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蒙的石鼓蒙

作者&投稿:月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陈仓石鼓~

石作鼓形,共十鼓,分别刻有四言诗一首,径约三尺余。我国遗存至今的石刻文字。要属《石鼓文》时间最早和最具代表性。内容记述秦国君游猎,故又称“猎碣”。因被弃于陈仓云野,也称“陈仓十碣”。所刻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的大篆,即籀文。石原在天兴(今陕西宝鸡)三畤原,唐初被发现。自唐代杜甫、韦应物、韩愈作歌诗以后,始显于世。一说为宋代司马池(司马光之父)搜得其九,移置府学,皇祜(1049—1053)间向传师始得其全。《石鼓》于唐代初出土于天兴三畴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三畴原),以后被迁入凤翔孔庙。五代战乱,石鼓散于民间,至宋代几经周折,终又收齐,放置于凤翔学府。宋徽宗素有金石之癖,尤其喜欢《石鼓》,于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将其迁到忭京国学,用金符字嵌起来。后因宋金战争,复迁《石鼓》于临安(今杭州),金兵进入汴京后,见到石鼓以为是“奇物”,将其运回燕京(今北京)。此后,石鼓又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抗日战争爆发,为防止国宝被日寇掠走,由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主持,将石鼓迁到江南,抗战胜利后又运回北京,1956年在北京故宫展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清高宗为更好地保护原鼓,曾令人仿刻了十鼓,放置于辟雍(大学)。现仿鼓在北京国子监。其形状与刻字部位和原石鼓有不少差别。1937年抗战爆发后,石鼓文南迁至蜀,战争结束后始运回北平,现藏故宫博物院。其刻石年代,唐代张怀瓘、窦皋、韩愈等以为周文王时物;韦应物等以为周宣王时物;宋代董逋、程大昌等以为周成王时物;金代马定国以为西魏大统十一年(545)刻;清代俞正燮以为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刻;以为秦物者,始自宋代郑樵,清代震钧以为秦文公时物;今人马衡以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以为秦襄公时物,唐兰则考为秦献公叶十一年(前374)刻,详见《石鼓年代考》。刻石文多残损,北宋欧阳修所录已仅存四百六十五字,明代范氏《天一阁》藏宋拓本仅四百六十二字,今其中一鼓已一字无存唐初“虞、褚、欧阳共称古妙”(引自《元和郡县图志》)。张怀瓘《书断》云:“《石鼓文》开阖古文,畅其戚锐,但折直劲迅,有如铁针而端委旁逸又婉润焉。”近人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谓:“《石鼓》如金钿委地,芝草团云不烦整裁自有奇采。”传世墨拓善本有元代赵孟頫藏本(即范氏《天—阁》藏本)、明代安国藏中权本、先锋本(亦称“前茅本”)、后劲本,皆宋拓本。《天一阁》本已毁于火,后三种俱在日本。有影印本行世。原石现藏故宫博物院。
不过,现在石鼓文存在仅剩200余字。

柱石

石鼓蒙是用石鼓文字元素组合创作而成一个新的石鼓文字。石鼓文是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中国第一古物;被历代书家视为“书家第一法则”;约有2800年历史(最早论断)。著名书法篆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大学教授蒙汉良采用最早《唐拓精本石鼓文》本石鼓文四字中元素创作集成,开创了大篆蒙字的先河。石鼓蒙能完好地体现石鼓文字的古朴浑雄,圆劲丰神,古茂雄秀,冠绝古今。有强悍的霸主气势,皇者丰范。



石鼓蒙的石鼓蒙
答:石鼓蒙是用石鼓文字元素组合创作而成一个新的石鼓文字。石鼓文是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中国第一古物;被历代书家视为“书家第一法则”;约有2800年历史(最早论断)。著名书法篆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大学教授蒙汉良采用最早《唐拓精本石鼓文》本石鼓文四字中元素创作集成,开创了大篆蒙字的先河。...

石鼓蒙的石鼓蒙诠释
答:石鼓蒙威武大气,皇者气象。草字头三生万物,生生不息,吉祥如意;又像一对华表庄严肃穆,代表国家法制下的人民;更像一对忠诚卫士保卫中华民族。宝盖是代表大德仁爱的包容性。宝盖内涵有三人、三力,三人成众,众志成城;三力代表你、我、他,合力奋进,成就天下之事。

石鼓蒙的姓氏文化活动
答:2015年6月27日贵州荔波水族迎来了“东方情人节”一年一度的卯节。中华蒙氏宗亲联谊会也在荔波水族举行,来自全国蒙氏宗亲参加了水族卯节庆典活动,品尝水族长板晏。 2015年9月19日,蒙氏族人期盼已久的桂林蒙氏宗亲联谊会成立大会,到会的蒙氏宗亲代表国外的有老挝,区外的有广东、贵州、四川、海南、江西...

石鼓蒙的石鼓文
答:石鼓文的字体,上承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从书法上看,石鼓文上承《秦公簋》(春秋中期的青铜器,铭文盖十行,器五行,计121字。)其书为石鼓、秦篆的先声,字行方正、大方。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其势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有秦朝那股强悍的霸主气象。...

石鼓蒙的介绍
答:石鼓蒙是用石鼓文字元素组合创作而成一个新的石鼓文字。石鼓文是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中国第一古物;被历代书家视为“书家第一法则”;约有2800年历史(最早论断)。著名书法篆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大学教授蒙汉良采用最早《唐拓精本石鼓文》本石鼓文四字中元素创作集成,开创了大篆蒙字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