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教学设计

作者&投稿:闾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找春天》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全文共分三个部分,分别描写了孩子们“想找春天──找春天──找到春天”的心情,体现了儿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对身边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关爱和向往。这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文中配有插图,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

  语文教学的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喜欢学习;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要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因此,语文教学的基本策略可以概括成五重,即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结合课程标准对这一学段的目标要求,《找春天》这课中我的教学设计理念如下:

   一、教学要面向学生的实际生活,提升生活感悟

  课程改革使课程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这是课程理念的一大飞跃,毕竟我们人是始终生活在现实中的,在生活世界中认识自然,理解、体验各种事物。学生首先接触的也是生活世界而不是科学世界,因此,教学只有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才能在教学中与学生的情感体验达成共鸣,提升他们的感情。

  基于这一点,我从学生熟悉的《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导入课题,容易被学生接受。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能做到积极的投入,于是我用语言创设一个带学生到田野里去找春天的情境,目的是使学生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进入我设计的情境中。再利用多媒体展现一幅春光明媚,花红柳绿的春景图,让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展现的画境产生共鸣,给学生美的感受,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以人为本,重视知识积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新课程理念提倡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由于学生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和发展。自主学习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发现自己还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目的性,有针对性。而合作学习,可让学生之间达到学习资源共享,互相帮助,达到共同进步。我让学生先自读课文,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我尊重学生的意愿,让他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不认识的字,如问同学,问老师,而“问同学识字”这一方法就是一次合作学习。

   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游戏激趣,让学生喜欢学习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由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引起的,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人对感兴趣的东西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并且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而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从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看,长时间枯燥的学习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常创设一些适合低年级孩子情感态度和身心发展的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如:开火车识字,猜一猜,找朋友……

  在《找春天》这一课中我就用了“开火车识字”的游戏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在玩游戏的同时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有困难的生字加以重点纠正和指导。用“我当小老师”游戏让学生再次学习生字,又用“师读生找”和“自读自收”的游戏帮助学生巩固识字效果。

   四、随文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理解字意

  脱离语言环境的识字只能让学生暂时记住这个字,容易遗忘,即使有的学生记住了,也由于不理解字意而无法运用。只有把生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来学习,才有助于识记和理解,也有助于学生以后运用。

   五、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情境再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提升朗读技能

  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在特定的情境中发挥想象,在脑海里出现课文所描绘的奇妙景象,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找春天》这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但由于二年级学生年纪小,情感体检少,要他们读出诗中蕴含的美感,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达到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描绘的美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我采用情绪教学法作了如下设计:

  1、多媒体手段呈现情境:

  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景

  象,直观地感受到春天的美。

  2、教师朗读再现情境:

  通过听老师的朗读让学生再次进入情境,感受到课文中语言美。

  3、音乐渲染情境:

  我们知道艺术是共通的,文学作品和音乐之间也存在着

  共通,因此

  播放一首曲调优美,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受到感染,在音乐的带动下读出感情。

   【教学反思】

  识字教学是枯燥而令人乏味的。单调、机械地反复分析字形,识记字形、字音。教师可谓是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学生也失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但是我们又不能不进行识字教学。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在第这一学段,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认识和掌握这些常用字不但要为日后的学习(主要是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而且能让小学生通过学习识字,在继续发展和完善口语的同时开发他们的智力潜能,并培养他们热爱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情怀。识字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怎样解决繁重的识字任务和高耗低效的教学效果之间的矛盾呢》为此我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在《找春天》一课中,学生能在第一课时里认识和掌握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并能达到有感情地朗读,成功的原因在于我尊重学生的发展,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从而喜欢学习,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自主地学习新知识,掌握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不同学习需求

  每一天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同的,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也因人而异,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学习潜力,让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自学生字呢?关注学生差异,尊重他们的学习需求,我坚持“先自学而后教”“专教那些学生不会或相对薄弱”的原则,让他们有自己选择学习方法的自由,(比如在这节课中,我提示学习方法,让他们自主选择)用他们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听读识字法──问同学,问老师,问爸爸、妈妈识字:借助拼音识字──汉语拼音学得好的同学自己读拼音识字;识字──能力强的同学可以自己识字)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大量事实证明,只是*死记硬背学到的知识常常缺乏生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还要启发学生从探索中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在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运用已获得的知识。

