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哪些弟子比较出名

作者&投稿:雷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最突出的弟子有哪些?~

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称“七十二贤人”。
在德行方面出众的有:颜回、闵损、冉耕、冉雍。
在政事方面出众的有:冉求、仲由。 在言语方面出众的有:宰我、端木赐。
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言偃、卜商、颛孙师、曾参、澹台灭明、原宪、公冶长、樊须、有若、公西赤。

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如下:
颜回 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历代帝王封赠有加。
闵损 鲁国人,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闵子以孝闻名,为二十四孝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1074年,齐州太守李肃之在墓前建祠祭祀,由苏辙撰文、苏轼书写《齐州闵子祠记》的石碑,叙述了修建祠堂的经过。到明代,经历城人刘敕发集,捐资重修了闵子骞墓和祠,并在殿后修起了“讲学堂”的东西厢房“斋”和“芦花馆”。
冉雍 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子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人称“犁牛氏”,受儒教祭祀。
冉求 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冉贤集)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仲由 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孔门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仲由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卫乱,父子争位,子路被蒯聩杀死,砍成肉泥。三月初三结缨遇难,葬于澶渊(今河南濮阳)。
宰予 字子我, 鲁国人。口才极好。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孔子耻之。
端木赐 字子贡,卫国人。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中国民间信奉的财神。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言偃 字子游,吴国人。小孔子四十五岁。以文学著名。做过武城宰的官,管理得不错。
卜商 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颛孙师 字子张,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八岁。为人有容貌姿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处不刻意立于仁义之行,门人友之而不敬。
曾参 字子舆,南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岁。为人极孝,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以做《孝经》。
澹台灭明 字子羽,武城人。小孔子三十九岁(《孔子家语》作四十九岁)。相貌丑恶,孔子薄之。毕业后南游江淮,为人敢与去就,率直重诺,从游弟子达三百人,名闻诸侯。孔子闻之,叹气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宓不齐 字子贱,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孙子家语》作四十九岁)。做过单父宰的官,有才智,仁爱,孔子赞他是君子。
原宪 字子思,宋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清静守节,安贫乐道。孔子死后,退隐草泽中。
公冶长 字子长,齐国人。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孔子说:“长可妻也”。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
南宫适(《史记》作南宫括。古读“括,适”同音。) 字子容。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曾赞叹道:“这人真是君子啊,这人高尚得很呐!”(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公皙哀 字季次,齐国人。鄙天下人多污身以事大夫家,不愿屈节做人家臣。孔子特叹赏之。
曾点 字子皙,曾参之父,就是拿着大棒差点把孝须儿子打死的那位。孔子曾使诸弟子各言其志,独称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可是谁想像得到,就是这位高蹈脱俗之人,竟因为一棵瓜秧子差点要了儿子的命!
颜无由(《家语》作颜由) 字路(《家语》作季路)。颜回的爸爸,父子俩共师孔子。颜回死后,他打过孔子的车的主意,想讨来给儿子做棺椁。孔子没给。
高柴 字子羔,齐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家语》作四十岁)。长得比较侏儒,身长不足五尺。相貌丑陋。孔子以为愚,不怎么看重他。曾被子路提携,作了个费郈宰的官。后来卫乱,子路死,高柴逃归。孔子反又赞他明大义善保身。
漆雕开 字子开,(《家语》作子若),蔡国人。小孔子十一岁。习《尚书》,不乐仕。孔子以是悦之。
司马耕 字子牛(朱熹《四书集注》谓名犁)。向氏,字子牛,向罗之子,司马桓魋之弟,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华夏族,春秋时期宋国人。前481年,因桓魋专权,司马牛交出封邑,离开宋国到齐国。桓魋出奔齐国,司马牛又到吴国,赵简子、陈成子召他,司马牛没有去,在鲁国城门外去世。
樊须 字子迟,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曾向孔子请教农业方面的知识。孔子以是薄之。子迟曾问仁。孔子答:爱人。问智。孔子答:知人。
有若 字子有,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三岁(《家语》作三十三岁)。博学强识,雅好古道。长相肖于孔子。孔子死后,门人思之不已,便把他当作孔子,以师礼事之。只是他徒有孔子的长相,没有孔子的学问,众门人有问,他答不出,众人怫然,又把他赶下了师座。
公西赤 字子华,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二岁。束带立朝,娴宾主之仪。曾言其志说: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 为小相焉。孔子认为他很谦虚。
巫马施 字子旗(《家语》作巫马期,字子期。《论语》亦作巫马期),陈国人,小孔子三十岁。
梁鳣 字叔鱼,齐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家语》作三十九岁)。到三十一岁时,他老婆也还没给他生个儿子出来,于是生心想休了她,后听同门商瞿劝说,未行休事。两年后得子。
漆雕徒父 (《家语》无此人,却有个叫漆雕从,字子文的。疑为误笔,如三豕己亥故事。)
壤驷赤 字子徒。(《家语》作字子从,古从字与徒字相近,亦疑为彼此笔误。)
公良孺 字子正,陈国人,贤而有勇。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赞助了五辆牛车并从游。
秦商 字子丕(《家语》作丕兹),鲁国人。其父名堇父,与孔子父叔梁纥俱以勇力闻名。
孔忠(《家语》无之。而有一个孔弗字子蔑的,应与之是一个人)。
以上为《史记》版孔门七十二圣(外加五个编外人员)名单。

