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称帝后,是不是自称自己的王朝叫蜀国?

作者&投稿:段干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刘备建立的政·权)国号是“汉”,为什么不叫汉国,叫蜀国﹖~

蜀汉政权的国号为“汉”(刘备自称是汉室的延续)。而由于其所建立的政权以蜀地为根据地,所以多被称为“蜀”。以其地称其国,后人逐渐习惯了这个称呼,而又为了承认刘备建立的汉室政权,故称其为蜀汉。
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
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不断,使得朝政日益腐败,而后爆发了黄巾起义,刘备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因战功步入仕途。
但不久,何进、董卓先后败亡,天下局势逐渐转变成诸侯混战,刘备在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收复荆州各地,而后进取西川、攻下汉中,最终建立蜀汉政权。
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在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后又经诸葛亮治蜀国力恢复,又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备以及矿产等天然资源,国力再度强盛。
军事上蜀汉也常常占据主动,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掌控曹魏的司马家族所灭。

扩展资料:
蜀汉的历史大事:
1、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为了给关羽报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
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2、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北伐又称诸葛亮北伐中原,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
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诸葛亮设疑兵于斜谷,自己率大军攻祁山。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
建兴六年(228年)年冬,诸葛亮为响应东吴而进行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未破,汉军粮尽退军。魏将王双率兵追击,被蜀军击败,蜀军斩杀王双。
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派遣陈式攻占武都、阴平。魏将郭淮带兵援救,诸葛亮亲自率军至建威,郭淮撤退,蜀汉成功得到二郡。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汉军包围祁山,司马懿和张郃带兵援救。李严运粮不继,汉军粮尽退军。张郃追击蜀军至木门,被蜀军射杀。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秋,诸葛亮逝世,汉军退回汉中,至此诸葛北伐结束。
五次北伐可分为:两次大型全面战争(第一次北伐,第五次北伐);一次中型区域战争(第四次北伐);两次小型局部战争(第二次北伐,第三次北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蜀汉

若说《三国演义》中的刘备称帝之后,将自己的国家称之为“蜀国”与史实相悖的话,会不会很惊讶?其实,刘备从来就没说给自己的国家取名为“蜀国”,这一叫法是错误的!历史讲究真实性,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下。

在我们的认知之中,三分天下魏蜀吴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这么多影视作品中,不管是外人还是刘备以及自己的手下,都称呼这个国家为蜀国,并且外出作战时,大旗上还更是写有一个偌大的“蜀”字。旗帜上应该是“汉”事实上并非如如此,刘备称帝后国号也并不是蜀,国家的名字也不是蜀国,而是“汉”!因为,正史中,刘备一直以汉室后裔自称,对外宣称的大旗就是“匡扶汉室”,若称帝后他令立其他国号,岂不是打自己脸,这种愚蠢的做法他怎么可能做的出来?
从另一点上来看,曹丕称帝后,改国号为“魏”,自己也被称为“魏文帝”,而曹丕的父亲曹操,也被追封为“魏武帝”,孙权建立吴国,称为“吴大帝”。由此可见,皇帝称号都是以国号为前缀的。

刘备称帝之后,改国号为“汉”,称为“汉昭烈帝”,若按照演义中的“蜀”来讲,前缀就应该是“蜀”而非“汉”,从这一点是就能看出,刘备称帝之后,自称为“汉国”,从来没说过自己是“蜀国”!
并且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也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关于“蜀”的字眼,更多的是“汉”,其中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都是以“汉朝”自居。至于为何叫做“蜀”,完全是后世添加上去的,目的是为了区分之前的“西汉”和“东汉”。除此之外,因为当时的汉朝已经灭亡,被三国瓜分,刘备即便是打着汉室后裔的旗号建立国家,在历史上也不是正统的汉朝,因此是不被承认。

这种叫法逐渐被人们叫熟练了,以至于以假乱真,在经过如今导演们拍摄影视作品中,不负责任的直接将刘备的“汉国”称之为“蜀国”,久经传播之后,大致大家对这个叫法就再也没有怀疑过。
历史上有很多的叫法都是后人加上去的,就比如溥仪不会自称自己的国家叫做“伪满洲国”,汪精卫也不会自称“汪伪政权”一样。“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姑娘,作为后世的我们,应该学会用更严谨的态度去看待历史。如今的影视作品为了应和观众们的“口味”,刻意去改变历史,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

  1. 刘备自称是“汉”,但是后来史学家只承认魏国,因此刘备的国家被成为蜀汉。

  2. 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自称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3.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三国中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国号为“汉”,定都成都,建年号为“章武”。而蜀或者蜀汉的称法都是后代史学家在著作中为区分历史上的东西两汉而出现的。

