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作者&投稿:宋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反之,无“趣”生“优”,生“优”则必“厌”。所谓心境愉悦反应则灵敏;心情抑郁,反应则迟钝得多就是这个道理。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所选的教学内容要贴近童心。

  1、命题要揣一颗“儿童心”。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宁可低一点,不搞一刀切;

  2、指导要用一种“儿童调”。要把导师的架子放下来,要用商量口气,商量写什么,怎样写,怎么改,如何评等等;

  3、评改要借一双“儿童手”。学生只要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留心观察,分析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处景物,写起文章来自然合情若泉涌,滔滔不绝。

  二、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刚开始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会碰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难,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根据教材内容采取指向观察训练,自由观察训练和联系实例观察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训练。

  1、指向观察训练,即教师根据训练的目的确定某处景物、事物或人物为对象指导观察。为此我常常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的花坛,树木,喷水池,到野外游览,并在游乐中给学生以观察方法的揭示。

  2、自由观察训练,这种观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是学生个体思维涌动最活跃的方式之一。联系教材实际,我从指导学生静物描写入手,掌握初步观察方法,比如观察一盆花、一株树,进而过度到动态的观察描写,如写一个小动物,写天上的一片云,写一个活动场面等等。

  3、联系实例观察训练,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定观察情境,可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如教学《夏天》一文后,我要学生背诵相关段落,课外,我立即引导学生观察夏日炎热的气候,以及雷前雷后周围的景色变化,面对眼前真实的景物,学生自然而然地想起课文中的句子。

  三、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作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有关的材料、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一切都无法从头谈起。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谓“雄厚”就是广泛吸收积累之结果。那么,如何积累雄厚素材呢?我总结了过去的教学实践,主要有两种途径:1、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如何汇积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呢?我认为: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2、从书本中积累素材书本中的材料也是反映着生活实际,怎样积累书本的材料呢?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告诉人们,积累书本中的材料就是靠多读,多背书面的优美词句,好的片段,优秀作文。以便积累谴词造句,选材与立意,层次与段落,详写与略写,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等写作技巧。让学生做到多读精思,举一反三。

  四、加强指导,教给写作方法大多学生作文时的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

  第一、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每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作,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注意人家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材料、怎样谴词造句,怎样结尾的。

  第二、认真审题,搞清本篇习作的范围和写作重点,在作文教学中,通常接触到的是记叙文体,所要学的内容又以人物、事件、环境为主。但人物、事件、环境这三者往往是互相揉和和在一起的,又各有侧重吧。所以必须让学生搞清每篇习作的侧重点,离题万里或千篇一律。

  第三、要使学生作文时吧有话可说,教师要进行充分备课,明确写作目的、要求,注意猎取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事乃至周围环境,切记作文题目往黑板上一写,简单几句要求一说了事。

  第四、帮助学生编制写作提纲。提纲是学生的作文的构思过程,因为学生作文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语无伦次,空话连篇,从早上眼睛一睁写到晚上上床熄灯,一笔流水帐。这就需要有一个组织和整理材料过程,搞清哪些应详写,哪些应略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这样才有条不紊,条理清楚。

  第五、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当学生能够把自己会说的话都写出来以后,还要学会修改,使之更具有表达书面语言的能力,这也是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但小学低年级儿童修改作文主要是照抄或重写,真正能修改的并不多,且修改大多是比较轻率的,或听老师讲的,并不是自己很好的考虑的。可见,小学低年级儿童自我修改作文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老师要同时注意培养儿童这种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要逐句逐段地与学生一起修改作文的方法,决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把会说的话写出来就行,这样会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的状况和效果如何,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致整个人生都有较大的影响。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之中,教师只是利用一些例文,让学生从例文中去仿写,而学生就成了照章而写的一个工具,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认识和掌握作文教学的规律,使作文教学卓有成效,并同阅读教学相互配合,那就相得益彰。

