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火烧云的参考资料!!

作者&投稿:佟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火烧云资料,急急急急!!!!!!!~

在清晨,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或者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天边的云彩常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的一样。人们把这种通红的云,叫做火烧云,又叫朝霞和晚霞。有时候,没有云,天边也会出现火红的颜色,这叫火烧天。
火烧云是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赤色云霞。火烧云属于低云类,是大气变化的现象之一。它常出现在夏季,特别是在雷雨之后的日落前后,在天空的西部。由于地面蒸发旺盛,大气中上升气流的作用较大,使火烧云的形状千变万化。火烧云的色彩一般是红通通的。火烧云的出现,预示着天气暖热、雨量丰沛、生物生长繁茂的时期即将到来。
[编辑本段]成因简析
我们已经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混合成的。这些颜色的光的波长不一样,红色光波最长,橙色光波其次,紫色光波最短。空气的分子和空气里飘浮着无数细小的灰尘和水滴,它们都能够把太阳的各色光线分散开来,这叫作散射作用。太阳光中的光波波长越短的,像紫色、蓝色光就很容易被散射开来;波长越长的,像红色、橙色光就不容易散射。早晨或傍晚,太阳光是斜射的,它通过空气层的路程比较长,受到散射就减弱得很厉害。减弱得最多的是紫色光,减弱得最少的是红色或橙色光。这些减弱后的彩色阳光,照射在天空中、云层上,就形成鲜艳夺目的彩霞。天上没有云的时候,悬在空中的雨滴少;中午空气层较薄,太阳光里的红、橙、黄、绿几种色光几乎全部通过,只把青、蓝、紫几种色光拦住,而这几种光中,又数蓝色光反射的最多,所以把整个天空染成了蓝色。
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太阳光射到地面上,穿过的空气层要比中午太阳当顶的时候厚一些。太阳光中的黄、绿、青、蓝、紫几种光,在空气层里行走没有多远就已经筋疲力尽,不能穿过空气层。只有红、橙色光可以穿过空气层探出头来,将天边染成红色。
火烧云可以预测天气,民间流传有谚语“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就是说,火烧云或火烧天如果出现在早晨,天气可能会变坏;出现在傍晚,第二天准是个好天气。
[编辑本段]文学描绘
作者:萧红
晚饭以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爷爷在墙根站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你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人起到它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一条马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它在前边跑着,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大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是那么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想再看到那头大狮子,怎么也看不到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作者简介: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有悄吟、玲玲、田娣。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应该说直接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并走进了她的生活。
[编辑本段]一、早年生活
1911年(农历五月初五),萧红出生于呼兰县城一封建地主家庭。远祖张岱,于乾隆年间从山东省东昌府莘县逃来东北,到萧红祖父张维祯一代才从阿城县福昌号屯迁到呼兰。
萧红父亲张廷举,早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立优级师范学堂,长期担任官吏,具有浓厚的封建统治阶级思想。他对萧红冷漠无情,促使萧红最终走上背叛地主家庭的道路。母亲姜玉兰,生一女三子,萧红是第一个孩子。1919年8月母亲病故。
同年12月,父亲张廷举续娶,继母梁亚兰对萧红姐弟感情一般。
萧红乳名荣华,学名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乃莹。她深得祖父张维祯的喜爱,经常带她到后花园玩耍。由于受到祖父以古诗为主的启蒙教育,使萧红从小就打下较好的文学基础。
1920年萧红进入呼兰县立第二小学女生部读书,1924年升入县立第一初高两级小学。她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作文尤其突出。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呼兰县也掀起反帝爱国热潮,萧红第一次参加学生运动,上街游行、示威,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爱国斗争。
1926年萧红小学毕业,因父亲阻挠、逼婚,没能继续上中学,辍学在家。经过一年的顽强抗争,父亲被迫妥协。
[编辑本段]二、求学
1927年秋季,萧红考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
在萧红在哈尔滨读初中期间,由六叔介绍,与哈尔滨道外三育小学教师汪恩甲订婚。
在第一女中,萧红除喜欢绘画外,还广泛阅读中外文学作品,校刊上发表过她署名悄吟的抒情诗。1927年冬,哈尔滨学生联合会组织反对日本在东北修筑铁路的游行,学生们情绪高昂,纷纷请愿。萧红在这一抗日爱国运动中表现得坚定勇敢,一直站在斗争的最前面。
1929年祖父去世,萧红十分悲痛,因为祖父是她最亲的人。祖父去世后,她对家庭已没有感情和留恋。
1930年秋,萧红初中毕业。她不顾父亲反对,毅然背叛家庭,逃婚来到北平,并进入女师大附中读书。
1931年2月初,因无经济供给,生活困难,萧红只好离开北平返回呼兰。春节后她随家搬到阿城县福昌号屯,被迫与外界隔绝。在福昌号屯的这段生活,为萧红后来进行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她的一些小说、散文就是以这里为背景写的。
