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简史

作者&投稿:进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技术发展史的分类~


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这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上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这时中国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铁柔化技术。
秦汉时期:
到了秦汉时期,随着封建制的巩固,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造纸术已被发明并且得到了重大改进。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发达。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农业上,轮作制已经确立。《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两晋南北朝:
这一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科学家。刘徽、祖冲之、张子信对数学和天文学做出了很大贡献。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创造了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农学的成熟。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丰富了中医学体系。葛洪在炼丹上的研究,对原始的化学做出了贡献,马钧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机械制造的水平。
两宋时期:
两宋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是沈括。这时中国的四大发明相继问世,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元朝:
元朝的科学技术达到或取得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甚至医学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当时领先于世界的阿拉伯与波斯科学技术传入中国。元世祖忽必烈在尚未登基之前,就征招“回回为星学者”。
他们翻译及带来诸如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伊本·优努斯(也译做尤尼)的《哈基姆星表》(也译作《哈基姆历数书》)等天文学著作。1260年,元廷承金人旧制,设立司天台。
明朝:
明朝科技成就灿若繁星,在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涌现了许多名家巨作。
清朝
清的科技有些傲人的发展,乾隆时官修的《医宗金鉴》九十卷,征集了不少新的秘籍及经验良方,并对《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书作了许多考订,是一部介绍中医临床经验的重要著作。清代名医王清任在医学上有突出的成就,着有《医林改错》一书。
他强调解剖学知识对医病的重要性,并对古籍中有关脏腑的记载提出了疑问。他通过对尸体内脏的解剖研究,绘制成《亲见改正脏腑图》二十五种,改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为祖国解剖学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近代科技: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科学大量传入中国,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一直到辛亥革命,中国竭力地在吸收西方科学成果。
民国初年中国科学社等民间学术社团创立以后,中国科学技术开始和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为系统地融合到了一起。1928年中央研究院的产生、1949年中国科学院的成立,使得中国科技研究的发展获得了政府的财力支持。


扩展资料:

社会上习惯于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科学技术简称科技。
实际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发现自然界中确凿的事实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理论把事实与现象联系起来。
技术的任务则是把科学的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科学主要是和未知的领域打交道,其进展,尤其是重大的突破,是难以预料的;技术是在相对成熟的领域内工作,可以做比较准确的规划。
高新科技类:
遥感技术:这是本世纪6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它从遥远的地方去感觉运动着的物质的映象,借助专门的光学、电子学和电子光学探测仪器,把遥远的物体所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号接受记录下来,再经过加工处理,变成人眼可以直接识别的图像,从而揭示出所探测物体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超导技术:利用超导电材料的独特性质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技术,称为超导技术。
微电子技术:运用电子学基本规律,研究各种电子元件、器件设备和系统,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国防及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应用技术,就是电子技术。而微电子技术则是电子技术的微型化发展技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科技史


燧石矛头,约西元前十万年前技术的历史和人类一样久远。一些主要的工具类型几乎在每一次旧人类的考古发现中都会被找到,直至巧人的时代。但其他动物也被发觉可以学习使用及精制工具,所以将人类视为唯一会使用及制作工具的动物是不正确的。技术的历史依顺著由简单的工具及能源(多为人力)至复杂的高技术工具及能源的过程发展。
最早的技术会单纯地转变现有的天然资源(如石头、树木和其他草木、骨头和其他动物副产品)成简单的工具。经由如刻、凿、刮、绕及烤等简单的方式,将原料转变为有用的制品。人类学家发现了许多早期人类由天然资源所制造出的住所和工具。此一时期称为石器时代。
鸟是另一种时常会以许多材料建立精致的窝和简单工具的动物。通常,它们并不被认为在实作一技术技艺,主要是因为此行为大多来自于本能。但还是有一些偶发性文化转移的证据,尤其在非人类灵长类之间。已有许多证据证明在除了人类的动物之间,亦有些简单的技术。
火的使用而然后掌握(约五十万至一百万年前(HistoryWorld, 2006))是人类技术演进的转捩点,提供了一具有许多深远用途的简单能源。或许第一次使用火来供加热是在食物的准备上。其使得植物及动物等食物来源大大地增加,因为它大大地降低了食物的腐败速度。
火再来扩展到了天然资料的加工上,且允许利用需用火加工的天然资料。(现今找到最古老的抛射武器为用火烧固的木制长矛,约在二十五万年前)木材和木炭是第一种被使用来能源的物质。木材、黏土和石头(如石灰岩)是最早用火来塑形和加工的物质,用来制造如武器、陶器、砖和水泥等加工品。持续地改善,创造出来火炉和风箱,及精炼与锻造自然金属的能力。金、铜、银和铅为最早可被精炼出的几种金属。胜过石、骨及木制工具之铜制工具的优点很快地展现在早期人类身上,而自然铜的使用则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初期(约西元前八千年)。在自然界里并不存在很大量的自然铜,但铜矿则是很普遍的,有些可以用木材或木炭很容易地制造出来。
轮子约在西元前四千年被发明出来。最后,金属的制作导致了如青铜和黄铜等合金的发明(约在西元前四千年,称为青铜时代)。钢等铁合金的第一次使用则在西元前一千四百年(铁器时代)。
其间,人类学会到控制其他类型的能量。所知最早风力的使用为帆船。一装有帆的书于西元前三千两百年的埃及壁画中被发现。从史前时代开始,埃及人大约就在使用“尼罗河的力量”一年一次的洪河来灌溉他们的土地,并渐渐学会经由计划性地建造灌溉渠道和水池来管理田地。类似地,美索不达米亚的早期人民,苏美人会来了使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来做为相同的用途。但更多风力和水力(甚至人力)的使用则需要再另一次的发明。
人类改变或控制其周围环境的手段或活动,是人类活动的一个专门领域。中国在发展技术方面有悠久的历史。《史记》货殖传中就出现了“技术“一词,意为“技艺方术”。直到宋朝之前,中国的技术水平曾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英文中的技术一词technology由希腊文techne(工艺、技能)和logos(词,讲话)构成,意为对工艺、技能的论述。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英文中是17世纪,当时仅指各种应用工艺。到20世纪初,技术的含义逐渐扩大,涉及工具、机器及其使用方法,直到20世纪后半期,技术的定义才取的内容。
从人类的早期起,技术就和宇宙、自然、社会一起,构成人类生活的四个环境因素。几千年来,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面貌。但是,直到19世纪技术才开始了它的飞速发展。在古代,技术和科学是分开的。科学知识专属于贵族哲学家,技术则由工匠掌握。中世纪后,商业快速发展,社会的经济交换活跃,促使科学和技术互相接近。到19世纪,技术逐渐以科学作为基础,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技术的发展史上,爱迪生的巨大贡献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研究实验室,使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推动了二者的发展。
1879年10月21日爱迪生所作的电照明实验,可以看作现代技术研究诞生的标志。20世纪中期以来,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从1939年1月发现铀核裂变到1945年7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有六年半时间。电子计算机出现以后引起人类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变化则更为深刻。这些技术上的突破所引起的生产力飞跃可以称为技术革命。
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技术进步也带来某些不良的影响,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一点正越来越引起全人类的关注。
大致地,可以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引发蒸汽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直到21世纪的信息时代。同时,技术必须借助载体才可以流传和延续传递交流。技术的载体分别由能工巧匠、技师、工程师、制造大师、发明大师、科学家、管理大师、信息大师等为代表的高科技高技能人群,图纸、档案、各类多媒体存储记忆元器件、电脑芯片、电脑硬盘等,古代的甲骨文、竹简、印刷术都是技术进程的标志性载体。



