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风险

作者&投稿:麻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加强调查、监测、预警预报、宣传培训等防治工作,变消极被动的应急避灾为积极主动的减灾防灾,使自然灾害防与治协调统一,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紧密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施工总体要求,将防治任务纳入工程开发建设计划。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要同工程建设、村镇建设、山区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相结合,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相统一。
(3)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分阶段实施的原则。重点抓好易发区的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近期主要安排严重威胁工程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自然灾害点的勘查与治理。做到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局部防治与区域环境治理相结合。
(4)坚持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原则。坚持群众监测与专业监测相结合,应用新理论研究自然灾害,运用新技术、新方法监测和治理自然灾害,建立适应工程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科学体系。
(5)坚持多渠道筹资的原则。加大自然灾害防治投入力度,按照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自然灾害,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其他自然灾害确需治理的,由政府或业主出资的原则,进行自然灾害的治理工作。

扩展资料: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积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酸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等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第一,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很广。不管是海洋还是陆地地上还是地下、城市还是农村、平原、丘陵还是山地、高原,只要有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就有可能发生。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又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其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非常多。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还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而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等的不确定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
第三,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主要自然灾害中,无论是地震还是干旱、 洪水、它们的发生都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人们常说的某种自然灾害 “十年一遇、百年一遇”实际上就是对自然灾害周期性的一种通俗描述,自然灾害的不重复性主要是指灾害过程、损害结果的不可重复性。
第四,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自然灾害的联系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区域之间具有联系性。比如,南美洲西海岸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有可能导致全球气象紊乱;美国排放的工业废气,常常在加拿大境内形成酸雨。
另一方面是灾害之间具有联系性。也就是说,某些自然灾害可以互为条件,形成灾害群或灾害链。例如,火山活动就是一个灾害群或灾害链。火山活动可以导致火山爆发、冰雪融化、泥石流、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
第五, 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例如,全球每年发生可记录的地震约 500 万次,其中有感地震约5万次, 造成破坏的近千次,而里氏7级以上足以造成惨重损失的强烈地震,每年约发生15 次,干旱、洪涝两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十分严重,全球每年可达数百亿美元。
第六,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始终充满着矛盾,只要地球在运动、物质在变化,只要有人类存在,自然灾害就不可能消失,从这一点看, 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充满智慧的人类,可以在越来越广阔的范围内进行防灾减灾,通过采取避害趋利、除害兴利、化害为利、 害中求利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从这一点看, 自然灾害又是可以减轻的。

对灾区的家庭及个人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饮用水的清洁,有条件的要遵照救灾人员的指导,严格用药品消毒,没有条件的也要尽可能将水煮沸后在饮用,切不可因麻烦而随便引用已被污染的水。
②配合救灾人员做好灭蝇灭蚊灭鼠等工作,并以一切办法防止蚊虫叮咬。
③发现异常情况,如周围有人生病、发烧、患上皮肤病等,要立即向救灾人员或有关部门报告。
④尽可能避免多人同住一室,并尽可能避免与动物同宿,即使是自家的家禽家畜也不行。
⑤ 若非必要,在没有相关人员组织、指导的情况下不要任意搬迁。外出人员也不可因关心亲友安全而贸然进入灾区。
⑥灾后自来水等供应水中断,必须饮用地下水、消防用水等驻留水时,应注意确保饮用水安全。灾后如自来水供应中断,应以饮用瓶装水为优先考虑,或至指定地点取水煮沸后饮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自然灾害

风险=触发概率×损失量
所以不同地方是不同的,地震频发地,则是地震,火山活跃区则是火山, 其他地区可能是洪水

(一)定义

自然灾害风险就是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具体来说就是一定强度的某一灾害在某一特定范围内可能造成的损失。如洪水风险是指在某一重期洪水(如20a一遇)条件下,某城镇或农村淹没区可能遭受的损失。

灾害损失:包括灾区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以及社会政治影响等。

直接经济损失:灾害发生后在短时间内所造成的最初的经济损失,是一个静态概念。

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的后期效应,是一个动态概念。

(二)自然灾害风险分析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包括对灾害本身的分析与灾害涉及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的分析。

通常把灾害系统分为灾害源、灾害载体和受灾体三部分。对灾害系统的分析包括灾害源的时空分布、影响条件及发生原因、灾害载体本身的特性、传播速度及路径、承灾体的范围及其构成,即灾区的人及其有关环境系统,包括生物圈、生活生产设施等。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并不研究以上所有内容,如灾害发生原因、触发条件、载体本身的特性等,而是着重分析灾害发生的频率、强度及其涉及范围的大小,强调受灾范围内承灾体的构成即人口的分布和构成、财产的分布与构成等。