[编辑本段]三、结识萧军
1931年10月,萧红从阿城逃到哈尔滨。在走投无路、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违心地与汪恩甲一起住进道外十六道街东兴顺旅馆同居。半年后,萧红怀孕,临产期近,汪恩甲却不知去向。
萧红困居旅馆,处境艰难,只好写信向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编辑裴馨园求助,并因此结识青年作家萧军。两人一见钟情,互相爱慕。裴馨园、萧军、舒群等人给了萧红很大的帮助。
1932年8月,松花江决堤,洪水泛滥市区,萧红得以离开旅馆,摆脱困境,到裴馨园家暂住。不久她住进医院分娩,孩子生下后因无力抚养而送人。出院后,萧红与萧军住进道里新城大街(今道里尚志大街)的欧罗巴旅馆,开始共同生活。
因没有固定收入,二人仅靠萧军当家庭教师和借债勉强度日,生活非常困苦。但他们患难与共,感情融洽。
1932年11月,萧红、萧军从欧罗巴旅馆搬到道里商市街25号(今道里红霞街25号),有了自己的家。
[编辑本段]四、走上文学之路
1933年3月,萧红参加了中共党员金剑啸组织的赈灾画展,展出她的两幅粉笔画。同时,在萧军的影响下,萧红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可纪念的枫叶》、《静》、《春曲》、《偶然想起》、《栽花》等是萧红最早(1932年)创作的诗歌。
《幻觉》是萧红认识萧军后,创作的一首诗歌(1932年7月30日),后发表在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国际公园》上(1934年5月27日)。
1933年4月18日,完成第一篇纪实散文《弃儿》(载长春《大同报》副刊《大同俱乐部》)
1933年5月21日,完成第一篇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作品通过描写王阿嫂一家的悲惨遭遇,愤怒地控诉了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这篇小说发表以后,她陆续发表了《看风筝》、《腿上的绷带》、《太太与西瓜》、《小黑狗》、《中秋节》等小说和散文,从此踏上文学征程。
“牵牛坊”是画家冯咏秋的宅院,因院内种植牵牛花而得名,是位于道里水道街(今道里兆麟街)的一处平房。萧红、萧军经常到这里参加左翼文化人的聚会,常来的还有罗峰、白朗、金剑啸、舒群等人。通过与他们接触,使萧红开阔了眼界,增加了文学知识,而且还受到了一些共产党员爱国进步思想的影响。
萧红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与萧军、白朗、舒群等人在抗日演出团体“星星剧团”中担任演员,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日。由于引起敌伪特务机关注意,剧团于公演前解散。
1933年8月,长春《大同报》文艺周刊《夜哨》创刊,萧红做为主要撰稿人,在夜哨上发表了《两个青蛙》、《哑老人》、《夜风》、《清晨的马路上》、《八月天》等作品。
10月,萧红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在舒群等人的帮助下,自费在哈尔滨出版。萧红署名悄吟,萧军署名三郎。《跋涉》的出版,在东北引起了很大轰动,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也为萧红继续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跋涉》集中大部分作品揭露了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歌颂了人民的觉醒、抗争,带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进步色彩,引起特务机关怀疑。为躲避迫害,萧红、萧军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于1934年6月逃离哈尔滨,经大连乘船到达青岛。
在青岛,他们与先到这里的舒群一家住在观象一路一号。萧军在《青岛晨报》任主编,萧红集中精力,勤奋写作,这年9月9日完成著名中篇小说《生死场》。此间,他们与上海的鲁迅先生取得联系,并得到鲁迅的指导与鼓励。
由于青岛局势紧张,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舒群被捕,萧红、萧军处境危险。1934年10月底,他们离开青岛去上海。
五、与鲁迅的交往 萧红、萧军到上海后,住在拉都路福显坊内一处二楼上。鲁迅先生非常关心他们到上海后的生活、思想和写作情况,但因当时上海环境险恶,斗争残酷复杂,无法会面,只好通过书信联系。鲁迅先生多次给他们写信,表示极大的关切,在精神上给他们很大鼓舞,为他们指明方向。
1934年11月30日,萧红、萧军在内山书店与鲁迅先生第一次会面。他们向鲁迅先生介绍了东北的斗争情况和自身的遭遇,鲁迅先生也给他们讲了上海的斗争局势以及文艺界的情况,并同意推荐他们的作品出版。临别时,为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鲁迅先生将一些钱交给他们,并让夫人许广平将萧红的书稿带回。
与鲁迅先生的这次会面,对萧红、萧军来说意义十分重大。不仅加深了他们与鲁迅之间的相互了解,奠定了深厚的感情基础,也使他们得到鲁迅的悉心指点,从鲁迅那里学会做人、做学问,为今后在上海立足,并从事文学创作,铺平了道路。
12月19日,鲁迅在梁园豫菜馆请客,特意将萧红、萧军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胡风等左翼作家。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萧红的好朋友,对她的创作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久,叶紫、萧红、萧军在鲁迅的支持下结成“奴隶社”,并出版了“奴隶丛书”。
此外,鲁迅还利用自己在上海的关系,积极向出版社推荐他们的作品,萧红等人的书稿不但被介绍到当时陈望道主编的《太白》、郑振铎主编的《文学》,有时还转到良友公司的赵家壁那里。在鲁迅的热情帮助下,萧红到上海后写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小六》很快就在《太白》上刊出。
随后,散文《饿》,短篇小说《三个无聊人》分别刊登在《文学》和《太白》上。从此,萧红的作品便陆续在上海发行的《生活知识》、《中学生》、《作家》、《文学季刊》、《中流》等多家杂志上发表。萧红也开始在上海文学界崭露头角,成为一颗闪亮的文学新星。

