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阙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之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之,读音是:zhī,在古代有以下意思:
1、用作介词,意思是:的、底。
古文出处:春秋战国·孔子《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
释义:夫子的文章。
2、用作介词,意思是:于。
古文出处:先秦·戴圣《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释义: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往往会偏爱。
3、用作介词,意思是:诸、之于。
古文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释义:大禹疏通九条河道,治理济水、漯水,将它们导流入海;开通汝水、汉水,疏浚淮水、泗水,将它们导入长江。
4、用作连词,意思是:与、及。
古文出处:秦·吕不韦《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释义:快乐和悲伤都是内心的感觉。
5、用作连词,意思是:而。
古文出处:战国·佚名《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释义:我担心大王恐怕会因为我的原因而扔掉梭子啊!
6、用作连词,意思是:若、如果。
古文出处:春秋战国·孔子《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释义: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我如果不贤良,那人家就会拒绝我,又怎么谈能拒绝人家呢 ?
7、用作连词,意思是:则。
古文出处:秦·吕不韦《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释义:所以老百姓是不会经常在一个地方的,有利就聚集,没有则散了。
8、用作助词,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
古文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释义:恨了很久了。
9、用作代词,意思是:他、彼。
古文出处:春秋战国·孔子《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释义:喜欢一个人时总想叫他活着。
10、用作代词,意思是:其、他的。
古文出处: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释义:于是叫她把聘礼返还给婆家。
11、用作代词,意思是:此、这个。
古文出处:战国·庄周《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释义:我知道怎样回答这些问题,我将告诉给你,可是心中正想说话却又忘记了那些想说的话。
12、用作动词,意思是:往。
古文出处:唐·李白的诗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释义: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前往广陵
13、用作动词,意思是: 至、到。
古文出处: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着也。」
释义:这是从少到多,从小到大。
14、用作动词,意思是:是、为。
古文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
释义:我看你是位君子,所以据实相告。
15、用作动词,意思是:取用。
古文出处:战国·佚名《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释义:所以,一个人如果舍弃他的长处,改而使用他的短处,即使是尧这样的人也有做不到的事。
16、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林,lín古代和现代意思没什么不同。1. 成片的树木或竹子等。2. 聚集起来的同类事物或人群。3. 姓。
林,读作lín。左右结构,木字旁,笔画数8。
基本含义:
长在一片土地上成片的树木、竹子等,丛聚的植物。

例如:林产 (línchǎn):林业产物,如木材,森林中的植物、动物等
例文:林,平土有丛木曰林。——《说文》
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释名》
人工造林的计划为商品木材提供了保障。
2. 聚集的同类事物或者人群。
例如:书林,碑林,儒林
例句:林者,众也。万物成熟,种类众多也。——《白虎通》
草原上,林林总总的动物共同分享着自然给予的资源。
3. 姓。中华姓氏之一,现代百家大姓之一,在中国南方林氏人口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排在第一位。
例如:林语堂 Lín Yǔtáng (1895—1976) 福建龙溪人,作家。早年留学美国、德国,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厦门大学文科主任。

①过去距离现代较远的时代(区别于“近代和现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19世纪中叶以前。1840是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分界线。②特指奴隶社会时代(有的也包括原始公社时代)。



“斯”的意思有如下几种:

1、文言指示代词。这;这个;这里。

2、文言连词。于是;就。

3、上古汉语指劈、砍。

4、 古同“厮”,卑贱。

5、姓。

组词:斯文,斯文扫地。

“斯”这个字在古文中的用作指示代词时候比较多,比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而在现代汉语中,“斯”一般需要组词才可表达意义,而极少单独使用。比如常见的“斯文”一词,就是组合词。还有就是,“斯”字如今用在名字上比较多,特别是外国的名称翻译,比如“斯奈克”等等。

扩展资料

相关古文推荐:

《陋室铭》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它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陋室铭》



近代以前的历史统称古代。

古代的意思古代的意思是什么
答:古代的词语解释是:古代gǔdài。(1)过去,年代已久远。古代的词语解释是:古代gǔdài。(1)过去,年代已久远。词性是:形容词。结构是:古(上下结构)代(左右结构)。注音是:ㄍㄨˇㄉㄞ_。拼音是:gǔdài。古代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

古代是什么意思解释词语?
答:古代是一个时代的指称,指的是远古时代到中古时代之间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古代世界、古代中国和古代东亚。在这个时期,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都有非常显著的特征和变化,从而形成了各种特殊的文化和社会制度,这些文化和社会制度都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和文化。古代时期,是人类文明的...

是 古代是什么意思?
答:“古代”是一个历史标志性的词汇,也是一个时间概念,用来描述人类历史上早期的阶段,指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包括从人类进化出现到公元前221年秦朝的建立这段时间。古代社会已经以狩猎采集、农业、手工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由于历史时间跨度十分悠久而呈现出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存在着很多文化遗产和历...

古代的全称是什么意思
答:古代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时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全称是“中国古代”,指的是中国历史上从公元前2100年开始,直到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结束。因此,古代这个词汇,代表的是一个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历史时期。古代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涵盖了艺术、文学、建筑、哲学等多个领域。例如,...

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答:历史上一个特定的时期或时代。古代也可以指人类文明的早期阶段,如古代文明、古代社会、古代文化等。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夏商周三代至清朝末年的历史时期。

古代指的是什么意思?
答:“古代”一词通常被用来描述人类历史上早期时期的文明。这个时间段因为涵盖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初的阶段,时间跨度很长且难以准确划分。但通常认为古代文明的开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个时期开始有了文字记载。古代文明涵盖了许多地区和文化,例如中西亚、欧洲、非洲和亚洲等等。古代特征的一个显著...

古代是什么意思?
答:①过去距离现代较远的时代(区别于“近代和现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19世纪中叶以前。1840是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分界线。②特指奴隶社会时代(有的也包括原始公社时代)。

古代是什么意思?
答:古代,汉语词汇。指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都属于古代;1840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近现代,1949年以后则为当代。一般也包括原始公社制时代。因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世界范围内无统一之时限。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印度、波斯等,约当公元前三十世纪到公元初的几个世纪(各国情形不一)。希腊...

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答:在古代,指的是历史上较为久远的时期,通常是指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1400年的时间段。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中,古代的定义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普通人们所理解的古代往往具有较为共同的特点,比如封建社会、神权政治和手工业生产等等。在古代,草木皆兵是常见的说法,主要是指人们对野外自然生态的一种认知和...

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答: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的时代。在古代意思是在中国历史上所说的古代泛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的时代,特指奴隶社会时代,有时亦包括原始公社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