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是如何用自己的画像诉说人生的?

作者&投稿:源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说起世界上有名的画家,大家肯定第一反应的就是达·芬奇。他的作品《蒙娜丽莎》可以算的上是世界级的无价之宝了。但是今天小编想要介绍的是另外一位有名的画家,他就是伦勃朗。他的最在行的就是肖像画,据说他会用肖像画来诉说自己的人生,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下吧
伦勃朗(Rembrandt van Rijn1606~1669),是世界美术史上一位伟大的荷兰现实主义画家,荷兰最杰出的肖像画大师,也是17世纪整个欧洲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油画和铜版画方面,都有很高成就。伦勃朗1606年7月15日生于荷兰莱登城郊磨坊主之家,1669年10月4日卒于阿姆斯特丹。他一生创作精力旺盛,给人类留下了极其丰富而珍贵的遗产——六百幅油画,三百幅版画和二千幅左右的素描的速写。画风质朴自然,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善采取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
1、杜普教授的解剖课 伦勃郎 荷兰 布面油画 1632年 169.5×216.5cm 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藏这幅画为画家26岁时的成名之作。画家应阿姆斯特丹外科医生行会委托,为他们的行会成员画团体肖像。画中人物全部是真实的,主讲人是著名的蒂尔普医生,他作为主要人物,占有画面的一侧主要位置,其余人物以各自专注神态,有变化地穿插安排在一个有深度的平面上,使每个人物所处的位置互不遮挡,并且不受透视影响,大小基本相同,否则订画人是不接受的。
2、执扇女子 伦勃郎 油画 1633年 127×101厘米
3、夜巡 伦勃郎 油画 1642年 363×437厘米 现藏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此画是受阿姆斯特丹民警总部委托而创作的群体肖像画。按惯例,订件者的肖像应在画面上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他们都付了一样多的定金。可是伦勃朗选择了民警队在班宁?柯克大尉的带领下,紧急集合准备出发的瞬间,描绘了该场面的紧张和仓促。结果订件者提出抗议并拒绝接受此画。民兵们要求画家重新画一幅肖像。可是出于一个画家的艺术感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创作方法,伦勃朗坚持不重新画一幅。这件事情闹的整个阿姆斯特丹沸沸扬扬,打这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找伦勃朗来画集体肖像了,而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中,伦勃朗的妻子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后,去世了。这幅画本耒描写的是白天的行动,由于年久而变得发暗,后人称为《夜巡》。
4、亚里士多德对荷马的头作冥想 伦勃郎 油画 1653年 144×137厘米 存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这个手扶荷马像、陷入沉思的老者,很难使人相信就是那个古代希腊的大哲人亚里斯多德——伦勃朗敢于打破人们传统的欣赏习惯,使人物容貌现实化,完全摆脱了美化古代圣贤的公式,这就是伦勃朗与众不同之处。
