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史上有哪些意外发现?

作者&投稿:张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天文学史上有哪些意外发现?~

去年,科学家预计,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将撕裂一团名为G2的星际云。但是,他们调好了望远镜,准备好花生和瓜子,坐下来,等啊等啊等啊……什么也没有发生。他们很生气,也很无奈,毕竟大自然不总像春晚一样准时。

所以,和我们一样,虽然没等到自己想看的节目,但科学家也没闲着。由于他们的仔细观测,科学家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有注意的细节。比如说,他们目睹了有史以来最耀眼的X光辐射,比平常强烈400倍。他们还发现了一颗新的磁星,这是一种罕见的中子星。中子星的密度很大,原子核大小的中子星物质就相当于一座城市的质量。
所以,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有哪些科学发现是无意间发现的。他们当时都在观测别的东西,却不小心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一、伽马射线暴

1963年,美国、英国和前苏联达成了协议(呵呵……),不再进行核武器测试。为了保(jian)证(shi)没有人违反这项协议,美国空军就发射了一系列名为“维拉号”(Vela)的核爆炸探测卫星,时刻盯着地球上每个地方,看有没有异常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爆发。
然而,维拉卫星并没有探测到来自西伯利亚的异常爆炸,却探测到了来自宇宙深处的伽马射线。这些射线是随机发生的,经常突然增强,随即快速减弱,大约每天发生一到两次,强度可以超过全天伽马射线的总和。
这种现象,我们现在称之为“伽马射线暴”,有可能是来自于超新星爆炸、中子星碰撞等恒星级天体事件。这个在偷窥别国核试验时,偶然得到的科学发现,已成为人类科学家共同关注的事件,是目前天文学中最活跃研究领域之一,还曾在1997年和1999年两度被Science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列。
二、宇宙微波背景

贝尔实验室修建的霍姆德尔号角天线(Holmdel Horn Antenna),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一个长得像号角的天线。它就像微波的漏斗,从大头吸收进来,再从小头漏出去,供科学家研究。
1964年,贝尔实验室的射电天文学家阿尔诺·彭齐亚斯(Arno Penzias)和罗伯特·威尔森(Robert Wilson)正在使用号角天线来监控实验室的气球卫星。他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不管他们把天线对准哪个方向,他们都能收到一种怪异的嗡嗡声。这个讯号的波长为7.35cm,它各向同性,既没有周日的变化,也没有季节的变化,因而可以判定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无关。
他们仔细检查了天线,发现上面有一些鸟屎。Oh Shit!一定是因为这个原因。于是,他们愤怒地赶走了那几只在上面筑巢的鸽子,清除了鸟屎和鸟巢。然而,这噪声却还是在那里,不管他们怎么做,都不增不减。
这就是人类第一次听见“宇宙微波背景”的声音,这是宇宙大爆炸遗留下来的热辐射,是一种充满整个宇宙的电磁辐射。
后来,他俩在《天体物理学报》上以《在4080兆赫上额外天线温度的测量》为题发表论文正式宣布了这个发现。不知道他们是否有获得当年的“优秀员工”。
三、脉冲星

50年前,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中,年轻的乔丝琳·贝尔负责对穆拉德射电天文台每天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1967年,在这些数据中,她偶然间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脉冲信号,很像心电图中的心跳。它们周期很稳定,每隔1.337302088331秒就出现一次,脉宽0.04秒。这一快速的脉冲当时被半开玩笑地认为是外星高级智能生命传送来的讯息,随后暂时被称为“小绿人1号”(Little Green Man 1,或LGM-1)
之后的一个月,他们又陆续在不同天区发现了3个类似的脉冲信号,其中一个的周期为1.6秒。这就是脉冲星的发现。
1968年2月24日,他们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他们将最早发现的那颗脉冲星取名为CP1919,并在文章中指出,这种脉冲星可能就是中子星。
1968年6月,美国康奈尔大学托马斯·戈尔德明确指出,乔丝琳·贝尔发现的脉冲星即是正在快速自转的中子星。
脉冲星的大小和一座城市差不多,每秒能旋转几百次。每旋转一次,它们就的电波就像旋转的灯塔一样,扫过宇宙空间。
四、木卫一的火山爆发

