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气、夏气、秋气、冬气”何意?

作者&投稿:宁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夏练筋 冬练气 春秋练什么?~

按照季节变化,加强武技训练也是武养的一个方法。春采气,夏练筋,秋增骨骼冬护皮。如一年之初,万物复苏,阳气上升,阴气下降,此时采气是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在练法上应以练丹窍为主,如道养法中所述的三元吐纳功与三环九宫法最为合适。之后再练套路效果最佳。再如夏季,人体活动达到高峰期,血脉流通加快,此时适时地拉开筋骨增强血管的韧性很有好处。再就是运动后用点穴舒络法及拍打按摩疏气法都是武养法中的养生功法。

春又秋,冬又夏,发生这个意思就是春去秋来四季循环

中医认为万物皆由气化生,四季又叫四时,时不同,则所表现的气也不同。如《内经》认为:春三月为万物发陈的季节,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为万物番秀的季节,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其气容平,应“早卧早起,与鸡具兴,使志安宁”;冬三月,其气闭藏,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志若伏若匿。”经中还告诫人们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至此我们看到:《内经》的作者是根据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规律,提出了“四气调神”的具体措施,而“四气调神”的目的又在于保持阳气的充沛,人体阳气充沛,则生机活泼,精神焕发,就能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上古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类养生家便是实践了“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的诺言,故能“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处天地之和”而不危。他们之所以不反向运动,是深知逆四时的严重后果:“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阳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历史的经验,揭示了一条永恒:的真理“阴阳曲时者,万物之终使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依余之见,这里的气是万物运行的规律。
在春天若违反春天万物运行的规律,那么肝气就会受到影响,以下皆依此理。

想问什么??

  立春是一年24个节气中的第一个,标志着春季的开始。这是万物生长的季节,阳气也开始升发,使人感到一种万象更新的气息。此时人的机体也正处于新陈代谢旺盛的时候,一些病原微生物也活跃起来,使得一些传染病开始流行,来自医院临床资料表明,春季是肝病的高发季节。

  祖国医学认为,肝主春属木,与春令升发之阳气相应。因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意思是说春季养生要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而升发、舒畅正是肝的生理特性,故养肝就成为了我们春季养生的重点。

  恬淡虚无 放宽胸怀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内科的毛德文主任医师说,不良的情志对人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一定危害,中医有“怒伤肝”、“暴怒伤阴”的说法,意思是生气动怒容易引起肝气郁滞而引起肝病,而各脏腑的功能正常,阴阳协调,亦需要情志调养和谐。在春季,由于日照和气温变化较大,容易影响人的情绪,一些本来并不起眼的小事,赶上这个季节便会诱发情绪中的不稳定因素,比如春季连绵的阴雨天气就是抑郁症高发的外部因素。毛德文医师说道:“要养肝,首先情志上不宜抑郁,因为抑郁的情绪,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疏泄不畅就会导致气血瘀滞,久则引起疼痛、困倦、乏力等症状。”而本身就有一些疾病的人,在春季尤其应注意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否则容易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我们调摄精神应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畅情志,宽胸怀”,发现自己情绪低落时,应注意转移不良情绪,郁闷出现时不妨听听音乐或参加体育活动。同时,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多去郊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

  减酸益甘 养脾扶肝

  毛德文医师说,合理的饮食应顺应四时,春季宜以“减酸益甘,养脾扶肝”为主。因酸味入肝,为肝的本味,在春季,肝就像树木那样升发、阳气升腾,假如再摄入过量的酸味,就会导致肝气过旺,而五行上肝是克脾的,如此一来,势必伤及脾脏。脾主运化,伤及脾脏之后,又会妨碍脾胃的消化吸收。而甘是脾的本味,如果多摄取一些甘味的食物,则可以补益脾气,健脾的同时又辅助滋养肝脏,是为养生之法。

  性温味甘的食物首选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麦;蔬果类,如刀豆、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肉鱼类,如牛肉、猪肚、鲫鱼、花鲤、鲈鱼、草鱼、黄鳝等。人体从这些食物中吸取丰富营养素,可使养肝与健脾相得益彰。

  因此,春季饮食原则上就是吃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的脂肪饮食,主食除了大米、面粉之外,还应多吃玉米、甘薯、蚕豆等小杂粮食品。毛德文医师提到,在饮食搭配上,要注意既不能营养太过,加重肝脏负担,又不能因营养不足,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导致疾病发生。

  另外,“肝病忌辛”、“忌辛辣、燥、热之厚味”,因此春季应避免大量吃酸、辣、油腻以及油煎、炸、烤等食品。要多喝水少喝酒,多喝水可以稀释代谢产物的浓度,减轻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损害;而喝酒之后,酒精将会全部进入肝脏,通过肝脏进行分解,这将严重加重肝脏的负担。因此,以少喝酒或不喝酒为佳。