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答:1、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 15世纪中叶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转变时期。资产阶级革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提供了社会条件。于此同时,科学本身为争得自己的独立地位,摆脱宗教的桎梏,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实验科学的兴起,更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2、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

中国机械发明创造简史是什么?
答:机械始于工具,机械领域中绝大部分的发明创造是由于生存、生活的需要和生产中的需要,一些发明创造是战争的需要,还有一些发明创造是为了探索科学技术的需要。50万年前,中国猿人学会了制作石器。20万年前,生活在我国四川资阳地区的古猿人学会了制作骨针、骨锥等骨器。15000年前,古人类学会了用骨、角、牙...

技术的简史
答:此一时期称为石器时代。鸟是另一种时常会以许多材料建立精致的窝和简单工具的动物。通常,它们并不被认为在实作一技术技艺,主要是因为此行为大多来自于本能。但还是有一些偶发性文化转移的证据,尤其在非人类灵长类之间。已有许多证据证明在除了人类的动物之间,亦有些简单的技术。火的使用而然后掌握(...

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答:1、近代科技的起步 15世纪中叶,欧洲迎来了历史上的重要转折。在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创造了社会条件。为了争取独立的地位,科学界不懈地斗争,以摆脱宗教的束缚。实验科学的兴起,为自然科学的独立提供了实践基础。2、第一次工业革命 英国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地,主要原因在于资...

技术发展简史目录
答:第一章: 技术的多样性与需求催生了其最初的形态,每一项创新都源于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随着社会进步,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演变,推动着它的不断进化。第二章: 延续性与非延续性并存,既有技术的继承与改良,也有全新的突破和颠覆。这种张力构成了技术发展的独特风景。第三章: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重要...

技术发展简史内容简介
答:本书专注于技术发展理论,依托于技术史研究的最新发现和经济史、人类学领域的相关资料,挑战了传统观念,即技术进步主要依赖于个别英雄式的发明家独立创造。作者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出发,而非政治革命理论,以生物演化的类比来阐述技术的演变过程。全书围绕三个核心主题展开:首先,是多样性的强调,揭示了人类...

现代通信技术简史
答:1962年,历史性的时刻来临,美国缅园州的安多弗站与英国的贡希站和法国的普勒默——博多站通过“电星1号”成功实现了跨大西洋的电视转播和多路电话试验,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早期卫星通信技术的突破。紧接着在1963年7月,美国NASA发射了“同步2号”卫星,首次在非洲、欧洲和美国之间进行长途通信,包括...

现代通信技术的简史
答:1958年12月18日,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仅仅工作了13天。从此,卫星通信进入实验阶段。1963年至1964年美国发射了三颗实验性地球同静止轨道卫星,只有第三颗卫星“同步3号”完全成功。1964年,开始卫星通信业务:1964年8月20日,成立了以美国通信卫星有限公司为首的“国际通信卫星...

人类技术变革简史:未来的可能性与挑战
答:技术演进与智能新时代技术的演变如同一条主线,从农业的辛勤耕耘,到工业革命的机械化生产,再到信息时代的数字转型,如今,人工智能正引领我们步入智能社会的前沿。每一步都推动着社会经济的革新与进步。人工智能的核心与基石</人工智能的核心概念,如机器学习,其中监督学习举例如线性回归、逻辑回归和支持...

电子科学与技术发展简史
答:在电子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发展中,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的起源可追溯到半导体和激光领域。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创新带来了晶体管的诞生,这一发明开启了固体电子技术的新纪元。紧接着,中国在1956年提出"向科学进军",将半导体技术列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同年,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举办培训班,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