1979年,旅行者1号拍下了木卫一(Io)的照片。(Io的名字咋来的?它是木星的女盆友之一!点这里,了解太阳系行星名称的由来:一张图看懂太阳系行星名称的由来)
科学家们让旅行者1号拍下这张照片,是为了在飞掠过程中,判断它的具体位置。
NASA的工程师Linda Morabito尝试着调整这张照片的对比度,好让背景的星星能表现出来(就像我们用美图秀秀一样)。这时,她发现,在木卫一的轮廓上,一朵巨大的云雾腾空而起。
一开始,她以为这是后面的另一颗卫星,正从木卫二的边缘移出来。但是,经过仔细观察和验证,她和同事们终于确定,这不是什么卫星,这是一座活火山喷发!
于是,人类第一次目睹了地球之外的火山爆发。
当然,木卫一的火山实在太多了,数得过来的就有400多个。小编没有住在上面真是万幸!不然睡不了一个好觉。
五、射电天文学

别看现在打电话那么方便,这在100年前几乎是不可实现的梦想。1928年,贝尔实验室的梦想就是:让越洋电话成为可能。他们请了一位叫卡尔·央斯基(Karl Jansky)的无线电工程师来解决噪声干扰的问题。
央斯基建了一个天线,用来接收频率为20.5兆赫兹(波长约14.6米)的无线电波。它被安装在转盘上,可以朝向任何方向旋转,因此被称为“央斯基的旋转木马”(Jansky’s merry-go-round)。
在收集了几个月的信号之后,他把背景噪声分为三种:附近的雷雨、远处的雷雨,以及一种来历不明的淡淡的嘶嘶声。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调查第三种类型的背景噪声,发现它来自银河系中心。
这是来自宇宙的声音!他把这个结论发表在1933年5月5日的《纽约时报》上,还出版了经典论文《明显的外太空电子干扰源头》(Electrical disturbances apparently of extraterrestrial origin)。他很想做进一步的研究,但是贝尔实验室拒绝了他的请求,因为这种辐射不会对越洋通信产生明显的影响。
那么,央斯基发现的噪声到底是什么?他发现的就是射电天文学本身!
然而,由于贝尔实验室给他安排了别的工作,他从此再也没有继续研究射电天文学。但他的发现却启发了无数天文学家。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使用“央斯基”作为天体射电流量密度的单位,简写作“央(Jy)”。
六、天王星

1781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正在为恒星分类。听起来很无聊吧?确实。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无聊,所以,当他发现天空中游弋过一颗奇怪的亮点时,他顿时感到兴奋异常。这颗星星的速度比夜空中其他星星都快,这说明它距离我们很近。它就是天王星,从而在太阳系的现代史上首度扩展了已知的界限。这也是第一颗使用望远镜发现的行星。
赫歇尔本来想以乔治三世的名字给这颗新星命名为“乔治之星”(Georgium Sidus),但站在天文学尺度上来看,这也太短视、太民族主义了有没有?最后,它被命名为天王星。
七、类星体

1963年,当马丁·施密特认为自己发现了一颗恒星时,它却发射出巨量的无线电波——这在恒星家族里是不可能的。他把这颗星命名为“类星体”。他发现,它在一个奇怪的位置上有一些又宽又亮的发射光谱线。光谱是天体的化学“指纹”,能告诉我们它的组成元素。
后来,他突然意识到,这些光谱线,实际上都是由我们熟悉的氢元素发出的——只不过经历了极大的红移,这说明它距离银河系极其远,有几十亿光年之远。据他判断,这颗类星体发出的无线电波,比整个银河系发出的电波强烈100倍。
今天,科学家已有共识,类星体可能是超大质量黑洞及其周围致密的区域组成的。
八、木星的哭泣

1955年,伯纳德·伯克和肯尼斯·富兰克林想试验一下他们的无线天线是否管用,于是把它对准了蟹状星云。然而,他们听到的却是一些破碎、嘈杂、跳跃的噪声。
他们同时发现,这种声音,每天都会比前一天早出现4分钟。这两位科学家,发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段来自另一颗行星的无线电波——木星的“哭泣”。
当电子和质子在木星的磁场中运动时,它们旋转、迂回、俯冲,轨迹就像过山车,于是发出了尖啸的叫声,就像木星在哭泣。
(作者:Sarah Scoles;via discovermagazine;编译:汪汪)

望采纳!

