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究竟是油尽灯枯,还是一场意外呢?

作者&投稿:锻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北宋的灭亡简直不可思议。北宋与金联手灭辽之际,金国乘胜进攻北宋,一路破燕京,过黄河,很快就兵临东京城下。北宋朝廷一心议和,消极抵抗,金军没多久就攻下了京城,俘获徽钦二帝,皇族宗室、妃嫔及近臣等14000多人被押往金国。与此同时,金国扶持北宋宰相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北宋由是灭亡。


北宋的灭亡,很多人会有几个意想不到:一是建国167年的北宋想不到被建国12年的金国被灭了;二是长期处于东亚国际体系核心地位,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想不到败给了处于边缘地位的小国;三是户数超过2000万,人口在1亿以上的北宋没想到说没就没了。

这让很多人想不通。

最为诡异的是,北宋立国100多年,从时间上来看,这正是一个王朝鼎盛的时期,至少也应处于上升期。就好比一个人正值壮年,突然得了意外的风寒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北宋的灭亡充满偶然性,更像是一场意外。


其实,在北宋灭亡问题上,历来充满争议。很多人说并不是风寒所致,北宋早年已经积累了无可挽救的内伤。这个内伤,围绕着王安石变法逐步分化,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唱着老调子亡困”,北宋亡于因循守旧,废除了王安石变法。对此,鲁迅先生曾有议论:“宋朝的读书人讲道学,讲理学,尊孔子,千篇一律。虽然有几个革新的人们,如王安石等等,行过新法,但不得大家的赞同,失败了。从此大家又唱老调子,和社会没有关系的老调子,一直到宋朝的灭亡。”

另一种说法,恰恰相反,北宋亡国是因为王安石变法。南宋以后,王安石变法总体上是被否定的,文人对王安石变法的普遍评价是“祸国殃民”、“群奸肆虐,流毒四海。”


在这种争执下,北宋有几个事实不容忽视;一是腐败。早在北宋中期,包拯有感于官场腐败就曾说““幅员至广,官吏至众,黩货暴政十有六七”;到了徽宗年间,朝廷更是重用奸臣,大兴土木,进行了饱受诟病的“花石纲”,造成了民怨沸腾。二是党争。北宋党政并不比唐朝逊色,无论是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还是王安石推动的变法,都新旧党争在暗自角力,争权夺利、打击异己现象普遍存在。三是体制。这个包含的比较多,有“将从中御”的祖宗家法,有军队实行“更戍法”,也有重文轻武、文人治国的“国策”,社会风气尚文甚重,在外敌面前无法组织有效地抵抗。


以上事实注定了北宋迟早灭亡的宿命,中间除非进行彻底的改变,可惜的是王安石变法并没有达成这一点。北宋作为一个诺大的国家,即便问题不断,但不至于那么快王国。

是什么加速了北宋的亡国呢?事实证明,北宋采取的联金灭辽的外交路线和战略选择,加速了北宋覆亡的进程。

如开头所写,北宋灭亡发生在宋金联手灭辽之后。在十二世纪初期的东亚版图上出现了三个主要国家,一个是契丹建立的辽国,一个是女真建立的金国,另一个领土面积最大的北宋。北宋在立国之初就与契丹辽国打仗,但每次战争的结果,北宋都是屈膝求和,并奉献大量的岁币。北宋看辽不顺眼,但又无可奈何。同时,北宋还与女真部落保持着政治往来与经济贸易联系,以期通过拉拢来掣肘辽国。女真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建立金国后,与辽国的矛盾不断,双反互有战事。

在国家的博弈中,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就这样北宋与金走在了一起。1120年,双方订立海上之盟,规定双反同时进攻辽国,金取辽国的中京;宋取南京,战后北宋期待已久的燕云地区复归北宋,并且北宋转向金交付岁币。


达成了一致后,战事很快铺展开来。金军不仅轻而易举地攻下了中京,还拿下了中京、西京、南京等城市,而宋军由于军队腐败,战斗力低下,与辽战斗几无省绩。末了,金国将打下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等地交给北宋,北宋则把原来奉给辽国的岁币再增加百万送给了金国。北宋看似赢家,实际上无所得,因为金人同意交换地区的官绅子女富户早已席卷而起,北宋得到的只是一座座空城,徒增防守之力。

在宋金联合攻辽的过程中,金军看到了北宋的腐朽和边防的空虚,这更刺激了他们进取的步伐。毕竟,金军的目标绝不是灭辽、与宋和平共处这么简单。金国开国领袖完颜阿骨打就曾扬言“今欲中外一统”。可见,其野心之大。

与此同时,宋朝在与金联合的过程中,做了几件不被看好的事情。诸如,收留了先叛辽又叛金的张觉,在与金联合时摇摆不定等,这些直接导致了关系的破裂,并最终酿成联金反被金灭的悲惨结局。


