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道德经》里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有什么理解?

作者&投稿:盖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什么意思~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意思是: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出自《道德经》第二章,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
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扩展资料: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解析:
老子所说的“圣人”无为,并非不为,而是不妄为,不非为。他认为,体现“道”的“圣人”。要治理百姓,就应当不尊尚贤才异能,以使人民不要争名夺利。然而,老子所讲的圣人,所为所不为既不是说人性善,也不说人性恶,而是说人性本来是纯洁素朴的。
如果社会出现尚贤的风气,人们对此当然不会视而不见,肯定会挑动起人们的占有欲、追逐欲,从而导致天下大乱。倘若不使人们看到可以贪图的东西,那么人们就可以保持“无知无欲”的纯洁本性。使人们不贪欲。使人无知无欲也并不是要剥夺人们的生存权利。
而是要尽可能地“实其腹”、“强其骨”,使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温饱,身体健壮可以自保自养;此外要没有争强好胜之志,这样做,就顺应了自然规律,就做到了圣人的无为而治。老子还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纯真的。而种种人类丑恶行为,则应当是圣人的有为和乱为造成的。
使本来纯洁的社会,因为人的所”为“反面造成了一些不合理不完善的社会制度造成人性扭曲的不正常现象。由此,老子坚持去伪存真,保留人性善美而契合自然之道的东西。摒弃所有引起人的贪欲的东西,尤其是当时流行的推崇贤能的风尚,更被老子认为是最易产生罪恶的渊薮。

《道德经》中的处世之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与“不言”!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是“圣人”?“圣人”就是圣贤之人!“处无为之事”,处,处置、处理、判断的意思;“无为之事”就是有目的而为之的事情,“有的人为名,有的人为利”,为了获得名和利许多人不择手段,他们的“为人处事”就是有目的的行为。“无为之事”就是随性而为之事,不刻意掺杂目的性,能够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律,不妄想顺其自然的处事方法!“行”,行为的意思;“不言之教”,也就是不受别人的言论影响的教诲!许多时候一个人的想法明明是对的,可参考了别人的观点之后却完全走上另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去了,这就是中国人说的“走叉了道”。‍‍

处无为之事 就是做事“不求”回报 “无愧”于心 ,行不言之教 就是指:想要求别人怎么做,首先自己做到,别人看到他的模范作用就会学习并且以身作则。一语双关

圣人处无为之事,可以理解为,最高水平的管理者不干预具体的工作事情,对下属高度放权,高度信任,完全由下属去做实际工作。无为就是自己对具体工作不作为,完全交给下属去做。
行不言之教,可以理解为,圣人不用语言去教导别人,因为他认为每个人都是明白的,没有必要去教导。每个人自己感觉应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就行了。

无为即道,当你把所有原则、规律掌握、运用到极点之时,这些条条框框已经融入了你的血液,所有事情你都无需过多思考,只要按照常理顺其自然的让它发生,就是最对的选择,表达交流也是这样,不用过多的言语,只要别人看到你的所作所为,感受到你的气场,就已经从你身得到了你想给予的东西了

用无为的方法对待事物,不用说教的方法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无为之事,就是做不求回报的事情。

《道德经》中提及的管理四境界,你喜欢哪个境界?
答:老子在《道德经》里有这样一段话: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从管理的角度看,这段话蕴藏了老子哲学里的四重管理境界。“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谆谆告诫君王,依道而行,方能垂衣拱手而使天下太平。那么,老子认为的四重管理境界究竟是什么呢?下面让...

道德经的无为怎么理解
答:《道德经》中有十二处提到无为。第三章称“为无为,则无不治”。《南华经》中有六十八处提到无为。《庄子·应帝王》称“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道家的无为是指要君主不与民争,顺应民众,不妄为的意思。杜光庭《道德经注疏》称:“无为之理,其大矣哉。无为者,非谓引而不来,推而不去,迫而不...

老子的“无为”,你理解对了吗?
答:如果持这样的想法,肯定会贻笑大方的。因为不但理解错了,而且错得离谱。不但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而且误读了老子的思想。那么老子的“无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首先看这句话的出处: 老子《道德经》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

简述老子的行不言之教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答:老子是我国先秦时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所著的《道德经》一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充满了丰富的、经久不衰的大智慧。其中,老子的“行不言之教”蕴含了深刻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具有借鉴意义。老子在《道德经》第2章指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

看吧!无为无不为,非法非非法|读《道德经》第二章
答:近腾即便遭遇变故也依然坚持做着他的本我该做的能做的事,这应该算是“圣人处无为之事”的做法。而樱井的做法则刚好相反,试图用调换身份的做法来改变人生,结果当然走向了不可预料的更糟糕的方向。其实在第一章里,老子已经讲明白了一个道理,世界都是有他的规律的,你不能瞎搞,现在还告诉你,世界...

有无相生——解析《道德经》第二章
答:      那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其实这一段后面,老子提到了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圣人”这里是一个代词,没有标准,没有名字,为什么呢?    《道德经》开篇就在讲“名不可名”,这一段一开头就在讲“不要定标准”,那么老子怎么会给“...

道家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啊
答:道家的无为决不是提倡什么也不做和不为,这里的“无为”境界是道家的最高境界。其深层次内涵是绝不能逆道而为,指的是不要人为的去乱为、胡为,去干预自然大道,甚至不能用未经过很好入静修炼的常人乃至圣人之智去人为干预宇宙大道的运行。《道德经》中关于无为之境有诸多阐述:处无为之事,行不言...

道教讲究无为而治,无为又该怎样去理解呢?
答:”从孔子向老子问道这段对话看出,老子并非主张要消极避世,而是说,是时,天子、天下无道,无法弘道于天下,应该抱道藏身才符合时势,待时来运转再出来为天下苍生计也不迟。所以说,无为其意并非不求有所作为,而是指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在不违反“天时、地性、人心”的条件下...

无为之事是什么意思
答:1.出处: 老子的《道德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持,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2.解释: 圣贤高人处事...

《道德经》读后感
答:天下之至美,乃美于无为之美,美于无私之美,美于心灵之美。愿你也可以领悟老子的思想,为心灵觅得一处宁静的港湾,让生命之“道”不受羁绊,在平淡的日子里怡然自得的生活。 《道德经》读后感7 我和爸爸在游览化女泉的时候,看到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道德经》,我想这本书应该对我很有帮助,所以我就央求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