甘德,又称甘公,战国时期的齐国(一说是楚国或鲁国)人;石申,又称石申夫或石申父,战国时期的魏国人,他们都是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天文学家。甘德写有《天文星占》八卷,石申写有《天文》八卷,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为一部,称《甘石星经》。
《甘石星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可借它在宋代以后失传了,今天只能从唐代的天文学书籍《开元占经》里见到它的一些片断摘
录。这些片断摘录表明,甘德和石申曾系统地观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发现了五大行星出没的规律;他们还记录了八百颗恒星的名字,测定了一
百二十一颗恒星的方位。后人将甘德和石申测定的恒星记录称为《甘石星表》,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比希腊天文学家伊巴谷测编的欧洲第一个恒星
表大约早二百年,后世许多天文学家在测量日、月、行星的位置和运动时,都要用到《甘石星经》中的数据,因此,《甘石星经》在我国和世界天文学史上都占有重
要地位。

托勒密 希腊 约公元前2世纪 相传生于埃及,他的著作很多,巨著《天文学大成》曾在天文学史上产生过极大影响。托勒密的地心宇宙体系在欧洲天文界思想中占统治地位约有1300年。
张衡 中国 78-139 130年,发明水运浑象,经后人发展成为最早的机械钟。132年,创制世界上第一架测量地震的“候风地震仪”。
祖冲之 中国 429-500 463年,制《大明历》,首次在历法编算中考虑岁差现象。
张子信 中国
早在6世纪初,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张子信就发现了太阳、月亮和太阳系内5颗行星。图中左侧的仪器称为浑仪,用于测定恒星的位置。他在海岛观测天文三十多
年,发现太阳与行星的运动不均匀,又发现合朔发生在黄道与白道的交点附近,月在黄道北则日食,如在黄道南,虽在食限里,也不可能发生日食。
僧一行 中国 683-727 724年,与南宫说等人首测地球子午线弧长。725年,与梁令瓒等发明有报时装置的水运浑象。同年,制《大衍历》,首次提出初亏、食甚、复圆推算法。
郭守敬 中国 1231-1316
1276年,制简仪、仰仪、高表、景符、窥几、正方案、浑天象等多件天文仪器,他设计的登封观星台留存至今。1280年,与王恂制《授时历》,根据实测
校正了许多天文数据,创等间距三次差内插法和弧矢割圆法,解决日、月、五星运行问题。
第谷 丹麦 1572年,观测到仙后座超新星,为银河系第二颗新星。
哥白尼 波兰 1473-1543 1543年,出版《天体运行论》。他通过近40年的观测和研究,彻底推翻了托勒密的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
伽利略 意大利 1564-1642
1609年,制成第一架天文望远镜。1610年,发表了《星空使者》一书。同年,发现金星的盈亏现象,发现太阳自转。1632年,他出版了《关于托勒密
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把哥白尼的学说推到了最终胜利的阶段。
开普勒 德国 1571-1630 1604年,发现蛇夫座超新星,为银河系第三颗新星。1609年,《新天文学》出版,他发现的行星运动三定律,是经典天文学的基石。1621年,发现光的全反射现象。1627年,发表《鲁道夫星表》。
牛顿 英国 1642-1727 1666年,建立万有引力定律,发现光的色散现象。1688年,发明了第一架反射望远镜。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发表万有引力定律,奠定经典力学基础,天体力学由此诞生。
哈雷 英国 1656-1742
曾任格林尼治天文台第二任台长,1676年建立了南半球的第一个天文台,测编了包含341颗南天恒星的星表。1705年出版《彗星天文论说》一书,预言
了1758年回归的彗星与1456年、1531年、1607年和1682年是同一颗彗星。他的预言果然得到了证实,从此,人们把这颗彗星称为哈雷彗星。
罗蒙诺索夫 俄国 1711-1765 俄国著名的化学家和作家。1761年5月26日,他仔细观测了金星在日面的移动现象,第一个发现金星上有大气存在。