  劳逸结合 起居有常

  肝属木,因此肝的物性与树木一样。多与大自然接触,迎接春季和暖阳光,对改善肝脏功能及全身心的健康好处颇大。多进行些户外运动,能改善呼吸、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的状态,避免“春困”的发生。毛德文医师说,如果安逸太过,会使血脉不畅;而过度劳倦,又会损伤脾气,因此在春季锻炼,每周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即可,要劳逸结合。适当的运动还可以改善肝脏的脂肪沉积,避免形成脂肪肝。

  春季经常会出现“春困”,这是因为阳气升发,人体气血趋向于表,循环系统功能加强,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及汗腺分泌增多,各组织器官负荷加重,于是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了一种镇静、催眠作用,让人早晨不易醒来,醒后又昏昏欲睡。因此毛德文医师建议,人们应当形成规律的作息时间,早晨不要赖床,可以在清晨进行一些柔和的体育锻炼,如舒缓形体,做各种拳脚体操活动等,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生理机能,使身体呼吸代谢功能增大,加速体内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从而缓解“春困”。

  肝病患者更要细心护肝

  毛德文医师特别提醒肝病患者,在春季,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之外,还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积极控制诱发因素,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凡是使人体免疫力下降的因素都可能成为肝病的诱发因素,比如重感冒、喝酒、长期饥饿、劳累等,一些经过治疗但病情还未完全稳定的肝病患者,一旦又被诱发,病情就会比之前更加重。而控制诱发因素,也可以防止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肝肺综合征等并发症的产生。

  而通常,肝病在诱发之前会出现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小症状,如疲劳感、胃口不佳、大便改变、肝区隐痛等。因此,当发现有这些症状时,不能忽视之,首先应该及时加强休息,如果休息还未能改善,则要到医院检查,必要时用药物对抗,把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毛德文医师说,近年来大都只强调了医护人员如何去护理病人,却忽略了病人自我调养的重要性,并发症的发生多由于病人自行调养不善所致。因此,做好自我调养,才能有效地杜绝或减少并发症的发展,才能使药疗和食疗有机地结合,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病人生存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夏季的主气。其性温热、湿润,适宜植物成长。五行与人体心气相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素问·诊要经终论》说:“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冬季养生,当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食用补阴潜阳的膳食,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冬季气候寒冷,水气当旺,若素体阳虚,或久病阳虚,多在阴盛之冬季发病,即所谓“能夏不能冬”;若患阳虚性慢性疾病如肺病、心脏病、胃肠病、骨关节病等,体内水分蒸发引发“秋燥”
  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傅善来副主任医师认为,老陈出现的这一系列症状,就是中医常说的“秋燥”。
  立秋之后,天气渐凉,天候干燥。人们在夏季过多地流汗之后,身体各组织都感水分不足。中医认为,燥是无形之邪,凡体质属阴虚、气虚的人,容易产生虚热,热易伤津。在气候干燥的时候,空气干燥易伤人阴津,皮肤粘膜水分加速蒸发,于是会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唇干、头痛,咽痛、干咳、手足心热、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的表现。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的一系列症状与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预防秋燥症,应从精神调养、饮食调整、加强锻炼等多方面去协调。
  补水为主辅以食疗
  首先,秋季要注意补水。秋季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燥结的人食用。秋季要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烈性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之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也可以用麦冬煎水代茶饮用。麦冬甘寒,有养阴润肺的功效,是预防秋燥的保健饮品。
  秋气肃杀,邪气常犯肺引起咳嗽。这种干咳常无痰,但有胸闷气紧,常久治不愈,可用食疗方防治。如用干银耳50克,温水浸泡后洗净,熬至烂熟,调入一个鸡蛋,加糖服用。早晚各一次。特别适合年老体弱,有干咳无痰病史者。也可食鸭梨粥。将3只鸭梨洗净加水煮半小时,去渣后放入大米50克煮成粥食用,有清心、降火功效,特别适合肺热咳嗽。
  预防秋燥症,平时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经常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作深呼吸吐故纳新,以收敛“神气”,使肺气不受燥邪的损害。
  秋天,干燥的气候为一些细菌、病菌繁殖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在打扫卫生时要洒水,预防尘土飞扬,避免病菌随尘土进入呼吸道引发疾病。
  口干舌燥鼻出血
  入秋了,天气凉爽了。但老陈总觉得浑身不舒坦:口干舌燥,喝水也不感到滋润;鼻腔有股似烟道的干燥感,一不小心还出血;喉咙也痒痒的,频频干咳,有时有少量的粘液痰,却总是咳而不爽;嘴唇一碰就干裂,痛得喝水吃饭都困难;……这些症状,虽说不上是什么大病,却让人感到心烦意乱,打不起精神。到医院去查查,对症用了一些如润喉含片等药,也不见有什么大的效果。
  秋季易患的疾病
  胃病据临床统计,10月份是慢性胃病和胃、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的高峰期。这是因为秋凉后,气温、气湿、气压、气流等气象要素变化较大,昼夜温差悬殊,人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后,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会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随之下降,稍有不慎就会引起胃病复发。
  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特别是腹部的保暖,以免冷刺激引发胃肠痉挛。饮食以温软淡素为宜,进食要细嚼慢咽,减轻胃肠道的负担。尽量少用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需用药一定要在饭后服或向医生咨询。
  秋泻秋季婴幼儿的感染性腹泻,70%以上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据统计,染病的大多是2周岁以内的婴幼儿,其中90%以上在6个月至1周岁。此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特点,故医学界又称之为“秋泻”。
  婴幼儿一旦发病,常有腹泻、腹痛、呕吐、发热等急性胃肠道症状,其中腹泻每天可达10次以上,粪便呈蛋花汤样,量多。患儿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严重时出现酸中毒、血压下降,救治不及时会危及生命。治疗的关键是要及时补液。
  预防秋泻,关键要加强饮食、饮水的卫生管理,奶具、用具、玩具等要定期消毒。该病是“病从口入”,通过肠胃道途径传染的。
  肺炎中医认为,燥是秋之主气,五脏属肺,肺为“娇脏”,极易受伤。老年人呼吸道老化,支气管上皮萎缩,纤毛运动减弱,清除病菌功能下降,容易发生肺炎。老年人肺炎具有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特点。
  专家提醒,老人如出现原因不明的精神萎靡,不思饮食;感冒后迁延不愈,出现呼吸加快,面色潮红,口唇发紫;短期内眼眶下陷、血压下降、手足发冷;表情淡漠、嗜睡;“老慢支”病人出现呼吸急促,痰多色黄或混有血丝等,都要警惕是“肺炎”,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
  哮喘哮喘病人对秋季的气温、气湿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极为敏感。秋季空气干燥,过敏源也比较多,花粉、真菌孢子等悬浮在空气里,容易侵犯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引发哮喘。
  预防哮喘,要注意保暖,少去花粉多的地方,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引发哮喘的过敏源。
  则易在冬季寒冷时复发。