扩展资料: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参考资料:孔子-百度百科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对于当时政治,尤其是对于孔子思想的传播,对于儒家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颜 回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学生,在孔门弟子中德行第一。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小孔子30岁。他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名无繇(由),字季路,亦称颜路,小孔子6岁。颜回应该是在16、7岁时,在孔子退而修五经的时候成为孔子弟子的,从此一直跟随孔子学习生活,终身未做官,二十九岁头发全白,四十一岁死去。 颜回家境清寒,但能安贫乐道,越显得他品德高尚,还有闻一知十的才能。追随孔子周游列国,出生入死忠贞不渝,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最佳人选。《论语》中有六处孔子赞扬颜回的句子。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死时,孔子悲恸欲绝,说“天亡我”。 颜回的故事较多,较著名的有“颜回偷食”。孔子在周游列国时,一次被围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七天没有食物了。子贡就找机会突围,用私房钱买得一石米(石是古代计量单位,约相当现在130-150斤)。颜回就去煮饭。谁料子贡在井边远远看去,见到颜回在吃煮熟的饭,于是很不高兴就去问孔子:“对于仁人廉士,贫穷能够改变他们的品德吗?”孔子回答:“品德改变了怎么能够称为仁呢?”子贡再问:“就算是颜回也一样吗?”孔子说:“是的。”子贡就把颜回偷吃饭的事情告诉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个仁义的人已经很久了,虽然听你说了,我还是不怀疑颜回的品德,其中必然有原因。你就不要追究了,我来问他”。于是召见颜回问:“我梦到了先人,不知是否有什么启示?你煮饭好了吧,让我来祭祀先人。”颜回说:“刚才有些灰尘落在饭中,置之不洁,弃之可惜,我就把它吃了,但却不可用来祭祀了。”孔子说:“好啊,如果是我也会吃掉沾上灰尘的饭的。”颜回出,孔子对身边的弟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个君子,并不是今日啊。”弟子们由此服之。 子 张 子张是孔子门下最著名学生之一。姓颛(chuan)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时陈国人,小孔子48岁。子张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学说,后来形成以其为代表的“子张之儒”。 据《论语》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张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性格较孤僻,为人宽容大度,勤学好问,关心政治。经常同孔子讨论问题,向孔子"问干禄"、"问行"、"问仁"、"问政"、"问明"、"问十世可知"、"问善人之道"、"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问何如斯可以从政"等等。 子张流传下来的故事是“叶公好龙”。讲的是子张要拜见鲁哀公,但等了七天,哀公还没有见到。于是就让随从去告诉哀公,说:“我听说国君爱好贤明人士,因此我不远千里,一路风尘,不敢休息来拜见。但是没想到等了七天没有结果。哀公所谓的好士,就象叶公(子高)之好龙。有一人叫叶公很喜欢龙,经常画龙、雕龙。天上的龙听到这事,就来看他,把头藏在门后,尾巴到了厅堂。叶公见之,失魂落魄,六神无主,落荒而逃。所以说,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而是喜欢象龙但不是龙的东西。” 有 子 有子(公元前518~?) 名若,字子若,是现在山东肥城市人。为孔子得意门生之一,小孔子43岁。孔门弟子中被尊称为“子”的为数不多,可见有子的地位不一般,传说是有子和曾子编纂了《论语》一书。有子提出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礼之用,和为贵”、“信近于义,言可复也”等观点。 孔子死后,因有子的气质样貌很象孔子,因此一些弟子(子夏、子张、子游)考虑推选有子登上孔子的师座,可是曾子却坚决反对,最后维持了孔子的师道尊严。 关于有子比较有意思的话题是“有”这个姓氏十分少见,可谓天下少“有”。据统计目前全国只有3000多人。中国传说远古时期,有个部落首领善于在树上建房子。房屋建在大树上就象鸟巢一样,既可避开野兽攻击,还可防潮。因此这位首领就被称为“有巢氏”,为有姓的始祖。 