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剑情深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作者&投稿:蒋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故剑情深是什么典故?~

故剑情深典故:
公元前72年,汉宣帝刘询突然颁发了一道令人莫名其妙的诏书,他在诏书中说:我在贫微之时曾有一把旧剑,现在我非常怀念它啊,众位爱卿能否为我把它找回来呢?看了圣旨后,很多大臣都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善于察言观色的大臣对汉宣帝年幼时的生活经历展开了探究。
身为汉武帝曾孙的刘询,出生仅几个月就因宫内的巫蛊之祸受牵连,尚在襁褓之中就成了狱中的囚徒,后被祖母的娘家收养。长期在民间的生活,让刘询见识了民间的疾苦,也培养了他质朴的个性和亲民的思想。直到汉武帝下诏,将刘询收养在掖庭,刘询的宗室地位才总算得到了确认。
掖庭令张贺原是刘询父亲的老部下,他待刘询如亲生儿子一样,出钱供刘询读书,在刘询长大后,为他迎娶了当地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许平君为妻。许平君是个勤劳贤惠的女子,在刘询最困难的日子里没有嫌弃丈夫与他相依为命,用自己的柔情让这个落魄的王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爱的力量。
公元前74年,汉昭帝死后,因其没有子嗣,在大司马霍光的奏议下,18岁的刘询意外地登上了帝王的宝座。为了笼络霍光这个左右朝政的权臣,当年他又娶了霍光的女儿。深知自己势单力孤的刘询,在霍光的有生之年,一直对他言听计从,百依百顺。
可是有一件事让霍光心里很不痛快,也让群臣摸不着头脑,这就是立皇后。当时君臣为讨好霍光,都纷纷上书说霍光的女儿是最佳的皇后人选,对此刘询不置可否,第二天,就颁发了这道“上乃召求微时故剑”的圣旨。
善于揣测上意的大臣们很快便品出了这道圣旨中的特殊意味:连贫微时用过的一把旧剑都念念不忘的人,自然也不会将陪自己相濡以沫的女人抛舍不顾,在他贵为天子、册封皇后的关键时刻,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女人屈居人后呢?
醒悟过来的大臣们马上转变了风向,纷纷请立许平君为皇后。刘询因此“顺应”众意,把许平君封为皇后。此后,“故剑情深”便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浪漫典故。
即使冒着帝位不保的风险,也要为心爱的女人争一个享受至高尊崇的名分,刘询的这道圣旨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浪漫的一道圣旨,而隐藏在圣旨字里行间的,却是一个王子对贫女最庄严的爱情承诺。

扩展资料:
故剑情深:比喻对结发之妻情意浓厚,不离不弃,不喜新厌旧。
出自:《汉书外戚传上》
原文: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健仔为皇后。
翻译:宣帝初即位,政事一决于光。朝臣和上官太皇太后都认为应立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为皇后,但宣帝顾念旧情,“诏求微时故剑”,于是群臣议决立许平君为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故剑情深

“故剑情深”这个成语来自汉宣帝刘询和他的皇后。现在用来比喻丈夫对结发之妻不离不弃,情意深厚,也指不喜新厌旧。

他一出生,就迎来了腥风血雨,除了亲手杀害自己儿孙的的曾祖父--汉武帝刘彻,其他亲人皆在一场莫名其妙的巫蛊之祸中死去,他侥幸逃过了这次杀害。汉宣帝刘询19岁被大将军霍光迎立为皇帝后,不顾霍光希望立自己的小女儿霍成君为皇后的要求,却下了一道莫名其妙的诏书:在我贫微之时很喜欢一把古剑,现在我是十分的想念它啊,众位爱卿有没有办法帮我把它找回来呢?智商高的大臣开始找剑,情商高的大臣却想起了刘询少时落难民间时娶的糟糠之妻许平君,转而力荐她入主后宫——这才有了历史上著名的“许皇后”。

