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

作者&投稿:牟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探析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升~

1 体验式教学的含义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并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及转化消

1/6页

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2 体验式教学的特征

2.1情境性

体验是关于对象的体验,体验对象与主体同时“在场”直接体验,体验式教学强调学习者通过实践获得具体经验,在新情境中检验经验,并能在新情境的情境中应用经验。

2.2亲历性

亲历性是体验式教学的本质特征,亲历性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实践层面的亲历,二是心理层面的亲历,作为学习当事者――学生首先关心的是自身学习,只有自己才能体验所发生的事情,才能明了经过的情境。

2.3反思性

反思性是所有学习的精髓,归根到底无非就是我们如何处理和看待自己体验或经历的方式方法。反思是体验式教学的关键,它要求学习者有意识地关注所学的东西并设法巩固之,常常用“为什么”“如何”“是什么”来反思学习内容的价值。

2.4整体性

体验是基于全体已有的认知与情感,投入个体的整个身心,对体验对象的总体把握,体验中有认知,但这种认知是对对象的整体认知,而不是把认知对象分解为若干片段来加以分析、比较。体验的方式并非阶梯式的、包含着一系列清晰步骤的归纳和演绎。

2.5个体差异性

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表现为:学生能独立地做出判断,批判性地反思,能将做出的判断反思有效的整合形成自己的观念。

澄迈县金江镇山口中心学校善井小学 王诒发 思维是数学的灵魂。教育要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能力是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项意义重大,但又十分艰巨的教学工作。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研究的内容很多,如思维的方法和形式,教材中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及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等等。事实上,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上的一些探索及体会。一、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力求获得科学文化知识,探索新信息,探求真理的情绪体现。数学教学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共同活动的过程,一切教学措施最终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体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要靠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去实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产生积极的情感,把知和情结合起来,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知识的情绪色彩,不仅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对新信息的需求,而且使人长久难忘。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主动去认识它、研究它,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行思维呢?在进行新课之前,经常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原有知识发生矛盾,以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江苏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认识比》时,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人身上哪些器官存在着有趣的比吗?如你买双袜子,只要将袜底在拳头翻一周,它的长与脚的长的比大约是1:1的缘故。这时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急想着知道人身上还有哪些比。趁着学生兴趣盎然,接着我又讲两臂平伸与身高的比大约也是1:1,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手腕周长与颈周长的比约是1:2,颈周长与腰的比也约是1:2。”学生越听越惊奇,急想验证是否正确。当学生验证之后,我又说:“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呢?如警察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脚印,就可以利用比的知识推算出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等等。”精心设置问题,引起悬念,使学生产生疑问。这样就能激起内部已知和不知的矛盾,激起认识兴趣促使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问题,引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求知欲,从而获取了新知识,促进了思维发展。二、 动手操作,促进思维获取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只是提出问题,还要贯穿于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以动手操作,促进思维。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见一遍不如亲手做一遍,这就说明了动手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因为操作是和数学学习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在操作物面前必须用脑,通过思维指导操作。学生动手操作也是符合其思维发展的特点,由具体到抽象,促使学生具体感知和抽象思维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皮亚杰指出:“要知道一个客体必须动之以手。”学生动手自己操作是根据学生认识规律提出来的,学生掌握书本知识需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可以使知识系统化、形象化,为学生感性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条件。操作处在一个动态之中,这种不断变化的情景,反馈于大脑,促使学生改变思维方法,以适应操作的变化,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操作就是手和脑并用的活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从而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江苏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内容)时,当学生掌握了画圆的方法后,我要求学生任意画出一圆,把它剪下来,并画出这个圆的直径和半径。然后让学生动手去测量,思考: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通过操作观察推理,让学生归纳出:在同一圆内,直径的长度等于半径的两倍。三、 多设疑问,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往往是由疑问引起的。学生从感性材料中获得一定的感性知识,并不等于就形成明确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思考的重要方法,通过提问使学生思维有明确的方向,在思维活动中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只有逐步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现象上升为抽象、复杂、本质,这个过程决不能由教师代替学生思维,这是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要抓住关键及时有序地提出思考性问题,教会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生从感知教材向理解教材过度,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要求,抓住问题的本质,及时提出适当的思考坡度的问题。学生对问题进一步思考,也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展开学生的思维而不是约束学生的思维,教学中应多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展开。例如在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江苏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内容)时,我先出示例题1,让学生思考后列出算式: ×18 +×18。说明运算顺序后,我提问:“还有其他方法吗?”许多学生很快说出了另一算式:( +)×18,我适时提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先算出两种中国结各做1个要用彩绳多少米,再算出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学生回答得很好,表扬鼓励学生后,我再提问:“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这也是在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经过合理的思维过程来求得问题的结论。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和最佳思路,及时展开讨论,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也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总之,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善于设问题、设疑问、要善于引导学生多思考,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较多的培养与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探寻开展思维训练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养成积极钻研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质。

