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土地规划指标

作者&投稿:泷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土地规划指标?~

土地规划指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各项指标对辖区内用地规模结构进行宏观管理及指导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编制,分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是为保护资源和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规划期内不得突破或必须实现的指标;预期性指标是指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预测,规划期内应该实现的指标。

建设用地指标是指国家为保护耕地,对建设用地采取的控制手段。即:每年度各地方建设用地面积设置最高限度,不得突破。
国土局关于建设用地是有范围控制的,建设用地的范围简称图斑,所以图斑范围内的土地才可以当做建设用地开发;图斑外的土地是耕地、林地之类,是不可以开发的,而在耕地范围满足要求,城区和乡镇需要发展所新增加的建设用地范围,就是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扩展资料:
根据国土资源部去年制定的加强土地调控、严格新增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的政策,省级政府向国务院报批项目用地,需与国家发改委沟通,项目审批机关还必须就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划布局、市场准入标准以及审批、核准程序是否完备和合规做出说明。
新增建设用地为规划期间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量;建设用地净增量为规划期间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量减去规划期间建设用地变为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量。

土地规划指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各项指标对辖区内用地规模结构进行宏观管理及指导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编制,分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

约束性指标是为保护资源和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规划期内不得突破或必须实现的指标;预期性指标是指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预测,规划期内应该实现的指标。

其中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建设用地总规模、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和耕地规模等。

扩展资料: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土地适宜性的评价是在土地潜力评价的基础上,联系某种具体生产对象的适生条件来进行。根据特定用途的适宜性,可对一定地段的土地进行评价和分级,用质量和数量来表示。

考虑到土地适宜性是指持续不断的利用,要联系到未来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如大规模地清除植被、发展灌溉、平整和改造地块、新修道路、土壤侵蚀或环境退化等),以及从而形成的适宜性或限制性。

因此,土地适宜性的分级分为两种:当前土地利用现状的适宜性分级和潜在的土地适宜性分级。



也就是上级下达给本级的用地和耕地保有量指标
(比如市级下达给县级)

其中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建设用地总规模、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和耕地规模等

什么是土地规划指标
答:土地规划指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各项指标对辖区内用地规模结构进行宏观管理及指导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编制,分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是为保护资源和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规划期内不得突破或必须实现的指标;预期性指标是指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预测,规划期内应该实现的指标。其中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

什么是土地指标?
答:就是在土地规划期内(一般规划期为15年)给的总的用地规模。这项指标是做国土空间规划时一次性给的指标,并且必须落到规划图上每个地块上。2、是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也叫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就是总的规模指标分年度使用的指标(打个比方,规模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就是批发与零售的关系)。这项指标是每...

土地指标?
答:对建设用地采取的控制手段。即:每年度各地方建设用地面积设置最高限度,不得突破。 土地指标种类也就是上级下达给本级的用地和耕地保有量指标,其中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建设...5.什么是土地使用指标答:政府为了保护耕地面积,对建筑面积与其它项目的控制手段;所以各地区...

土地指标入库后多久生效
答:7-10个工作日。通过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内容得知,土地指标入库后7-10个工作日生效。土地规划指标是指规划期内的发展空间规模,即规划期内的总规模,是在规划期起始一次性下达的总指标。

土地指标是什么意思
答:土地指标是上级下发给下级政府单位的国有或集体所有土地转成建设用地的指标,之所以能够成为指标是因为一年只有那么多,超了是不会批的,只有翻修或其它方法。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土地规划指标。也就是上级下达给本级的用地和耕地保有量指标 (比如市级下达给县级) 其中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约束性指标名词解释
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约束性指标是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规定的,对规划期内土地利用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指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约束性指标是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核心,它体现了国家对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和引导。这些指标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通过科学分析和预测,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等多方面因素综合确定...

规划建设用地技术指标是什么
答:居住区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也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四项,它们之间存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主要反映土地使用的合理性与经济性,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及每人平均用地水平是必要的基本指标。在规划范围内还包括一些与居住区没有直接配套关系的其他用地,如外围道路或保留的企事业单位、不能...

什么是土地使用指标
答:城土地使用指标是指城市中各种不同使用性质的土地的比例及其应产出的效益或应负担的城市人口数目等参数。对城市土地的使用,应力求节省,各种不同使用性质的土地,如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道路用地和园林绿地用地要保持适当的比例。在进行城市规划,安排城市土地使用和在实施建设项目时...

土地规划的相关指标
答:土地适宜性评价,经联合国粮农组织1977年协商讨论的结果,认为可以下列 4 方面的指标来表达:① 类(order)──反映适宜性的种类,一般以英文字母表示,分为适宜(S)、有条件的适宜(Sc)、不适宜(N)。②级(class)──反映各类用途中的适宜程度,以数目字表示:“1”为非常适宜,“2”为中等...

什么是用地指标
答:建设用地指标是指国家为保护耕地,对建设用地采取的控制手段。即:每年度各地方建设用地面积设置最高限度,不得突破。国土局关于建设用地是有范围控制的,建设用地的范围简称图斑,所以图斑范围内的土地才可以当做建设用地开发;图斑外的土地是耕地、林地之类,是不可以开发的,而在耕地范围满足要求,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