在家乡,在儿时,最让我开心的就是看火烧云。火烧云带给我无穷的美妙。【火烧云上来了】在我家乡重庆,在傍晚,在田间、在操场,在路上,也许你忽然听到一声:“快看!火烧云!”就这样,你还没准备好,火烧云就闪亮灯场了。刹哪间,家乡的山谷、树木、森林,河流……全都罩在巨大的光幕中,全都穿上了红色梦幻的婚纱。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全都成了西游记中的红孩儿;大白鹅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钓鱼的白胡子老爷,变成了红胡子神仙了。打谷场的草垛变成了巨大的红蘑菇;缓缓的小河成了红色的飘带,加上泛着红光的猫儿山,整个山村都进入了童话的梦,神秘极了。天上的云从西山边一直烧到东山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火烧云色彩变化极多】家乡的火烧云色彩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看那条云河边,近处呈黑红色,稍远就是橘红色,再远就是黄红的了,在河的尽头,是金黄一片,黄中发亮,太阳像个喝了醉酒的仙翁,唱着山歌,终于翻到山那边不见了,只剩下佛光一片。【火烧云形态变化极快】火烧云下的天空,简直就是个没有围栏的动物园。变化极快。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还没跑过去,一头威猛的雄师,就站到了山头,守护着它的土! 真是太有趣了! 赞同2| 评论

18 火烧云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描绘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课文先讲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接着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最后讲火烧云下去了。用词准确,描写生动逼真,想象丰富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自然景色之美;二是学习课文中的生动词句,了解作者丰富的想象,积累好词佳句。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是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三、教学建议

1.本课讲到的各种云的颜色很多,课前要求学生在早晨或傍晚,最好是有朝霞或晚霞时,观察云彩的各种颜色和变化,或者收集有关云彩的图片和描写云彩的好词佳句。

2.指导学生通读全文,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读准翘舌音:“烧、寿、镇”;后鼻音:“盈、恍、猛”等。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

3.再读课文,可以是自己读,也可以是小组同学一起读,读后思考讨论:课文哪些部分是讲霞光的,哪些部分是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找出认为写得美的句子来读一读,初步了解火烧云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状。

4.本课描写火烧云色彩、形状变化的语句,用词十分准确,写得十分生动、形象,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体会意思。例如:

(1)“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极多”说明火烧云的多种颜色,“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不仅突出颜色多,而且强调变化快。

(2)“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把火烧云想象成了动物,突出了火烧云变化的有趣。“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表明了火烧云形状在不断地、快速地变化着,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要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火烧云颜色、形状极多,变化极快的特点。

5.作者是抓住火烧云的颜色、形状极多、变化极快这两个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火烧云的。教学时,可以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去品味霞光、火烧云的好看有趣。然后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也喜欢自己选择的部分。还可以说自己观察到的或展示根据课文的描写自己画的火烧云,进一步丰富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

6.加强朗读和背诵的指导。

(1)课文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有趣。朗读时,可让学生抓住生动准确的词语,边读边想象火烧云变化莫测的有趣景象,把火烧云变化之快,形状之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背诵是积累的一种好办法。指导背诵,要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和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2~6自然段要了解记叙的顺序:先写颜色的变化,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重点词语来练习背;再写形状的变化,先是变成马,接着写马的样子、变化;再变成“狗”,“狮子”……让学生按着这样的顺序来练习背诵。

7.积累运用。通过朗读、观察,在对本课内容了解并能背诵的基础上,摘抄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再让学生交流,互相说说摘抄了哪些句子,为什么认为这些句子是最美的。加深理解和体会。

8.识字写字。本课生字比较多,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分析,识记字形,练习把字写好。对学生较难写好的字,如“盈、蹲、揉、喂、跪”等要作适当指导。“盈”字提醒学生,“”在字中的位置和大小;“蹲、揉、喂、跪”均是左窄右宽的字,要指导写好右半部分。

9.鼓励学生课后多读有关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收集资料图片,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同学交流。

四、参考资料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蜚声文坛。在萧红不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为祖国文学宝库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933年5月,她写出第一部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作品通过描写王阿嫂一家的悲惨遭遇,愤怒地控诉了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这篇小说发表以后,她便以悄吟作笔名陆续发表了《看风筝》《腿上的绷带》《太太与西瓜》《小黑狗》《中秋节》等小说和散文,从此踏上文学征程。

