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苏联的

作者&投稿:鄣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1)特点:战时紧急迁移;以国防工业为主,从中心区域迁往大后方;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迁移效率高。意义:保存了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生产能力,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改变了苏联工业布局,带动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5)张骞能西域(或甘英出使大秦、丝绸之路);玄奘西行取以(或造纸术西传大食)。(6)出发点: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在加强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共同维护安全与稳定,加强双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方面,中国与中西国家存在共同的利益。有利条件:地理上相互毗邻,联系密切;经济互补性强;安全上面临着共同的威胁。上海合作组织是合作的重要平台。 略

(10年上海卷地理)
(三)相同或相似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交化景现。
6.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崇扬儒家思想的文化圈是
A南亚文化圈 B.伊斯兰文化圈 C.太平洋文化圈 D.东亚文化圈
答案:D
7.具有南亚文化圈独特风情的服饰是
A.和服 B.纱丽 C.阿拉伯长袍 D.旗袍
答案:B
8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居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共同的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该宗教是
A.基督教 B.天主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
答案:C
(10年上海卷地理)
(二)亚洲某地(约 , ),蓝天与自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
3.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B.高原山地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答案:B
4该地的相对地理位置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南彻 B.德干高原北部 C.阿拉伯海沿岸 D.地中海沿岸
答案:A
5.该地属于亚洲地理分区中的
A.中亚 B.南亚 C.西亚 D.东南亚
答案:B
(10年海南卷地理)
读图3。完成9~10题。

9.图示城市周围区域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
A.土壤肥力 B.热量 C.水 D.光照
【答案】C
10.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城市附近地区
①年太阳辐射总量高 ②多大风
③水能丰富 ④森林分布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10年浙江文综第5题)
读图3,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解析: 主要了解世界经济作物的主要分布,有点难度的话就是要关注主要经纬线:120°E、30°E、90°W、0°、23.5°N、30°N、45°N以及海陆轮廓和河流形状。甘蔗、橡胶、咖啡、黄麻、可可等为热带作物,柑橘、茶叶等为亚热带作物、大豆为温带作物。
(10年新课标卷文综第9-11题)
图3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A.50mm B.150mm C.200mm D.250mm
10.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 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答案 9、A 10、B 11、D 解析:死海附近地区再一次出现在了高考的试卷上,也再一次验证高考试题不在乎覆盖面,区域地理不是轮流坐庄,想考哪就考哪,没有概率,一切以能力立意。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再结合降水量,确定该区域应为地中海气候与热带沙漠气候的过渡带。第9题的关键词是“夏季”,不管甲地是地中海气候还是热带沙漠气候,他夏季的降水量都会很少。这是我找到的以色列某地的气候资料,情况确实如此。
一月 四月 七月 十月 全年
气温(℃) 413281615
降水(mm) 9720534307
第10题考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径流量小,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所以建水库调节径流不如海水淡化有效,何况西亚的海水淡化是卓有成效的,还有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十分先进和普遍。第11题的D选项水到渠成,是很明显的答案。
39.(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材料一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止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苏联国防委员会和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
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区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1942年12月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区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
—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材料二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的国家,工农业较发达,主要有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工业。2007年以来,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和输出国。2009年12月14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见图5)通气仪式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该天然气管道开通前,中国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主要依靠海运;管道开通后,不仅缩短了天然气的运输距离,而且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中亚各国在能源战略上,希望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同时,中亚各国能源企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引进国际资本和技术。
材料三
冷战后,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加强睦邻互信与友好合作关系,就边界地区相互信任和边界地区及互相裁减军事力量问题举行谈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上海五国”机制。
2001年6月,上述五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在“上海五国”的基础上,为加强政治,安全,外交,经贸,人文等方面的合作,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为加强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完成企业大规模级数转移的特点和意义。(16分)
(2)根据材料一,二 分析哈萨克斯坦工业分布的主要特点及成因。(16分)
解析:(从资源分布格局和材料1和2总结)
分布主要特点:机械、冶金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加工分布要西部(里海附近);
成 因:(由材料一归纳总结):苏联工业转移以机械工业为主,同时也促进了冶金工业的发展,以国防需要及(由地图上资源分布总结):相关资源分布,上述工业分布在东部。(由材料二“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和输出国”和石油天然气分布图归纳总结):21世纪快速发展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加工业,对资源有极大依赖性,故主要颁布在西部(里海附近)
(3) 图5中所示天然气管道长度约为(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4 分)(提示: sin45°≌ 0.71)
A. 1 300 km B. 1 800 km C. 1 000km D. 2 100km
解析:观察图中天然气管道长度约比45°N纬线上所跨20°经度的长度稍长一点,即
20°×111×cos45°Km=1576.2 Km,故选B。