许平君(前89年-前71年),昌邑(今山东金乡)人,平恩戴侯许广汉之女,汉宣帝刘询的第一位皇后。许平君本来许配给欧侯氏家族的男子,但是未过门未婚夫即过世,在掖庭令张贺作媒的情况下,与当时尚是一介平民的刘询成婚,不久她生下后来成为汉元帝的刘奭,元平元年(前74年)刘询被拥戴为皇帝,许平君进宫成为婕妤,不久被立为皇后,后遭霍光夫人显鸩杀。汉宣帝非常悲痛,追封她为“恭哀皇后”,葬于杜陵南园。

同甘容易,共苦难。夫妻之间更是如此。不再为钱粮而愁时,便会觉得对方配不上自己,汉宣帝刘询在自己法大使不忘自己的结发之妻,真的是令人敬佩!

故剑情深(gù jiàn qíng shēn):比喻结发之妻不离不弃;结发夫妻情意深厚;指不喜新厌旧。—— 出自《汉书·外戚传上》:“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其指,自立许婕妤为皇后。”与之相关的诗词还有王昌龄的《行路难》以及长孙佐辅的《相和歌辞·宫怨》等。
故剑情深
许平君与刘询于公元前75年成婚,前74年生下后来成为汉元帝刘奭,同年刘弗陵驾崩,刘询被拥立为皇帝,许平君进宫后被封为婕妤。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在霍光家族的威逼下要求让霍成君当皇后,连上官太皇太后(霍光的外孙女,刘弗陵的皇后)也如此主张。但刘询没有忘记与自己患难与共的许平君,于是他下了一道“寻故剑”的诏书,他在诏书中说:我在贫微之时曾有一把旧剑,现在我非常怀念它啊,众位爱卿能否帮我把它找回来呢? 朝臣们善于揣测上意,很快品出了这道圣旨的真实意味:连贫微时用过的一把旧剑都念念不忘,自然也不会将自己相濡以沫的女人抛舍不顾。于是他们都联合奏请立许平君为后。依例,皇后的父亲一定要封侯,但霍光却始终不允。后来才给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封了个“昌成君”。

在很久以前汉朝时期有位皇太子叫做刘据,刘据的父亲叫做刘彻,也就是汉武帝。汉武帝在位末期,有个重大的案件将刘据牵连入狱,和他一同入狱的还有刘据的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刘病已。

因为种种机缘巧合,刘病已被一个同情他的官员救下,这个官员名叫丙吉。丙吉因为尊重刘病已的父亲刘据,所以为了报答刘据,将刘病已看作是自己的孩子照顾有佳,精心培养。

最初,丙吉希望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刘病已,但是丙吉夫人因为刘病已蹲过大牢的缘故,认为刘病已现在能够活着就已经是天大的造化,拒绝将女儿嫁给刘病已。无奈,贾吉宴请好友,将好友的女儿许配给刘病已。好友答应。同样,好友夫人与丙吉夫人持同样的态度,但是并没能改变刘病已好友的决定。于是刘病已成婚,连结婚的钱都是丙吉给他的。虽然如此落魄,但是刘病已的夫人并没有嫌弃刘病已,两人恩爱有佳,不久生育一子。刘病已夫人叫做许平君。

刘病已颇有汉朝创始人刘邦的风范,行走江湖,嫉恶如仇。喜欢四处游历,当然也有不少次被人欺负。深知民间疾苦、底层官员作恶成风。

之后,汉武帝驾崩,朝中权臣霍光希望亲自拥立一个新皇帝,而且这个皇帝无权无势,能够被自己牢牢掌控在手心之中。丙吉在朝中算是霍光一派,此时他抓住机会,表示刘病已符合霍光要求,于是刘病已登基,是为汉宣帝。