传说历代皇帝过年过节祭奉孔子的时候,同时祭奉有子,但是就没听说哪儿有姓“有”的人,于是就下圣旨在全国各地寻找,从明朝的永乐年间一直找到清朝的嘉庆年间才找到,然后就给有氏家族免去一切杂役差税,并发放俸禄。 曾 子 曾参(前505——前435)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曾子的父亲叫曾点,字皙(XI),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曾皙在孔子的学生中属于狂者(敢说敢为、不拘小节的人)。有一次,曾皙和子路、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问起各人的志向,曾皙说:“晚春的时候,穿上春天的服装,约上五六个成年人,带上六七个小孩子,在沂水里洗洗澡,到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儿走回来。”孔子对他表述的和平世界表示赞同,就说“吾与点同欤!” 曾子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六艺,并积极参加劳动,十分孝顺。流传下来有“耘瓜受杖”的故事:曾子跟随父亲在在瓜地里劳动除草,但是失手锄断了瓜根。父亲曾皙很生气,拿起杖(大棒)打他,把曾子打昏了。但他醒后仍然弹琴歌唱,作出快乐的样子。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认为曾子做的太过分了,认为“小打可以接受,但大打应该逃走”,就严厉地批评曾子。 曾子十分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做到“吾日三省”。还处处以颜回为榜样向他学习。因此孔子特地向曾子讲授孝道的知识,就是后来的《孝经》。曾子的孝道十分出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奉养父母,虽然生活十分俭朴但是每餐必有酒肉供养父亲。还有就是“父母在不远游”,放弃了多次去异地做官的机会。二是尊敬父母,与父母在一起时不敢大声说话,曾子做什么事都请示父母。三是取悦父母,“耘瓜受杖”的故事就是曾子刻意取悦父母的典型事件。四是思念父母。曾子三十一岁时,父亲去世,曾子七天没喝一点汤水,并守孝三年。有一次他吃生鱼,感觉味道很鲜美,但却把它吐了出来,别人问起原因,他说:“我母亲活着的时候不知道生鱼的味道,现在我却吃了生鱼的美味,所以就把它吐出来了。”从此以后,终生不再吃生鱼。双亲去世以后,曾子每次观看丧礼,都会想起死去的父母,经常泪水浸湿衣襟。 曾子一生从事的主要事业是讲学,原原本本地将孔子的教导传授给下一代学生。一次曾子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勇敢时,说:“你喜欢勇敢吗?我曾听孔子说过什么是最大的勇敢:自我反省,正义不在自己一方,既使对方是普通百姓,我也不恐吓他们;自我反省,正义在自己一方,既使对方有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 曾子上承孔子,下传子思,孟子又学于“子思之门人”。孟子把儒学发扬广大,到西汉武帝时“罢黑出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国学。时至今日儒家文化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以致在全世界都有重大影响。曾子有儿子曾元、曾申、曾华,孙子曾西,都以贤达闻名。 子 路 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鲁国(今山东泗水县)人,因在当时季氏家做过家臣,也叫季路,小孔子9岁。 子路在孔门弟子中个性鲜明,以好勇耿直、性急直言而著称,具有侠客风范,其言行在《论语》中出现过38次。子路出身贫贱,但为人豪爽,曾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孔子称赞他说“由也好勇过我”。子路是一个闻过则喜的人,跟随孔子期间,时时注意保护和维护师道尊严。他很敬重孔子,但也敢于向孔子公开提出不同意见。子路自述其政治志向是:"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论语·先进》)认为他可以在三年里把一个内有灾荒、外有敌人侵犯、夹在大国中间的中小国家治理好,能使国人个个有勇气、懂道理。子路做过卫国的蒲邑大夫,治蒲三年,井然有序。 子路随孔子归鲁后,先在季氏门下做官,后来又担任卫国执政大夫孔悝的邑宰。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内乱,子路闻讯后,本来可一走了之,但他不听同学高柴的劝告,只身赶来救孔悝。结果被乱军剁为肉酱,死前仍牢记孔子教导的“君子死而冠不免”,系好冠缨(帽子的带子)才就义。这就是有名的“结缨而死”的故事。孔子听闻卫国内乱,断言“子路必死,而高柴则返”。但得知子路被剁为肉酱后,大恸,吩咐下人倒掉所爱吃的肉酱。 从子路的经历我们可见孔子教育的成功之处。据《史记》记载,子路起初性情暴劣、好武力,头戴插有野鸡尾毛的帽子,腰间系着猪皮,要来欺负孔子。结果被孔子以“仁、义、礼、智、信”进行教育所折服,由此成为孔门弟子。 流传下来36孝的故事中的有“仲由负米”的故事,说的是子路早年由于家中贫穷,没有米吃,父母常以野菜充饥。