康德(Kant Immanuel) 德国 1724-1804 德国哲学家。1755年,他的著作《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出版,在该书中他提出了太阳系演化的星云假说。至今,这个假说仍被视为对哲学和自然科学有巨大影响和推动作用的学说。
梅西耶(Messier Charles) 法国 1730-1817 他曾发现了100多颗云雾状的天体以及好几颗彗星。1771年,发表第一个星团星云表。
威廉•赫歇耳(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 英国 1738-1822
1779年,发现行星状星云。1781年3月13日夜晚,威廉•赫歇耳与它的妹妹卡落琳•赫歇耳在院子里用自制的反射式望远镜发现了天王星。1800
年,在观测太阳时,用温度计首次发现红外辐射。1802-1804年,发现双星轨道运动。
拉普拉斯(P.S.Laplace) 法国 1749-1827 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1796年,《宇宙体系论》出版,提出星云假说。1799-1825年,《天体力学》出版,建立了行星运动的摄动理论和行星的形状理论。
爱因斯坦(Albert) 美籍德国犹太人 1879-1955 著名物理学家,1905年,发表狭义相对论。1915年,发表广义相对论,解释水星近日点进动的超差问题,预言光线在引力场中会发生偏转现象。
爱丁顿(Arthur stanley Eddington) 英国 1882-1944
他主要的成就是开创了恒星内部结构、恒星能源和恒星演化的研究,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他又是真正懂得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人。1923年,他发表
了《相对论的数学理论》,受到了爱因斯坦的高度称赞。
沙普利(Harloy Shapley) 美国 1885-1972
他是20世纪科学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主要从事球状星团和造父变星的研究,提出太阳系不在银河系中心,而是处在银河系边缘,银河系的中心是在人马座方
向,为我们认识银河系奠定了基础。
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 美国 1889-1953 是星系天文学的奠基人,观测宇宙学的开创者。此照片是哈勃正在帕洛马山上48英寸望远镜前进行天文观测。
央斯基 美国 1905-1950 美国工程师。他从事无线电工作,是射电天文学的奠基人。1932年,发现银河中心射电。
杰拉德•柯伊伯(Gerard Kuiper) 美籍荷裔 1905-1973
是现代行星天文学之父,他的同事和学生都昵称他为"GPK"。此照片是柯伊伯(中者)与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Subrahmayan
Chandrasekhar,左者)和奥托•斯特鲁维(Otto Struve)在叶凯士天文台(Yerkes Observatory)门前留影。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 美籍印度人 1910-1995 因在白矮星理论研究方面作出杰出贡献而获得1983年诺贝尔物理奖。
祖冲之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生平著作很多,内容也是多方面的

张衡,字平子,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诞生于南阳郡西鄂县石桥镇一个破落的官僚家庭(今河南省南阳市城北五十里石桥镇)。祖父张堪是地方官吏,曾任蜀郡太守和渔阳太守。张衡幼年时候,家境已经衰落,有时还要靠亲友的接济。正是这种贫困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到社会下层的劳动群众和一些生产、生活实际,从而给他后来的科学创造事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去年,科学家预计,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将撕裂一团名为G2的星际云。但是,他们调好了望远镜,准备好花生和瓜子,坐下来,等啊等啊等啊……什么也没有发生。他们很生气,也很无奈,毕竟大自然不总像春晚一样准时。