这是北宋的一次重大战略失误。但这种失误并不是没有补救的机会。北宋灭亡之际,大部分地区人们还都是拥护宋室赵构的,赵构有收复失地的群众基础。而赵构在内心挣扎中,还是选择了南逃,这就造成了北宋形势的急剧恶化。经此之后,金国一跃成为东亚体系中的核心国家,与北宋实现了角色互转。

综合来看,北宋灭亡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



北宋灭亡,究竟是油尽灯枯,还是一场意外呢?
答:北宋的灭亡,很多人会有几个意想不到:一是建国167年的北宋想不到被建国12年的金国被灭了;二是长期处于东亚国际体系核心地位,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想不到败给了处于边缘地位的小国;三是户数超过2000万,人口在1亿以上的北宋没想到说没就没了。这让很多人想不通。最为诡异的是,北宋立国100...

北宋末年朝廷油尽灯枯,为何能在东京保卫战初战告捷?
答:实际上当初的北宋确实已经算是油尽灯枯了,不过在金军入侵的第一场战役当中,北宋还是打赢了这场战争。第1个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宋军早有准备,但是金军却没有做出相应的准备,而且并没有强硬的去攻城。第2个原因就是因为当时有李纲这个人,这个人算是一个大忠臣了,正是因为他的坚持,宋钦宗才没有...

如果赵构像崇祯那样是主战派,宋朝是亡得更快还是可以收复被金国收复的所...
答:开封的地形只有黄河天险,四周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所以当年赵匡胤想要迁都西安,如果当时赵构坚持和金国死拼,那是必败的,也就不会有南宋了。放弃北方平原,退到江淮地区,凭借河流水网和金国铁骑抗衡,是很明智的选择,这方面赵构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虽然看起来像是胆小妥协退让,但事实上是为南宋立国打...

宋徽宗客死异国它乡后,真的被金人放在火上烤,滴下的油被点灯吗?
答:就这样宋徽宗在金国度过了屈辱的9年,后来因病去世。后来金人为了羞辱宋徽宗,所以将他的尸体放在火上烤,然后将烤出来的油用来点灯,但是这个记载是来自一些野史,并不具有真实性。最大的可能是他们将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个人的尸体进行了火化。在宋徽宗死了六年之后,宋高宗跟金世宗谈判迎回宋徽宗的...

是“油尽灯枯”还是“灯尽油枯”,有什么典故吗?
答:没有典故 读音:yóu jìn dēng kū 意思:灯油熬干了,火也灭了。比喻生命衰竭直至老死。出处:金庸《鹿鼎记》第六回:主后,你渐渐油尽灯枯,再过得一炷香时分,你便精力耗竭而死。举例:艾恩波尔倡议,一但现代小家鼠实验被挖掘得油尽灯枯之时,实验物种多元化可以带来崭新的科学成果。

宋徽宗客死异国它乡后,真的被金人放在火上烤,滴下的油被点灯了吗?
答:野史里面说的是宋徽宗死后被金人拿去火化。原本宋钦宗以为那是金人的风俗火化。但是其实金人的丧葬风俗是土葬。不是火化。而宋徽宗被架在坑上火烧,烧到一半浇了水扔到坑里。说那样可以做灯油。当时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还有那些公主妃子以及皇子们,还有宫女们都被抓到金国的地盘。这在历史上真是很...

油枯灯尽还是油尽灯枯
答:油尽灯枯才是正确的。 意思:灯油熬干了,火也灭了。 比喻生命衰竭直至老死。油尽灯枯造句:1、油尽灯枯了,我现在执笔时已经漆黑一片。2、宝贝,我陪你走。直到生命衰竭,油烬枯灯。我认定你就是我的唯一,我的港湾。3、施用油枯和石灰,芹菜硝酸盐显著积累,但其用量水平间差异不显著。4、神...

史上最悲催的君王是谁,被大臣逼着生孩子,最后“油尽灯枯”?_百度...
答:史上最悲催的君王是宋朝的宋仁宗,被大臣逼着生孩子,最后“油尽灯枯”,他其实是有自己的儿子的,只是很早便幺折,他在自己50岁的时候都还没有儿子,只有女儿,这个时候她便开始他的生儿计划,不过好像命运跟他在开玩笑,每次生下来的都是公主而没有王子,最后的皇位还是让给了濮王的儿子赵宗实。...

油枯灯尽什么意思
答:油枯灯尽什么意思如下:油尽灯枯的意思是:灯油熬干了,火也灭了。比喻生命衰竭直至老死。出处:金庸《鹿鼎记》第六回:“主后,改指你渐渐油尽灯枯,再过得一炷香庆仿时分,你便精力耗竭而死。”

人死如灯灭,下一句是什么?
答:人死如灯灭,一如油尽灯枯 这句出自桓谭(约公元前23年-公元50年):东汉琴家,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宿县西北)人。在其<新论·形神篇>提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后来王充又进一步进行阐述,于是形成古代“人死如灯灭”的断灭论生命观 人死后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