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果一辈子只考中了秀才还有没有机会入仕为官?

作者&投稿:濮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自隋朝创办科举制度后,读书人便可通过这个渠道成为封建官僚阶级,这个相对公平的制度被历朝历代沿袭,虽说每个朝代在科举考试的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基本上还是保持了公平、公正这一基本原则。

到了明清两朝,科举考试大盛。读书人要达到做官的目的,一般要经过四级考试: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初次应试,或者是考了多次仍未取得“生员”资格的读书人都叫“童生”,而不管年龄大小,所以有了“七十老童生”的说法。

童试又分“县试”(知县主持)、“府试”(知府主持)、“院试”(省里学政到各府主持),全部合格才被录取到某一府学、州学或者县学为“生员”,俗称“秀才”。

生员第一年要参加“岁考”(也叫岁试),第二年参加科考(也叫科试),科考合格者第三年参加省里的“乡试”,乡试一般每三年举行一次,安排在秋天,主考官由皇帝临时指派,乡试合格者为“举人”。

举人到京城参加“会试”,会试也是三年一次,安排在乡试的第二年春天,由皇帝指派大臣担任考官,被录取者为“贡士”。贡士放榜后,接着到皇宫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分列名次为“进士”。进士分一甲、二甲、三甲。一甲前三名,依次是状元、榜眼和探花,这三人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人数不定,一般是几十人)赐“进士出身”;其余的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二甲、三甲的进士再经一次“馆选”考试,合格者称为“庶吉士”,进翰林院学习三年。馆选落选的进士便直接分配官职,一部分在京各衙门担任较低层次的职务,大部分做知县,差一点的担任府、州、县学的教官。庶吉士三年期满考试,根据成绩分别授修撰、编修、主事、御史等。

从童试到殿试,能走完这全过程的读书人是幸运的,也是极少数的。对于那些屡试不第的举人们(有时规定三科不中,有时是六科不中),可以经挑选分配官职,但官职一般比进士低一点,大部分做教官,少数做知县、府州的辅助官等。

另外,府州县学屡试不中的生员,如果能选为“贡生”,也有出仕的机会。贡生分为五种:遇庆典之年而根据一定资历选拨为贡生的叫“恩贡”,经过严格考试而选拨的叫“拨贡”和“优贡”,参加乡试未中举人而列副榜的叫“副贡”,一年选拨一次的叫“岁贡”。

这五种贡生的选拨,都有一定的限额,比如岁贡生,州学一年只能选拨一个,县学每两年选拨一个。这些贡生可以按照规定通过一定考试授予低层次的官职,一般担任教官或者各级衙门的辅助类低级官员。在当时,贡生入仕虽然担任的官职很低,但也跟进士入仕一样,被看作是做官的“正途”,不会被人看不起。

整体来说,科举考试的录取比例都极低。梁启超在《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中曾谈到清代的科举录取比例,大致是:一个县从一千几百名童生中,选十几人为生员;一个省从一万几千生员中,选一百几十人为举人;全国从几千名举人中,选一百多个进士,再从一百多个进士中,选几十个翰林。

科举考试中常有作弊的事情发生,不过这也是小概率事件。明清的科场规则非常严密,宋代以来创立的各种有效的防作弊措施,如锁院、糊名、誊录等制度都继承了下来,并考虑得更加周密,锁院制度不仅在会试时实行,在各地乡试时也实行。

乡试、会试考场纪律非常严格,防止夹带小抄、冒名枪手的各种细节都考虑到了,而且都作出了书面规定。光绪四年汇编的《科场条例》达60多,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最详备的考试规则。清代对考官与考生通同作弊的科场案,处理极为严酷,一旦发生,有关考官轻则罢官,重则杀头,全家人被流放;考生轻则带枷示众、取消考试资格,重则流放、杀头。



有,但是机会很渺茫。秀才是才过了乡试,还有殿试等很多一级一级的考试,才能入仕。

有机会。因为考中秀才之后自己也可以被国家录取官名,在古代秀才也是可以做官的。

只考中秀才的话是没办法入仕当官的,想要做官最少也得是个举人,不过秀才可以每个月从官府那里领取一些粮食,算是官府对秀才的支持。

并没有机会,毕竟秀才在古代的学位并不是很高,达不到做官的标准。

假如当年洪秀全考上了秀才,中了举人,中了进士,后来还会有太平天国运动...
答:会有的 可能是后来的洪秀全 可能是历史车轮中来做这件事的人而已 这件事注定会发生并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消失而停住或者不发生 可能会换一种方式可能是由不同的人 你要知道当一种或者一个东西要破土而出的时候 只是刚好有那么一个推动者在它面前罢了 这件事情要发生,不管前面是谁,它都会发生 ...

