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的资料信息

作者&投稿:独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黎族的简单资料,最好要短一点的。~

 黎族是我国岭南民族之一.

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五指山市、三亚市等七县二市之内,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州、定安等市县。
黎族虽然没有本民族文字,但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黎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音乐和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间音乐有自己的传统乐器:鼻箫、口弓、叮咚板、独木皮鼓、蛙锣等。有歌就有舞。黎族人民不仅善唱歌,也爱跳舞,他们的舞蹈来源于生产和生活,来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内容主要有生产舞、生活舞和宗教仪礼舞。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 

 海南岛五指山的黎族人对待来宾十分热情。主人先取槟榔盆,让客人吃槟榔,表示欢迎。接着,主人把客人随身携带的东西拿进屋保管好。安排客人休息之后,主人开始做饭菜。若是女客,先吃饭后喝酒,如是男客,先饮酒后吃饭。在酒席上有规矩,不能乱坐,要面对面就坐。接待客人以杀鸡佐酒为厚礼。佐饭菜不重要,但是要有酒。

  有的地区,主人不陪客人吃饭,认为有主人在场,客人会讲客气,吃不饱饭。若是女客到黎家,不能在一家吃饱,必须留有余地,好应酬其他家主人的邀请,这样才算客人有礼节。是男客,就没有这个规矩了,只在一家吃饭就行了。黎族习俗规矩,客人吃完饭,由自己洗涤碗筷,并放回原来的位置。主人请客吃饭,不能将筷子叉放碗上,交叉筷子是对客人的不尊敬或有意见。也不能将两根筷子首尾放碗上,倒放意味着是"抬死人棺材的竹杠",是对客人的极大侮辱,客人则会将碗口倒盖起来,并在上面放一根筷子,表示“埋死人的坟墓”以达到报复的目的,主客会因此断绝交往。

  黎家人向客人敬酒,先双手举碗向在座的众人表示起碗敬酒,客人双手接过酒并将酒饮尽,接着主人用筷子夹一块肉送进客人口中,即表示主人有诚意有礼貌。

  客人辞别时,不得由自己拿走行李或其他东西。如果这样做了,被视为对主人的不尊重,或者是对接待有意见。主人送客,不能在屋内就将东西交给客人,更不能主人在屋内、客人在门外,将东西递给客人。这样会被认为主人不许客人第二次进家门。必须将客人送出村寨路口,才将东西给客人

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保亭、乐东、东方、琼中、白沙、陵水、昌江、宦县等地,人口111.08万(1990年人口普查结果)。据考证,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们就在海南岛繁衍生息,成为该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自称“孝”、“歧”、“美孚”等。黎族名称的使用始于唐代未期,沿用至今。

黎族有自已的语言,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由于长期与汉族交往,不少黎族人都能兼说汉语。过去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使用汉字,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曾盛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现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黎族以农业为主,也有手工业、饲养业和商业。黎族地区沿海渔业、盐业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橡胶生产基地之一。

1952年7月1日建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1988年海南建省后,改建为7个自治县,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黎族传统住房有船形屋和金字型屋两种。船形屋是竹木结构建筑,外形像船篷,用竹木架构;金字形屋以树干作支架,竹片编墙。

禁忌:平常忌讳别人当面提及自己先辈的名字;部分地区对猫禁杀忌食。

日常食俗 黎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大米,有时也吃一些杂粮。做米饭的方法一是用陶锅或铁锅煮,与汉族焖饭的方法大体相同。另一种是颇有特色的野炊方法,即取下一节众筒,装进适量的米和水,放在火堆里烤熟,用餐时剖开竹筒取出饭,这便是有名的“竹筒饭”。若把猎获的野味、瘦肉混以香糯米和少量盐,放进竹筒烧成香糯饭,更是异香扑鼻,是招待宾客的珍美食品。香糯米是黎族地区的特产,用香糯米焖饭有“一家香饭熟,百家闻香”的赞誉。粥即稀饭,是黎族同胞常用的主食。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往往是一天煮一次供全天食用。“雷公根”是一种黎族同胞经常食用的野菜,与河里的小鱼虾或肉骨同煮,是极为可口的佳肴;“雷公根”也可药用,能消炎解毒。“南摋”是黎族同胞过去常吃的小菜,制法是用螃蟹、田蛙、鱼虾或飞禽走兽等洗净、剖膛、剁成碎块,加盐拌匀,放入葫芦状的坛子里,加盖并用芭蕉叶封好捆紧,放置阴湿处或埋于地下,经一月或数月便可取出食用。但“南摋”制作的卫生条件不易掌握,现已很少制作和食用了。“祥”是黎族的风味佳肴,只有在节庆或贵客登门时才能吃到,有“鱼茶”和“肉茶”两种。食鼠也是黎族的风俗,无论是山鼠、田鼠、家鼠、松鼠均可捕食。食鼠时,先把鼠投入火中烧一会,然后刮去毛,除去内脏,再烤或烧即可。黎族同胞大多嗜酒,所饮之酒大多是家酿造的低度米酒、番薯酒和木薯酒等。用山兰米酿造的酒是远近闻名的佳酿,常作为贵重的礼品。黎族同胞平时都喜欢嚼槟榔,吃法是将槟榔削成瓣,用栳叶包住,配上石灰膏和烟丝,放入口中细嚼,越嚼越香,并可使人像喝了酒、面色发红,精神焕发。常吃槟榔还有防病治病和美容的功效,故黎族同胞视槟榔为健体长寿食品。