当时认为魏为正统,不承认蜀汉是汉朝的延续,所以不称汉而称蜀

刘备自称继承汉统,称帝后国号依旧为“汉”,后人称为“蜀汉”或“蜀”。

刘备不会自称蜀国,就好比汪精卫不会自称汪伪政权

没有,国号是“汉”,史称“蜀汉”是后人根据其地理位置加的

刘备在称帝后,是不是自称自己的王朝叫蜀国?
答:刘备自称是“汉”,但是后来史学家只承认魏国,因此刘备的国家被成为蜀汉。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自称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

刘备连自己的官职都是自称的 刘备皇帝的身份后世人承认吗
答:曹丕是经过正规的禅让程序的,刘备的官职基本是自称的,连这个皇帝也是自立的。如果不是阿斗当了四十年皇帝,刘备与袁术也没什么差别。孙权也是自立为帝,也没有正规手续。虽然皇帝的宝座是靠武力获得的,但还要有禅让的程序的。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中,刘备也不算正统皇帝。正统的王朝是曹魏。李唐受杨隋的...

刘备自称汉室宗亲,汉献帝查族谱时没有他,刘备谎称自己为皇叔?_百度...
答:”从《先主传》来看,就连刘备登基称帝之后,他自己都不知道以谁开始为始祖设立亲庙,所以不得已只能以汉高祖刘邦开始,合祭以下的历代祖先。所以很大程度上刘备应该是汉室宗亲,但说是汉献帝的皇叔,还记录详细的称刘备是汉景帝第十八代玄孙,这样就有些过分,毕竟没有详细记载,演义也只是罗贯中...

汉献帝查家谱发现其实里面没有他,刘备是谎称自己为皇叔,你怎么看?
答: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刘备并没有谎称自己是皇叔。汉献帝查族谱是《三国演义》的故事,出自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剧情如下:刘备同曹操消灭吕布后回到许昌。次日,曹操表奏刘备军功,向献帝引荐刘备。献帝在朝堂上问刘备祖上何人。刘备对答:“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

刘备三分天下后 刘备为什么要自称汉中王而不是蜀王
答:因此,刘备自称“汉中王”时,未尝没有给自己一个暗示,也给跟随者心里种下一个希望的意思。第二个有“汉中王”称号的,是一个叫刘嘉的人。这个名字估计知道的人不太多,但提起他的表弟,估计很多人都知道,他的表弟叫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当初西汉陨落,刘邦开创的东汉政权被外戚王莽篡夺,王莽因...

刘备自称什么啊
答:,刘备在曹操、吕布、陶谦、刘表、袁绍、袁术、孙坚、孙权、甚至周瑜、鲁肃、诸葛亮等人面前都是这样自称的,这也是刘备一生中用得最长久的自称,只在一个小孩面前破例摆过谱,并且还装B失败,这件事发生在建安十二年三顾茅庐时,刘备在诸葛亮的门童面前自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

三国中,刘备真的自称为皇叔吗?
答:说他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也只是刘备称帝后,蜀汉的史观为了抬高刘备的地位,给他追溯的祖先。这个就像刘宋文帝刘彧自称是楚元王的后人,南唐自称是吴王李恪的后人一样,需要一个相当当的祖先来抬高自己地位,同样的李渊这些人也说自己是西凉皇帝李嵩的后人、甚至说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后人,...

看“三国”中,三国称帝后,为啥吴国称“寡人”,蜀魏称“孤”
答:没有这回事,按照清代学者赵翼的考证,三国时期,各路诸侯并不自称寡人,而称孤,曹操一生没有称帝,只能称孤,而称帝之后的曹丕自称是朕,刘备则在称帝前称孤,称帝后也称朕,只有孙权在称帝前后都称孤,因为他实力最弱,一直对曹魏称臣,所以没有自称朕刺激曹魏。

刘备自称匡扶汉室,但为何在汉献帝退位后,自己做了皇帝呢?
答:公元220年,东汉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刘协被曹丕逼迫退位,也就在那一年曹丕称帝,在北方中原地区建立了曹魏王朝。几年之后刘备也称帝建立了蜀汉王朝。那么一直自称忠于汉室皇室的刘备,为何不把汉献帝迎接回来,而是自己做了皇帝呢?虽然迎接汉献帝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对于刘备来说弊大于利。刘备在初期...

三国时期蜀国君臣会不会称自己为蜀国,北方魏朝和东吴的人称呼他们蜀国还...
答: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今南京)。刘备自称为汉室宗亲,汉献帝被逼退位后,刘备称帝时国号依旧为汉,有承袭汉室正统意思。因此蜀国君臣只会自称为汉。“蜀国”并非蜀国人自称,而是后人史称。魏国和吴国并不认可刘备的汉室正统地位,否则他们也就没资格称帝立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