所以,和我们一样,虽然没等到自己想看的节目,但科学家也没闲着。由于他们的仔细观测,科学家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有注意的细节。比如说,他们目睹了有史以来最耀眼的X光辐射,比平常强烈400倍。他们还发现了一颗新的磁星,这是一种罕见的中子星。中子星的密度很大,原子核大小的中子星物质就相当于一座城市的质量。

所以,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有哪些科学发现是无意间发现的。他们当时都在观测别的东西,却不小心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一、伽马射线暴

1963年,美国、英国和前苏联达成了协议(呵呵……),不再进行核武器测试。为了保(jian)证(shi)没有人违反这项协议,美国空军就发射了一系列名为“维拉号”(Vela)的核爆炸探测卫星,时刻盯着地球上每个地方,看有没有异常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爆发。

然而,维拉卫星并没有探测到来自西伯利亚的异常爆炸,却探测到了来自宇宙深处的伽马射线。这些射线是随机发生的,经常突然增强,随即快速减弱,大约每天发生一到两次,强度可以超过全天伽马射线的总和。

这种现象,我们现在称之为“伽马射线暴”,有可能是来自于超新星爆炸、中子星碰撞等恒星级天体事件。这个在偷窥别国核试验时,偶然得到的科学发现,已成为人类科学家共同关注的事件,是目前天文学中最活跃研究领域之一,还曾在1997年和1999年两度被Science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列。

二、宇宙微波背景

贝尔实验室修建的霍姆德尔号角天线(Holmdel Horn Antenna),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一个长得像号角的天线。它就像微波的漏斗,从大头吸收进来,再从小头漏出去,供科学家研究。

1964年,贝尔实验室的射电天文学家阿尔诺·彭齐亚斯(Arno Penzias)和罗伯特·威尔森(Robert Wilson)正在使用号角天线来监控实验室的气球卫星。他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不管他们把天线对准哪个方向,他们都能收到一种怪异的嗡嗡声。这个讯号的波长为7.35cm,它各向同性,既没有周日的变化,也没有季节的变化,因而可以判定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无关。

他们仔细检查了天线,发现上面有一些鸟屎。Oh Shit!一定是因为这个原因。于是,他们愤怒地赶走了那几只在上面筑巢的鸽子,清除了鸟屎和鸟巢。然而,这噪声却还是在那里,不管他们怎么做,都不增不减。

这就是人类第一次听见“宇宙微波背景”的声音,这是宇宙大爆炸遗留下来的热辐射,是一种充满整个宇宙的电磁辐射。

后来,他俩在《天体物理学报》上以《在4080兆赫上额外天线温度的测量》为题发表论文正式宣布了这个发现。不知道他们是否有获得当年的“优秀员工”。

三、脉冲星

50年前,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中,年轻的乔丝琳·贝尔负责对穆拉德射电天文台每天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1967年,在这些数据中,她偶然间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脉冲信号,很像心电图中的心跳。它们周期很稳定,每隔1.337302088331秒就出现一次,脉宽0.04秒。这一快速的脉冲当时被半开玩笑地认为是外星高级智能生命传送来的讯息,随后暂时被称为“小绿人1号”(Little Green Man 1,或LGM-1)

之后的一个月,他们又陆续在不同天区发现了3个类似的脉冲信号,其中一个的周期为1.6秒。这就是脉冲星的发现。

1968年2月24日,他们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他们将最早发现的那颗脉冲星取名为CP1919,并在文章中指出,这种脉冲星可能就是中子星。

1968年6月,美国康奈尔大学托马斯·戈尔德明确指出,乔丝琳·贝尔发现的脉冲星即是正在快速自转的中子星。

脉冲星的大小和一座城市差不多,每秒能旋转几百次。每旋转一次,它们就的电波就像旋转的灯塔一样,扫过宇宙空间。

四、木卫一的火山爆发

1979年,旅行者1号拍下了木卫一(Io)的照片。(Io的名字咋来的?它是木星的女盆友之一!点这里,了解太阳系行星名称的由来:一张图看懂太阳系行星名称的由来)

科学家们让旅行者1号拍下这张照片,是为了在飞掠过程中,判断它的具体位置。

NASA的工程师Linda Morabito尝试着调整这张照片的对比度,好让背景的星星能表现出来(就像我们用美图秀秀一样)。这时,她发现,在木卫一的轮廓上,一朵巨大的云雾腾空而起。

一开始,她以为这是后面的另一颗卫星,正从木卫二的边缘移出来。但是,经过仔细观察和验证,她和同事们终于确定,这不是什么卫星,这是一座活火山喷发!