5、 呢绒公会理事们的肖像 伦勃郎 1662年 192×279厘米 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这幅团体肖像画非常深刻而含蓄地表现了因人而异的外貌和性格特征。不过,据近年考证,画中人物并非理事,而只是该会的几个抽样检查员以及站在他们后面的一个仆人。
8、扮作花神的莎士基亚 布面油画 1634年 101x125cm 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画中的主人公是伦勃朗深爱的妻子莎士基亚。莎士基亚是阿姆斯特丹市最具有实力的画商范·厄伊伦比格的侄女,她有着荷兰女子特有的透明肌肤。褐色的头发,深绿色的眼睛和如花似玉的美貌。她的父亲曾经几度担任荷兰北部菲仕兰最大城的瓦登市市长,是上流社会的名媛。她那清纯、优雅的气质,更为其美貌增添了光彩。伦勃朗初次见到莎士基亚,就被她迷住了,莎士基亚也对寄宿在叔父家的年轻画家颇具好感,每次她到叔父家,都感受得到他的温情。不久,莎士基亚对伦勃朗的兴趣转为爱情,于是,在俩人相遇的数月后便订婚了。这年,伦勃朗二十七岁,沙斯姬亚二十一岁。画中的莎士基亚身着贴身的金色长袍,头戴盛开的鲜花,伦勃朗把爱妻装扮成古罗马的花神弗洛拉,精心描绘了环绕着鲜花的柔光。长袍上美丽的金银刺绣、花瓣和闪闪发光的宝石,仿佛把妻子的生命永远留存在画布上,让人永远记得她的年轻美貌。
7、伦勃朗与他的妻子莎士基亚。1635年,伦勃朗29岁。这应该是他生活最开心的时期。此画大概是表现他跟妻子莎士基亚在一家小酒馆里表演浪子回头的一段戏剧情节。画中的伦勃郎显得很浮荡。大概因为有过一段欢乐的日子,伦勃郎以后家道中落的景象就更显凄凉。莎士基亚是伦勃朗的妻子,是个很有韵致的女人,她只是他的模特,永远不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于是我们看到了带着淡淡哀伤的温婉女人的形象,莎士基亚时常抱怨伦勃朗只知道无休止的工作,从不把她放在心上。厄运似乎来得很快,35岁时莎士基亚带着丈夫不爱我的遗憾走了,给忘情于工作的伦勃朗留下了一个叫提塔斯的男孩。伦勃朗无比伤心,这时他才真正地感受到妻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不单单是一个炫耀的资本或是某种艺术生活的附庸。
8、凭窗的亨德丽娅 伦勃郎 荷兰 布面油画 1656年 88.5×67cm 柏林国家博物馆藏这幅画被美术史上公认为最杰出的一幅油画肖像画,是伦勃朗为他的第二任妻子亨德丽娅画的。伦勃朗在51岁时破产,居住在阿姆斯特丹贫民区的一所破房子里,爱妻的离世更使他失魂落魄。亨德丽治开始是他的女仆,后耒成为他的妻子。伦勃朗以满怀的深情画下了这幅《凭窗的亨德丽娅》,以回报生命中的这份珍爱。亨德丽娅用手支撑着窗框,侧视着前方,正如同刚刚操持完繁重的家务来到窗前的片刻小憩一般。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端庄、贤淑、安祥的气质。她穿着一件穷人家的妇女常穿的宽大的罩衫,她的手是一双长年劳作着的粗壮有力的手,在画中羞于示人似的将手指收拢着。光线集中在亨德丽娅的额头和颈部,亮光如流水般地在她的肌肤之上流淌着,显得那么的高贵和娴雅。
9、沐浴的拔士巴 伦勃郎 荷兰 布面油画 1654年 142×142cm 巴黎卢浮宫藏这幅画描绘的是以色列王看中美女拔示巴的故事。尽管《圣经》上说拔士巴是一位绝代佳人,可是画家却丝毫没有把她画成理想的美女,实际上画家所描绘的纯粹是一位普通荷兰女子出浴图,仍旧是他的女仆亨德丽娅(后来成为伦勃朗的妻子)。他以真实的笔触塑造了一位充满人性的平凡女子的裸体形象,精心地刻画了她略带忧愁的面容和无可奈何的神情,此刻正处于良心和痴情难分难解的矛盾之中。伦勃朗用真挚的情感塑造有血有肉的人体,伦勃朗把生活中看到的本来面貌再现出来,使人感到真诚亲切。美就在真实之中。据《圣经》故事:以色列王大卫在阳台上散步,看见一位非常美丽的女子正在沐浴,她是部将乌里亚之妻拔士巴,便立刻差人送去一封亲笔求爱信。为了达到占有他人妻子的目的,大卫设计让部将乌里亚去前线与强敌作战,乌里亚必战死疆场无疑。上帝为惩罚大卫罪孽,使他们的头生儿子死去,后生第二子为所罗门,极其精明能干,终继大卫王位,成为以色列王。画中刚出浴的拔士巴正手执大卫的来信,陷入进退两难之境地。
