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两次合作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作者&投稿:恭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国共两次合作的基础是什么?~

能够合作说明有共同的追求或共同的敌人,两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就是这个,具体分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经历两次护法运动的失败后,对中国革命前景感到沮丧,但看到十月革命的胜利,他深受鼓舞,深感发动工农参加革命的必要,主动以俄为师,寻求革命上的支持;五四运动后,共产主义思想发展,共产党成立,但初期的中国共产党力量还较为弱小,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民族矛盾和封建势力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国民党和共产党有共同的革命任务和敌对势力,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共产国际的绝对领导之下,在共产国际的协调之下,要求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孙中山在三民主义的基础上增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形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局面。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是中共逐步走出反围剿失败的阴影,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加快灭亡中国的脚步,民族矛盾加剧,尖锐到你死我活的境地,在这一共同的威胁下,以西安事变为契机,国共以共同抗战,共赴国难为共同使命,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国民党承认共产党的合法性,共产党承认国民党的主导地位,承认蒋介石的领袖地位,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改变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也以此为契机建立了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
历史证明,国民党、共产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崛起的两个最有力量的政党,他们的合作极大的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反抗外辱的抗争,他们的斗争又极大的损耗了中国的国力,给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真心希望两党有识之士能够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站在全民族共同利益的基础,再次实现合作,推动中国的和平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

  从总体上来看,两次国共合作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
  1、两次合作都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下,社会主要矛盾体现为中国人民同北洋军阀的矛盾;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处于国民政府统治下,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两次国共合作都有着反帝的成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目的是推动中国的国民革命。国民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斗争。而第二次国共合作所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矛头直指入侵的日本帝国主义。
  2、两次合作,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首先倡导并促成的,也是在国民党表达了合作态度后完成的,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更是一个首倡者。
  3、在国际上,两次合作都得到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都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第二次合作还得到美英等国的帮助。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国际不仅提出了具体策略,还派代表直接帮助。
  4、两次合作对革命都起到了促进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创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平定了商团叛乱,剿灭了陈炯明集团,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消灭了北洋军阀势力,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使革命区域由珠江流域迅速扩展到长江流域,中国革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如火如荼的局面。第二次国共合作不仅完成了抗日大业,而且革命力量的壮大和党的建设的成效为夺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
  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点:
  1、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全国人民要求打倒列强除军阀的背景下发生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日本帝国主义以灭亡中国为目的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背景下发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比革命统一战线的范围广泛,它具有空前广泛的民族性。它不仅包括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还包括其他的爱国反日人士,大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以统一战线为其组织形式,有共同的政权和军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国共两党实行党外合作,两党有各自的政权和军队。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权和军队由国民党掌握,抗日统一战线国共两党有各自的军队和政权,中共始终坚持对统一战线政权和军队的领导权。
  2、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以新三民主义为政治纲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只有国共合作宣言,没有政治纲领。革命统一战线反帝反封并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抗日。第一次国共合作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中途破裂,没有完成历史使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共的努力下,坚持到了抗战的胜利,并完成了历史使命。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为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革命统一战线存在着国民党右派争夺领导权的斗争。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缺乏理论修养、斗争经验,党中央放弃革命的领导权;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党已经积累丰富的革命斗争的经验,各方面都比较成熟,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第一次国共合作: 背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中共的发展陷入低潮。 过程:二七罢工后,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于是加快了和国民党的合作。这是因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正的民主派”,而且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又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他的领导人孙中山也真诚的欢迎中国共产党和他合作。同时,共产国际也指示中国共产党要和国民党合作。 孙中山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以后,深感国民党内人员过于复杂,应当改组。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会上确定了合作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主要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大会同意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意义: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后来,全国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北伐就是其中之一。国共合作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阶级,共同反帝反封,壮大了革命力量,但是,由于党的不成熟,轻易地放弃了武装,导致后来的反革命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 背景:华北事变后,中共意识到中日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共产国际号召反法西斯;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过程: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开会,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会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的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他指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中共的任务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会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必须由中共来领导。这个报告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同红军和解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他们于1936年12月12日实行“兵谏”,逼蒋抗日。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一致抗日。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第二天,国民党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后中国改变军队为八路军和新四军。9月22日,国名当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意义: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但后来,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破坏了统一战线。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过程
答: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过程:1936年5月5日,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将“抗日反蒋”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政策。8月25日,中共中央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信中再次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迅速确定了...

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内容是什么
答:1、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

国共之间曾有哪两次合作
答:第二次合作(1937年西安事变-1945年内战爆发),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取得了抗战的胜利.开始:1937年10月,蒋介石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结局: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国共合作破裂。

国共两次合作
答:第一次国共合作,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但是,革命统一战线仅维持了三年半时间,...

两次国共合作分别是以什么为基础的?
答:1、第一次国共合作:党内合作 2、第二次国共合作:党外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方式。第二次国共合作采取了共产党承认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地位,共产党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率,国民党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一国两制”式的党外...

第一次、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答: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在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这一合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但在1927年,国民党右派突然背叛革命,蒋介石制造四一陪旅二政变,...

国共两党分别有哪两次合作
答:1、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家统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迅速开展。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共产党的影响力扩大。2、1937-1946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历史上国共合作一共有几次,分别是什么时候。
答:历史上国共一共有两次合作,分别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的合作。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召开。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选举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新一届中国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重新解释了...

国共合作共有几次?分别具体是什么?
答:历史上国共合作有过两次。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专国国民党合作结成的属革命统一战线。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党右翼势力彻底背叛革命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过程和内容?
答:1936年12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国共两党间长达10年之久的内战基本上停下来,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创造了前提条件。1937年2月9日至9月下旬,国共两党代表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和南京等地举行了6次谈判。经过7个多月的反复商谈,国民党终于同意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