于是,人类第一次目睹了地球之外的火山爆发。

当然,木卫一的火山实在太多了,数得过来的就有400多个。小编没有住在上面真是万幸!不然睡不了一个好觉。

五、射电天文学

别看现在打电话那么方便,这在100年前几乎是不可实现的梦想。1928年,贝尔实验室的梦想就是:让越洋电话成为可能。他们请了一位叫卡尔·央斯基(Karl Jansky)的无线电工程师来解决噪声干扰的问题。

央斯基建了一个天线,用来接收频率为20.5兆赫兹(波长约14.6米)的无线电波。它被安装在转盘上,可以朝向任何方向旋转,因此被称为“央斯基的旋转木马”(Jansky’s merry-go-round)。

在收集了几个月的信号之后,他把背景噪声分为三种:附近的雷雨、远处的雷雨,以及一种来历不明的淡淡的嘶嘶声。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调查第三种类型的背景噪声,发现它来自银河系中心。

这是来自宇宙的声音!他把这个结论发表在1933年5月5日的《纽约时报》上,还出版了经典论文《明显的外太空电子干扰源头》(Electrical disturbances apparently of extraterrestrial origin)。他很想做进一步的研究,但是贝尔实验室拒绝了他的请求,因为这种辐射不会对越洋通信产生明显的影响。

那么,央斯基发现的噪声到底是什么?他发现的就是射电天文学本身!

然而,由于贝尔实验室给他安排了别的工作,他从此再也没有继续研究射电天文学。但他的发现却启发了无数天文学家。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使用“央斯基”作为天体射电流量密度的单位,简写作“央(Jy)”。

六、天王星

1781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正在为恒星分类。听起来很无聊吧?确实。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无聊,所以,当他发现天空中游弋过一颗奇怪的亮点时,他顿时感到兴奋异常。这颗星星的速度比夜空中其他星星都快,这说明它距离我们很近。它就是天王星,从而在太阳系的现代史上首度扩展了已知的界限。这也是第一颗使用望远镜发现的行星。

赫歇尔本来想以乔治三世的名字给这颗新星命名为“乔治之星”(Georgium Sidus),但站在天文学尺度上来看,这也太短视、太民族主义了有没有?最后,它被命名为天王星。

七、类星体

1963年,当马丁·施密特认为自己发现了一颗恒星时,它却发射出巨量的无线电波——这在恒星家族里是不可能的。他把这颗星命名为“类星体”。他发现,它在一个奇怪的位置上有一些又宽又亮的发射光谱线。光谱是天体的化学“指纹”,能告诉我们它的组成元素。

后来,他突然意识到,这些光谱线,实际上都是由我们熟悉的氢元素发出的——只不过经历了极大的红移,这说明它距离银河系极其远,有几十亿光年之远。据他判断,这颗类星体发出的无线电波,比整个银河系发出的电波强烈100倍。

今天,科学家已有共识,类星体可能是超大质量黑洞及其周围致密的区域组成的。

八、木星的哭泣

1955年,伯纳德·伯克和肯尼斯·富兰克林想试验一下他们的无线天线是否管用,于是把它对准了蟹状星云。然而,他们听到的却是一些破碎、嘈杂、跳跃的噪声。

他们同时发现,这种声音,每天都会比前一天早出现4分钟。这两位科学家,发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段来自另一颗行星的无线电波——木星的“哭泣”。

当电子和质子在木星的磁场中运动时,它们旋转、迂回、俯冲,轨迹就像过山车,于是发出了尖啸的叫声,就像木星在哭泣。

(作者:Sarah Scoles;via discovermagazine;编译:汪汪)



天文学史上有哪些意外发现?
答:他发现的就是射电天文学本身! 然而,由于贝尔实验室给他安排了别的工作,他从此再也没有继续研究射电天文学。但他的发现却启发了无数天文学家。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使用“央斯基”作为天体射电流量密度的单位,简写作“央(Jy)”。 六、天王星 1781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正在为恒星分类。听起来...