10、在河里洗浴的亨德丽娅 伦勃郎 荷兰 布面油画 1654年 47x61.8cm 英国伦敦国立美术馆藏这幅画所画的是伦勃朗原先的女仆亨德丽娅,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画家伦勃朗以十分富有激情的笔触描绘了这位女仆缓慢涉水时的生动倩影。艺术语言精练概括性强,脱出了一般浴女的俗套。亨德丽娅原本是伦勃朗的一位女佣,自从伦勃朗第一个妻子莎士基亚1642年死后,先后进入他生活中的有两个女佣人。前一个是海尔特里,此人因财产问题与他诉讼,使伦勃朗十分苦恼。后一个女佣人才使他产生了真正的爱情,那就是亨德丽娅。她是从1645年起去伦勃朗家当女佣的,其时正是画家事业上一落千丈的阶段,可是亨德里治对他的关怀有增无减。她的温顺与秀丽使画家的残破心灵得到了慰藉。他与伦勃朗同居之后,也常充当他艺术创作的模特儿。伦勃朗用饱含沧桑的眼光和涅磐的心灵感受亨德丽娅羞涩、温柔、丰腴又十分可爱的情态,《凭窗的亨德丽娅》、《亨德丽娅像》、《亨德丽娅入浴》、《修脚的示巴女王》等作品均摒弃了昔日所有的浮华回归到真实、恬淡之中,同时他边用同样深含爱意的心对待着这一时期其他的作品。伦勃朗晚年穷困潦倒,在极度窘迫的情况下搬到了一所破烂的小房子里。在这位女仆的供养下才不至于完全陷入悲惨的结局。伦勃朗后来又画了几副伟大的作品,对这位女仆,他充满了柔情。1662年,这位女仆在伦勃朗去世之前就去世了。那时候伦勃朗的儿子也已经去世了。伦勃朗变成了一位彻底孤独的人。伦勃朗死的时候除了简单破烂的衣物就是圣经。而留给我们的却是无与伦比的作品。
11、木匠圣家庭 伦勃郎 荷兰 布面油画 1640年 100x60cm十五世纪的北欧在脱离罗马教廷的新教思想影响下产生了人本思想,使人们对《圣经》中的教义有了日常生活的层面理解。这幅由伦勃朗创作于1640年的油画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思想。画中的木匠家庭使人一看就知道是指圣家庭,仅有的一缕阳光照在孩子身上,那就是耶稣,旁边圣母玛利亚的母亲左手拿着一本书,暗示这个家庭良好的思想传承,屋中的一切都非常生活化,使人觉得那个上帝之子就是就是诞生在人人都熟悉的普通家庭。这说明此时的欧洲,宗教思想已开始作为文化基础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不是中世纪时冷冰冰的教义。
12、达那厄 伦勃朗 荷兰 1636年 油彩画布 185x202.5cm 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希腊神话中的达那厄被父王囚禁,天神宙斯从这里经过,爱上了被囚的达那厄。画中的达那厄不再是提香笔下的少女,而是一位成熟的荷兰妇人,据说画中人是以画家的夫人作模特创作的,既真实又有美学意义。画中背景及周围的环境几乎都是十分暗的,只有达那厄身体是明亮的,使观者的视线不得不集中在这个人物身上,在画面右上部有金色的丘比特,似乎在表明达那厄命运的不幸。达那厄面朝画面的左侧,右手向上微微伸起和似乎急剧起伏的腹部的描绘,似乎在迎接宙斯的到来,表现了既紧张羞涩又充满期待的复杂情感。
13、沉思中的哲学家 伦勃郎 荷兰 木板油画 1632年 28x34cm 巴黎卢浮宫藏这幅画是伦勃朗的画作中是少见的,因为终于他将光源(窗户)交代出来了。但是,他对于用光是那么吝啬,整个画面弥漫着朦胧的黑色调。窗边,哲学家,昏暗的屋子——这一切准确不过地表达了他的主题:冥想。画家让思绪伸展的空间不是辽阔的旷野之类的环境,而是眼前的深邃的黑暗,深刻的伦勃朗!法国十九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Fromentin)称他为夜光虫。又有人说他以黑暗来绘成光明。这幅作品是很好的例证。