天气

早春如何养生早春怎么养生
答:早春如何养生 1、早春第一补,重在补肝 “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顺四时就是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春气与肝气相通,夏气与心气相通,秋气与肺气相通,冬气与肾气相通。人就像树一样,春天,树要发芽了,它所有的营养从根部向枝干调动,它的力量是从内部...

夏气简介
答:古籍中的夏气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六天集·杂证谟诸气]经义 者,化后天。帝曰∶愿闻其行何谓也?曰∶春气西行,夏气北行,秋气东行,冬气南行。故春气始于下,秋气始于...《黄帝素问直解》:[卷之八]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篇 期而微,则胜复晏而衰。故阳之动始于春气之温,盛于夏...

《春秋繁露噝五行之义》是如何解释五行相生的?
答:按照《春秋繁露噝五行之义》的说法,木是五行的开始,水是五行的终了,土是五行的中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木行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居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所以木主生而金主杀,火主热而水主寒。这是上古各类文献中,有关生数五行...

《黄帝内经.素问4》
答: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

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顺应四时,辩证施养
答:肺是收气的代表,所以说逆秋气伤肺。肺气受伤,气机不能固外,所以寒气因此入里,感于肺而传入大肠。这里的“飧泄”,可以理解经常溏泄,经常拉稀,肠胃的寒变,大肠的寒变。阳气之所在即正气之所在,生、长、收、藏,四气,顺之则阳气固,逆之则阳气疏。身体外在阳气衰,则寒邪感于外;身体里面...

中医五脏当令时间依据是什么?出之那本书?
答: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

【圆方立极・天地人和】 浅社深塾 经子医读・天地人论(29)_百度...
答:人生于天而取化于天,喜气取诸春,乐气取诸夏,怒气取诸秋,哀气取诸冬,四气之心也。春气爱,秋气严,夏气乐,冬气哀。爱气以生物,严气以成功,乐气以养生,哀气以丧终,天之志也……春主生,夏主养,秋主收,冬主藏。(《春秋繁露·王道通》)春爱,志也;夏乐,志也;秋严,志也;...

五行地理
答:"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中央,故木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属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按照地理的方位五行,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 北方壬癸水。那么各地有不同的气候特质,自然也有地支方位所属。中国自古以来就以河南为中原...

我国古代对五行是怎样理解的?
答:按照《春秋繁露.五行之义》的说法,木是五行的开始,水是五行的终了,土是五行的中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木行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居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所以木主生而金主杀,火主热而水主寒。这是上古各类文献中,有关生数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