汉宣帝忌惮霍光权势,两人在一辆车上的时候都感到有些害怕。于是无论在公共还是私下场合都对霍光尊敬有佳。现在,有个事情摆在汉宣帝面前,他现在要册封新的皇后。

汉宣帝希望自己的结发妻子成为皇后,但是霍光不同意,暗示汉宣帝要册封自己的妹妹霍成君为皇后。汉宣帝打心里拒绝,但是又无法明面反驳霍光的要求,于是苦思冥想,对朝中大臣下诏:“在我生活困顿的时候,我经常到处游玩。那时有一把宝剑陪伴在我的左右,曾经的那把宝剑现在或许已经生锈了,但我还是对它念念不忘。现在这把旧剑找不到了,希望你们能够帮我寻找”。臣工们对皇帝的诏书摸不到头脑,讨论之后将这封诏书与册立皇后一事结合在一块便明白了皇帝的心意。皇帝是含蓄的表示希望要册封自己同甘共苦的许皇后。

大臣们商议之后,认为册立许皇后可以阻止霍光的权力快速滋生,加上许皇后背后没有依仗,这样就可平衡皇帝和霍光的权力。于是表面是一套冠冕堂皇的旧情不忘,决定性的因素出于政治利益的考量,群臣们支持册立许皇后。

汉书作者班固将这篇浪漫的诏书总结为故剑情深四字,成为一段佳话。

总体来看,汉宣帝在当时的政治困局中,通过道义手段成功的阻止了霍光的企图,让人们不禁怀疑这段故事是否存在真爱。但是在霍光死后,霍氏家族连根消灭以后,汉宣帝俨然没有了后顾之忧。在那段时间,汉宣帝看不惯许皇后生下的太子刘骜(ao二声),对于这位皇太子的政治观点十分反感。但很有可能是出于对霍光害死的许皇帝的思念,汉宣帝并没有下定决心废黜太子。刘骜也就成了下一任汉朝皇帝,汉成帝。

谁人不想潇洒快活,悠然自得,但就算是身居万人之上的天子也有身不由己的时候。 自古皇家最无情,红颜未老恩先逝。汉宣帝能够对许皇后如此,已经很不错了。

成语故事有哪些,说名字
答:放马华阳 故剑情深 故宫禾黍 放虎归山 放荡不羁 放纵不羁 改步改玉 改弦更张 改朝换代 改弦易辙 放牛归马 收之桑榆 攀车卧辙 擢发难数 攀龙附凤 摇尾涂中 操矛入室 操戈入室 摸不着头脑 撼树蚍蜉 摘瓜抱蔓 携老扶弱 摩肩接踵 摧枯拉朽 握蛇骑虎 揽辔澄清 搬弄是非 握粟出卜 弯弯曲曲 弹铗无...

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给我5篇,越短越好。
答:改朝换代 赵匡胤帮助周世宗打了很多胜仗,立了许多功劳,被周世宗封为殿前都点检。周世宗病故,8岁的梁王宗训当皇帝,北汉刘钧和辽兵联合入侵,赵匡胤奉命率军出征,到了陈桥驿,亲信楚昭辅、苗训、赵匡义拥立他为皇帝,改国号宋。改朝换代的意思是:旧的朝代为新的朝代所代替。故剑情深 [典故出处]...

为什么成语故事里的名人有这么多品质
答:碧血丹心 不避斧钺 成仁取义 赤胆忠心 赤心相待 赤心报国 大节不夺 大法小廉 蹈节死义 断头将军 肝脑涂地 故旧不弃 故剑情深 寒花晚节 久要不忘 扪心无愧 倩女离魂 舍身求法 田父献曝 先驱蝼蚁 心虔志诚 以身殉职 以身许国 忧国奉公 孝子顺孙 忠孝节义 忠心耿耿 忠肝义胆 坚定从容就义 富贵不能淫...

来自成语故事的成语
答:这个“坐井观天”的成语故事家喻户晓,通常用来比喻某人的见识有限,眼光短浅;但是我认为这则故事在强调现在人们应该开阔思维、眼界放开的同时,却忽视了其他值得关注的因素和信息,当我们再对这则成语故事分析后,会有更深刻和实际的启示。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