因此子路经常翻山涉水到外地工作,换得白米背回家,来孝敬父母。后来当官后生活好了,每逢吃饭的时候总是望着当年背米的袋子感伤。他的儿子就问为什么,他说:“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如果能有现在丰盛的饭菜供养,该多好啊!”孔子听说后称赞子路的孝行,说:“子路生时竭力奉养双亲,死后念念不忘,真是孝子!” 子 夏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约生于公元前507年,小孔子四十四岁,他出身贫寒,以精通文献典籍著称。 子夏曾有从政经历,中年担任过鲁国莒城父宰(县令)。孔子死后,子夏到了魏国,被魏文侯请为国师。晚年子夏聚徒讲学于魏国的西河地方(今河南安阳),从学者有三百多人,人才辈出。战国时一批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如李悝、吴起及商鞅,都是他的学生,荀子、李斯、韩非也是其再传弟子。子夏在继承孔子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发扬孔子经世致用的思想,是法家思想的先驱。孔子曾称赞子夏是好学深思有志务实的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传说:皮影戏的创造者。皮影是用牛皮雕镂成人物,用灯光使其照映在屏幕上,伴以说唱的中国传统文艺。相传战国时期,子夏在魏国讲学时,利用皮影戏招揽众人来听讲,至今已有2400年的历史。 ◎成语:三豕渡河。《吕氏春秋》记载,子夏在卫国听到有人在读历史书:“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就纠正道:“不是三豕,而是‘己亥’年。”后人多以“三豕渡河”比喻文字的错误。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个“三兽渡河”的成语。佛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优婆塞戒经·三种菩提品》:“善男子,如恒河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渡时,犹如香象,是故如来得名为佛。”后泛指修行。 ◎故事:子夏丧子。 曾参在60岁时,与子夏、段干木设教于西河。子夏的儿子不幸病死了,子夏非常悲伤,眼睛都哭瞎了。曾参听说后,赶忙前去看望。子夏哭,曾参也哭。子夏哭着说:“天哪,我有什么罪过,这样来惩罚我呢?”曾参听后有些生气,并直率地说:“子夏,你为何无罪呢?过去我与你共同跟着孔夫子学于洙、泗那个地方,老了又退居于西河之上,可是西河的人都知道你,而不熟悉孔夫子,这是你 的一个罪过吧!当你的父母亲去世时,西河人都不知道,这是你的第二个罪过吧!现在你的儿子死了,你却哭瞎了眼,没有不知道的,这是你的第三个罪过了。”子夏听了,甚为信服,随之丢下手中的拐杖,深深拜谢说:“我是有罪的,我是有罪的。” 闵子骞 (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时卫国人(今濮阳县渠村乡大闵城人),孔子高徒,为二十四孝子之一,以德行和颜渊并称。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骞少时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芦花衣损,以棉絮已所生二子。子骞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出后母。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觉得有理,遂罢。后母为此感悟,深悔往事所非,后待诸子如一。孔子对子骞着一行为赞赏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后人根据这一历史故事,改编一出戏剧叫“鞭打芦花”,观者无不戚然泪下, 冉伯牛 〖冉伯牛〗(生卒年不详)姓冉,名耕。字伯牛。春秋末年鲁国人。出身"贱人"家族。孔子弟子中以德行著称者之一。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任中都宰。孔子在总结其学生特长时,把他列为德行优秀者之列。孟子在评论孔门弟子时则把他列为德行的首位,可见其在仁德修养方面有突出成就。他能注意平日的接人待物之礼节,受到称赞,《尸子》中记载孔子在接人待物方面经常请他来侍奉和帮助。他为人端庄正派,孟子认为他的行为大体与孔子相似;王充则认为他的德才达到了称圣的程度。班固和王充则认为他是行善而遭恶疾的典型,可见他的德行对后世影响之深远。历代官府对他都很尊崇。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东巡,祀孔子时以他为配。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列为"十哲"之一,配享孔子;二十七年(739)赠"□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追封"东平公";度宗咸淳三年(1267)改封为"□公",从祀孔子。