14、1629年自画像 伦勃郎 木板油画 1629年 30.9x38cm 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1629年,伦勃朗23岁。此时的伦勃朗正值青春年华,看起来是那么的年轻,充满活力。从这幅油画中的光影的运用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他未来创作的技巧特色。这种表现方式在他如此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这么成熟,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伦勃朗的艺术天分。
15、1634年青年自画像 伦勃郎 木板油画 1634年 62.5x54cmcm 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1634年,伦勃朗28岁。此时的画家生活优裕,无忧无虑,所以画上的他穿着高贵的身饰,一脸自信的表情,但我们可以感受此时的他眼神之中流露出的一丝忧郁。
16、1640年自画像 伦勃郎 布面油画 1640年 80x102cm 英国伦敦国立美术馆1640年,伦勃朗34岁。此时他那有钱的老婆还没有去世,这个阶段他的生活应该是比较富足的。在此画中还没有显露他后期生活和创作的苦难痕迹,但是他的眼神却有含有一种忧郁。也许忧郁是伦勃朗的性格,也只有用忧郁来解释弥漫在他的画面的朦胧的黑暗色调。有些人,无论生活的处境怎样,都无法使他摆脱内心的悲哀色彩。他无法享受生活的所有乐趣,于是成为了艺术家。
17、1660年画架前的自画像 伦勃郎 布面油画 1661年 111x90cm 巴黎卢浮宫藏1660年,伦勃朗54岁。画家生活的潦倒在此画中一览无余。画中艺术家身体虚弱、神情悲凉,一副逆来顺受、准备接受死神安排的老人形象。
18、1661年扮圣保罗的自画像 伦勃郎 1661年 91x77cm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1661年,伦勃朗当时只有55岁,可在这幅自画像里他是多么的衰老,沧桑。他认清了这个世界,认清了人,他再也没有什么打算了,他变成了绝望的化身。同时他又是微笑的,他俯瞰着所有,他微笑着在心中构筑着幻想。伦勃朗用他的微笑和深邃的眼睛,与他手中的书一道告诉我们,他逃入了人类最后的避难所——精神。是什么让一个精神贵族跌入痴狂的沉沦?当时的社会抛弃了这位伟大的天才,把他看成了一个废物。他创制的一系列伟大的艺术作品,整个社会都充耳不闻。当时的伦勃朗,为了一口面包,一点颜料,不得不做最底层的守夜人。
19、1665年自画像 伦勃郎 布面油画 1640年 94x114cm 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1665年,伦勃朗59岁。这幅画是伦勃朗丧妻以后,家产变卖并被迁到罗桑夫拉哈特居住时期完成的一幅杰作。画中,他左手握着调色板与画笔,右手叉在腰间,一副不修边幅的样子,露出他的贫穷与寒酸。胖胖的身材,缠着头巾,只有一对眼睛还在炯炯有神,他好象在思考着什么,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冷冷地伫立在画架前。背景被淡化了,突出了画家的上半身,象一座塔一样巍然不动,在他身上只有艺术的生命永恒地维系着他。画家用简约、阔大的笔触去雕琢他的内心情感,表情的严肃,正是他忍受着日益加剧的生活重压的外在反映。
20、1669年自画像 伦勃郎 布面油画 1669年 70.5x86cm 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1669年,画家生命的最后一年,终年63岁。画家用一副绝世的完美之作,为自己的艺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虽然他的景遇不是圆满的。他一生画了60多幅油画自画像,从青年时代一直画到去世前的这一幅自画像,它们展示了这位艺术家漫长而坎坷的一生。画像中的伦勃朗侧过头来注视着观众,面部稍有些浮肿,目光疲惫,眉宇间流露出悲哀,仿佛陷入深沉而宁静的内心体验之中。一束光照在他脸上,在幽暗的背影衬托下,显得既明亮,层次又丰富。此画最动人的是他的眼神:一个饱经人间苦难的老人在离去之前向这个世界投注苍凉的一瞥……