(10年浙江文综第36题)
36.(30分)图10是世界某区域略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6分)
(2)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10分)
(3)据报道,近年来④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6分)
(4)简析图中60°经线东西两侧所示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特征和原因。(8分)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题目材料与设问学生都比较熟悉。第1小题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与不利条件,题目给得非常明确,没有用“评价”“分析”等略有隐蔽性的设问。其条件分析主要纬度(低,克服地转偏向力所消耗的能源少)、交通条件、地形(平坦,建设成本低)、人口、天气(晴朗,能见度好,便于观察跟踪)等分析。第2小题分析②③二个地方湿地成因:设问比较明确,但回答会觉得答案雷同,因为②地是河流中游地区的湿地,③是河口地区的湿地,二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但二者区别不是特别明显。本题考核知识选择的二个点不是非常合理。第3小题④地介于平原与低丘之间,题目给的设问是“区域非法牧场扩张”与标准答案不是非常统一。非法牧场扩张当然会以毁林为代价,但热带雨林地区森林的自我修复能力是极强的,因为题目问的是林地改成牧场,不是林地改成耕地,学生回答时为了不失分答案可能就会写得很多。第4小题先分析60°E东西二侧城市分布类型:东侧为沿海城市,西侧为内陆高原城市,如果这思考过程正确,答案自然就容易组织。
答案:
(1)有利条件: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
不利因素:天气多变。
(2)②地河流落差小,地势低平,水位季节变化大;沿河多沼泽。③地处于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多滩涂。
(3)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加等。
(4)东侧:沿海,航运便利。西侧:安第斯山区;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

(1)积极意义:有利于中国能源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有利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若考生从降低运输成本等角度作答,可酌情给分)主要策略:建立平等互利的能源合作机制;签订完善的投资贸易协定;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
(2)出发点: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在加强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共同维护安全与稳定,加强双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方面,中国与中亚国家存在共同的利益。有利条件:地理上相互毗邻,联系密切;经济上互补性强;安全上面临着共同的威胁。上海合作组织是合作的重要平台。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
答:在加强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共同维护安全与稳定,加强双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方面,中国与中亚国家存在共同的利益。有利条件:地理上相互毗邻,联系密切;经济上互补性强;安全上面临着共同的威胁。上海合作组织是合作的重要平台。

...完成下列各题。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
答:(由材料二“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和输出国”和石油天然气分布图归纳总结):21世纪快速发展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加工业,对资源有极大依赖性,故主要颁布在西部(里海附近)(3)B 略

...完成下列各题。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
答:(6)出发点: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在加强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共同维护安全与稳定,加强双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方面,中国与中西国家存在共同的利益。有利条件:地理上相互毗邻,联系密切;经济互补性强;安全上面临着共同的威胁。上海合作组织是合作的重要...

求世界地理高考题的大题。谢谢~[新手做任务]
答: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材料一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

我国最西端位于新疆的什么高原
答:中国古代称葱岭,古丝绸之路在此经过。地处中亚东南部、中国的最西端,横跨塔吉克斯坦、中国和阿富汗。帕米尔高原地跨中国新疆西南部、塔吉克斯坦东南部、阿富汗东北部,是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和天山交会的巨大山结。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 帕米尔高原山体高大,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主要山峰均在6000米以上。西部...

中亚地区与我国什么地区接壤的自然地理景观?
答:中亚地区与中国接壤的地区主要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部边境地区,包括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等。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景观主要包括高山、草原和沙漠等。其中,天山山脉贯穿整个新疆地区,是该地区最重要的自然地理景观之一。在天山南北两侧,分别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鲁...

丝绸之路
答:早期的丝绸之路上并不是以丝绸为主要交易物资,在公元前15世纪左右,中国商人就已经出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购买产自现新疆地区的和田玉石,同时出售海贝等沿海特产,同中亚地区进行小规模贸易往来。而良种马及其他适合长距离运输的动物也开始不断被人们所使用,令大规模的贸易文化交流成为可能。比如阿拉伯地区经常使用,耐...

南亚 中亚 西亚 主要地形区及其位置
答:在哈萨克斯坦西部里海附近卡拉吉耶洼地发现有前苏联陆上低于海平面132米的最低点。在这东西之间广阔地区,荒漠、绿洲在海拔200-400米之间,丘陵、草原在海拔300-500米之间,而东部山区在海拔1000米左右。中亚地区绵亘着温带最壮观的山地,冰川超过4000条,总面积达11000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费德钦科冰川长71公里,它包括33...

地理复习资料
答:●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 降水 )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

初一地理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
答:44.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___和___国家。我国就属于___国家 。中东地区的主要人种是___。 45.亚洲东部的主要人种是___,欧洲的人种主要是___,非洲南部的主要人种是___。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___。中亚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是以_ ___为主。 46.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