每所大学能够生存,能够发展,能够出名,依靠的主要是特色,而不是大”,只有那些有特色的大学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大学的特色可以表现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例如,干旱区、冰川冻土、黄土高原、中亚地理等问题的研究和教育是西北地区大学地理教育的特色,喀斯特、亚热带、东南亚地理等问题是西南地区大学地理教育的特色,广东的大学地理教育可发挥研究香港、澳门的优势,福建的大学地理教育可加强对台湾的研究,如此等等。又例如目前大学本科地理学类中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各校可根据地方需求以及需求随时代的变化,根据本校历史传承和学术积累,分别以城市规划、乡村发展、房地产、区域规划、旅游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等为特色,甚至可专门到物流管理之类。但也需要规范,就课程设置而言,除通识教育的课程外,地理学基础理论和知识的课程应包括地理学导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分析与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地理学思想与方法的课程应有地理信息学(地图、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学思想史、地理学方法(地理推理、模拟、计算、实验等)。地理学专门方向课程则大可按照特色方向的需要来设置,不妨百花齐放。当然,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也必须规范化。
  以上仅为个人之见,就教于关心大学地理学教育的同人,并不代表地理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看法。
  
  [责任编辑:余大品]
  
  蔡运龙,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

如何理解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内容体系
答:如何理解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内容体系 第一课 怎样认识高中人文地理学必修部分的结构 1.实验区的老师是如何认识人文地理的变化的? 第一是突出了我们地理学科的特色,那么在原有的必修教学中主要是经济地 理方面的内容,但是更多的像人口、城市内部结构,包括地域文化等等一直没有 涉及,那么这次新课程可以说将这些内容都涵盖...

张家口学院理学系的专业设置
答:我专业与北京中科宇图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中科宇图空间数据处理实训基地”。现有一个教学机房和一个地理数据处理实训中心,共97台计算机。主干课程:MapInfo制图基础、数字遥感影像处理技术、ArcGIS空间分析、GPS应用技术、测量学基础、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IS开发...

地理信息科学属于什么学科门类呢?
答: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课程体系 《摄影测量学》、《GIS空间分析》、《GIS设计与开发》、《遥感导论》、《自然地理学》、《计量地理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数字城市建设、智慧...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属于什么类别?
答:课程体系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主要研究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规划和土地管理,进行城乡规划设计、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旅游资源规划、区域测绘制图等。发展前景 各级政府规划管理部门、国土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建设部门,从事规划设计、国土资源评价及资源信息化...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主要学什么?
答: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城市建设、房地产业、旅游业等方面飞速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门人才。其实我觉得就是管城市这一套体系的,比如根据地理环境人文风情促进旅游业和其他产业发展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主要涉及哪些学科?课程体系主要包含《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现代测量》、《人文地理学》、《...

地理信息系统考研方向有哪些呢?
答:2、中国矿业大学:简称中国矿大,坐落于江苏省徐州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课程体系 《摄影测量学》、《GIS空间分析》、《GIS设计与开发》、《遥感导论》、《自然地理学》、《计量地理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 部分...

谁知道"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到底怎么学??
答:目前,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已经是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及环境科学学院的本科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众多相关院系的选修课程。这门课程的基础定位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专业基本概念和基础认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结构,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及发展状况,从而为其后续专业及相关的学习和研究指引正确方向、打好坚实基础...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什么 毕业干什么
答:考研方向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工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课程体系 包括素质通识课程、英语技能课程、专业课程三大模块。专业课程包括地理学模块、城乡规划模块与旅游模块,核心课程有:高等数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地图学原理与遥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

请专业人才解答,什 是地理教育多功能原则?急求!!!
答:三、专业核心课程简介1、地球概论 (学分数: 4 , 学时数:72)本课程是地理科学教学体系中的先导性课程,起着构筑专业知识结构基本框架的作用。课程以新世纪地球科学面临的任务和应发挥的作用为主线,采用宏观人——地系统论和行星地球观,对地球各层圈进行系统论述,介绍了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特别...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考研方向
答:是专业发展和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课程体系 测绘学概论、地图制图学基础、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GNSS原理与应用、大地测量学基础、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库原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摄影测量学、数字地形测量学、空间数据建模与分析、GIS算法基础、GIS二次开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