1933年8月,长春《大同报》文艺周刊《夜哨》创刊,萧红作为主要撰稿人,在夜哨上发表了《两个青蛙》《哑老人》《夜风》《清晨的马路上》《八月天》等作品。10月,萧红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在中共党员舒群等人的帮助下,自费在哈尔滨出版。萧红署名悄吟,萧军署名三郎。《跋涉》的出版,在东北引起了很大轰动,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也为萧红继续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跋涉》集中大部分作品揭露了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歌颂了人民的觉醒、抗争,带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进步色彩,引起特务机关怀疑。为躲避迫害,萧红、萧军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于1934年6月离开哈尔滨到青岛。

在青岛,萧军在《青岛晨报》任主编,萧红集中精力,勤奋写作,不久完成著名中篇小说《生死场》。此间,他们与上海的鲁迅先生取得联系,并得到鲁迅的指导与鼓励。1934年10月,他们离开青岛去上海。

在上海,鲁迅利用自己的关系,积极向出版社推荐他们的作品。在鲁迅的热情帮助下,萧红到上海后写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小六》很快就在《太白》上刊出。随后,散文《饿》,短篇小说《三个无聊人》分别刊登在《文学》和《太白》上。从此,萧红的作品便陆续在上海发行的《生活知识》《中学生》《作家》《文学季刊》《中流》等多家杂志上发表。萧红也开始在上海文学界崭露头角,成为一颗闪亮的文学新星。

1935年12月,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在上海出版,在文坛上引起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也因此一举成名。《生死场》原名《麦场》,后由胡风改名为《生死场》,是她以萧红为笔名的第一部作品。《生死场》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真实地反映旧社会农民的悲惨遭遇,以血淋淋的现实无情地揭露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了东北农民的觉醒与抗争,赞扬他们誓死不当亡国奴、坚决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

《生死场》的发表,符合时代的要求,呼唤民族意识的觉醒,对坚定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斗志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萧红在作品中大胆地反映了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抒发了她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生死场》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社会影响很大。萧红也因此成为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知名的女作家,从而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940年12月,萧红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作品通过对自己故乡的回忆,以朴素率直、凄婉细腻的笔调,真实而感人地再现了她童年时代东北农村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人民的束缚和戕害,表达了她对家乡人民苦难境遇的深切同情。同时,对旧风俗、旧习惯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呼兰河传》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萧红又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茅盾先生在序言中称“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的完成,标志着萧红文学创作已进入成熟时期。

继《呼兰河传》后,萧红在香港还写出了长篇小说《马伯乐》,小说《后花园》,散文《小城三月》《北中国》《骨架与灵魂》等作品。

1942年萧红在香港病逝。

西南地区值得一去的地方拍摄,并且距离广东比较近是贵州。在贵州,有黄果树瀑布景区和梵净山景区。梵净山蘑菇岩“造化钟神秀”。俗话说贵州的地质地貌特征: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贵州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省份。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也是在摄影当中闪亮的一块。所以说,很值得去实地拍摄。
梵净山景区:梵净山

在与湘、渝、鄂三省、市交界的黔东北边陲,在横亘楚蜀大地、绵延数百公里的武陵山脉,有一座充满神秘色彩而又雄奇伟岸的山峰,这就是贵州省铜仁地区的梵净山。几百年来,梵净山的名字一

直在黔、湘、川、鄂、桂等南国地域久久流传。虽然朝代有更替,人世有变迁,但梵净山的魅力依然历久不衰。是什么原因,是哪些因素造就了梵净山的无穷魅力和巨大诱惑呢?

梵净山位于铜仁地区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结合部,海拔2493米,不仅是贵州的第一山,更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是屹立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大斜坡上的巨人。其古老的山体距今已有10~14亿年的历史,是黄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再加上山体庞大深邃,峰峦巍峨雄奇,主峰高耸入云,故明朝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奉皇帝诏令而建的古碑上称之为“众名岳之宗”。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使梵净山富集了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山,或雄奇险峻,或秀美多姿,那引人入胜的是新金顶,在海拔22 00余米的崇山峻岭上,突兀而起冒出一尊石柱,高约100米,如巨笋出土,似玉龙啸天,红云环绕,直指苍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又将山顶一劈为二。两个山顶上分别建有释迦殿、弥勒殿,两殿之间有天桥相连,朝拜的香火烧到了云天之上。还有那独立撑云的蘑菇石、依山望母的太子石、状若册籍的万卷书(山岩)等,形神兼备,令人叹绝!至于梵净山顶部一带常常出现的“佛光”,更是令人魂牵梦绕,一睹为快。水,或涓涓细流,或丁冬垂滴,或白练悬空,或奔腾咆哮,皆异常澄洁。峰回水转,汇成了九十九条溪流,顺山势的东西走向,向东汇成了锦江、淞江,直奔沅江入洞庭湖;向西汇成印江河,直奔乌江进长江。树,遍山皆树,满眼是绿,繁花争艳,鸟兽和鸣,一幅天然画卷。还有那云、雾、风,波谲云诡,也给梵净山增添了不少的神秘色彩。置身此山中,俨然画中行,恍若仙山游。