全能画家伦勃朗的艺术风格有什么特点
答:他常用调色刀和画笔自由而粗放地作画。他也用丹培拉作底色层。光线效果的一致性,亮色块和暗块的统一以及所有颜色都从属于一个主要色调是伦勃朗作画的指导原则。他的画主题始终与艺术形式相结合。他不像达·芬奇那样去寻求形体的美,而只是去寻求形体的个性。伦勃朗主要画人物和肖像画,他的肖像画主要是...

《西方美术史话》3
答:巴洛克时期之后,到了17世纪,出现了荷兰画派。17世纪是荷兰最强盛的时候。伦勃朗就是荷兰画派的代表作家。伦勃朗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的用光,光在他的画上是有生命的。比如他各个时期的自画像(伦勃朗给自己画了一百多张自画像),将打光打成了之后作家模仿的范式。除了数量繁多的自画像,他的另一个“...

伦勃朗的绘画技法有什么特点?
答:他常用调色刀和画笔自由而粗放地作画。他也用丹培拉作底色层。光线效果的一致性,亮色块和暗块的统一以及所有颜色都从属于一个主要色调是伦勃朗作画的指导原则。他的画主题始终与艺术形式相结合。他不像达·芬奇那样去寻求形体的美,而只是去寻求形体的个性。伦勃朗主要画人物和肖像画,他的肖像画主要是...

介绍伦勃朗
答:伦勃朗14岁进莱顿大学;17岁去阿姆斯特丹向历史画家拉斯特曼学画;1627年21岁时已经基本掌握油画、素描和雕刻画的技巧并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回家乡自己开画室招徒作画,期间画了许多自画像;1631年离开莱顿去阿姆斯特丹,30年代就成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画家。他的肖像画风格人物安排具有戏剧性,深深打动人心,...

伦勃朗是什么画派
答:伦勃朗是荷兰画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欧洲17世纪伟大的画家之一,画作体裁比较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领域。他一生创作油画600余副、蚀版画300余副、素描画2000余副、自画像100余副,其中以油画、肖像画占据重要地位。伦勃朗走进画室时可以几个星期对外界不闻不问,全身心的...

伦勃朗的艺术成就及艺术特色
答:明暗法,这名词,一经用来谈到这位画家时,便具有一种特别的意义。换言之,伦勃朗的明暗和文艺复兴期意大利作家的明暗是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的。法国十九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Fromentin)称他为“夜光虫”。又有人说他以黑暗来绘成光明。伦勃朗光线是一种普遍而善用的光线,用精确的三角立体光,...

伦勃朗一生画了多少幅画?伦勃朗的作品介绍赏析
答: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早年从师P.拉斯特曼,1625年在家乡开设画室。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领域。个人作品 伦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画,300多幅蚀...

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伦勃朗的简介及作品怎样?
答:伦勃朗的肖像画生动传神、独具风采。画家曾怀着深挚的感情描绘了同他患难与共的伴侣、他的续妻亨德里治。在《凭窗的亨德里治·斯托斐尔斯》一画中选取了家居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一幕:亨德里治手扶窗框,微侧着头凭窗远望。她服饰朴素,神情安详,面露微笑,充分展现了她勤劳、善良、朴实的性格特征和高尚而...

伦勃朗是什么人?一生经历了什么?有哪些作品?
答:在缺少生意的日子里,伦勃朗可以安下心来作自己喜欢的画,他的艺术水平更进一步达到了精纯的境界。他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多为优秀之作,例如《圣家族》、《牧人来拜》、《一个犹太商人》、《对镜理装的少妇》、《荷马》、《浪子》等等,体现了画家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此外,伦勃朗还画了一系列自画像...

伦勃朗是什么画派
答:他代表作之一的《夜巡》就充分的运用强烈的黑白对比画法,用光线去塑造形体,使得画面非常的丰富而具有戏剧性。伦勃朗主要成就 伦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画,300多幅蚀版画和2000多幅素描,几乎画了100多幅自画像,而且几乎他所有的家人都在他的画中出现过。伦勃朗在绘画史——不独是荷兰的而是全欧的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