天文学史上有哪些意外发现?
答:您好妹子,其实楼下的就是真相,一、伽马射线暴二、宇宙微波背景三、脉冲星四、木卫一的火山爆发五、射电天文学六、天王星七、类星体八、木星的哭泣 但不同于他的,我要给你图片。直观 哈哈,必须采纳我的

世界上重大的发现有什么
答:1、天外是否还有“天”——天文学家发现系外行星 太阳系外行星泛指在太阳系以外的行星。历史上天文学家一般相信在太阳系以外存在着其它行星,然而它们的普遍程度和性质则是一个谜。直至1990年代人类才首次确认系外行星的存在,而自2002年起每年都有超过20个新发现的系外行星。现时估计不少于10%类似太阳...

有什么奇怪的天文事件
答:1978年,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奇异天体,叫做SS433 。它在牛郎星附近,是银河系的一员,离地球大约1.1 万光年。其实,这个天体在50年前就被人们发现过,当时人们只把它当作普通的恒星,没有引起重视。后来,它被编入斯蒂芬和桑杜列克两人编的星表。因为他俩的姓的头一个字母都是S,这个天体在星表中排在第433号,所以称...

天文学界都发生了哪些大事件?
答:引力波的发现 2016年2月11日,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合作组宣布探测到广义相对论预言已久的引力波,引力波的探测成为了天文学界的热门话题。目前,人们已经探测到来自双黑洞合并和双中子星合并产生的引力波。在未来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引力波得到确认。引力波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它可以提供电磁辐射不...

人类历史上的UFO事件有哪些?
答:但始终有部分发现根据现存科学知识无法解释。 经济观察网记者陈平平近日,中国多地观测到同一起UFO影像。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判断:“这是一起重大UFO事件。 UFO全称为不明飞行物,也称飞碟(unidentifiedflyingobject,简称UFO)是指不明来历、不明空间、不明结构、不明性质,但又漂浮、飞行在空中的物体。

在古希腊惊人的天文学发现,都有哪些惊人的发现?
答:首先第一项天文学发现就是古希腊人发现了宇宙中的八大行星是围绕着太阳旋转的。紧接着他们分别测出来了月球的大小以及我们地球圆周周长的大小。最后,在此基础上,他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天文计算器。一、八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关于宇宙中的八颗行星,它们主要是围绕太阳来公转的这一个说法,最早的发现是...

自古以来有哪些重大天文事件?
答:1993年3月24日,美国天文学家尤金·苏梅克和卡罗琳·苏梅克以及天文爱好者戴维·列维,利用美国加州帕洛玛天文台的46厘米天文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彗星,遂以他们的姓氏命名为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这颗彗星被发现一年零两个多月后,于1994年7月16日至22日,断裂成21个碎块,其中最大的一块宽约4公里,以...

美国科学家在月球表面发现水,究竟是怎么回事?
答:美国宇航局 (NASA)近日宣布了一个重要发现,其平流层红外天文台 (简称SOFIA)首次在阳光能够照射到的月球表面探测到水。月球上有水存在的事实我们早就知道,不过此次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月球有阴影之外的地方探测到水。此次发现让我们对月球上的水的了解更近了一步。而回顾历史,你知道,人类的月球找...

中国的四大天文发现有哪些?
答: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斐然。在古代,有以太阳和三辰定季节规律的发现、交食规律的发现、五星运动规律的发现、岁差和潮汐现象的发现等重大发现。近现代我国在恒星和行星的发现、小行星和彗星的发现、致密星发现以及星系方面的发现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