古人云:“天下名山僧占多。”大自然造就了梵净山的奇异风光,而佛教徒则扬名了梵净山的灵山秀水。在明朝万历以前,梵净山作为“古佛道场”,早已声名远播。在梵净山的滴水岩附近,有一块奉万历皇帝的诏令而专门竖立的石碑。碑文中写道:“此黔中间之胜地有古佛道场,名曰梵净山者则又是天下众名岳之宗也。”明朝万历皇帝之所以要下诏重建梵净山金顶正殿(寺庙),是鉴于曾经兴盛一时的梵净山“古佛道场”,因长年战乱而日趋衰落破败,即碑文所言:“天哀名山之颓,而赐以钦命僧妙玄重建金顶正殿,足为万圣临銮。”碑文中把盛极之时的梵净山“古佛道场”比作“极乐天宫”,记载梵净山佛教自开辟以来,香火旺盛,信奉朝拜的信徒如云流水涌,连王公大人都十分向往。梵净山的声名早已传入了南京、北京,倾动了十三个行省的地方长官。

梵净山这个山名,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它是从“梵天净土”点化而来。据史料记载,梵净山原先的正名是“三山谷”,后来不知何时变成了“梵净山”。这大概只有去问当年的佛教高僧们了。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还使梵净山成为一个原始古朴的生态王国。由于梵净山的山体庞大且垂直高差大,形成了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原始基地。梵净山不仅生长着满山遍岭的各种植物和栖息着各类动物,而且拥有黔金丝猴、大鲵(娃娃鱼)、白颈长尾雉、云豹等珍稀动物和全球仅存的“贵州紫薇”以及中国鸽子花树(珙铜)等珍稀植物。梵净山原始古朴的生物群体,成为了人类的一大财富,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国务院于1978年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年将梵净山接纳为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成员单位(中国只有五个成员单位)。梵净山是幸运的,因为在地球的同纬度上,目前只有它还保留有如此原始古朴的生物群体。梵净山的幸运,既得益于先人爱惜,也得力于当代人的保护。

在梵净山麓,居住着土家、苗、侗、汉、羌等各族人民。在这里,可以领略到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体悟到梵净山区丰富深邃的人文文化。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书法艺术。印江,只不过是梵净山脚下的一个区区小县,异常闭塞,可是自明清以来,书法名家辈出,以题写“颐和园”匾牌而名噪海内外的严寅亮就是杰出代表,印江成为了著名的“书法之乡”。在梵净山麓的两个碑林中,你可欣赏到当代书坛泰斗赵朴初、启功、沈鹏等人的墨宝。这里还是一个富有革命传统的山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贵州高原上的第一块红色根据地,即1934年由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创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黔东特区,就屹立在梵净山麓的领边几县。

梵净山的过去属于我们历代的先民,而梵净山的现在和未来已不仅仅属于它所在当地的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它还属于全人类。随着大旅游、大开放思路的逐步确立,在自然保护的前提下,梵净山将东连以张家界、武陵源为代表的风景名胜,南接以阳河、杉木河为代表的旅游景区,形成一个合理的旅游链条,构成横跨黔湘的旅游“金三角”。再加上铜仁大兴飞机场的复航,玉屏至铜仁高等级公路的改造以及梵净山登山索道的建成,梵净山必将逐步成为一个新的旅游热点。这,也是铜仁的希望之所在。

梵净山是佛教名山,是生态王国,是风景胜地,是一方净土。谁不向往这么一个返朴归真、怡养身心的人间仙境呢!

具体交通:
1、K193次 广州——成都 广州始发时间:15:56 到达玉屏站下车:次日:08:10
2、1059次 广州——重庆 广州始发时间:18:48 到达玉屏站下车:次日:08:10
3、1077次 广州——重庆 广州始发时间:20:50 到达玉屏站下车:次日:08:10
在由玉屏乘汽车到达60公里外的铜仁。在由铜仁转车去——铜仁以西30公里的江口县。在又江口乘车去往梵净山!

黄山在安徽。时间允许的话,你可以在那里体会到古老的徽州文化。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鱼梁坝、古牛绛、九华山、黄山、齐云山相对距离都比较近。同时,适宜在一段时间内,连续拍摄和取景。
就我所知,《卧虎藏龙》的外景地便在这里。宏村,这处位于黄山市境内的皖南古村落,2000年11月30日,在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与黄山一道共享这一“人类文明遗迹”的荣誉。千百年来,中国独特的风水理念渗透到古村落的布局和规划当中,并将其深深地烙上了古徽州文化的印记,继而成为她的灵魂。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这里民风淳朴,自然和谐。不过最让黟县名扬海外的,则是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片中大部分外景取自此地。“竹海打斗”这场戏,则更是让黟县木坑竹海名满天下。

另外,在百度举办的:“全家写攻略 赢取欧洲游”上帖出了黄山、宏村、歙县棠樾牌坊。以及我亲身去黄山后给我的印象和感受是“水墨黄山”。当年的黄山画派就始创并发展壮大在这里。