(三)自然灾害风险评估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就是对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与灾害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进行客观地评估。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通常以一次灾害过程为度(计算单位),但是遇上群发性的灾害过程,也可考虑多种灾害同时计算。

风险对象包括可能发生灾害的地域内一切可能受到损害的人群、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经济预测不同。经济预测是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所作的外推,自然灾害风险没有连续的基础历史数据,也不能完全采取外推的办法,在可能损失估算中会有一定的主观条件预测,如多因子扩分时,某些权重的确定要靠专家的经验或外地的经验。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灾害损失评估也不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一种在灾害发生之前的行为,是在灾害的危险性分析、灾害估算,灾害影响小区划,以及对各类工程、经济部门、生命线系统的统计估算基础上,对所预测范围内的人口分布和构成、财产分布与构成进行的分析和估算。灾害损失评估是灾害发生后的行为,估算某一特定地区的破坏情况,以正确反映灾情的严重程度。当然两者之间仍有一定的联系,灾前的风险评估是灾后损失快速评估的基础,前一次灾害损失评估是风险评估最好的参考。



自然灾害风险
答:自然灾害风险就是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具体来说就是一定强度的某一灾害在某一特定范围内可能造成的损失。如洪水风险是指在某一重期洪水(如20a一遇)条件下,某城镇或农村淹没区可能遭受的损失。灾害损失:包括灾区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以及社会政治影响等。直接经济...

什么是自然灾害风险?
答:自然灾害风险是指由于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导致的设备损坏、交通中断等风险。

什么是自然灾害风险?
答:自然灾害风险指的是由自然因素引发的、可能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失的潜在风险。自然灾害包括但不限于地震、洪水、飓风、台风、龙卷风、暴雨、干旱、山火、泥石流、雪灾等。自然灾害风险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概率性: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概率,无法完全预测和避免。2. 不确定性:自然灾害的...

自然灾害高风险区有哪些
答:气象灾害**:包括暴雨、雨涝、干旱、干热风、高温与热浪、热带气旋、冷害、冻害、冻雨、结冰、雪害、雹害、风害、龙卷风、雷电、连阴雨、浓雾、低空风切变和酸雨等,以及近年来日益严重的沙尘暴问题。海洋灾害**:涉及风暴潮、海啸(包括远程和本地海啸)、海浪(风浪、涌浪和近岸浪)、海水、赤潮、海岸...

如何应对自然灾害风险?
答:1.了解灾害风险:了解所在地区的自然灾害风险,包括地震、洪水、飓风、台风、暴雨等,以及可能引发的灾害后果。2.制定应急计划:制定应急计划,包括家庭应急计划、企业应急计划和社区应急计划等,以应对自然灾害的发生。3.备足应急物资:备足应急物资,包括食品、水、药品、急救用品、通讯设备等,以应对自然...

与应急管理相比,自然灾害风险的特征有哪些?
答:应急管理和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是两个相关但不同的概念。自然灾害风险主要是指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所遭受到的损失和危害以及这些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有以下特征:1. 不可预测性。自然灾害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法预测的,因此其发生时间、地点、规模和影响都是不确定的。2. 大规模性。自然灾害...

如何应对自然灾害风险?
答: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可以通过科学预测、预防措施和应急响应来减少其对我们生活和生命的影响。关于一些应对自然灾害带来风险的方法:加强预警系统: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通过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可以提前做好应急准备。提高防灾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防灾...

自然灾害风险隐患主要界定为
答:自然灾害风险是由自然事件或力量为主因导致的未来不利事件情景。这个定义的外延,包括任何的自然灾害风险,如未来地震导致建筑物破坏的情景、未来台风导致船只颠覆沉没的情景、未来洪水导致农作物减产的情景、未来干旱导致人蓄饮水困难的情景、未来雷电导致草原燃烧的情景等。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准则
答:1.可观测条件准则 指标体系是风险评估的条件和基础,因此指标应该具有明确的含义和统一的统计口径,可以运用一定统计程序得出其指标值。还有一类指标理论上可测、可统计,但实际上很难搜集出统计数据,应根据相关替代准则找出其相关指标。2.相关条件准则 灾害损失与灾害强度、灾区人口分布与构成、社会经济...

自然灾害的风险发生前应该做什么?
答:三、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 提升科技创新在自然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通过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四、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加强干部队伍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五、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构建优势互补、梯次跟进的应急救援体系,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