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言中有哪些虚词?

作者&投稿:德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唐代韩愈《师说》中的虚词: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故:用作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所以”“因此”。有时用“是故”“以故”。 

译文: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而: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译文: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3、或师焉,或不焉。

或:用作连词。表示两种(或以上)情况可供选择或者动作行为的交替发生,可译为“有的”“有时”。 

译文: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

4、生乎吾前。

乎: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译文:生在我前面。

5、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其闻道”作主语。

译文: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

6、其皆出于此乎?

其:表测度。

译文:大概都出于这吧?

7、 犹且从师而问焉。

且: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 

译文: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

8、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也:助词,表示句中停顿,不译。

译文: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

9、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则:连词,表示转折,译为“却、反而、然而”。

译文:(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

二、战国时期荀子《劝学》中的虚词:

1、蟹六跪而二螯。

而:用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译文:螃蟹有六只爪子,两个钳子。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译文: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而: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4、吾尝终日而思矣。

而:表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译文:我曾经整天思索。

5、輮使之然也。

然:用作代词。相当于口语中“这样”“如此”。 

译文: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而: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译文: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

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助词,表示各种语气,可以“了”“呢”“啊”或不译。

译文: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

8、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于:介词,表示比较,译为“比”。

译文: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文言虚词是什么意思?
答:文言虚词包括 (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常见文言虚词20个。 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虚词不能独立成句,只有配合实词来完成语法结构。虚词对实词有协助作用,这类词包含介、连、助、叹...

文言虚词的用法有哪些?
答:20个常用虚词:【而】1. 连词 ①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成“又”。例: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② 表递进,可翻译为“并且”过“而且”。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③ 表承接,可翻译为“就”、“接着”、“然后”、“于是”。例1:置于地...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用了哪些文言虚词和实词?
答:一、文言虚词 1、而:却,连词。2、乃:于是,副词。3、也: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4、之:音节助词。二、文言实词 1、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2、方:方圆纵横。3、修:长,这里指身高。4、寝:躺,卧。5、地:土地,疆域。6、美:“以……为美”、“认为……美”,...

文言文的虚词有哪些,什么意思
答:在文言文中,凡是没有实义的词,都可以称为文言虚词。从语法角度来讲,主要有代词、助词、副词、介词、连词等。具体来说,一般有:之、其、焉、所、而、因、乎、以、为、乃、且等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275611912 推荐于2016-06-02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常见文言虚词一般都有什么,有哪些意思,尤其是而
答:2016-12-09 常见文言虚词一般都有什么,有哪些意思,尤其是而一般 2011-05-15 文言中常见的文言虚词,古今异义词有哪些? 12 2013-10-05 高中文言文常用的十八个虚词都有哪些,分别有哪几种意思? 7 2016-12-27 文言虚词"而"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1 2014-07-26 文言虚词"而"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4 2013...

文言文里的所有虚词实词
答: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

什么是文言文虚词
答: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有哪些虚词,初中的
答:常见文言虚词 之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

文言文虚词有哪些?
答:"惟""唯""维"作为虚词使用时,古时可以通用。 为"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 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 例如: 此中人...

文言实词和虚词是什么?
答: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虚词不能独立成句,只有配合实词来完成语法结构。虚词对实词有协助作用,这类词包含介、连、助、叹、副、象声六大类。虚词在联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有的联只因一虚词之差,便谬之千里。巧妙运用虚词,可使联句增色。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