希望,您和您的朋友能够拍摄到“钟灵毓秀”的天上人间! 谢谢!同时,希望您把宝贵的积分投给我吧

补充:

一、水墨黄山及其周边具有徽州文化印记的皖南古村落拍摄。风景的取舍范围很大,自然风光优美。值得推荐。
二、西藏神山冈仁波齐和圣湖玛旁雍错拍摄。考虑的因素:1、主要是安全的因素。西藏神山冈仁波齐和圣湖玛旁雍错属于高原西藏的高原,气候和地理环境都相当恶劣。7、8月份会有冰雹和其他恶劣天气。
2、办理边防证件。可以飞机落地拉萨后,直接前往拉萨,西藏武警边防总队办理。费用:不到50元。
3、希望你能够去西藏神山冈仁波齐和圣湖玛旁雍错拍摄。因为,那里的风光是世人少见的美景。纯净、自然 一定会给你心灵的震撼。

出游目的地:黄山 宏村 棠樾牌坊 鱼梁坝
拍摄主题:亲近自然 享受生活!touch the nature;enjoy the life!

对于爱好拍摄相片的色友来讲,景区和景点的选择上是要多下功夫的。向您推荐:

一、水墨黄山及其周边具有徽州文化印记的皖南古村落。
适宜:AAAA
逛逛“慈孝天下”的棠樾;爬爬“冠甲江东”的黄山,悠悠然,大快朵颐!尽情拍摄“水墨黄山”。

景点介绍:
黄山屹立在中国安徽省南部,黄山古称黟山,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修身炼丹,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改为黄山。
黄山以“无山不峰,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名震天下。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为黄山四绝,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对黄山的评价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与长江、长城和黄河一道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D1行程: 黄山风景区 由汤口镇乘当地人的景区内车辆上山。至慈光阁票房买票后步行上山,经立马峰 半山寺 鲫鱼背 天都峰到达玉屏楼,观赏黄山迎客松,继续步行到达黄山主峰:莲花峰。站在莲花峰上,环眺诸峰,白云萦绕,宛若一幅泼墨山水,美其名曰:水墨黄山!在玉屏站乘索道下山。

出游提示:
1、黄山门票200元。
2、步行登山线路:选择慈光阁——天都峰——玉屏楼——莲花峰——光明顶——北海宾馆——始信峰——云谷寺的经典登山路线。
3、黄山多雷雨,带好雨具,小心雷电。

费用安排:
1、黄山——汤口 汽车费用:30元/人
2、住宿汤口、寄存包 费用:50元
3、登山途中午饭吃便当 费用:8元
4、晚饭吃黄山特色菜肴 石耳炖鸡 费用:34元
5、下山索道 费用:65元/人

选择由广州站出发:
1、K222次 广州——扬州 广州09:29开,次日06:09抵达黄山站

或者选择在东莞东乘坐:
2、K26次 东莞东——南京西 东莞东20:23开,次日14:50抵达黄山

更多黄山风景区的图片>>

第2天行程:黟县宏村 中国画里乡村
·参考资料:贴吧“黟县宏村 中国画里乡村”吧,知道“黟县宏村 中国画里乡村”相关问题答案

--------------------------------------------------------------------------------
景点介绍:
宏村,这处位于黄山市境内的皖南古村落,2000年11月30日,在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与黄山一道共享这一“人类文明遗迹”的荣誉。千百年来,中国独特的风水理念渗透到古村落的布局和规划当中,并将其深深地烙上了古徽州文化的印记,继而成为她的灵魂。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这里民风淳朴,自然和谐。不过最让黟县名扬海外的,则是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片中大部分外景取自此地。“竹海打斗”这场戏,则更是让黟县木坑竹海名满天下。

D2行程: 由黄山屯溪汽车站,乘发往黟县的汽车。车程大约2个小时左右。路况很好,不颠簸。到黟县汽车站后,改乘当地人的出租车,2元可由黟县县城到达宏村。宏村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独特的徽派文化的代表:高高的马头墙,让人赏心悦目。

宏村的灵魂是村落与水系的结合: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肠”两旁民居为“牛身”。“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则是对于宏村的传神概括。

民间故宫:承志堂同样不容错过呦!

出游提示:宏村门票55元。

费用安排:
1、黄山——黟县 汽车费用:20元/人
2、黟县——宏村 摩的费用:2元
3、宏村农家饭 扬州炒饭,水饺 费用:16元
4、宏村购买手工汗布褂 费用:28元

更多黟县宏村 中国画里乡村的图片>>

第3天行程:歙县棠樾牌坊
·参考资料:贴吧“歙县棠樾牌坊”吧,知道“歙县棠樾牌坊”相关问题答案

--------------------------------------------------------------------------------
景点介绍:
东周有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在中国思想史上起着重大影响的学派是程朱理学。而宋代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及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均系徽州。朱子提倡读书,认为穷理之要,必在读书。以“仁义礼智信”为文人伦理灵魂,表现出了坚贞不屈的气节,这也正与古徽州朱熹和新安理学是分不开的。而位于黄山市境内的古徽州棠樾牌坊群,则是对中国古代儒家传统道德标准的集中反映。