孔子最有成就的弟子是谁?有哪些言论?
答: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这个思路,再细细阅读《论语》等书,便可看出子贡这个人物非同寻常。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弟子中无人所能...

孔子哪些弟子比较出名
答: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其中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

孔子出名的72位徒弟的姓名分别是什么?
答: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如下: 颜回 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以颜回配享孔子、祀...

孔子哪些弟子比较出名
答: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对于当时政治,尤其是对于孔子思想的传播,对于儒家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颜回...

孔子比较著名的72位徒弟的姓名分别是什么?
答:1、言偃,字子游,春秋末吴国常熟人。小孔子四十五岁。以文学著名,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中唯一南方人,后学成南归,道启东南,对江南文化的繁荣有很大贡献,被誉为“南方夫子”,唐开元封“吴侯”,宋封“丹阳公”,后又称“吴公”。时子游为武城宰,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子游特习于礼,在孔...

孔子的弟子非常多,比较出名的有哪些?
答:二、孔子最出名的弟子是哪位?孔子的弟子中,最出名的应该是曾子,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曾子,但是却不清楚原来他也是孔子的弟子之一。曾子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他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弟子,而且是七十二贤之一。曾子在儒家学派的发展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尊称为“宗圣”。曾子十分重视自身的...

孔子的弟子都有哪些较为有名望,都有些什么著作或者主张
答: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闵损,鲁国人,闵氏,名损,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高尚。 冉耕,鲁国人...

孔子有多少弟子?哪个弟子最出名
答:书上说“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也就是说孔子的弟子有三千多,比较出名,有成就的有七十二个左右,如此看来不能武断地说孔子的哪个弟子才是最出名的,只能说有几个比较突出一点,列如:子渊,子贡,子路,子游,伯牛,子骞,子有,仲弓,子我……这几个是孔子的学生当中比较突出的。在德行方面比较...

孔子的主要弟子有哪些?
答:5、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言语”科之首(排名在子贡前),“孔门十三贤”之一 。《大成通志》记载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唐开元二十七年,宰予被追封为“齐侯”。宋...

孔子有名弟子有哪些??
答: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对于当时政治,尤其是对于孔子思想的传播,对于儒家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