小学高年级数学是夯实基础、培养学生一定的数学素养、一定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刻,因为他们马上面临着升入中学后更深层次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小学数学的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将直接影响中学数学的学习。中学的数学都有一定的能力要求,数学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它更加强调的是能力、是思维,所以应该从小学的高年级起就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在中学学习时能更加有效率、有自信。
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慢慢地从教学中有意识地去指导他们、引领他们,我们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比如,对于一道题,我们也讲究数学理论,再加上数学分析,不要只是单纯地为了做出这道题而去做,我们在读完题目之后,先不要着急为了所问的问题而着急地去算,而要根据已知的条件想想我们能通过已知的条件算出什么,得到哪些我们不知道的信息,进行完这个过程之后,也许我们都会猜到出题人出题的本意、他要考的知识点以及他会问的一切问题,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训练我们的思维能力,但是这并没有结束,我们可以变换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也许做这道题的结果在下次碰到会变成我们的已知条件,而现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会变成下次题目的所求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变换思维,以至于很容易得到答案,当我们按照这样的步骤完成一道题目之后才算是真正做完了这道题,这也就是做到了我们所说的举一反三。看似我们只做了一道题,其实不然,我们是做会了一类题目,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在这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乐趣。但对于能力相对高一点的学生,他们可以挑战高难度,因为有的题目不是只有一种解题方法,也许有两种或者多种解题方法,而我们通常都会用到的是最基础的方法。这就需要善于思考的学生,换一种思维去考虑问题,这样会使做题的步骤简化,如果学生能够有意识并经常去思考去发现的话,久而久之就会培养成这种思维,这样在考试的过程中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提高准确率,这样才能给其他压轴题腾出更多的时间,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中考甚至高考考试中还会有满分甚至接近满分的学生,这就需要老师在小学高年级就必须开始培养这种思维能力。因为初中的课程难度增大,而且是在具有一定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开展的,高中的难度更大,课程繁重,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
小学中的数学问题大多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而在做题的时候,我们不要一味地去猜测或者想象那个情境,而要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思维去理解它、想象它。比如,两位同学一起转转盘玩游戏,甲同学转了15次,乙同学转了20次,而甲同学转进红色区域的概率是五分之一,而乙同学转进红色区域的概率是十分之一,则问谁转进红色区域的次数多?这样很简单的数学问题与我们的童年密切相关,我们不能只是去猜测,而要通过数学思维能力来判断,我们用乘法就可以算出甲、乙两位同学各自转进红色区域的次数是三次和两次,这就是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而既然从题目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各自转进红色区域的概率,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知道两人转进其他区域的概率, @就是我们的逻辑能力。我们可以从已知的条件中推断出许多信息,收集到许多隐含在题目中的条件,看似在这道小小的题目中逻辑思维能力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但是这种训练是至关重要的,等到中学这种逻辑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许多暗含的信息,对帮助学生解决那种综合性的题目、已知条件过多的题目、题目说明很长的题目是非常有用的,不至于学生对题目乃至所问的问题含糊不清、无从下手。
当然,解决问题之后的反思与评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要在学生经常犯错、考试易错的题目中下手,找到学生犯错的根源,从根源上下手,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不是为了讲题而讲题,而是更多地让学生讲他们所能想到的所有知识点,最后整合所有学生的思维点,这样就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些知识点是没有想到的,为什么其他同学想到了而自己却没有想到,很容易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多多注意,这样的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
总之,小学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种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学习中会更加轻松愉悦,也不会让数学显得那么枯燥,最终让学生终身受益。

浅谈在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
答: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慢慢地从教学中有意识地去指导他们、引领他们,我们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比如,对于一道题,我们也讲究数学理论,再加上数学分析,不要只是单纯地为了做出这道题而去做,我们在读完题目之后,先不要着急为了所问的问题而着急地去...

浅谈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中进行体验式教学
答:二、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异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饶有趣味的简短小故事,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比一比...

浅谈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中进行体验式教学
答:在体验式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角色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师要把时间留给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自己去学习,去创新、去发现、去总结。作为教师,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小就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在体验中去发现数学知识,在数学活动中总结数学规律,培养各方...

浅谈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中进行体验式教学
答:《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

体验式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答:(一)在情境中实践 将体验学习法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和相关的要求,首先要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入手。在教学中要将理论与实际内容相联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数学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自己比较熟悉的生活内容中掌握数学知识,然后再进行...

浅谈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中进行体验式教学
答: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突出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式教学方式,即通过情境创设、自主探究活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浅谈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中进行体验式教学
答:在教学中,应积极采取多种方法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探索数学知识的规律,并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数学活动中,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初探
答:二、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策略探索 1.在丰富的情境中体验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如生活情境、语言情境、悬念情境、信息情境等,以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先创建一个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即让学生用卷笔刀削手中的铅笔。告诉...

探析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升
答:2 体验式教学的特征 2.1情境性 体验是关于对象的体验,体验对象与主体同时“在场”直接体验,体验式教学强调学习者通过实践获得具体经验,在新情境中检验经验,并能在新情境的情境中应用经验。2.2亲历性 亲历性是体验式教学的本质特征,亲历性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实践层面的亲历,二是心理层面的亲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二篇)
答:二、小学数学乘除法教学中存在问题 在小学二年级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还不完全,处于思维养成时期,逻辑能力水平低,因此在学习乘除法时略显吃力。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旧使用传统“教师讲,学生听”方式,并没有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而是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