D3行程: 棠樾为古代的一个小村,棠樾牌坊群景区由鲍家牌坊、鲍家祠堂和鲍家花园三组景点组成。棠樾鲍家为春秋鲍叔牙后裔——世代官商,藏镪百万,富比王侯,慷慨义举,上交天子,鲍氏宗祠,气势恢宏;雕栏画栋,忠孝节义,主题周显。更是受到了主张以孝治天下的乾隆皇帝地倍加推崇,因而乾隆赞曰:“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

棠樾牌坊群距黄山屯溪27公里,流水发车,末班车17:00,40分钟车程。交通往来十分便捷。

出游提示:棠樾牌坊门票80元。

费用安排:
1、黄山——歙县 汽车费用:20元/人
2、歙县——棠樾牌坊群 摩的费用:3元
3、歙县是徽菜的发源地,当然对于初到黄山旅游观光的游客更是不容错过去品品鲜:方腊鱼 蝴蝶面和黄豆肉是当地的传统小吃,物美价廉。买单费用:30元

“一品黄山 天高云淡”行程的优势:

1、黄山市境内景点:黄山 宏村 棠樾牌坊相对集中,节约路费开支
2、景点品位高:两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黄山/宏村
3、住宿、吃饭和购物的物价水平远远低于城市
4、时间安排比较短,避免旅行疲劳。

二、西藏神山冈仁波齐和圣湖玛旁雍错
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岗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加上特殊的山形,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让人不得不充满宗教般的虔诚与惊叹。在这里,你可以拍摄到西藏独特的淳美和那份到处飘扬着经幡的神秘,以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幻,神秘的西藏圣地,透过你的摄影,让更多的人和爱好摄影的人感受到心灵上的涤荡和净化。视觉艺术溶入到了每一处,让人联想这里就是人间天堂。

冈仁波齐,位于东经81.°,北纬31°海拔6638米(另说海拔6714米),是冈底斯山的主峰。冈仁波齐峰形似金字塔(藏民称象“石磨的把手”),四壁非常对称。由南面望去可见到它著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标志,意为佛法永存,代表着吉祥与护佑。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

冈仁波齐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在梵文中意为“湿婆的天堂”(湿婆为印度教主神),苯教更是发源于此。从印度创世史诗《罗摩衍那》以及藏族史籍《冈底斯山海志》、《往世书》等著述中的记载推测,人们对于冈仁波齐神山的崇拜可上溯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据苯教经典描述:一条从冈仁波齐而下的河,注入不可征服的湖泊——玛旁雍湖。有四条大河由此发源,流向东、南、西、北四方。流向东方的是当却藏布马泉河(下游为布拉马普特拉河),绿宝石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如朗驹一般强壮;流向南方的是马甲藏布孔雀河(下游为恒河),银沙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如孔雀一般可爱;流向西方的是朗钦藏布象泉河(下游为苏特累季河),金矿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壮如大象;流向北方的是森格藏布狮泉河(下游为印度河),钻石矿藏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勇似雄狮。每年有络绎不绝的来自印度、不丹、尼泊尔以及我国各大藏族聚居区的朝圣队伍,使得这里的神圣意味绵延了几千年。

行程:目前到达西藏神山冈仁波齐和圣湖玛旁雍错的交通,相当不便利。可以选择在广州搭乘航班飞往成都中转换乘进藏的四川航空的飞机。达到拉萨后稍做调整,联系包车,最好是越野车,适应西藏的道路减少颠簸。具体路线如下:拉萨——日喀则,在日喀则做适当的补给,因为,过了日喀则,水和食物等生活补给很难能得到充分的供给。——拉孜——到达拉嘎后,路分为南北两条,南线走老仲巴、帕羊到达巴嘎。这条路距离神山冈仁波齐和圣湖玛旁雍错相对较近,但是沿河谷进发,在西藏的夏季多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并且这一带人烟稀少,不建议单车行走。另外一条,是经由措勤、改则、到达阿里地区首府狮泉河镇后再南行至神山冈仁波齐和圣湖玛旁雍错。这条路况不错,被称为西藏的高原草原高速公路。

另外,到达神山冈仁波齐和圣湖玛旁雍错需要在拉萨提前办理:边防证件。

清晨,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天边的云彩常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的一样。人们
把这种通红的云,叫做火烧云,又叫早霞和晚霞。有时候,没有云,天边也会出现火红的颜色,这叫火烧天。

那么,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们已经知道太阳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混合成的。这几种颜色的光中,红光穿过空气层的
本领最大,橙、黄、绿光次之,青、蓝、紫光最差。天上没有云的时候,悬在空中的雨滴少;中午空气层较薄,太
阳光里的红、橙、黄、绿几种色光几乎全部通过,只把青、蓝、紫几种色光拦住,而这几种光中,又数蓝色光反射
的最多,所以把整个天空染成了蓝色。