“读书改变命运”,为何在古代,书生竟“百无一用”了呢?
答:(1)读书改变命运无论是现在的高考制度,还是古时候的科举制度,读书都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最佳方式。古人十年寒窗苦读,一朝考中科举,就将跻身官僚阶层,运气好的还能娶个朝廷大官的女儿甚至公主,瞬间改变命运,直接走上人生巅峰。哪怕只是最低级别的科举,考中个秀才,也可以见了官员不用下跪。而现在...

入则孝全文翻译
答: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孔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他的著作还有《四书...

古代进士,举人,秀才出身的各能做什么官
答:举人得授九品官职。进士得授七品官职。举人的待遇对于普通人而言吸引力也是巨大的。贡士成为举人以后还可以继续参加会试(闱)考取贡士,古人参加会试合格就是贡士,可以参加殿试。贡士的待遇比举人要高一些。进士中举人并顺利成为贡士以后就可以参加殿试了,殿试是由皇帝主考的,考中前三名为一甲进士,分别...

在古代“秀才”含金量有多高?
答:再加上科举考试的第一关,童子试的考取难度较大,有些读书人甚至到年老时,还未能成功考上秀才。所以普通人家通常会因读书而一贫如洗,才有了穷秀才这个称呼。而这些读书人之所以这么努力的想要考取秀才,其一是只有通过了第一关,才能继续考取下一级的考试,走上仕途的道路。其二是秀才能为自己的家庭...

为何古人中了探花比中状元还高兴呢?
答:在古代考科举也是要经过好几个程序的,就如同现在考大学一样,首先得考小学、中学高中,然后再考大学,古代考科举也是如此,首先得考中秀才、举人,然后考中进士,才有资格进入殿试。殿试及第的前三甲,第1名是状元,第2名是榜眼,第3名是探花,按理说考中第1名才是最好的,但是有一些人考中了探花...

明朝举人能直接当官,当官后还能继续考进士吗,还是说不能继续考了
答:有过当了官的举人还去考进士的吗?有。在明清,通过乡试考中了举人,不仅可以参加全国性的会试去考进士,也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不过,举人出身只能做些小官,而且仕途要比进士出身的人要差。所以,有人中举后会一直去考试而不做官,也有人因经济原因,先做官赚钱养家再去考试。像《续资治通鉴》的作者...

当年的秀才、举人、进士分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答:第一,秀才,秀才是每个省通过选拔考试出来的,也就可以相当于是现在的普通本科生了,所以我们通过考试制度也可以简单的测算一下,秀才相当于现在的一本学校的本科生。第二,举人,秀才考中之后还是不能做官的,秀才需要到各省城来参加乡试,乡试完成考中的就被称之为举人!所以可以这样来看,大学毕业之后...

古代十年寒窗苦读考科举中状元很难,高中状元能当什么官
答:古代人读书的并不多,第一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读书,因为古代读书需要进私塾,有教书先生带入们,在乡试中考中秀才,才有可能继续念下去,如果连秀才都考不上,那也就不要想读书这条路的,其实能考上秀才的都不容易,因此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许多人瞧不起秀才,其实考试秀才还需要在选拔考试中要在...

古代科举考试过程,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
答:古代科举考试,由童生到状元要经过哪五个阶段? 1、童生试 其实这是一个入学考试,只有通过了这个考试,才能够取得生员的资格,而童生试包括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县试、府试和院试,只有全部通过了,才能够参加真正的科举考试,而且,在古代的时候,无论你的年龄多大,都需要经过童生试,有人一辈子都过不了,可以说是非常的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