一.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及时发现抓住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放大。“闪光点”,,同时指出应该修改的地方,及如何改。通过面批,增强学生信心,兴发兴趣。 2、把学生的优秀作文装订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被工整的装订在了一起,配上美丽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如果在班会课上组织大家互相传阅、交流,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定会空前高涨。 3、有计划的设计游戏,编导小品,组织外出参观等活动。学生亲自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会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会兴趣盎然,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两句的流水账”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特点。记得在《一次的小实验》的习作指导中,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一定的顺序把过程写清楚,并写出实验时人物的心情,但这次习作大部分学生写的不够理想,这显然与平时生活观察不仔细,实验做的少有关系,于是我联系科学老师带着大家做了几个实验,这次学生做实验的目的性很强,通过学生的认真仔细观察后,再次习作时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根据教材内容采取指向观察训练、自由观察训练和联系实例观察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训练。三、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教育心里研究也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进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能使听、说、读、写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进行《我最喜爱的小动物》作文指导时,我提前就让学生去观察,回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课堂上的相互交流中发言的同学络绎不绝,讲的同学很认真,讲到有趣的地方还会哈哈地笑起来,听的同学很专注,能与讲的同学融入到当时的情境中去,在让学生充分的进行口头表达能力之后,我便趁热打铁,让学生将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必须从低年级开始,抓住课内插图和看图说话,采用个人自说,同桌对说,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还要注意合理的想象,这样既丰富了语言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四、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欧阳修在回答“如何写好文章”时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且多为之,自工。”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便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净精神、拓视野、活思想,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习作时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我认为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1、阅读中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的课后习中都会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现实中,优秀习作举不胜举,学生可以把课内、外积累带的好词佳句、片段,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并在后面写上一点感想或是模仿一个小片段,时时去翻阅,这样时间久了,用的多了,就会熟记于心。最终把积累来的东西变成自己头脑中的东西。 2、从生活中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五、注重学生的评价小学生的作文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

我认为批改时要认真,不要打个等级日期就了事,这样学生也只会敷衍。如果你认真改了,把每一句话都看了,每一段不足的地方都指出来,虽然会很麻烦,但学生就会很珍惜,会很用心地写每一次的作文,用心写一次比敷衍十次要好得多

如何进行中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答:不能只在作文课上去讲,而应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渗透. 1.坚持说话能力的训练.坚持从说到写就能利用学生原有的口头表达能力过渡到书面表达能力.学生口齿清楚、完整的说好一段话,经过语言文字的提炼,才能把它清楚的记下来.因此,上课时,我要求学生完整地回答老师的提问,并把几个相关的问题用一段话来表达...

对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答:通过面批,增强学生信心,兴发兴趣。 2、把学生的优秀作文装订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被工整的装订在了一起,配上美丽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如果在班会课上组织大家互相传阅、交流,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定会空前高涨。 3、有计划的设计游戏,编导小品,组织外出参观等...

如何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作文
答:我认为以下几"多"十分重要. 一、多说 "说",即是把所见、所闻、所思表达于语言.能说者善写,培养学生好说的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我发现,平时不善说的学生,他们的作文往往也不能把要叙的事、要说的理,有条理、有中心地诉诸于文字.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缺乏说话的...

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答: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要注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积累优美的语句语段,事例。中学语文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用吾手写吾心。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要注意让学生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小学中年级的写作教学有哪些妙招
答:”在作文指导时,教师不宜讲得太多、太死,只宜做大范围、大方向的指导,以免束缚学生的想象与思维。在作文批改时要注意对学生作文写作手法作出恰当的评价,保留与中心有关的材料,舍弃与之无关的内容并注明舍弃理由,让学生逐步明白。对于学生恰当的想象,应当给予肯定和赞许。典范作文,可选择学生作文中...

如何有效提高中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
答:作文需要学生一定的语言积累,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词句量,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抓好课堂主阵地,注意把作文教学与平时的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小学生的作文,与平时的积累分不开。四、教师要多“下水”写话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找不到方向,不知如何下笔,久而久之,也许就对作文...

怎样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水平
答:一、加强字词训练,连句谋篇 字词始阅读写作的基础,作文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取决于他对字词量掌握的多少。做法是在学生学习生字时有意地扩词,在引导学生用所说的词说话,再用三四个词连起来,说一小段话来表现一个浅显的意思。中年级作文教学是启蒙阶段,是由二年级看图写话的片断练习转向连句成篇的...

初中作文写作指导:中学生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答: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将课文改为剧本,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学生既做演员,又做观众;既做表演者,又做评论家。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阅读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写作、表演能力。3、开设文学欣赏课。没有一位文学家的成功不是得益于大量课外阅读。要提高学生...

如何指导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写好作文
答:积累素材,由易到难,写日记是提高小学作文的必经之路。要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日记,学生形成写日记的习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学好语文,陶冶情操,还必须遵循以下几点:1.持之以恒。2.循序渐进。三、 激活思维,标新立异,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力。

七年级作文教学策略
答:艰难的程度会更大,更何况,那时受益还只是少数。我们的教学难度势必更大,作文教学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毕竟我们的作文教学不是针对那些基础扎实,有较强写作能力的学生,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尤其是那些中下游的学生。打破固有的模式,理当从七年级开始,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空间。我的方式就是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