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在了,回老家该去哪儿?兄弟姐妹的家可以去吗?

作者&投稿:帅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父母不在了,是件比较悲伤的事。因为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亡,人生只剩归途。

因此,我能明白你内心的纠结。你回老家,没有父母,就没有了来处,你现在在外面工作,只能靠自己一人。可能安静下来独处的时候,会想念一下自己的父母,甚至跟他们进行虚空交流,别无其他。

但是我想说,你的兄弟姐妹,也是你父母养大的,并且你们是一起长大的,这种同父同母的关系,叫做血浓于水。如果你们之间关系正常,大可回兄弟姐妹家里去过年,不要拘束。

像我一个同事,他父母早亡,每年过年也都是回江西的姐姐家。他说他姐姐是世上唯一对他好的人。

所以,千万不要见外,否则你和你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疏远,以至你后来真没有可以信任的人了。

自然,因为你兄弟姐妹都有家室了,所以,最好在去之前,打听打听他们的意思。比如你姐姐家,你可以跟她先聊一些事情,然后讲到过年的问题,她如果盛情邀请你,你得再去打听你姐夫的意见,免得他们不和。

如果夫妻二人都同意了,你大可大大方方回去过年。就像我那个同事一样,他回他姐姐家过年时,就是跟他侄子一起睡在一张床上的,这样不但方便,还能和侄子培养感情,可谓一举两得。

但是回家过年之前,你必须买足充分的东西,还要准备好过年红包,给你姐姐家的孩子。

因为你回你姐姐家过年,如果事事纠结谁付钱,那就太见外了。而你在你姐姐家过年,吃喝住都是他们家提供的,因此,事先买些东西,是表示谢意,然后在过年时,给他家的孩子发红包,则是一种长辈对晚辈疼爱的表现。

如果换做是哥哥、弟弟,也是一样,你去之前,应该跟嫂子、弟妹们先打声招呼。因为有的家庭,兄弟姐妹念及亲情,对你可以接受,而他们的丈夫、妻子却不行。因此,跟这些人打好招呼,才能保证你过去不会影响到他们一家的和睦,也能让自己提前有个底,比较心安。

过去了之后,能时常帮忙打扫一下屋子,把自己当作家庭的一员,就更好了。毕竟这种亲情关系也算是至亲,越是自然亲密,便越好。

所以,即便你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家也是可以去的,只要他们有邀请你,你就放心大胆地过去吧。

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在外面,肯定感受不到那种与家人团聚的其乐融融的氛围。

父母不在了,就没娘家了!自己也成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一个了,那种失落无法比拟。兄弟姐妹也只有在小的时候最亲,成家以后都各以各自的家为重心。去了只会伤感!没人疼的滋味、亲戚的淡漠都会像一根针深深刺痛。

我妈活着的时候,每逢过年、节假日,我们姐妹几个如约而至。我妈也是提前准备好了我们喜欢吃的饭菜,坐在门口等我们几个。那时还没有公交车,我们都是坐火车回家。

我妈掐准了点,坐在门口等。左邻右舍也很羡慕,因为这个时候,我妈是最开心的时候。我和大姐坐火车回来,都会大包小包拿很多东西。只有二姐嫁在娘家门口,她也是赶这个点拿好多东西跟我们一同进娘家门。村里人看了都羡慕说,我妈生女儿多多好,逢年过节都回来。我妈也是脸上堆满了笑!只有哥嫂脸上不悦,事后会给我妈说,人多太热闹。

我妈去世后,每年只有祭日才回去一次。去了也是心情很糟糕。我妈活着时,姐妹聚一起都是无拘无束,说话也很投机。这时回娘家,感觉有了隔阂,哥嫂也是看我们谁拿的东西多,对谁有笑脸。拿的东西如果全是给死者用的,就立马甩脸色。回一次娘家,就觉得多余,只是为了给死者安慰,做给别人看而已。姐妹几个也是说一些挤兑的话,你拿的少,她拿的多。当妈的死了,应该给活人拿东西才对。感觉回娘家失去意义了!久而久之就不想回娘家了,侄女侄子都结了婚,就再也没回过娘家。

不回娘家了,哥嫂反而每逢节假日打电话问的勤,回来吗?那天回来,就让侄子媳妇等着接。感觉还是没有回去的冲动,回娘家失去意义了!以前嫌热闹,现在没人来了,倒热情了,回去也只是迫于面子。

为了哥嫂的面子,最后一次回娘家。确切地说是回哥嫂家。以前约大姐,大姐一口应允。那次约大姐,大姐一口一个孙子,忙去不了。我也只能形单影只前往。回去叫二姐,二姐说都这么近,一天见几面。言外之意我一人去。

哥嫂也成了公公婆婆,心里眼里全是女儿女婿外孙子、儿子媳妇亲孙子。坐在一个桌上吃饭,夹菜说笑都是人家一家人,自己很明显成被晾在一边。那时感觉老人说的太对了!一辈亲,两辈远,三辈问不理。贴身体验!

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哥嫂谈笑间竟说:谁谁给孙子几百元,谁谁拿的啥,言语间透露的满足感,足以让人崩溃。明着是要你给他们孙子发红包,我了去,我孩子也没见你们给多少?以前回娘家给妈妈买那么多东西还不是让他们全家吃了!给妈妈的钱,还不是让他们花了!我妈都告诉我说,我哥一交电费就向她要钱。我学精了,从不给我妈钱。想吃啥我买,穿啥我买,感冒头疼的药买好给妈妈放枕头边。才不给他们钱!这倒好,想粘上我,啃我。我也没占着娘家什么,凭什么这样给我说话!好像离了他们,我不能活似的!