   二、游戏激趣,寓教于乐

  单纯的识字是枯燥的,会很快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整节课中都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呢?游戏是孩子永不厌倦的快乐源泉。我设计的几个识字游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识字热情:教师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是高大的,是非常了不起了,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同学识字。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师读生找”和“自读自收”游戏中,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识字游戏给学生带来了快乐,同时在欢乐中不知不觉认识了生字。

   三、正确评价,听读正音

  如何通过评价别人,引导学生认真听,辨别读音从而把生字的音读准,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呢?在进行“开火车识字”游戏的时候,没有“开火车”的同学就是“小评委”,要对开火车读字的同学读字的情况进行讲评。有时候,有的同学会停留在只关注别人读的声音是否响亮上,而不注意听别人是否读得正确。低年级的学生很容易从众,第一个是这样讲评的,后面的同学也会跟着这样说,教师这时候就要注意及时的进行引导,提醒学生不仅要注意别人是否读得大声,还要注意字音是否读准,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边音鼻音等。这样通过正确的评价达到共同正确识字的目的。

   四、随文识字,寓识于读,以识促读

  一个个汉字必须置人一定的语境中,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够真正理解,才能够真正学会。可见,孤独的强记字音、字形,对于孩子今后使用汉字并没有多少实际上意义。针对这一点,在《找春天》这课的学习中,根据本课篇幅不长,易读易记的特点,我决定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随文识字就是把字放文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认识生字,同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读词读句的同时,相机进行朗读训练。由于是在逐句朗读的同时进行逐句的朗读指导,分散朗读难点,无形中降低了感情朗读的难度,这样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要容易得多了。在这一类型的课文中我用随文识字的方法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找春天》这课中,从学生正确、流利而抑扬顿挫地朗读中反馈出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确实是可取的。

   五、加强写字技能和习惯训练、打好写字基础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个人字写得好坏美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语文水平,也可以体现其文化素养。要想把字写好,既有技能方面的要求又有习惯方面的要求。技能方面我往往比较重视如笔顺规则、间架结构、起笔收笔等等。习惯方面我特别重视如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等。看到学生能写一手漂亮的好字,我很开心。

  识字教学是一个长期积累识字的过程,“路漫漫期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使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成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事。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教学设计
答:《找春天》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全文共分三个部分,分别描写了孩子们“想找春天──找春天──找到春天”的心情,体现了儿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对身边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关爱和向往。这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文中配有插图,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 语文...

小花从哪里探出头来那是什么吧
答:2018年,文章入选部编版(人教新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找春天》出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1][2],作者是经绍珍,朗读人是梓君。作者的话:“《找春天》是我发表在某儿童刊物上的一篇幼儿散文,原题叫《寻春》,被选人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时,改为现在的题目,个别字句作...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及反思
答:篇一: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及反思(全册) 1、找春天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春天的美景。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生字,感情诵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天美景。 教学类型:精读课。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 课时...

小学二年级语文找春天教学评价小学二年级语文找春天教学案例
答:小学二年级语文找春天教学评价,小学二年级语文《找春天》教学案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3.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

二年级课文《找春天》中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答:二年级课文《找春天》中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小朋友 小朋友脱掉了棉袄 小草 小草发芽了 野花 野花开始开花了 树木 树木开始发芽了 小溪 小溪的冰融化了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文中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课文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特点。字里行间流淌著...

寻找春天写作文100
答:6. 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写作文150字 春天来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者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校园里,到处都是春光明媚的鲁象。柳树抽出了细细的柳丝,上面缀洁了淡黄色的嫩叶;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丛丛,一簇簇,又嫩又绿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了小脑袋;小朋友们都脱掉了笨重的冬衣,换上了...

找春天教学反思优缺点
答:孩子们学得愉快,掌握得牢固,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创造想像潜能都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3、《找春天》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全纹共分三个部分,分别描写了孩子们想找春天一找春天一找到春天的心情,体现了儿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对身边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关爱和向往。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找春天,仿四到七自然段说一下你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
答:具体如下: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答:【 #二年级# 导语】教学案例简称教案,是教师在教学之后再回过头来对当时的教学情境回顾、反思而写成的文字。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一 《找春天》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 2、正确、...

找春天仿写作文50字
答:啊,春天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 生机勃勃.4. 小学语文二年级找春天(仿写) 小草发芽了,是春天来了吗?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我们来到了竹林,发现了细细长长的竹笋。嗨!我们发现了春天的头发。我们来到了小溪,发现了正在解冻的冰块。耶!我们发现了春天的肌肉。我们来到了田野,发现了五颜六色的...