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太阳光射到地面上,穿过的空气层要比中午太阳当顶的时候
厚一些。太阳光中的黄、绿、青、蓝、紫几种光,在空气层里行走没有多远就已经筋疲力尽,不能穿过空气层。只
有红、橙色光可以穿过空气层探出头来,将天边染成红色。

火烧云可以预测天气,民间流传的谚语“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就是说,火烧云或火烧天如果出现在早
晨,天气可能会变坏;出现在傍晚,第二天准是个好天气。
(来源:中国气象影视网)

清晨,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天边的云彩常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的一样。人们把这种通红的云,叫做火烧云,又叫早霞和晚霞。有时候,没有云,天边也会出现火红的颜色,这叫火烧天。

那么,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们已经知道太阳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混合成的。这几种颜色的光中,红光穿过空气层的本领最大,橙、黄、绿光次之,青、蓝、紫光最差。天上没有云的时候,悬在空中的雨滴少;中午空气层较薄,太阳光里的红、橙、黄、绿几种色光几乎全部通过,只把青、蓝、紫几种色光拦住,而这几种光中,又数蓝色光反射的最多,所以把整个天空染成了蓝色。

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太阳光射到地面上,穿过的空气层要比中午太阳当顶的时候厚一些。太阳光中的黄、绿、青、蓝、紫几种光,在空气层里行走没有多远就已经筋疲力尽,不能穿过空气层。只有红、橙色光可以穿过空气层探出头来,将天边染成红色。

火烧云可以预测天气,民间流传的谚语“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就是说,火烧云或火烧天如果出现在早晨,天气可能会变坏;出现在傍晚,第二天准是个好天气。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5-07/06/content_3182515.htm

http://life.sina.com.cn/art/2004-07-30/51580.shtml

这篇文章是三十年代才华横溢的女作家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有的一段。
作者以一个十岁左右的农村女孩子的口吻,回忆了故乡的乡土人情和奇特风光。

急求"火烧云"的资料啊!
答:清晨,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天边的云彩常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的一样。人们把这种通红的云,叫做火烧云,又叫朝霞和晚霞。有时候,没有云,天边也会出现火红的颜色,这叫火烧天。成因简析 我们已经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混合成的。这些颜色的光...

火烧云还像什么,要有静态动态描写
答: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爷爷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你老人家必要高寿,你老是金胡子了。”天上的云从西边...

急求一篇火烧云的参考资料!!
答:“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表明了火烧云形状在不断地、快速地变化着,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要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火烧云颜色、形状极多,变化极快的特点。5.作者是抓住火烧云的颜色、形状极多、变化极快这两个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火烧云的。教学时,可以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

描写《火烧云》的段子,用三种动物来形容它,分三段描写,形容它的变化...
答:我会

谁能给一篇写云的美文啊,是做摘抄用的。急求
答:太阳快落到地平线上了。云被太阳照得更加绚烂,在靠近太阳的地方,云朵更有魅力了。云在太阳上轻轻飘着、飘着。一会儿像轻柔的棉絮,若飞、若停,招之若来,推之若去:一会儿像奔腾的骏马,向远处驰去,好像要奔赴疆场:一会儿像殿宇宫阙,连成一条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长城,金色的阳光勾勒出了殿宇...

秋天的天空上有什么(写作文)
答:6. 急求一篇关于秋天的天空的作文(600字以上) 星期天的早晨,秋高气爽、凉风习习,湛蓝的天空飘着一朵朵白云。妈妈就带着我到外婆家那边的田野游玩,观赏秋天美丽的景色。 外婆那里的田野的景色真美,那里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那里的秋天美得别具一格,那里的秋天美的实实在在。站在稻田前,看...

描写2011春节联欢晚会的作文或范文23471
答:《2011春晚观后感》随着“回家过年”的开场舞,2011年的联欢晚会终于和我们见面了。节目在一片团结、和谐的气氛中不断的进行交着……各种相声,小品引得观众笑声掌声不断,歌舞表演美轮美奂,别出心裁的近身魔术更是羸得人们阵阵叫好。最后依然是在熟悉的难忘今宵的乐曲声中,结束了11年“春晚”这一...

急求写云的作文
答:一 我是一朵飘荡在空中的云。我有时飘荡在雨中,变成落汤“云”;有时飘荡在阳光下,赏着太阳浴;有时又在阴天妈妈的脸色下为它挡着寒风;有时又……活不知熬到何时才能到尽头!你们不明白,我只是普普通通的云,没有任何一个理由诉我那不知几时能熬道头的日子,所以我只能这般写着;我想我...

【急求】傍晚,天边出现了一大片火烧云缩写句子应该怎么改?主要是天边...
答:出现了火烧云。应该就可以了,天边可以不要,因为是地点状语,起修饰作用,可以去掉

如何提高教师安排教学程序的能力(资料)和资料的心得反思
答:《火烧云》说课今天我说的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火烧云》的第二课时。一、说教材《火烧云》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文中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了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文章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