侄子对我说:姑,我们最讨厌我爸喝酒。言外之意,我拿的酒人家也不喜欢。我嫂子说,别人拿的都是新鲜蔬菜。

我一听,这饭桌上夹菜让饭没我,谈笑没我,这些事都想着我。这是鸿门宴啊?这次面给的,有点亏!回娘家也就成 历史 了!

近几年,老想给妈妈烧点纸钱,因为梦里常梦见。可想到我哥一家子,再也不想去了!自己独自上坟,我哥知道肯定不乐意。我嫂子那张嘴不知又会在村里说啥。反正人死如灯灭,只是活人情未断而已,去不去意义不大。索性也就不去了!

父母在还有来路,父母不在只有归途了。

把父亲送到已经等他六年的妈妈墓地,回家拿了行李、带着老婆孩子就离开了。

父亲的棺木离开家的那一刻,《家》已经不存在了!大哥说赶快哭吧,以后再也没有家了,我竟然觉得这句话如此可笑,我没有一滴眼泪,内心没有一点悲伤之情,平静的不能再平静。父亲终于脱离了苦难,不用再品尝肚子里空空如也、却又吃不进的身体折磨,也不用再品尝亲情的五味杂陈,离开、在我心里是那么的及时,替父亲感到快乐!终于可以和爱他的妈妈团聚了。

父母的家、永远是儿女的家!儿女的家、不可能是父母的家,更别说兄弟姐妹的家,父亲离开的那一刻起,我们已经从兄弟姐妹变成了亲戚关系,怎么可能和父母在一样。(或许您的家会有这样的感觉,但是我没有)

有时候特别想回去看看父母的墓地,以解心中相思的苦,每每这个时候又特别纠结、回去,去谁家住呢?住宾馆太见外,住家里又太麻烦。我就尽量把行程安排的紧凑一点,就住在和我年纪最接近的四哥那里、约大家出来吃顿饭,谁家都不专门去拜访一下了,哪个哥哥请吃饭、就带点烟酒过去,大家一起分享。三天的行程吃吃喝喝就结束了,连以前的老同学都不安排时间见面,太久没见了,麻烦别人干嘛呢?

没有家的日子已经十几年了!或许是因为我很小就离开了家,感觉家一直都在,父母都还在,只是很久没回去了!



父母不在了,回老家该去哪儿,兄弟姐妹的家是不是你的家?
答:1. 父母离世后,我们成为真正的孤儿,那种失落感无法用言语表达。2. 兄弟姐妹成家后,各自以自己的家庭为中心,回娘家的次数减少,去了也容易感到伤感。3. 以前每逢佳节回家,母亲总是准备好我们爱吃的饭菜,在门口等待我们的到来。4. 母亲在世时,邻居们都很羡慕我们家的团聚,因为那时母亲最开心。5...

父母不在了,回老家该去哪儿?兄弟姐妹的家可以去吗?
答:可以去兄弟姐妹家,也可以去关系好的亲戚家。你一定要有礼貌,要带一些礼品。

父母不在了,回老家该去哪儿?兄弟姐妹的家可以去吗?
答:所以,即便你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家也是可以去的,只要他们有邀请你,你就放心大胆地过去吧。 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在外面,肯定感受不到那种与家人团聚的其乐融融的氛围。 父母不在了,就没娘家了!自己也成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一个了,那种失落无法比拟。兄弟姐妹也只有在小的时候最亲,成家以后都各以各自的...

父母不在了,回老家该去哪儿?兄弟姐妹的家可以去吗?
答:父母不在了,回到老家之后,应当去亲戚朋友家走访。有父母在的家,作儿女的不管身处何地,什么时候都想常回家,看看一旦没有父母之后回去住在父母兄妹的家中,多少有些不自在,在生活中也要懂得亲戚必须经常走动,一旦缺少走动感情就会变得越来越淡,走动的越来越频繁,感情就会越来越亲密,不要因为父母不...

父母不在了,回老家该去哪儿,兄弟姐妹的家是自己的家?
答:如果你和你的兄弟姐妹关系特别好的话,那么回老家就可以去他们家,如果你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那你就自己在家

父母不在了,回老家该去哪儿,兄弟姐妹的家是不是你的家?
答:回娘家也就成历史了!近几年,老想给妈妈烧点纸钱,因为梦里常梦见。可想到我哥一家子,再也不想去了!自己独自上坟,我哥知道肯定不乐意。我嫂子那张嘴不知又会在村里说啥。反正人死如灯灭,只是活人情未断而已,去不去意义不大。索性也就不去了!父母在还有来路,父母不在只有归途了。

爸妈去世了老家没有落脚的地方了 亲戚没招呼我回老家 我是不是不该提...
答:玩几天应该都会欢迎,毕竟血浓于水,多带点礼物,到家了多干点家务,最好有表姐妺的亲人家,就会过得很舒服。长住不建议了。

我今年15岁,是个孤儿,爸爸妈妈,都不在了,我想当兵,但不知道去哪儿?还望...
答:去当地派出所,不过必须是初中学历

家里一直有你的位置只要你愿意回家怎么办
答:首先要让家里知道你的想法和决定,可以选择不回家,但要想好你下一步要怎么办,想好你独立的理由,一定要争取家里支持你的选择。那么小的年龄,一个人在外难免家里担心,太正常了!不要逃避,不用躲避,让父母给你一些冷静思考的时间,比如一个月,但要经常打电话回家,只有你平安,家里才会放心...

三十多岁的独身女性 不爱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会去哪?
答:三十多岁的独身女性。不爱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会去的地方多了。比较她是成年人了。要有自己的个人生活。可以去美容院做做保养。去酒吧放松下心情。去电影院体会下他人的人生。去书店感受知识的荣光。只是是合法的地方去哪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