节庆、礼仪食俗 黎族大多数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与汉族过春节的情形基本一致。过春节前,家家年饭、酿年酒,舂“灯叶”(即一种年糕,也吃糯米饼,做法是:将煮好的糯米饭倒入臼中,舂至副有弹性,然后捏出一块,揉拍成巴掌大小,即可尝新)。灯叶可存放一段时间,即变得很坚韧,可用利刀切片,再烤或炸,别有风味。有些地区的黎族同胞还包一种没有肉馅的过年粽子。除夕傍开始祭拜祖宗,吃年饭,喝年酒。初一都要闭门守在家中,初二才出门访亲探友,或上山打猎,或下河摸虾,并举行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喜庆活动,直至正月十五才告结束。黎族特有节日“三月三”源于黎族先人繁衍后代的一个传说,每逢这天,青年男女要穿戴着美丽的民族服装,男的手执黑伞,携带山兰酒,女的手提小腰篓,巾藏糯米饼、晒干的腊肉等,到传说中的娘母洞前祭拜祖先,然后一起吃带来的食物,共同娱乐,相看意中人。相中后,男女双方对歌互诉心曲,吃一种嵌入糖心的“灯叶”糕饼。

黎族竹竿舞庆祝三月三

典型食品 竹筒饭是黎族的传统风味食品。此外还有:“祥”,黎族风味菜,有两种,即汉语称为“鱼茶”和“肉茶”;糯米饼。
节日 黎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和“三月三”等。 三月三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具有敬老美德的黎族同胞带上自家腌制的山菜、酿好的米酒、做好的糕点去看望寨内有威望的老人;年轻的男子则结伙外出狩猎、打鱼,姑娘们烤鱼、煮饭。夜幕降临,小伙子们跳起了传统的黎族舞蹈,男女青年对唱山歌,一旦情投意合,姑娘则把亲手编织的七彩腰带系在小伙子的腰间,小伙子也会把耳铃穿在小姑娘的耳朵上或把发钗插在姑娘的发髻上。

黎族的风俗文化是怎么样的
答:每年三月三,黎族人民会穿上节日服饰,展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省的陵水、保亭、三亚、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琼中、五指山等县市。关于黎族的起源,学者们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语言、民族学资料,普遍认为黎族是从古代越族发展而来,尤其与“百越”中的“骆越”关系密切。

黎族饮食文化
答:黎族日食三餐,以大米为主,“山栏”香米是黎区特产。把生鱼、肉掺以炒米粉,加入少许食盐,用陶罐封存制作而成的肉茶、鱼茶是黎家腌制的特色风味食品。黎族人热爱生活。生活习惯上,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节日、婚娶、丧葬;入新屋、生育、社交和举行宗教仪式等活动,都要摆席设宴饮酒。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县情概况
答:距离约为76公里;北边则是海南著名山城五指山市,约39公里。境内公路网络发达,共有118条道路,确保了各乡镇和村庄之间的便捷交通。根据百度地图的数据,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具体信息可能会有所变动,建议以百度地图的最新数据为准。这个县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

黎族人民的婚姻习惯是怎样的?
答:服饰方面,黎族男子的传统服装特色鲜明,女子则因方言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黎族妇女婚后会恢复民族服饰,而苗族女子则有独特的头饰和裙装。婚姻习俗上,黎族的自由恋爱和对唱山歌的传统表现出进步性。节日方面,汉黎族共享传统节日,而苗族则有自己的独特节日。陵水的语言文化丰富,主要有海南话、疍家话、...

海南岛有什么民族??
答:世居的黎族、苗族大多数聚居在中部、南部的琼中、保亭、白沙、陵水、昌江等县和三亚市、五指山市;汉族人口主要聚集在东北部、北部和沿海地区。先秦至西汉时期,海南岛上分布着古百越人的一支——骆越。根据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历史地理学等学科的分析证明,骆越人即是黎族的先民。

黎族的社会经济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黎族以农业为主,种植稻、薯、玉米等作物;手工业、渔猎、饲养家畜家禽、采集野生植物是重要的家庭副业,商品生产和贸易不发达。这时黎族地区的社会形态虽是封建社会,但发展不平衡,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占黎族人口和总面积94%以上的一般地区,与当地汉族一样,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黎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答:黎族的族源:关于黎族的族源,过去有多种不同见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学者根据文献记载,结合大量的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多数人认为,黎族是从古代越族发展而来,特别是和“百越”的一支——“骆越”的关系更为密切。20世纪50年代以来,海南黎族聚居区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源于自然的黎族服饰文化
答:如果说汉代“广幅布”,唐代的“吉贝布”、“盘斑布”、“食单”(桌布),到宋代的“青花布”等,和战国时代的“织贝”是一脉相承的话,那么,苏轼在《峻灵王庙记》所说的“结花黎”就是美孚方言黎族妇女用传统的缬染技术织出来的。这就是历史资料所记载的黎族人民用棉花织成的富有文彩的纺织...

谁有海南保亭黎族苗族习俗资料?
答:黎族三月三 三月三是黎家青年男女欢乐的节日。每年三月三人这一天,美孚男女青年盛装打扮,跳起打竹…… 黎族船形屋和竹竿舞[图] 船形屋是黎族的一种传统居住房屋,关于它的历史,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据说,古时海南岛上没有人烟。大禹坐天下时,南海有一个…… 黎族跳竹竿 是黎族最富有浓郁乡土气息...

黎族人的性格特点
答:黎族人民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地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性格、生活习俗和传统礼节,黎族人的民族性格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一)热情好客。直至现在,人们 到黎族地区作客,都会感到主人非常热情好客。无论是本民族之间或者是汉、苗等其他民族的人友好往来中,他们都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